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水生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2010-08-15 00:49蔡朝晖黄小容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15期
关键词:鸟类保护区鱼类

蔡朝晖,黄小容

(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1 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概况

网湖湿地是湖北省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阳新县境内,地处幕阜山脉向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区,长江与富水交界的下游地带,长江水道贯穿全境。115°14′~l15°25′E,29°45′~29°56′N,北为丘陵,东南为低山,生物地理区系为东洋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1.5℃,年平均降雨量1 385 mm,无霜期265 d,年平均日照时数1 860~1 990 h。保护区总面积为20 495 hm2,其中核心区6 886 hm2,缓冲区 4 593 hm2,实验区 9 016 hm2。属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由网湖、朱婆湖、宝塔湖、下羊湖、绒湖、赛桥湖等湖泊组成,是典型的淡水湖泊泛水沼泽湿地,具有独特的湿地气候[1-2]。

2 调查方法

2009年7月15日~25日对网湖湿地保护区所属水域以及周边村庄的农田、沟渠、池塘等水域进行了水生生物调查,主要针对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包括水陆两栖动植物;陆生动植物未列入调查内容。水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调查以定点取样方式进行;其他水生植物调查以定点样方清查和样线观察调查方式进行。水生动物调查以定点捕捞方式进行;同时结合走访当地居民和相关的水产市场及其他相关部门。部分数据资料来自阳新县林业局和网湖湿地保护区管理处、相关部门单位组织的调查研究资料和相关专家的研究资料以及其他的文献记载资料。

3 网湖湿地水生生物资源概况

3.1 网湖浮游植物资源

保护区内共有浮游植物5门46属,其中绿藻门12属,硅藻门13属,蓝藻门18属,金藻门2属,裸藻门1属。总平均密度为405.6万个/L,总平均生物量为1.93 mg/L。从总体情况来看,浮游植物资源相对缺乏,湖水净化能力较弱。

3.2 网湖浮游动物资源

保护区内共有浮游动物4大类34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17种,枝角类7种,桡足类1种。总平均密度1 386.4个/L,总平均生物量3.23 mg/L[1],浮游动物资源也不丰富。

3.3 网湖水生植物资源

保护区水生植物较为丰富,尤以湖边浅水区域和水边湿地以及进水潮湿区域水生植被较为繁茂,植物种类72种。水生植物的生活型齐全,包含了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半水生(沼生)植物等全部类型,其所占总种数比例分别为13.89%、11.11%、8.33%、9.72%、56.94%。其中以半水生植物种类最多,达41种,占全部水生植物种数的56.94%,这与网湖为浅水型湖泊相吻合。繁茂的沼生植被为各种水鸟和水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庇护和栖息场所,并可提供充足的食物,这也是到此地越冬的鸟类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类型的水生植物则多为植食性鱼类等水生动物的饵料或为水生动物创造活动场所,并对水体生态的维持和净化起着重要作用。

3.4 网湖动物资源

3.4.1 底栖动物资源 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湖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总站、阳新县林业局、网湖湿地保护区管理局曾于2004年对网湖底栖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本次调查没有新的发现。资料显示,网湖共有底栖水生动物30种:软体动物17种,环节动物5种,节肢动物7种,线虫动物1种。环节动物以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华河蚓(Rhynacodrilus sinicus)、颤蚓(Tubifex sp.)三种比较常见;节肢动物主要为水生昆虫,以蜻蜓幼虫(Aeschna melanictera)和摇蚊科的直突摇蚊(Orthocladius sp.)、大红摇蚊(Chaoborus sp.)等的幼虫为主;软体动物主要有腹足类的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athayensis)、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和瓣腮类的中华绢丝丽蚌(Lamproula fibrosa Heude)、圆顶珠蚌(Unio douglasae)、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后三种为良好的养珠蚌,且资源丰富,为网湖湖区优势种群。底栖动物生物量中软体动物占明显优势。

3.4.2 鱼类资源 网湖为浅草型通江湖泊,平均水深2.3 m,水质状况良好,氮、磷比值13~108,平均27.8,高于一般高产湖泊氮、磷比值6~10,应为中高产类型湖泊[3]。鱼类资源非常丰富,共计有鱼类74种,隶属鲤形目、鲇形目、合鳃目、鲈形目、鳗鲡目、鲱形目、鲑形目、鳉形目、针鱼目等9目。省级保护种类两种:鯮(Luciobrama macrocephalus)和鳤(O-chetobius elongatus)。组成中流水生态型鱼类有青鱼、草鱼、鳙鱼、鲢鱼、红鳍鲌、鯮鱼等43种,占总种数的63.24%。静水生态型鱼类种类相对较少,占总种数的36.76%,且多数经济价值不大,只有鲤、鲫、鲇、乌鳢、赤眼鳟、鳜等少数种类为重要经济鱼类。重要经济鱼类39种,其中肉食性种类21种,占经济鱼类种数的53.85%,植食性和杂食性鱼类18种,占经济鱼类种数的46.15%。另外还人工投放了鲑鱼、鮰鱼等经济鱼类。

