关于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0-08-15 00:54李朝晖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专业文化

李朝晖(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关于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

李朝晖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面临众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内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现状,可以从专业教学、专业方向定位、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实践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努力构建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2004年,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云南大学四所重点高校开设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正式揭开了国内高校文化产业管理学科建设的序幕。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高等院校中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发展也渐成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办该专业的高校已有70余所,加上依托于其他专业而开设的文化产业管理方向,全国已有超过百所高校正在进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就河南的情况而言,目前河南全省已有两所高校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2006年,信阳师范学院正式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洛阳师范学院迎来了第一届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百余名学生,成为继信阳师范学院之后,省内第二家开设此专业的高等本科院校。作为洛阳师范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教师,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笔者不揣冒昧,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问题谈几点看法,以供方家指正。

一、把握专业教学——“大而全”与“小而精”

文化产业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根据2004年3月国家统计局出台的《文化及其相关产业分类》,文化产业可以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而每个层次又分别包含众多内容,如核心层主要包括:(1)新闻服务;(2)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3)广播、电视、电影服务;(4)文化艺术服务;外围层主要包括:(5)网络文化服务;(6)文化休闲娱乐服务;(7)其他文化服务;相关层则包括:(8)文化用品、设配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9)文化用品、设配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由此可见,我们所界定的文化产业范围是非常宽泛的,从传统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到新兴的休闲娱乐、网络文化产业,以及所有与文化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几乎是无所不包。

文化产业有着丰富的产业内容,这是该专业的优势,但食其福者未尝不受其害。这种优势同时也导致了在高校教学中一个最普遍亦是最突出的现象:很多学生发现自己好像什么都学了,但最终却又什么都没有学会。那么,如何将这一系列丰富的产业内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不仅要学有所得,更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这便是大多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的个人意见是在专业教学中要确保“大而全”,力求“小而精”。“大而全”是基础,是由文化产业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在专业教学中切忌管中窥豹、顾此失彼,比如《文化产业概论》作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虽然各高校所使用教材的版本不尽相同,但大多都涉及到了上述文化产业三个层次中的各项产业内容。那么,作为专业教师首先应将各不同产业的发展现状、产业特点、运行规律以及各产业间的异同点、相互联系等基本情况为学生做简要的引导。在此基础上,更要力求“小而精”。学生最终都要毕业,都要面对就业的抉择。本科四年若只是“大而全”的泛泛空谈,没有一门看家本领,学生就业时就不会有很强的竞争力,甚至会盲目地随波逐流。如果说“大而全”是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普遍要求,那么“小而精”则应是每一位学生的特长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本专业的教学模式,应该把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实现角色定位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文化产业是新兴产业,同样作为一个新的专业,文化产业管理自身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况且从理论研究的层面来看,目前有关文化产业领域的研究也尚未形成完善、成熟的知识系统。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减弱教师主观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从“大而全”的产业范围中猎取自己感兴趣、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产业内容,最终实现学生由“大而全”向“小而精”的主动转变。

二、定位专业方向——“行业定位”与“产业链定位”

如上文所言,文化产业管理是一个新的专业,目前有关其学科建设的诸多问题也都尚在讨论之中。2009年12月,笔者有幸参加了由山东大学主办的第六届全国高校文化管理类学科建设联席会议,与其他高校的教师进行了广泛交流。经过讨论发现:无论是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985、211重点高校、还是普通地方院校,如何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做进一步的专业方向细分是困扰众多教研人员的普遍问题。

与很多结构单一的产业类型不同,文化产业本身就是一个由众多不同行业组成的庞大产业群。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所谓“隔行如隔山”,试想,若以平面媒体的知识去做3D动漫,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隔靴挠痒”;当然,文化产业的专业方向划分也不宜过细,比如当前一些学校开设有“舞美造型”、“艺术品拍卖”等方向,这种过细的专业设置可能对教学有利,但市场需求毕竟有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否合理地对文化产业进行专业方向定位关系到本专业未来的长期持续发展。

