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传承自觉策略研究

2010-08-15 00:52
关键词:民间舞蹈艺人团体

谢 佳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一、引言

民间舞蹈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形式,是一个情感、观念、信仰、文化交织的精神集合体,它直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们深刻、复杂的思想感情,有着深邃的内涵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现代文化冲击、舞蹈自身发展和资金短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间舞蹈正遭受着猛烈的冲击,呈现出不良的发展态势。如近年来因老艺人体衰或离世等,舞蹈中许多珍贵的资源已不复存在或正渐渐流失;民俗活动淡化、资金短缺、人们意识形态变化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严重遏制了民间舞蹈的健康发展等。当前,我们应充分认识民间舞蹈的重要价值,了解其发展的颓势,加强民间舞蹈的抢救、挖掘、保护和创新工作,这将对中国深厚、博大历史传统的发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传承自觉策略

民间舞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文明,凝聚着民族精神,宣扬着传统美德,对于民间舞蹈的传承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自觉:

1.传承人的传承自觉——文化的自觉与历练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少不了人的作用,没有人的口耳相传,代代相授,民间文化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殆尽。传承人是民间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以超人的才智、灵性,贮存、掌握并承载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统和精湛的技艺,他们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的宝库,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接力赛”中处在当代起跑点上的“执棒者”和代表人物。因此,民间舞蹈等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必然有一代代艺人的贡献。传承人要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以“无意识”传承向“自觉”传承转变。

民间舞蹈一直以来都是在较长周期性、集体性的民俗表演活动中被传承的,这时它们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民间舞蹈必然要由无意识传承变为自觉传承,这样才能避免因艺人辞世、年老体衰、活动次数及时间受限等因素阻碍民间舞蹈传承,促进其健康发展和有机传承。

此外,应将民间舞蹈的复制记录、舞蹈再创造、相关研究等作为传承重点。民间舞蹈是鲜活的艺术,一直以来民间艺人将口头和体态传授作为其传授的主要方式,部分技艺不固定且容易流失,因此,需要以相对容易固定的方法将其完整地保留下来。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文字记录已不是唯一的办法,可通过照相、录音、录像等多种方式对民间舞蹈进行原始记录,使之可复制或可现场重现,以便能更准确地传承。

通过对民间舞蹈的原始记录,民间艺人根据资料进行细致的比较和斟酌,对舞蹈艺术作品进行再创作,使作品的真理和艺术表达形式得到更充分的释放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民间艺人虚心接受外界的学术建议与评价等,去除禁锢舞蹈发展的成分,有利于将发展的成分重新进行组合,形成可理解的结构内容,以促进民间舞蹈艺术在新形势下的可持续健康发展。[1]

2.政府的政策自觉——文化政策的导引和支持

因为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应确立政府的主导地位,给予它们一些政策和财政上的支持,以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保护传承人及其生存的民俗环境。舞蹈作品是舞蹈研究的核心对象,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仅注重作品就是舍本逐末。作品是由艺人的表演或活动负载的,离开了表演就没了作品与形象,而保护了传承人就保护了更多潜在的舞蹈作品和舞蹈创造。因此,保护民间舞蹈传承人比保护作品更重要、更根本。

民间舞蹈基本上都流传在群众中,保存在老艺人身上。这些老艺人不仅是本民族宗教和文化的保存者和传播者,也是未来民间舞蹈发展的舵手。政府应充分认识他们在保护民间舞蹈中的地位和价值,分析面临的严峻形势,及时、高效、多渠道地给予这些艺人多重关注,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上的奖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以加大传承人数量为准则,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承。

对民间舞蹈艺人的保护自然离不开对民俗环境的有效保护。因为民俗是民间舞蹈存在的基础,民间艺人的表演和创造需要民俗环境的滋养,所以应在充分尊重民俗的原则下,通过保存传统节日等民间舞蹈赖以生存的民俗环境,激发艺人的表演活力和再创造力,使民间舞蹈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无限生机,从而得到有效发展和保护。

第二,开展民间舞蹈资源的抢救和整理工作,搭建民间舞蹈展示平台。对于民间舞蹈文化遗产来说,以各种技术手段,对现有民间舞蹈资源进行抢救性记录整理显然是目前最迫切的工作。此外,还要对资料归类整合,进行有效保存。

采取“扎根农村,引导扶植,凝聚群众,学习提高”的途径,组织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人员深入农村,以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民间舞蹈资源的整理、开发和学习,促进舞蹈资源的整合,扩大传承群体,指导民间艺术进行再提高,以适应现代人审美的需要,增强民间舞蹈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由政府组织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和比赛,并将优秀节目挑选出来,选择合适时机(大规模文化艺术节、大型商业宣传活动等)给民间舞蹈搭建向公众展示的平台。这样既可宣传地方文化特色,培育地方文化品牌,也可培养本地民众和外地游客对当地民间舞蹈的兴趣,促进新的民俗传统的形成和民间舞蹈艺术的纵深发展。

