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一棵“无根树”
——评张玉祥教授的“广谱存在论”

2010-08-15 00:55刘红旗
关键词:精确性广谱存在论

刘红旗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4650)

栽一棵“无根树”
——评张玉祥教授的“广谱存在论”

刘红旗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济源454650)

广谱存在论用离散数学的“可映像原则”和“等价原则”来描述事物的客观性,从而实现了哲学的精确化表述。但是由于该理论在描述不同观控结果的“等价性”时,忽视了其中影响“等价性”的“误差”,所以最终将会导致“精确性”被“贬值”。要消除这种“误差”,可以加入微积分的相关理论,对“本体”进行新的数学模型构建。但关键是要以“人的解放”和哲学“精确性”的“保值”作为最根本的价值旨趣。

广谱存在论;误差;精确性

为了进一步描述同一种事物的“多种”客观性,张教授在F观控组中给出了更多的具体观控方式,每种具体的观控方式都对应事物的一个客观属性,而每一种客观属性都构成一个等价类,不同的客观属性就构成一个等价类的集合。这样,同一个对象,因观控方式不同而对应不同的等价类,相当于一个树根生出了不同的叶片,每一个叶片就是一个等价类,这就是广谱存在类的多叶客观性概念。

至此,一棵“枝繁叶茂”的客观存在之树,已经跃然纸上。参照这样一个“等价类谱系”,不仅物质、实物、场的客观性,而且事件、过程、规律的客观性,以及关系、结构、系统的客观性都可以得到“精确的”描述;不仅自然对象的客观性,而且社会对象的客观性,也都可以达到科学研究的可重复性、可检验性之目的。事情似乎到此已经“万事大吉”了,但

广谱哲学是国内学者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张玉祥教授于1996年开创的哲学理论体系,是关于相对广泛的知识系列一般哲理的广义量化研究。广谱存在论是广谱哲学的本体论部分,与传统哲学的本体论不同,它不以任何实物、心灵、理念、上帝等等“实体”为基础,而是以“主体多重观控变换下的等价性”为基础,即对于n个人或n次独立的可控观察而言,观控的结果具有不变性,由此确定对象事物的客观性。

一、广谱存在论的两个原则

对事物的客观性进行精确性的数学描述,可以说是张玉祥教授创建广谱哲学的初衷。为此,张教授运用离散数学提出了确定客观存在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可映像原则和等价性原则”。其中,“可映像原则”用以描述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等价性原则”则用以描述客观对象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属性。依据这两个原则,广谱存在论把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要求——可观察性、可控制性、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可检验性等成功地作为自己的实现形式。具体做法是:给定一组观控方式F,用以描述“人的认识方式”,同时取定其中的某一种观控方式f,假设n个人或n次用f进行观控,则是张玉祥教授并没有满足这样一棵看似“根深蒂固”的大树,他进而提醒人们“一些常常被忽视而又异常重要的另类客观存在”,它们分别是隐存在、历史上的存在、未来的存在和无限的存在。形象地说,张教授已经意识到此前的“树根”并不只有一条“根须”,它实际上拥有一个“树根须集”。

二、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误差”

(一)“误差”的确在

其实,一切“烦恼”的根源就在于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误差”的忽视。具体说来,建立在离散数学基础上的广谱存在论,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以下三种“误差”。

其一,F集合中的f在现实的世界里若以“人的可观控”标准来获取,是不可能穷尽的,但是张教授却坚持认为“F与f在观控方面具有等价性”。形象地说,张教授认为“一只苹果的味道等于一棵树全部苹果的味道”。因此这就造成了“精确性”的第一次“贬值”。这个“误差”虽已经被张教授意识到了,但鉴于离散数学本身的局限,还是无奈地“忽视”掉了。

其二,在谈到广谱存在论关于客观性的描述时,张玉祥教授认为在某种观控方式下,n个人或n次去测量,该事物有“惟一的客观属性”,不同的人或不同次的测量结果所产生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并藉此认为测量的结果等价,“在实际情形中,要求两个广义结构有相同的元素个数或存在一个双射是过于严格了”,“在很多情况下,两个广义结构仅有相似的性质”,“我们需要把同态转化为同构来处理”[1](P30),这其实是“精确性”的第二次“贬值”。形象地说,张教授在此认为“一片苹果的味道等于一只苹果的味道”。

