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沧州市2010年“三夏”农机生产工作经验

2010-08-15 00:46沧州市农牧局农机科061000王忠普李卫东
河北农机 2010年4期
关键词:三夏跨区机手

沧州市农牧局农机科 061000 王忠普 张 芳 李卫东

2010年沧州市“三夏”农机生产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全体农机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圆满完成“三夏”农机生产任务,全市小麦播种面积574.75万亩,机收面积568.9万亩,机收率达99.1%。

今年的“三夏”农机生产,呈现出以下新特点:一是受气温条件影响,小麦收获期推迟近10天,作业期间连续多次降雨,夏播期缩短。二是短期内组织投入的机具数量规模空前。自6月13日开镰至6月24日麦收结束,期间日最高机具投入台次为小麦收获机械9 695台次,玉米播种机53 556台次。三是收获期更加紧凑。全市12天完成574.75万亩小麦收获任务。虽然旱作和水浇地小麦成熟期相差较多,但各县均在一周内完成了小麦收获。四是夏播与夏收同步,至麦收结束全市抓紧降雨后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夏播玉米500.9万亩,其中机播面积498.1万亩,是已播种面积的99.4%。

面对新的困难和挑战,沧州市农牧局认真分析当下形势及各县市区具体情况,统筹安排,周密部署,采取以下各项措施,确保“三夏”农机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1 强化对“三夏”农机生产的组织领导

1.1 开展调研,充分动员。

2010年各级领导对“三夏”农机生产空前关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三次到农牧局进行调研,并主持召开相关部门调度会,指导“三夏”农业生产,作业期间每天都要及时了解作业进展情况。5月中旬农牧局布置开展了“三夏”农机作业情况调查,了解全市“三夏”作业任务、作业价格、机具保有量、机具需求量、油料供应情况,督促各县及时做好“三夏”农机生产的各项准备工作。向各县农机部门发出了《致全市农机工作人员的一封信》,提出了五项要求:认清形势,高度重视;强化服务,搞好协调;加强反馈,信息畅通;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全面布置“三夏”农机生产的组织工作。

1.2 建立组织,加强督导。

市县两级分别成立了 “三夏”农机生产领导小组,落实了24小时值班制度。沧州市农牧局成立“三夏”农机生产工作办公室,并细化为综合组、技术服务保障组、安全生产保障组和后勤保障组,明确了具体分工和职责,启动了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人员到位,通讯畅通,责任落实,确保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异常和突发情况。同时组成了“三夏”生产督导组分阶段进行督导,检查指导各地“三夏”生产保障措施落实效果。

1.3 精心组织,周密布置。

市农牧局农机管理科、农机推广站、农机监理所召开联席会,重点研究落实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精神,分析“三夏”生产形势,明确“三夏”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工作分工,要求农机系统形成合力,做实做细“三夏”会战前的准备工作,争取打好“三夏”农机生产攻坚战,在工作中出成绩、出亮点。市农牧局下发了《沧州市农牧局关于切实做好“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针对今年生产形势和特点,对“三夏”农机生产进行了动员安排布置,提出了明确要求。

2 突出重点,抓好关键环节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实

2.1 落实补贴政策,壮大了“三夏”农机生产新生力量

截至6月22日,沧州市共补贴农机具6 585台(套),其中补贴小麦联合收割机 286台,拖拉机1 293台,播种机1 412台,占补贴机具数量的45.4%,占全部补贴资金的74.8%,首批补贴农机具在“三夏”农机作业中发挥了新生力军的作用

2.2 开展维修服务,保证机具技术状态良好

为确保投入“三夏”生产的农机具作业良好,按照省农机局的统一部署,先后共组织1 898个农机维修厂点投入到维修服务工作中,出动农机维修服务人员4 138人次,组织服务队510个,出动服务车845辆,现场排除故障29 168起,受理咨询41 520次,修理联合收割机5 299台,修理大中拖11 265台,修理小拖拉机99 560台,修理玉米播种机21 350台,修理其他农机具147 980台。为机手随时提供零配件及机具抢修服务,做到“小修不出乡、大修不出县”,实行免费送货、下乡维修、随叫随到,为“三夏”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2.3 科学制定“三夏”农机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为了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复杂情况,市县两级农机部门分别制定了本级“三夏”农机生产工作方案和“三夏”生产应急预案,对“三夏”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排查,并提前进行安排部署。河间市抽调90台收割机组成六个机收抢险小分队,每个小队由一名副乡(镇)长任队长,遇有极端天气,听候政府调用。南皮县各乡镇成立了机收帮扶队解决作业机具需求矛盾。对无收获机的自然村及外出劳动力较多的自然村登记造册。提前联系好收获机进行帮扶,全县帮扶村达62个,联系帮扶收获机120台。

