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成人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2010-08-15 00:46满玲玲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妇女培训发展

满玲玲

(曲阜师范大学 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中国妇女成人教育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满玲玲

(曲阜师范大学 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中国的妇女成人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妇女成人教育从萌芽到社会主义新中国再到改革开放的今天,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妇女成人教育的今天正朝着妇女教育权利法制化、妇女教育培训的正规化及妇女教育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化的方向前进。妇女成人教育正处在不断上升的趋势,我们要把握住当今世界的教育发展的主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妇女成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妇女成人教育;历史演变;发展趋势

中国妇女成人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其发展也像其他的教育分支学科一样,经历从妇女成人教育的萌芽时期、妇女成人教育的正式确立时期、妇女成人教育的发展时期及妇女成人教育的转型时期四个历史演变阶段。今天妇女成人教育的发展正紧密地迎合世界教育发展的洪流,朝着妇女教育权利法制化、妇女教育培训正规化及妇女教育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化的方向前进。

一、中国妇女成人教育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妇女成人教育的萌芽时期

中国妇女成人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那时由于人们的生活来源主要依靠妇女的劳动生产成果,所以使妇女在当时氏族中占主导地位。成人教育的教师由老人为主转为妇女为主,她们对制陶、制作装饰品等专门工艺技术进行总结传授,这是有史料可以考察的我国妇女成人教育的起源。近代中国爆发最早的妇女解放运动要属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成年女子教育第一次被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提出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的男女平等原则,使广大妇女第一次有了政治上的权利和随后受教育的权利。中国成年女子第一次较彻底地改变了几千年封建社会所造成的卑微地位。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客观上使中国带有浓厚封建性和买办性的女学开始兴起。例如,1844年,英国传教士美以会在镇江办起了第一所女校 “镇江女塾”。1848年,英国女传教士爱尔德赛在宁波设立第一所教会女校。1898年,经元善在上海开办 “经正女学”,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私立女校。它的创办对开通社会风气,提倡男女平等和妇女参加社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拉开了中国人自办女学堂的序幕,改写了只有男性接受教育的历史。“兴女学”运动,从历史的高度将女子教育提到了社会事务的议程,标志着古老中国妇女的地位有所改善,人们对妇女作用的认识有所增强,这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清政府办女学是从 1905年开始的。1910年,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大学──金陵大学。后来又建立了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和福建华南女子大学。中国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普及教育对振兴中华的重要性,女子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二)中国妇女成人教育正式确立时期

1840年到 1919年间,教育体制几经改革,社会化的妇女教育及女学也是几经周折才逐渐被纳入教育体系之中的。1903年,张之洞等在重新厘定《学堂章程》时,把女子教育纳入家庭教育中,这是官方首次明文提到女子教育。女子教育被正式纳入教育体制是 1907年——颁布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比男子修业期限各缩短一年,这是中国女子教育在学制中占有一定地位的开始。实行两性双轨制教育,表明女子教育开始得到国家承认。清末兴办女子教育是中国封建时代教育的一大创举,标志着女子第一次获得了享受学校教育的合法权利,女子教育从此成为中国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同年,学部奏定《女学堂章程》,确立了女子教育学制,女子教育从此才在中国教育系统中有了位置。1912年 “壬子学制”公布,次年又颁布一些新规定,这次公布的法令中包括有关女子中学的法令 (在此之前,仅有有关女子小学和师范的法令,虽然当时师范仅相当于中等教育水平)。1922年,“壬戌学制”实行,这是中国第一个不分性别的单轨学制,彻底粉碎了两性双轨学制的基础,第一次在学制上规定了男女受同等教育的权利。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女子教育问题,提出 “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权利”。

