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传说的流变

2010-08-15 00:48普列文
河池学院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宜州对歌刘三姐

普列文

(河池学院 中文系,广西 宜州 546300)

刘三姐传说的流变

普列文

(河池学院 中文系,广西 宜州 546300)

刘三姐传说流变情况非常复杂。在人们的交流中,刘三姐传说发生着一个走向统一的趋同过程。但由于有关刘三姐的故事、歌谣在人们集体记忆中发生了遗失、变形、衰落的现象,刘三姐的传说也相应经历了一个逐渐遗失、变形和衰落的过程。

刘三姐传说;趋同化;变异;衰落

我们对刘三姐的传说进行分析会发现:通过叙事、唱歌、对歌来娱乐和慰藉的活动,促使刘三姐传说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公共性;由于记忆所及的因素、各地各人因地制宜自由创造的因素,使得各地有各地的刘三姐传说版本,各地又有不同的版本,形成了变异;由于有关刘三姐的故事、歌谣在人们集体记忆中经历了遗失、变形和衰落的过程,刘三姐的传说也相应经历了一个逐渐遗失、变形的过程。

一、刘三姐传说的趋同化

在人们的交流中,刘三姐传说发生着一个走向统一的趋同过程。人们通过叙事、唱歌、对歌来娱乐和慰藉的活动,促使刘三姐传说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同一性。人们在交流中既同化别人,同时自己也被别人同化即异化,这种交流活动的结果就形成了刘三姐传说存在形态的一致性。

(一)刘三姐传说趋同化的表现

各地的刘三姐传说在主题、人物、事件或情节以及传说中涉及的诗歌上保持着相对的高度一致性。对歌情节是刘三姐传说的核心情节,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传说中对歌情节的不同来进行分类。根据对歌情节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刘三姐传说大致分为四个版本类型:一是以刘三姐与张伟望对歌为核心的传说类型;二是以刘三姐与罗秀才对歌为核心的传说类型;三是以刘三姐与三个或四个秀才对歌为核心的传说类型;四是没有对歌情节的传说类型。

以刘三姐与张伟望对歌为核心的传说主要在贵港、桂平、桂林、广东等地流传。以刘三姐与罗秀才对歌为核心的传说主要在广东等地流传 (在广西的横县、湖南、江西也有流传,但流传范围不广)。没有对歌情节的传说主要是有关刘三姐的化石的传说,如关于刘三姐的扁担、石书箱、石篮子、石水碗、石梳妆台、石脚印、石坐迹等的传说。这类传说在有可附会的石山、石洞的地方都有流传。以刘三姐与秀才对歌为核心的传说主要在宜州、柳州、玉林、扶绥等地流传。虽然各地的讲述方式不同,但是主题基本相同,甚至有时连情节都一样。如在宜州流传的传说是:刘三姐从小就爱唱歌,哥哥试图以挖地比赛、插秧比赛、让刘三姐用尖底水桶挑水、让刘三姐把石头煎软、守睡在刘三姐门口等方式阻止刘三姐唱歌,但都没有成功,刘三姐还打败了前来对歌的三个秀才。最后哥哥砍断刘三姐攀爬的葡萄藤,刘三姐掉到河中,刘三姐飘到柳州。柳州流传的传说是:被害刘三姐飘到柳州,被老渔翁撒网救起,后刘三姐在鱼峰山与一农夫对歌,久久不分高下,刘三姐化石成仙。扶绥流传的是:刘三姐生性爱唱歌,哥哥试图以挖地比赛、插秧比赛、让刘三姐用尖底水桶挑水、让刘三姐把石头煎软、守睡在刘三姐门口等方式阻止刘三姐唱歌,刘三姐照样唱歌,把前来对歌的四个秀才,唱得一败涂地。刘三姐的哥哥砍断刘三姐攀爬的葡萄藤,落河的刘三姐顺河漂到杨美村,定居杨美村,哥哥乞讨到杨美村,兄妹相见,哥哥不好意思相认。玉林的刘三姐传说与扶绥流传的传说大致相同。