2.4 大力推广小麦秸秆切碎和秸秆收集打捆技术,坚决禁止秸秆焚烧。

加大玉米贴茬直播技术的推广力度,进行抢种,为秋季机收玉米打下基础。强化信息、维修、后勤保障及帮扶服务,有力支持了“三夏”农机生产。

3 强化服务,为“三夏”农机生产创造有利环境

3.1 积极协调,创造良好生产环境。

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有关部门参加的“三夏”生产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牧局。在工作运行中,与石油部门合作设立“三夏”农机用油供油点,优惠供油,送油到田间地头;与公安部门合作,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三夏”农机作业市场秩序;与交通部门合作畅通联合收割机转移通道;与气象部门合作,向近千名联合收割机手免费发送了气象和收获信息,努力为小麦机收创造最佳条件。

3.2 强化机具调度,提高机具使用效率。

组织各县建立联合收割机手联系名单,各县分别组织了包括一定数量机手和联合收割机的“三夏”机收应急小分队,解决机具分布不均等实际困难。青县农机部门构建了联合收割机机手联络、农机维修网络、配件供应网络、“三夏”农机服务110三大体系,真正使得联合收获作业协调调度、维修服务、后勤保障、信息服务有的放矢,指挥得心应手,让服务跟着农民走、服务跟着“三夏”走,全力以赴战“三夏”。南皮农机部门合理安排调度提高农机作业效率。针对本县小麦成熟一般由西到东逐渐延伸这一现状提前调配东部收获机到西部收割,再统一延伸到东部。这样极大地提高了机具使用效率。全县910台小麦收获机,收获秩序良好。

3.3 强化培训。

全市广大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深入农村一线,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会、赶科技大集,广泛宣传秸秆还田、玉米免耕播种等农机新技术,宣传培训农机手53 750人次,发放宣传培训资料5万余份,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3.4 稳步开展跨区机收,促进机手增收

为保证沧州市机手有较好的经济收益,引导小麦收获机械化良性发展,沧州市农机科把开展跨区作业的重点放在安全增收上,不求盲目外出和数量上的扩张,认真做好组织准备工作,制定跨区作业证发放管理办法,组织各县市网上发布本地跨区作业市场需求情况,做好联合收割机的外出和引进工作。为组织好外出跨区作业,在3月份就开始了跨区作业市场的调查、发布作业市场信息,与作业地联系确定作业面积、价格、协商服务事项。与组织跨区作业的县区签订了责任状,落实安全措施,严格作业证发放标准,共发放跨区作业证190个。肃宁县农业局以玉龙农机公司为依托,将全县30台参加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编成3个作业服务队,统一组织、统一编队、统一转移、统一服务、统一收费、统一签订作业合同,分赴河南南阳、滑县等地,采用灵活划分作业区域,遵循“诚实、守信”的原则,严格作业规程,扩大作业面积,提高作业质量,增加机手收入。一季下来单机创收均在1.5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创收45万元。

总之,我市的“三夏”农机生产工作,克服了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据各县市预产,今年全市小麦亩均单产为663.2斤,单产再创沧州历史新高。总产达38.117亿斤,位列沧州夏粮总产历史第二。

猜你喜欢
三夏跨区机手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跨区取件的困扰
跨区基地化演习中医疗保障组的任务探讨
邵东县多措并举开展农机互助保险工作
关于鄄城县“三夏”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调研分析
麦收时如何进行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
加大信贷投放全力支持“三夏”生产
江华把手扶拖拉机驾驶培训班办到乡镇
漫画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