(三)中国妇女成人教育的发展时期

1919年爆发的 “五四”运动,明确地提出了 “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妇女也第一次投身于广泛的社会运动之中,并相继融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运动之中,使妇女解放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1919年妇女开始正式进入中国的公立大学。同年,始建于 1908年的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被升格为高等女子师范学校,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女子高等学府。蔡元培率先于 1920年允许9位女生入北京大学旁听,邓春兰成为要求上北京大学和实践男女同校的第一人而被载入史册。此外,蔡元培还提倡从德育、智育和体育三方面全面塑造女性的人格。1920年,北京大学与南京高等师范相约正式招收女生。1921年,北京高等师范附中等中学首开中等学校男女同学先例。1919年—1920年间,妇女教育呈现从举办中等女校到举办高等女校,从单独开办女校到实行男女生同校、同学,妇女开始获得与男子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的特点。在接下来的近 10年间,妇女教育发展相对缓慢,20世纪 30年代妇女教育发展有了突破。1931年,中央苏区还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确定了不分男女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1939年中国女子大学在延安建立,成为我党培养妇女运动干部的重要机构。到1947年—1948年间,女性占高等教育中研究生、大学生、专科生和专修生的比例分别为 13.7%、17.7%、17.6%和21.4%。随着新中国成立的一声炮响,经过几年的努力,成千万的劳动妇女通过扫盲运动,达到了初学文字的程度,走出家门,奔向生产的各条战线,甚至有许多人成长为新中国建设的骨干。

(四)中国妇女成人教育的转型时期

自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力图通过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时,中国大众的心理世界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汹涌的改革浪潮冲击着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陈腐观念。由于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妇女参加社会劳动之多、范围之广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面前,妇女学习文化的积极性也是空前的。中国妇女成人教育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从人数上看:1988年全国各类成人高校在校生 109.249万人,其中女学生 34.4081万人,女学生占在校生总数 31.5%。建国前,女性文盲占女性总人口的 90%。经过 40多年的努力,已有 1.1亿妇女摘掉了文盲帽子,使女性文盲从 90%下降到 1993年的 30%。妇女受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城镇妇女就业率的提高。据《中国妇女统计资料》表明,1988年职工人数达 5 036万,是 1949年的 84倍。在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女生占在校生的比例由 1998年的 46.78%上升到 2006年的 51.36%;2005年,在职攻读硕博的女研究生数达到了 26.17%。其二,从制定的相关法律上看:政府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男女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各级各类妇女教育取得重大进展。其三,从教育程度上看:在成人教育领域和继续教育领域,城乡妇女参与率大幅度提升,男女平等分享教育资源。30年以来,在国家推进妇女参与成人和继续教育的同时,全国妇联与有关部委联手,着力推进“妇女素质工程”,在农村中广泛开展 “双学双比”等活动。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教育界和妇女界的共同努力,大陆女性与男性平等分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女性平均受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男女两性在教育上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国妇女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妇女成人教育培训正规化,提升妇女整体素质,促进并解决就业

1.妇女平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实现男女平等的一个重要手段。全国妇联和各级妇联与有关机构合作,在妇女职业培训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在农村建立了培训、服务、示范三大科技服务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每年培训 500万农村妇女,争取把妇女教育培训纳入政府计划。为贯彻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按照教育发展规划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妇女综合素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的合格建设者与妇女人才,制定了《全国妇女培训体系建设纲要 (2008—2010)》。妇女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的实现,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妇女的培训。比如从传统的读书教育到多媒体教育,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创业典型,进而激发妇女的创业意识,激发她们的创业激情。

2.通过举办就业洽谈会、创办经济实体、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千方百计创造、提供就业岗位。积极推荐,为妇女劳动力搭建就业平台。这主要在于就业是培训工作的最终落脚点,也是检测培训效果的重要依据。正如《行动纲领》所指出:“教育是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妇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目标,也是妇女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提高女童和妇女的教育水平,关系到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到妇女就业率和参政率的上升,也是降低孕妇和婴儿死亡率、降低人口出生率的关键。妇女教育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男女两性的文化素质共同提高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我国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的 “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构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全国妇女教育培训体系面临良好机遇,这为建立符合妇女人才开发战略,为妇女组织发挥优势的妇女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妇女成人教育权利法制化

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将确保女性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女性文化素质作为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实现妇女真正彻底解放的重要措施,反对各种形式的教育歧视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女童教育的十条意见法》、《妇女权利保障法》、《中国妇女女发展纲要》、《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01—2010年》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这些法律法规,为消除由于历史、文化、经济、教育发展的差距和家庭经济状况差别而导致的男女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为女性获取和男性平等发展的机会提供了法律保障。我国积极履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改善妇女特别是贫困地区妇女包括教育在内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为保护女性受教育权利,扩大女性受教育机会,党和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实行的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国家西部地区 ‘两基’攻坚计划”以及 “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把救助贫困女童接受教育作为重点,资助因家庭贫困失学的学龄女童重返校园,收到了显著成效。同时,国家鼓励和支持通过建立培训学校、成立维权工作站和宣传典型侵权案例等途径,提高农村进城就业妇女的权利意识,增强其依法维权能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妇女权益的社会化维权工作机制。国家还建立了由 19个部门组成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一些法院设立了妇女维权法庭,专门受理涉及妇女权益保护的民事案件,在审理妇女维权案件时,法院通常邀请妇联等部门的人民陪审员直接参与相关案件的审理工作。国家积极开展司法人员的性别意识培训,发挥司法人员在保障妇女权利方面的作用。更为对妇女有益的措施为国家还重视提高女性司法人员的数量和比例,2004年中国女法官和女检察官分别占法官和检察官总数的22.7%和 21.7%,分别比 1995年提高了 5.9和 5个百分点。此外,还开展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和法制宣传活动,使妇女成人教育权利法制化落实更到位。