目前,学界对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方向定位主要按照以下两种模式进行。其一,按照行业定位划分。文化产业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众多不同的产业类型,但还是可以依据其特点做进一步的分类。如报纸、杂志、图书都属于纸质传媒;广播、电影、电视等电子传媒也具有其共同规律;动漫产业、网络游戏、手机网络等新兴产业内容则都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密切相关。这样,我们在设置专业方向时就可以依照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类别来进行划分。其二,按照产业链定位划分。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可以将文化产业分为上游产业、中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分别对应于文化产业化过程中的三个环节:文化资源、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包括诸多行业,但所有的上游产业都有共性,即首先要通过策划、选题等多种手段完成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挖掘;中游产业则大都需要对文化产品和项目进行制作、加工和完善;而下游产业则主要从事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营销和发行。由此可见,对文化产业这一新兴专业而言,通过产业链定位的方式划分专业方向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三、建设教师队伍——“主动转型”与“社会资源”

在高校的人力资源中,教师是最重要、最具决定性的组成部分,一支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但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而言,国内高校却大都面临着师资力量匮乏的困扰,这与当前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了较大反差。且高等院校对专业教师的要求较高,一般都要求具有博士学位,即使像文化产业管理等新兴专业的教师也至少要具有硕士学位。因此,尽管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对专业教师的引进,但仍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的需要。

任何一个新专业的成熟和完善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对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而言,在不断引进高素质专业教师的同时,也应该考虑通过其他渠道来扩充师资队伍。其一,注重教师的主动转型。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国内高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大都依附于本校的历史文化学院、文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等二级学院,这些学院本身已经具有很强的师资力量。以笔者所在的历史文化学院为例,在53名专业教师中,教授有8人,副教授14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达到38人。同新引进的教师相比,这些常年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有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因此,各教学单位应该积极鼓励原有教师的主动转型,对于那些有志于投身文化产业领域教学和研究的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选送优秀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着力于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其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特点和各高校的自身条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亦可以适当借助社会人才资源和力量来补充教学队伍。各高等院校的教学单位可以和相关领域的企业签订合同,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成功的企业家以讲座的形式定期为学生授课,尽可能地将社会资源引进课堂。这样,不仅能够突破校园局限、扩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压力。

四、完善教学实践——“教政结合”与“科研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以前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理念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要求。而文化产业管理又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必须在大学四年实现“学习型”人才向“应用性”人才的转变,完成由校园到社会的“无缝对接”,这就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完善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可以从“教政结合”和“科研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教政结合”是指高校从培养高素质、强能力人才的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政府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与政府部门积极合作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人才培养模式。[1]这种高等院校与政府部门开展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基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属性,众所周知,按照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划分,文化产业管理归属为管理学中的公共管理类,学生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而伴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对文化产品(服务)的生产经营活动正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因此,高校通过“教政结合”的教学实践与政府相关文化主管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和经营状况,甚至直接参与一些政策调研与文化活动。在这方面,洛阳师范学院已有先例。2009年4月,中国2009世界邮展即河南省第27届洛阳牡丹花会在洛阳举行,在此期间,学校与洛阳市委宣传部、文化局等相关单位进行合作,为“世界邮展”和“牡丹花会”提供了数百名志愿者,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种高校与政府联合搭建的“教政结合”实践平台,在不断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社会实践机会。而所谓的“科研实践”则是指高校教师将科研实践活动运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人才培养模式。众所周知,教学与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两大重要职能,而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也都面临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这种“科研实践”的教学模式关键在于要突破那种将教学与科研两个环节人为剥离的传统观念束缚,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通过科研实践活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当然,本科生尤其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偏低、知识贮备有限,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类似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还是完全可以胜任的。这种“科研实践”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特别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这对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而言尤为重要。

[1]王任,王福鑫.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依据、内容与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

G114

A

1006-5342(2010)09-0162-02

2010-07-01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专业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谁远谁近?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