其三,关于各种存在的列举,也是不能穷尽的。张教授关于“无限存在”的叙述,其实更像是对“误差”的妥协,这是“精确性”的第三次“贬值”。形象地说,张教授认为“一棵树的味道等于全部生态环境乃至全部宇宙存在的味道”,这同样是由于离散数学本身的缺陷所引起的。

(二)“精确性”的应在

让我们假设一下完全没有“误差”(注意,不是“忽视”,而是“假设”,这一点很是关键)的情况,即n个人或n次利用f观控方式去测量所获得的结果“完全等价”,“精确性”得到了绝对“保值”。也就是说在这种观控方式下,“不同观控者”和“不同观控次”没有任何“时空差别”。这样的话,“时空”在此时就会“消失”。就是说,如果我们要求“精确性”得到绝对的“保值”,根本就不应该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勉强地说,此时的状态就好像是康德所谓的“自由”状态,即没有任何“感受”;又好像是老子所谓的“道”的境界,“寂兮廖兮”。既然“时空”已经“消失”,也就不会有任何形迹的“叶片”存在,依此,其他“不同等价类”的叶片也会“凋零”。这样,整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其实就只剩下了一节“光秃秃”的“树根”,甚至连“树根”也一同化为乌有了,因为这种思维方式完全可以“植入”众多的“根须”或“存在”之中。

(三)“误差”的实在

事实上,“人的解放”之所以被“异化”,恰巧就在于人们在忙于构建各种社会关系或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甚至是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时,对这些建立于不同主体或同一主体的不同次数的基础之上反映同一个客观对象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了有意识的、秘密的保留。比如黑格尔关于“国家是理性和自由的化身”的论断,就是企图在广大的市民阶层的头上再造一个不相同的“等价类”,结果与极权主义走在了一起。马克思实际上已经深刻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主张用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来代替“不同等价类”的划分存在,或者说,是用广泛的社会主义民主来“驱逐”人们在“观控”社会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阶级、阶层乃至你我之别等“误差存在”。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不是同德国国家制度的后果处于片面的对立,而是同这种制度的前提处于全面的对立”[2](P210)。可惜的是,前苏联的斯大林及其后来者取消了民主,搞起了个人独裁,实际上就是有意识地在扩大社会实践(客观的观察对象)中n个人或n次“观控”过程所出现的“误差”,从而损害了哲学的“精确性”,也就同时瓦解了“人的解放”之努力。在这个意义上,“误差成为统治”完全可以作为“抽象成为统治”的“姊妹篇”。不过,那些鉴于前苏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误解而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的学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似乎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精确性”的真谛。“修正正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生命之所在,随着对最初的理论原则提出疑问的条件的出现,这种理论本身也需要发展、重构甚至抛弃陈腐或不恰当的特征”[3]。凯尔纳在这里要“修正”的是什么呢?“在他看来,马克思主义主要是一种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他丝毫不含有任何启示录色彩,马克思没有也不可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精确的描绘”[4](P294),很显然,凯尔纳要“修正”的只是一些显得陈旧的“社会范畴”,并不打算在马克思主义的“精确性”上下功夫。这其实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天大的”误解,因为只要纠缠于一般社会范畴的是是非非,就等于是在不断地制造损害“精确性”的“误差”。国内学者颜岩博士准确地看到了里面的“玄机”:“我认为,凯尔纳在这里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并不确切,因为他忽视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践特征”[4]。