(三)妇女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及终身化

21世纪初,一种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它必将对人类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知识经济兴起的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也在变化着。从急功近利的眼前发展转向了着眼于长远利益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应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发展的需要构成危害的发展,应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给后代留下可发展的空间和余地”。在这样一个发展的环境中,成人妇女应更新观念,有所作为。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重新审视、思考、设计、调整自己的人生之路,以期适应时代带来的契机及挑战。成人女性的素质是妇女生存发展的根本,全面提高她们的自身素质和受教育水平是她们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关键。从人口角度而言,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的速度,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在这两方面均与妇女成人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低人口增长速度会使人们更加重视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相比高人口增长率在提升人们素质方面会花费更少的金钱,社会自然也会有结余,这样妇女的教育就会逐渐地受到重视。从全球范围来看,在过去的20年中,全世界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尽管男女之间在教育成就方面的差异已经缩小,但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和教育发展的不协调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存在着。全世界文盲中的 75%仍是妇女。国际社会曾多次强调妇女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行动纲领》中“妇女教育和培训”一节指出:“教育是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重要工具”。投资于女孩和妇女的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培训,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高,更容易实现并达到真正提升整体水平的目的。其二,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将是中国妇女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把终身教育的观念贯穿到妇女教育的方方面面,保障妇女入学、升学、就业、授予学位、派出留学等方面的权利;必须认清中国妇女教育现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建立适应未来的妇女终身教育机制。在妇女教育体制中注入终身教育的理念,使各个阶段的妇女能够及时得到更广泛更深入的教育,是中国妇女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自终身教育思潮出现以来,职业教育的位置越来越明确和重要。职业教育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促进了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所以抓住契机重视中职教育在女性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夯实女性职业能力的基础;加快高职教育发展,提升女性职业层次;促进职业教育向社会延伸,形成女性终身教育网络。此外,加快妇女成人教育发展步伐,妇女要认识到终身教育的重要性,树立终身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这当然也是重要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妇女发展,教育为先”。这是我们经常宣传的口号。全国妇联副主席莫文秀认为:“发展妇女教育,是促进男女平等、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在发展妇女事业和推进教育改革中给予高度关注。”

[1]安树芬.中国妇女教育资料选编 [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5.

[2]张 维.知识经济时代的妇女教育与可持续发展[J].理论界,2002(6):92-93.

[3]方蒂蒂.中国妇女成人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6(1):40-42.

[4]《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举行[EB/OL]. http://www. cnr. cn/2008zt/fnsd/zxbd/html,2008-10-27.

[5]妇女与教育 [EB/OL].http://news.qq.com/a/htm,2006-03-07.

[6]全国妇女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纲要 (2008-2010)[J].中国妇运,2008(7):28-32.

[7]董纯朴.中国成人教育史纲 [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

[8]莫文秀主编.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 (1978-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Its developmental Trends of Chinese W omen Adult Education

Man Ling-ling
(College ofVa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Qufu NormalUniversity,Qufu,Shandong 273165,China)

Chinese women's adult education has a long history,adult education from buds to socialist new China and to refor m and opening up today,experiencing earth-shaking changes.Adult education ofwomen are heading forwomen education rights institutionalize,women education training legalize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ducation,towards the direc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we must grasp the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today'sworld of mainstream,taking effective measures to make adult education constantly perfect.

women adult education;historical evolution;the development trend

G720

A

1008-6471(2010)04-0014-03

2010-10-20

满玲玲 (1984—),女,黑龙江尚志人,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专业 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猜你喜欢
妇女培训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当代妇女的工作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强奸罪立法和执法中对妇女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