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习带教质量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

2010-08-15 00:50王秀丽
护理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护理临床教师

程 俊,王秀丽

临床实习带教质量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

程 俊,王秀丽

临床实习是院校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操作技能、确立人生观、强化心理素质、获得全面发展、顺利步入社会的重要时期。高质量的临床带教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尤为重要,带教老师队伍素质、技术能力是搞好临床实习带教的关键[1]。2007年5月—2008年10月我们对98名实习学生及10名带教老师进行关于影响临床实习带教质量的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带教老师及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临床带教水平,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1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

1.1 教师方面

1.1.1 教学态度不端正 目前许多医院虽然对带教老师的资格考核进行了严格的准入制度,但由于临床教师的待遇与地位没有得到明确,导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2];有的医院在晋升、晋级中对科研论文的重视程度往往大于教学,导致出现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临床教师对教学敷衍应付;缺乏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与奖惩机制[3],临床教师存在讲得好与不好一个样,质量高与不高无所谓的心态,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1.1.2 教学目的不明确 缺乏带教计划或不按计划实施教学。有些教师不能把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而是漫无边际地讲一些与教学无关的问题,把规定的教学内容一带而过,学生不能有效把握学习重点。

1.1.3 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方法单调 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了解,导致授课内容过于简单,学生靠自学就完全能够解决,影响了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望;有时授课内容完全脱离临床或内容过于深奥,学生尽管作出努力,但仍不能取得明显收获,丧失学习信心。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式,使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1.4 理论与临床教学内容比例失调 每个医院都会对医疗和护理行为进行规范,以适应临床工作实际,这就形成了医院独有的工作程序,这些程序虽不违背操作原则,但却使许多学生感到不适,这种不适源于课本教学与实际临床的差异。临床教师授课时往往从临床实践出发,病例讲解、分析、实地操作多,很少照本宣教,按部就班,使学生觉得这样不对,那样不规范,始终用书本的知识衡量临床工作。

1.1.5 教师的仪表与教学方式欠妥 教师的发型、穿着、化妆直接影响学生听课注意力。另外,浓厚的方言也易造成学生的不适。课堂上教师如采取不恰当的方式提问,可能引起学生不满;对学生不正确的答案、操作不能循循善诱指导,当众指责,会挫伤学生自尊心,产生消极情绪。

1.2 学生方面

1.2.1 恐惧、焦虑 临床实习过程中,学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例,从理论学习、教室练习到临床实地操作常出现不敢动手,恐惧、焦虑等现象;教师在病室的随意提问,使学生处在“众目睽睽”之中,怕答错被人嘲笑、指责而焦虑。

1.2.2 懒散、厌烦 由于学生素质及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易出现疲倦、思想不集中;部分授课内容枯燥无味,给学生留下刻板乏味的印象,因而产生排斥、厌烦心理。

1.2.3 逆反、偏见 学生认为教师的当众批评或指责损伤了自己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产生不满和逆反心理;对重点专科的过分关注,忽略或轻视其他学科,缺乏对基础与临床、各学科知识有机联系的认识,出现对其他专业课程知识的偏见认识。

1.3 其他因素 新上任的临床教师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表现为讲课时语速快,丢三落四,拘束,脱不开教案,离不开讲台,不敢提高嗓门放声讲解,往往使学生来不及反应。有经验的教师,有时自以为驾轻就熟而掉以轻心,不认真备课,也会出现讲课失误。个别教师恐怕出现差错而照本宣科,造成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师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导致授课质量下滑。

2 改进措施

2.1 合理应用各种教学技巧

2.1.1 演示 是临床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应用各种教具让学生获得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感性认识。演示时要使全班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尽可能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演示时可对演示的过程作适当的说明,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事物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方面。

2.1.2 练习和讨论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练习要求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并有相应的理论知识做指导。教师在示范和讲解过程中,要指出练习的难点及容易出错的地方,使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和步骤。指导学生把新的技巧同过去掌握的技巧结合起来,构成完整的知识系统。练习要经常进行,采用口述与实际操作、个人和集体、半独立与独立等多种形式灵活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2.1.3 讲授与谈话 教师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系统连贯地向学生讲授事实和论证原理,可以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板书,吸引注意力。要求讲授时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根据教材和具体病例的内在联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地把问题讲清楚。谈话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探讨,从而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达到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

2.1.4 读书指导与基地训练 读书指导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书本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养成带着问题查书本找答案的习惯,也可比较教科书和教师讲课的内容,获得直接经验,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基地训练是目前各医院临床教学的新模式,在充分利用基地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专科特点突出的优势,强化和培养具有专科技能及理论优势的专业人才。

2.1.5 暗示教学与比喻法的应用 暗示教学是指组织各种暗示因素,激发个人潜力的一种方法。教学期间可以通过穿插音乐、观看实物、动手感悟、互动游戏等活动,调动和利用学习者的有意认知能力和无意认知能力,使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同步活动,提高学习效率。比喻法是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医学中每个疾病的机制、发生、发展、药物的作用代谢等要“死记硬背”,繁多的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恰当的比喻会活跃情绪,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时在应用比喻时配合绘图,可进一步把需要说明的事物描述的形象逼真,加深学生的印象。