(四)“精确性”的内涵

行文至此,我们似乎可以对哲学的“精确性”试着做一下更加清晰的说明。所谓“精确性”,它是所有哲学都必须追求的最高价值旨趣,是哲学本身的“意志品质”。其实,企图通过所谓理性分析并最终给出关于哲学“精确性”的概念范畴,笔者认为,这简直是对哲学“精确性”的侮辱。“先从一般的分工开始,以便随后从分工得出一种特殊的生产工具——机器,这简直是对历史的侮辱”[5](P161),“整个社会的分工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这些规则是由哪个立法者确定的吗?不是。它们最初来自物质生产条件,只是过了很久以后才上升为法律”[5](P163)。马克思在这里要给蒲鲁东先生纠正的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才是最根本的“存在”,资本主义社会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才产生了一切社会关系,而这些社会关系一旦产生,便成了无产阶级被压迫的工具,便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异化的根源。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不仅拒斥资本主义社会的一般意识形态,而且拒斥“古典哲学”的一切思辨,直接宣布了哲学的“终结”,惟有“实践”才能保持最为纯真的品行。也就是说,“精确性”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等同于“实践”概念。我们感到由衷的敬佩。毕竟,哲学的真正使命是“人的解放”,并且规定自己“在于改变世界”[5](57),在这一方面,张教授的确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人文情怀”。他在对“精确性”和“等价性”的追求中,实际上已经无意识地植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概念内涵,不过这一点并没有在其文本中充分地反映出来。

那么,克服“误差”的出路在哪里呢?令人欣喜的是,张玉祥教授在《广谱存在论导引》中,提出了关于“微积分”的哲学解读课题。“用微积分算出来的结果总是对的”,这个判断内在地包含了“精确性”的含义。也内在地包含了“等价性”的含义,正如列宁所说,“自然界的统一性显示在关于各种现象领域的微分方程的‘惊人的类似’中”[6](P295)。能够消除“误差”进而消除“烦恼和不自由”的“无根树”之建立的希望也许就在这里。具体地说,我们或许可以用微积分理论模型代替或者补充离散数学的“满射”模型,从而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数学刻划工程。更希望张玉祥教授进一步的理论探索,我们将拭目以待。

三、栽一棵“无根树”

显然,张教授所苦心栽植的那棵“多叶树”,在世俗的现实中自会得到无数民众的青睐(尽管这一点在现在看来还没有完全实现),但更加“显然”的是,他对“等价性”和“精确性”的艰苦不懈的追求令

[1]张玉祥.广谱哲学存在论导引——以等价观控为基础的本体论[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马克思主义[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4]颜岩.批判的社会理论及其当代重建——凯尔纳晚期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Abstract:Broadspectrum ontology describes the objectivity by means of discrete mathematics’reflect ability and equivalency principles,thereby achieving precision for mulation of philosophy.But the theory neglects error which influences equivalency when describing the equivalency of difference observocontrol outcome,which would eventually lead to depreciation accuracy.To eliminate this“error”,you can use relevant theory of calculus to build new model aiming at identity.The key is to make“people’s liberation”and“keep philosophical precision value”as the most fundamental value purport.

Key words:Broad spectrum ontology;Error;Precision

To plant a“unrooted tree”——Reviewing professor Yu-xiang Zhang’s“broad spectrum on to logy”

L IU Hong-qi

(Ji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yuan454650,China)

B261

A

1008—4444(2010)04—0033—03观控的结果一致,藉此表达客观属性对于人的认识的“不依赖性”。用离散数学的概念表达,观控方式f就是一种满射,即相当于一种广义的投影,在这个投影中,通过“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对应,观控的结果就成为映射f的像。这时,所谓的“观控结果一致”,就是n个人或n次映射的像等价。这种“等价的观控”或“等价的映像”与科学研究中的可重复性以及可检验性“等价精确”。

2010-06-16

刘红旗(1970—),男,河南焦作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董红克)

猜你喜欢
精确性广谱存在论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信用证下汇票存在论
数字有形状吗?数字信息精确性和品牌标识形状的匹配效应*
厦门大学科学家发现乙型流感的新型广谱中和抗体
阵列式烟气流量测量装置在脱硫CEMS中的应用
如何安置现代性——马克思的政治存在论与海皑格尔的艺术存在论批判
诱导广谱中和抗体的HIV-1疫苗研究进展
测量工程的质量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