3.4.3 两栖类动物资源 网湖地区共有两栖动物27种,分属2目8科,其中国家II级保护动物2种: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和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省级保护动物11种:中华蟾蜍指名亚种(Bufo g.gargarizans)、湖北侧褶蛙(Pelophylax hubeiensis)、黑斑侧褶蛙 (P.nigromaculatus)、泽陆蛙(Fejervarya multistriata)、棘腹蛙(Paa boulengeri)、棘胸蛙(P.spinosa)、双团棘胸蛙(P.yunnanensis)、 斑 腿 树 蛙 (Rhacophorus megacephalus)、大树蛙(R.dennysii)、合征姬蛙(Microhyla heymonsi)、饰纹姬蛙(M.ornate)。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4种:大鲵、棘腹蛙、棘胸蛙、双团棘胸蛙[4]。

3.4.4 爬行类动物资源 爬行类动物只统计水生和水陆两栖类型,陆生类型不做统计。统计的爬行类动物资源主要有龟鳖目的4种:乌龟(Chinemys reevesii)、黄缘闭壳龟(Cuora flavomarginata)、平胸龟(Platysternon megacephaium)、鳖(Pelodiscus sine nsis)。其中乌龟、黄缘闭壳龟和鳖在本地为广布种,有一定的数量分布。

3.4.5 鸟类资源 网湖湿地保护区是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北极鸟类迁徙路线中的一个重要站点,网湖属浅水型湖泊,沼生植被繁盛,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鸟类资源特别是雁鸭类资源非常丰富。这里只对游禽类和涉禽类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迁徙越冬鸟类和留鸟类)。

根据吴少斌等[2]学者的研究,保护区内游禽和涉禽鸟类共计有73种,分属䴙䴘科、鸬鹚科、鹭科、鹳科、鹮科、鸭科、鹤科、秧鸡科、雉鸻科、鸻科、鹬科、燕鸻科、鸥科、翠鸟科等14科,占保护区已发现鸟类总种数的42.2%。包括国家保护动物15种,省级保护动物20种,其中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黑鹳(Ciconia nigra)、白鹤(Grus leucogeranus)、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为国家I级保护鸟类。

4 网湖水生资源利用现状及分析

由于网湖及周边地区经济来源主要以传统农业种植和渔畜牧业养殖为主,经济效益不高,而人口密度增大,必然导致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和攫取,网湖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正朝着退化衰竭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没有经过环保论证的项目匆忙上马,诸如围湖养殖、网箱养殖、珍珠养殖、垦湖造田等;加之随意的饲料投放,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养殖业的过度开发,特别是一些浅水区域改造成为精养鱼池,很多浅水湖区和封闭湖区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调查中还发现区内非法乱捕滥猎和非法毒杀水鸟的现象比较严重,电鱼、毒鱼等明令禁止的捕鱼现象时有发生,用绞草机毁灭性的绞草现象还比较普遍。同时,围堰等防洪设施又使本为通江湖泊的网湖变成了阻隔湖,水体的自流净化能力大大降低,某些鱼类的洄游和繁殖受到严重影响,种类大为减少。这些人为因素使网湖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威胁,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

4.1 水体状况

由于多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网湖许多水域水量减少,流量、水位、流速等水文情势进一步向不利方向发展,污染物浓度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水体质量有明显下降趋势。就目前情况来看,水体质量总体比较良好,但随着水产和珍珠贝等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通江河口的阻隔,水生植物量的减少,化肥农药的残留和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加,网湖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趋势不容乐观,必须尽快采取必要的措施。

