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0-08-15 00:50赵清丽
护理研究 2010年21期
关键词:计划性胃管插管

赵清丽,刘 霞,赵 静

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赵清丽,刘 霞,赵 静

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其中既有病人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引起[1]。范河谷等[2]认为意外脱管的几率:胃管>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尿管>引流管。胃肠减压作为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在各科均有广泛应用,尤其对普外科病人而言,更是临床上常用的也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但紧随而至的导管的意外拔除也成了突出问题。因此,充分了解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的原因,寻求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既可将对病人的身心伤害降至最低,又能确保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对日常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我科非计划性胃管拔管发生的常见原因及护理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6月我科初次留置胃管病人455例,发生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的护理意外事件31起,其中2008年1月—2008年6月置管242例,发生意外事件23起;2009年1月—2009年6月置管213例,发生意外事件8起。31起中,女14起,男 17起;年龄19岁~81岁,65岁以上 18起。2008年与2009年非计划性拔管率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χ2=5.90,P<0.01)。

2 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相关因素分析

2.1 病人因素

2.1.1 置管不适、痛苦感增加、舒适度改变 病人因插管束缚而产生种种不适,如活动受限、咽部肿痛、恶心、鼻部的不适,甚至影响发声、呼吸,继之出现烦躁、恐惧、不配合治疗护理,甚至自行拔除各种管道[3]。

2.1.2 年龄因素 本组病例年长者居多。发生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的护理意外事件31起中,年龄19岁~81岁,65岁以上18起,其中2008年14起,2009年4起。由于老年人情绪不稳定、固执和缺乏适应性等,置管不适难以忍受时就自行拔管。同时高龄病人在醒与睡交替期易出现恍惚状态,对异物刺激敏感性高,产生一过性认识混乱而发生不稳定行为[2]。另外,步入老年后机体各系统功能衰退,视、听、感觉及运动能力下降[4],认知接受程度降低。

2.1.3 认知不清 置管后相关知识的缺乏致病人及家属对各种管道的意义认识不足,常因不适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管。

2.2 医务人员因素

2.2.1 健康教育不到位 本组病人以老年人居多,大部分因病情急重而急诊入院,值班护士往往只注重治疗护理措施的紧急实施而缺乏与病人的有效沟通,缺乏耐心细致的讲解,致病人及家属对各种管道的意义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对自身所置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常因不适自行拔管或自我活动时不慎意外脱管。2.2.2 操作失当 胃管固定方式不妥。目前临床常规采用的各种导管固定方式为胶带缠绕、透明贴等。但胃管的固定贴或胶带易被病人的汗液、脸部分泌物污染而失去黏性,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未及时妥善固定而致非计划性管道脱出[5]。

2.2.3 巡视病人不到位 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班次看,多发生在工作忙、人员少的中午与夜班,与护理人员的年龄几乎无关[6]。主要因值班护士忙于治疗或对睡眠状态的病人主动巡视不够所致。

3 护理

3.1 病人及家属方面

3.1.1 认知培训 操作前认识留置胃管的必要性、方法、目的,操作中配合方式,置管后的日常护理及意外拔管的危害。

3.1.2 心理干预 建立干预基础、认知干预、情绪干预、行为干预、动员家属及其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等,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取得病人的配合。

3.2 医护人员方面

3.2.1 评估技巧培训 病人认知能力的评估,病人意志力的评估,病人以往经历的评估(是否有过插管,是否发生过意外拔管),意外脱管危险因素的评估。护士应敏锐洞察学科护理发展新动向,掌握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技巧,评估病人的意识状况、耐受程度、合作程度、管道固定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不能以简单的问答,如“是”或“不是”问题的回答来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合作程度。认真评估高龄病人的心理需求,加强导管滑脱危险因素的评估、预报,进而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

3.2.2 安全教育 护理管理者要经常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方面的学习,每日查房时逐床评估,指导发现护理隐患,提高全员防范意识。

3.2.3 护理对策培训 提高病人舒适度,导管固定技巧,护患沟通技巧,镇静剂的应用,意外拔管后病情的正确评估及应急处理流程。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非计划性拔管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3.2.3.1 增加病人舒适度 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及雾化吸入,经常用湿巾或漱口液为病人湿润口腔;嘱病人恶心时做深呼吸;咳嗽时扶托胃管并刻意减低胸腹腔压力;指导病人翻身活动时以手妥善扶持固定,勿松动胃管固定处,减少牵拉所致的咽喉部刺激及管道的脱出。

3.2.3.2 选择适宜有效的导管固定方法妥善固定 采用“Y”型宽胶布固定胃管,顺应胃管置入方向,呈自然状态,使留置胃管所致的不适程度降低,同时不易被病人自行拔除[7]。

3.2.3.3 合理使用镇静剂 对于术后留置胃管的躁动病人,遵医嘱静脉使用镇静剂(如异丙酚、咪达唑仑等),可使病人不适感减轻,避免躁动时自行拔管。

3.2.3.4 特殊时段的巡视 在交接班、中午和夜间等特殊时段,护理人员少工作忙的情况下,一定充分利用好晚间护理这一时段,做好查房工作:每床交接、查看置管病人是否舒适、管道固定情况、装置是否完好、引流是否通畅,进一步宣讲置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把呼叫器放置在病人伸手可及的位置,有问题及早发现尽快解决。资源允许的前提下加排值班人员,弥补人员紧张巡视不到位情况。

3.2.3.5 加强宣教 对于意识清楚的病人,应加强宣传教育,讲解其所置导管的意义及脱管的危害,床上活动的注意事项。高龄病人情绪变化无常,置管不适使病人处于易激惹状态,有效的触摸能安抚病人的情绪。同时在入院卫生宣教方面,做好疾病解释工作,克服病人悲观情绪,消除恐惧心理,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护理措施的实施。

4 小结

非计划性胃管拔管是临床风险管理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病人的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及康复。在人们法律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非计划性拔管还将带来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及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负面影响,积极寻求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高危胃管滑脱的病人进行评估、申报、监控,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实践证明,规范的流程培训、人性化的舒适改善,加之护理人员的有效监控等措施的实施,尤其是置管前后的细致宣教,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的发生,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在当前卫生部下发的将护士从繁杂的书写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将更多时间还给护士、还给病人,正是防范此类问题的良好开端。

[1] 段摄霞,王红艳,郭秀茹,等.ICU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457-459.

[2] 范河谷,关月嫦,许智红.ICU老年病人夜间非计划性拔管原因分析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2,9(6):34-36.

[3] 吕霞.ICU病房中对病人不良影响因素的分析及对策[J].现代护理,2002,8(9):729.

[4] 孙建萍.老年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7.

[5] 闫素云.改良留置胃管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全科护理,2010,8(3A):626-627.

[6] 宋兰英.ICU非计划拔除胃管17例分析[J].河北医学,2000,6(11):1012.

[7] 段美仙,李仙菊,张菊兰.机械通气插管配合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11B):2955-2956.

(本文编辑 吕佩)

Causative analysis and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accepted unplanned extubation of gastric tube

Zhao Qingli,Liu Xia,Zhao Jing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030001 China)

1009-6493(2010)7C-1936-02

赵清丽(1969—),女,山西省五台人,科护士长,主管护师,本科,工作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刘霞、赵静工作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2010-03-02)

R472.9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0.21.033

猜你喜欢
计划性胃管插管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循证护理预防ICU患者发生CVC相关性不良反应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超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计划性转入ICU临床研究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特性要因图对非计划性拔管分析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