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本质的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

2010-08-15 00:55王小平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本质

王小平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基于人本质的视角审视思想政治教育

王小平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理解人的本质的内容,人的本质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本质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基于人本质的视角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对我们更好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人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关系

多数人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一种理念,将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解为一种理论“灌输”,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活动着的实践主体是现实中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也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正确理解人特别是人的本质的相关内容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的开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人的本质内容

马克思对人本质的探讨经过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扬弃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从人和动物、人和社会、人和他人的关系中探寻出人的本质内容:一是人的类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二是人的社会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一)人的类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马克思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但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时候(这一步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1](P24-25)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中最根本的特征是劳动或者也可以说是社会实践,“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进行真正的生产……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2](P97)。可以说,人的生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二)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物质生产劳动只能把人和动物从类上区别开来,它只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根据。但人最重要的是社会中的人,现实中的人。由于生产劳动的局限性,单纯的自给自足的生产并不能满足人们各方面的需要,人们之间由于相互需要的依赖性和生产活动进行交往,产生了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伦理关系等等各种社会关系。实践不是个人孤立的活动,而是人类的社会交往及其处理,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也是受一定社会关系制约的历史性活动。“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1](P25)。因而,人既需要社会关系,又受制于社会关系。

社会关系“分成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不过是物质的社会关系的上层建筑,而物质的社会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形成的,是人维持生存的活动的(结果)形式”。正是物质的社会关系与思想的社会关系共同决定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P97)。这就是说,人的生存与发展,既需要物质的社会关系,也需要思想的社会关系。而思想政治教育从属于思想关系范畴。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说,马克思的人本质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人的本质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首先,人的本质的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理论根源。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不同,人的生产具有“自觉”的特性,是和“盲目”、“自发”相对的概念。人的生产是有意识的活动,涉及到生产什么,怎么生产和为何生产。人的生产是自由的,相对于“强制性”“受限制”,是指人有自主性和选择性。他“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2](P97)。自由自觉特性基础上的人的创造性是人的根本属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主体,要收集、整理、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关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反馈,做出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评估。这些都需要教育者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自由自觉的特性”和“创造性”,创设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受教育者,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渗透作用。

同样,受教育者接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他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是客体,又是主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我们称之为客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积极配合者,受教育者是主体,他关心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具体开展,积极反馈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断实现内化吸收,外化行为,才能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节得以结束。期待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好的成果,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够不断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都具有创新精神,在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实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学相长的局面。

其次,一是人的本质的客观现实性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的依据。人的生产活动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社会形式或社会关系,也即单个人的有限性使他不能进行生产劳动,必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才能完成生产劳动。二是生产涉及到一个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简言之,也就是生产有一个生产的社会条件的问题,即是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生产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反馈,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体现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第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处在各自的社会关系中,两者都是经历了一个从一定社会关系中接收,内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自身已有的资源储备融合的过程,进而外化为一定的行为,借助于客观对象将其效果展示于外。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对双方所处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即社会关系有一个清楚的把握,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工作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动态性,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真实性等等。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过程中,我们必须切实把握双方的真实处境,创设良好教育情境,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第二,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即人的需要是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原由。人的本质除了从劳动的自由自觉地创造性,或者从一定的社会关系来考察外,我们也可以从人的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即人的需要来探讨。人的需要包含有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一点不难理解。另外人在生理需要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性需要。在人学逻辑上可根据马斯洛的“五层次需要论”,从两个大层面即生存的需要和生长性或发展性需要也即早先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来理解。那么,我们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显然是就人或社会的“发展性需要”而言的。

有人曾质疑“就现存的封建迷信思想现象,靠马克思主义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靠思想政治教育能在短时间内消除吗?显然不能!”从这些质疑声中我们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承受之重!显然,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有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体价值也即发展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否得到充分的满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都要不断地在社会环境中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觉悟的提高,进而实现自我整体素质全面的质的飞跃。邓小平指出:“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3](P190)青年一代必须要有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仰价值教育对个体价值的选择,个体的积极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导向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政治价值取向的导向,对社会经济价值取向的导向,及对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导向作用等诸多方面。正如列宁所说:“各阶级最重大的、‘决定性的’利益只有通过根本的政治改造来满足,具体说来,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来满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主导作用,不断开展民主政治教育,才能在政治领域取得更大的社会价值。就现在市场经济而言,处理好“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关系也需要我们以马克思的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实现经济领域的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经济秩序良性运转,取得经济效益最优化。文化领域上的价值更是不言而喻,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文化价值有一个主导性作用,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有利于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本质的丰富发展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个性的丰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保证了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情况随时做出教育计划的调整,使教育工作有针对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受教育者身上,使其个体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在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中时有这样的思想:“共产主义所建立的制度,正是这样的一种现实基础,它排除一切不依赖个人而存在的东西,因为现存制度只不过是个人之间迄今为止所存在的交往的产物。”[1](P78)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最高实现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大财富。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个体个性培养,主张凸显人的主体性、自主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个体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主导性的价值导向所用,使个体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奠定坚实的个人素质基础。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实现了个体的个性自由发展。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人是社会中的人,其实践活动总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人的本质的丰富发展也是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并得以实现的。人们交往中的冲突也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育人功能。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一项重要素质,对于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说法律制度对人的约束是“硬性约束力”,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约束力就是一种“软性约束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单单从制度的层面上进行约束,不管是事后惩罚还是事前警告都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而且即便被个体所接收也是不情愿的,因为这是社会所不提倡的,而不是说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软性约束力”则是从隐性层面给人以价值导向作用,就是要实现由社会禁止这么做变成我本身就不愿意这么做,实现自我觉悟的提高,并通过自身行为实现将这种意识强化。每个个体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会创造一种积极的社会人文环境。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1979.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Abstract:Both the educators and persons recei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IP)education are human.It’s significant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human nature,its basic found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the role of IP education in promot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nature.Based on this,an examination of IP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nature can be conducted,which is highly helpful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P education.

Key words:Human na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earners;Social relations

Exam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Human Nature

WANG Xiao-ping

(Beijing Nor 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B0-0

A

1008—4444(2010)04—0030—03

2010-06-18

王小平(1987—),女,河南林州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董红克)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本质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WUU——让“物”回归其使用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