4.2 渔业状况

网湖由通江湖泊变为阻隔湖泊的这种变化造成了鱼类多样性下降和鱼类资源种类小型化日趋严重的不良后果,渔业自然捕捞量逐年减少。近年来渔业养殖业发展较快,渔业产量有所回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面积的人工网箱养殖必然对水域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化肥和饵料的不合理投放会逐步加重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绞草机的绞草操作对一些饵料性水草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也必然会导致自然生活的植食性鱼类种类和数量的下降;肥料的投放也会使水生非饵料植物的生物量增加,湖底淤泥上升,湖区水量减少。同时,网湖行政区划复杂,管理人员相对缺乏,管理设备落后;湖区渔业技术力量薄弱,渔业技术人员不足,且主要分布在各级渔业管理部门,生产第一线较少。这些给渔政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致使非法猎鱼(电鱼、投毒捕鱼等)行为一直屡禁不止,这将进一步恶化鱼类资源的贫乏状况,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4.3 鸟类状况

鸟类资源对维护保护区的生态平衡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其生存和繁殖与周围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网湖鸟类资源虽然丰富,但目前基本上没有开发利用。相反,当地居民对鸟类资源有着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鱼塘、鱼池承包户或渔业养殖户为保护鱼苗通常投毒毒鸟;部分村民还存在非法捕鸟现象,农业生产中剧毒农药的使用也常会毒杀植食性鸟类,人类过于频繁的生产活动以及其他的一些工程施工等也对鸟类的繁殖造成不良影响。这些人为因素都对鸟类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

4.4 两栖类爬行动物状况

由于人们的过度捕捉,龟鳖等珍贵种类的种群已经难以维持,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即有可能导致这些种群的消失。

4.5 水生植物状况

目前对水生植物的利用还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导致水生植被正朝着恶化方向发展,水生植物多样性程度呈现下降趋势。一些鱼类喜食植物(苦草等)的数量和分布明显降低,而鱼类不喜食或不食的植物数量和分布面积则呈现增长趋势,加之渔业养殖中对网湖水草又进行了掠夺性的采收,使得水生植被的情况更为糟糕。这些都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

5 资源开发和保护对策建议

对于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应本着严格保护、科学开发利用的原则;以优化网湖湿地环境,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一手抓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一手抓好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严格遵守我国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环保方针,将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一个集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发与利用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自然保护区。

根据调查分析,并参考文献资料[1,5-6],对网湖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5.1 严格执行政策,加大宣传力度

要严格执行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田还湖、退池还湖政策,保护好森林资源和湿地资源,可根据需要适度扩大保护区的面积;要切实抓好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坚决取缔非法生产行为和严重危害水体环境的经营项目,为各类水生生物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对保护区周边的社区群众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为他们提供参与保护区共建的机会,并能从中受益,使他们自觉地遵守有关保护法规,积极主动地参与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5.2 加强建设,严格管理

首先,政府要重视湿地的建设,以保护区管理处牵头,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加强保护区建设: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保证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二是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引进等方式尽快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效率。其次,要着力提高科研力量,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院校的合作,尽快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进行彻底的资源摸底调查,为科学规划和开发提供依据。再次,要依法严格规范各种经营行为,科学指导经营,取缔非法作业,打击偷捕偷猎行为,保证野生资源的稳定和生态平衡。另外,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进一步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5.3 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规范经营

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实行利用和保护相结合,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加强鱼类繁殖保护,在繁殖季节禁止捕捞亲鱼,设立禁渔区,规定禁渔期,要同时做好人工苗种投放、先进养殖技术和优良种苗的引进工作,保证渔业的持续、高效、良性发展;二是要严格控制各类养殖规模,坚决取缔对环境有严重破坏影响的劳作和经营方式,为湿地生态恢复和良性发展创造条件;三是要加强良种选育的科学研究,使野生资源得到有效地利用和保护。另外还可以利用湿地区域丰富独特的鸟类资源优势开发观鸟特色旅游项目,让当地居民从中得到经济收益,从而提高保护资源和环境的积极性。

[1] 朱兆泉,石道良.网湖生物多样性——网湖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R].2005.

[2] 吴少斌,吴法清,查玉平,等.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初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0(3):424-432.

[3] 王明学,于建胜,龚世园,等.网湖春季水质及底质状况的研究[J].淡水渔业,1997,27(4):7-10.

[4] 戴宗兴,石道良,吴少斌,等.湖北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调查 [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0(2):270-273.

[5] 黄小波,洪剑明,杜桂森,等.北京市汉石桥湿地浮游植物调查与水质评价[J].湖南农业科学,2009,(4):133-135.

[6] 李永红,费 芳,方七零,等.关于东洞庭湖湿地景观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9,(7):70-73.

猜你喜欢
鸟类保护区鱼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鱼类运动会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鸟类
鸟类的叫声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涉及各类保护区的项目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