第三,通过进行专门的民间舞蹈集成、编制民间舞蹈教材和舞台表演等途径,促进民间舞蹈的有效传承。为此,政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投入一定的财力和物力,组织专门人才对民间舞蹈进行调查、挖掘、搜集、抢救和整理,将各地区的民间舞蹈,用文字、音像、图片记录下来,并汇成专集出版;将民间舞蹈编制成教材,列入艺术院校舞蹈系的教学内容;将进行适当加工改编后的民间舞蹈搬上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民间舞蹈的艺术魅力,促进有效传承。

第四,鼓励民间舞蹈演出团体积极进入市场。首先,大力支持民间舞蹈艺人建立规范的演出团体;鼓励艺人和舞蹈艺术团体进行舞蹈作品的原创;对现阶段急需拯救的舞蹈或运行比较成熟的(如分工较细致、演出规模较大、艺术性较高)民间舞蹈艺术团体在需求相对不足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其次,出台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演出团体进行演出工商注册和民间舞蹈知识产权申报,支持民间舞蹈演出团体由专门的演出经纪人或成立专门的文化公司进行团体的演出操作。文化公司可组建配套的营销队伍,大胆探索舞蹈文化产业市场运营机制,一方面搜集整理民间舞蹈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宣传和包装,另一方面研究国内外演出市场,研制配套产品的开发,并选择具有实力的演艺机构或中介进行合作,尝试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再次,提供交流与培训机会,给予相应待遇。给民间舞蹈团体提供与其他艺术团体交流、座谈、观摩的机会,相互汲取经验和营养,弥补不足;给一些民间艺人或有潜力的年轻人提供音乐知识等多方面知识培训的机会,提高其文化及艺术素养,为民间舞蹈的可持续发展、有效传承和适时转型提供意识储备;对民间舞蹈团体中的优秀人才,给予像专业演出团体类似的职称待遇和资格,并通过每年“优秀民间舞蹈传承人”、“杰出民间艺人”等荣誉的评选,给予一定的资金及物质奖励。

3.媒体的宣传自觉——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民间舞蹈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需要代代传承的民族文化,其传承本身就具有传播的特性。而文化的传播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在这个过程中达成一种普遍的认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交际范围无限扩大和交流方式多样化,民间舞蹈文化遗产也需要更具宣传力和影响力的传播渠道,而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就是对其传承的一种重要方式。

民间舞蹈的地域空间和语言等方面的限制,造成了文化传播只能在特定的区域之内进行,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体验。现代传媒可将各种形式的舞蹈艺术作品,通过超越口头、文字、图片的清晰的数字化图像录入或转换而复制、储存下来,并以冲破时空制约的开放态势,快速、直观地进行广泛传播,给人新鲜逼真的审美感受和近乎现场的真实体验,从而获得超乎想象的宣传效果。在积极利用大众媒介的优势传播民间舞蹈文化的同时,媒体工作者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避免民间舞蹈文化被强大的媒介语境淹没,要注意保持它们的“原汁原味”。这就要求媒体工作者要深入实际,运用多种媒体对民间舞蹈遗产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现,同时加强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与学术研究。

总之,各媒体及其工作者应充分认识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及社会价值,清醒地看到其所面临的“险境”,牢固树立抢救和保护意识,利用广告、网络、报刊、影视等进行高效、快捷、全面、深入、全方位、多手段的报道与宣传,以实际行动强化全社会对民间文化的保护意识,切实促进新时期民间舞蹈文化的良性发展。

4.民众的参与自觉——更多的人投身到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

民间舞蹈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民间性和生活性特征。它的保护和传承不只是哪一个时段、哪一个部门、哪一部分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经常性的事。这就需要面向全社会尤其是对青少年进行民间舞蹈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让他们尽早感受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魅力,充分认识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持久存在是对现代社会文明的滋养,从而提高整个民族对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使人人都懂得保护的重要性,进行主动保护。此外,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这也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必要条件。总之,民间舞蹈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任重道远,其间可能会随时遇到诸多突发情况和困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妥善处置。

三 、结语

民间舞蹈是各地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对自然、劳动、生命等文化的独特体现。别具一格的音乐表演、动作、服饰、道具等,充分展现了民间舞蹈的独特魅力。它是地域文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是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领域,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窗口。及时、有效地传承和保护民间舞蹈文化遗产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伟业,是全天下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国的民间舞蹈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刚刚开始,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努力去解决它们。

[1] 章建刚.山西省民间音乐遗产的传承与保护[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艺人团体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花灯艺人
评弹艺人的雅号与别称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