2.1.6 其他技巧 反复实践法:如临床医生的听诊,护士的静脉输液、心电除颤、心肺复苏等技术操作需要反复练习,才能逐步掌握其操作要领。图、物结合法:心律失常的见习,重点采用阅读心电图和进行直流电除颤、动态心电图等实物示教相结合,加深印象,便于应用,胃镜、腹腔镜的操作等。循环参观法:心电监护仪、血糖仪、心理测试仪、生物反馈等器材允许循环参观,以增强感性认识,促进理解记忆。穿针引线法:组织学生参加科室的主任查房、病例讨论、大科会诊等工作,使学生对专科教学中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总结性理解,学会综合分析,达到融会贯通。感性认识得到加强,理论知识得到巩固,思维方法得到改进,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才能为临床工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4]。

2.2 带教老师的非语言信息传递

2.2.1 眼神 眼神是主要的非语言信息来源,它不仅表露自己的某种信息输出,而且影响他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教师双目炯炯有神令学生振奋,冷漠则使学生消沉,严肃意味着对学生的不满,柔和的目光则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凌厉一瞥会使违纪学生有所收敛,热情的注视则是对学生的赞许和鼓励;长时间的凝视会使学生紧张,但对违纪者则可起警告作用。

2.2.2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可以清楚地表明一个人的情绪,带教老师通过控制自己表情,表达出上述各种不同情绪,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活动。教师要多表达喜悦,少表达苦恼,多表达热情,少表达冷漠,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

2.2.3 身体运动 身体运动是人内心活动的外部表现,教师在带教中用的最多的是手势豁达大方的手势令人全神贯注;优美动人的手势使人心旷神怡,还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点头、摇头及身段活动等身体运动。

2.3 教师的语言艺术

2.3.1 通俗、简洁 通俗就是善于把最复杂的事物表达得简单、明确、扼要。教师陈述知识内容要口齿清楚、快慢适宜,不能含糊其辞,似是而非。通俗的教学,学生听起来亲切,乐于接受,容易消化。简洁就是简单明了,要求教学语言“少而精”。教师对难点内容要一语道破,使学生能迅速捕捉知识的内涵。也就是说,找到内容的核心并把核心内容描述透彻,帮助学生在繁杂的知识结构中总结出知识的主干部分。

2.3.2 明快、流畅 教学语言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讲究它的内在美,而且要讲究语言的节奏和频率,要合理地运用语音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使学生加深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注意力、积极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要不断改变语言的节奏和音调,引起学生的心理定向反应,使其始终处于兴奋、活跃和积极思维状态。

2.3.3 高雅、幽默 教师的言语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不但要善于说理,而且要富于情趣。这样,就要求教师树立起一定的威信,保持良好的形象。高雅的语言艺术是保证教师威信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从容的讲课风度,娓娓动听的陈述能吸引学生,使他们学而不厌,感到学习是一种精神享受。幽默是一种情趣,也是一种值得教师学会并能运用自如的语言艺术,它能反映出教师的乐观豁达,创造出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幽默能产生一种向心力,把学生吸引、团结在教师身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较强的表达能力。教师要避免口头禅,用好专业术语,少用俗语。如口腔内不用嘴内;腹痛不用肚子痛。发现学生出现困倦或思想不集中的情况,应调整讲学方式如放慢语调,调高语音,重复重点内容,讲解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幽默故事,现场提问,或少时休息等。

3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积极性相结合 教师应把教学建立在吸引学生向未知世界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积极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学习结论。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和思维方法,鼓励学生创新[5]。

3.2 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 理论联系实际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总原则,也是指导临床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既要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因此,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保证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3 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教学应按照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不是消极地适应,而是把教学建立在学生发展的最适宜的水平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把学科知识内在的逻辑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相统一,使教学的深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在临床工作中,带教老师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总结带教中的经验、不足和出现的问题,摸清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真分析教学的基本环节和教学规律,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自身带教水平并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6]。

[1] 方蘅英,马盈盈.临床护理教学满意度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7,22(7):16218.

[2] 刘红卫.护理临床教学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4,18(10A):170521706.

[3] 钮美娥,方慧麟.护理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4,4(6):28229.

[4] 周怡华.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2004,19(1):69.

[5] 宋良翠.改进实习护生临床带教方法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4):367.

[6] 吴闽如,段丽娜.实习护生临床带教管理方法的探讨[J].全科护理,2009,7(10A):2615.

Factors influencing clinical p 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and its imp rovement measures

Cheng Jun,Wang Xiuli(No.261 Hospital of PLA,Bei2 jing 100094 China)

G40

C

10.3969/j.issn.100926493.2010.05.050

100926493(2010)2B20457202

程俊(1973—),男,河北省张家口人,护士长,主管护师,大专,从事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工作单位:10009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一医院;王秀丽工作单位:10009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一医院。

2009207223;

2010201220)

(本文编辑 张建华)

猜你喜欢
护理临床教师
最美教师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