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2010-08-15 00:46姜秋婕陈正伟李阿秀
河南建材 2010年2期
关键词:水区滨水绿地

姜秋婕, 陈正伟, 李阿秀

辽宁省海城市规划设计院(114200)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起源与发展的命脉区域,是生态敏感脆弱区域,有着优越的生态位势。从城市的发展史来看,大城市一般都依水而建,城市的商业贸易也依水而繁荣。在对生态自然环境的日益重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城市滨水区的独特地位正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滨水景观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及技术等多个层面,从策划、规划、城市设计到项目的技术经济等要统筹考虑,这已经远远超出“设计”层面,虽然设计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1 当前我国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功能设置单一

多数城市的滨水区改造中,仍主要侧重于水系的防汛、航运、灌溉等基本功能,对城市水系多采用截弯取直、硬化护坡、高筑堤岸等措施,对市民游憩的需求和景观生态功能考虑不足,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滨水绿地的游憩和生态功能,处理好两者的矛盾是滨水绿地景观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1.2 生态功能弱化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亲手创造并欣赏这些美景的时候,自身活动的影响也使得水域的生态特征渐渐消失,即自然景观被人工化。江河湖堤岸由自然土变成了混凝土包裹,植物和动物失去了快乐的家园,沿河开山修筑游览大道,边坡岩石裸露,自然植被破坏,把原本漂亮的自然河流掩埋,而把水道变成暗渠,原有空间变成了道路和建筑,再加上过量的污水排放,使得许多城市的河道景观失去其应有价值,自然形态的河流被截弯取直,被填埋、切割、覆盖,被裹上水泥外衣,致使城市水体不再有生态功能。

1.3 规划缺少人性

景观规划一般分以下几个阶段:综合调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施工图。在综合调查阶段是对用地现状、基础设施、交通条件、人文历史等客观因素进行统计总结,但是忽视了人的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忽视了大众的需求。再者,作为景观规划设计体系,缺少对案例最终完成后的后期评价,总结过去是对将来有指导意义的。

2 滨水景观设计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2.1 要“防洪减灾、改善水质”

滨水地区紧靠水体,容易受洪水淹没的威胁,河流季节性的洪水会对绿地内的设计产生影响,所以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防洪的问题。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更为自然柔和的技巧代替大规模防洪工程(如大坝、河堤)来控制水流。比如设置不同高度的台地,设计良好的排水系统,利用既简洁又能防水的铺装材料和小品等。当前很多城市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缺乏严格管理,直接排入城市内部河道,使本来清澈的河水变成“黑水河”、臭水沟。因此,滨水景观的设计中应包括改善水质,消除黑臭现象,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增加滨水绿地的游憩和景观功能,提升周边区域的形象等要求。

2.2 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为市民提供舒适、安全、怡人的亲水、健身、观景、游憩的场所,增进市民之间的人际交流。随着社会现代化步伐的加速,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也日益提高。滨水区的另一个重要生态功能,即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的生态功能,也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滨水区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为前提,兼顾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强调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延续,不能以牺牲环境质量来达到开发的目的。在满足市民的生活娱乐需求的同时,应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城市滨水区自然生态系统中栖息的生物的干扰,维护生态平衡,继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3 要“便民公共、功能多样”

滨水区的规划设计,要使滨水区真正成为市民喜欢的公共场所,成为全体市民的公共财富,必须防止各种圈地现象。这种现象会妨碍公共活动的自由性、连续性,对形成优良的城市景观与观景公共绿地造成极大障碍。

滨水区功能上应是多样性的,如林荫步道、成片绿茵休憩场地、儿童娱乐区、音乐广场、游艇码头、观景台、赏鱼区等,结合人们的各种活动组织室内外空间。点线面结合:线—连续不断的以林荫道为主体的贯通脉络;点—在这条线上的重点观景场所或观景对象,如重点建筑、重点环境小品、古树;面—在这条主线的周围扩展开的较大的活动绿化空间,如中心广场、公园等。这些室外空间可与文化性、娱乐性、服务性建筑相配合。

2.4 要“引入文化、突出特色”

每个滨水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特征和历史文化,规划时首先要解读该地区的自然特征、社区特征和历史文化。利用景观手法加以表达,对提高城市滨水绿地的活力、趣味、文化品味等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滨水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在利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使城市、道路与绿地景观巧妙而有机地融合,以简洁明快的造园手法,创造出一个环境优雅、明快清新、景观丰富而又适宜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滨水绿地。

2.5 要“结合环境、服务大众”

滨水区要与周围的环境相结合,周围的居住小区、公共设施等都能充分利用滨水的景观资源,使滨水区周围的群众能够方便地使用滨水环境,使小区等周围设施能够充分利用滨水区作为自身环境规划设计的一处借景,运用住宅楼的朝向,使滨水景观可以成为居民窗外的美丽风景。

[1]刘滨谊.现代滨水景观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

[2]邬建国.景观生态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滨水自然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水区滨水绿地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瓶瓶罐罐大世界之沙水区玩具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英国城市更新研究——以克莱德滨水区为例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后申遗时代杭州段运河滨水区可持续保护利用思路探讨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走进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