(二)刘三姐传说趋同化的原因

“刘三姐乃是歌圩风俗之女”[1]111,刘三姐作为歌谣天才的象征,使得诗歌在刘三姐传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刘三姐传说有着极其亲密的姻联关系。诗歌在刘三姐传说中是一种结构性的力量,刘三姐传说的基本主干是由诗歌确定的,有些传说几乎是用歌谣连缀而成的。有关刘三姐的叙事长诗本身就是刘三姐传说的一种存在形式。刘三姐传说可以被视为由几个因素组合而成,这几个因素的多少决定了该传说的丰满性和完整程度。这几个因素包括:刘三姐的出身、石扁担、砍藤、煎石、溜出去唱歌、对歌、成仙或死亡、化石 (刘三姐成仙的洞、石扁担、刘三姐坟、梳妆台、脚迹石、石碗、石蓝、鲤鱼岩等)、挑水、砍柴、拒婚、讽刺官僚财主、插秧、耘田、织网、淘沙、传歌等。在刘三姐传说中,这些主题性的情节要素都有至少一首诗歌与之相对应。例如,有关石扁担的诗恭城流传的是:“一条扁担尖又尖,插在恭城大路边。恭城出了刘三姐,银殿山上成了仙。”[2]353宜州、罗城流传的是:“刘三下船游游去,留条古记后人知,如今登在石壁上,仙人古记无人移。”[2]404有关溜出去唱歌情节的诗宜州流传的是:“我哥癫,我哥铺床在门边,三姐半夜走出去,我哥睡梦不知天。”[2]401扶绥流传的是:“大哥癫,放石落锅给妹煎,煎去煎来软又硬,大哥睡着不知天。”[2]323有关煎石的诗宜州流传的是:“他发癫,他给石头我来煎,手心石头煎得软,他变石头我成仙。”[2]317“手心煮的石头软,你变石头我成仙,‘人坏’走到尽头路,大石岩里压千年。”[2]319扶绥流传的是:“大哥癫,放石落锅给妹煎,煎去煎来软又硬,大哥睡着不知天。”[2]323玉林流传的是:“大哥不准妹唱歌,给块卵石妹来煎,煎煎炒炒就变软,篾丝穿来挂墙边!”[2]375有关砍藤情节的诗宜州流传的是:“一面唱歌一面摇,葡萄藤上好逍遥。柴刀难断葡萄藤,大水难冲喜鹊桥。”[2]318“陡壁石崖生葡萄,姐坐藤上好逍遥,哥追到来砍藤断,姐跌石崖随水飘。”[2]397扶绥流传的是:“大哥信,大哥带妹上山林,大哥想杀天不杀,两手还抓爬根藤。”[2]323“今朝哥妹上山林,妹走在前哥后跟,哥想杀妹天不杀,两手攀住檂宁藤。”[2]393“暗森森,哥带妹子罗森森,三姐随水向东流,口唱山歌好悠游。”[2]388玉林流传的是:“三姐乒乓掉石崖,大哥乒乓失了魂,推下石崖跌不死,回手捞住救命藤!”[2]375在金秀附近流传的是:“葡萄果,葡萄藤,全靠葡萄救妹生。”[2]71合浦附近流传的是:“哥哥共妹看石山,无风五郎石山崩,皇天有亏刘三妹,见死手攀救命藤。”[2]68关于刘三姐成仙的诗宜州流传的是:“哥拿竹筒做枕头,日思夜想都见空,姐的灵魂升天界,手提藤篮会仙朋。”[2]398由此可见,刘三姐的传说曾被以诗歌的方式广泛传唱,在传唱的过程中诗歌的形式、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被人们认可,这样就形成了诗歌从形式到主题、情感方面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由于诗歌简短、朗朗上口的特点,有关刘三姐的诗歌变异很小,这使刘三姐传说在人们口耳相传的交流和传承过程中保持了一定的一致性,形成了刘三姐传说的趋同化特征。

二、刘三姐传说的变异

由于人们记忆所及的因素以及各地各人因地制宜自由创造的因素,使得各地有各地的刘三姐传说版本,各地又有不同的版本,形成了刘三姐传说的变异。这种变异关系主要表现在虽然各种传说的主题大致一样,但是它们的叙述方式不同,叙述的主题的完整性程度也不同。就同一个流传范围来说,流传着不同传说变种,表现最为典型的是宜州、扶绥、贵港、广东等地。在宜州流传着至少 5个版本,扶绥流传的至少有 6个版本,贵港流传的至少有 7个版本,广东流传的至少有 4个版本。其他地方流传的刘三姐传说都可以视为这几个地区的变种。

相对于一个基本的原型来说,有些传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变异的关系,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叙述和再叙述中,由于记忆因素和人为的选择,导致了变异。在宜州流传的刘三姐传说每个版本都不一样。第一个版本说刘三姐出生于罗城,来到中枧村,刘三姐能唱歌,哥哥认为唱歌误事,试图以砍柴比赛、挖地比赛、插秧比赛来阻止刘三姐唱歌,均失败。刘三姐打败了前来对歌的三个秀才。哥哥继续阻拦刘三姐唱歌,用让刘三姐用底尖的水桶挑水,守睡在门口等方式阻止刘三姐晚上去对歌,未果。再以让刘三姐用手掌煎软石头的方式为难刘三姐,也未果。最后哥哥以砍断葡萄藤的方式试图杀死刘三姐,刘三姐漂到了柳江。第二个版本说,刘三姐生于下涧村,由于财主禁歌,刘三姐的哥哥试图以让刘三姐用麻篮挑水、挨饿、守睡在门口的方式阻止刘三姐唱歌,都没成功,最后哥哥砍断葡萄藤试图杀死刘三姐,刘三姐漂到柳州,在鲤鱼岩成仙。在这个版本的传说中情节发生了变化,相对于第一个版本的传说而言,包括刘三姐与三个秀才对歌的情节在内的故事的前面部分被省略了,没有了砍柴比赛、挖地比赛、插秧比赛、与三个秀才对歌的情节。刘三姐的出生地发生了变化,第一个版本认为刘三姐生于罗城,生活在宜州中枧村,第二个版本认为刘三姐生于下涧村。哥哥让刘三姐挑水的工具也不同,第一个版本中让刘三姐用尖底水桶挑水,第二个版本中则用竹编麻篮挑水。刘三姐的归宿也不同,第一个版本说刘三姐漂到柳江,第二个版本说刘三姐漂到柳州,在柳州的鲤鱼岩成仙。第三个版本传说刘三姐生在中枧村,她经常和青年对歌,李示田向刘三姐学歌进而两人两情相悦。“仁坏”请媒提亲,被刘三姐拒绝,“仁坏”请三个水客与刘三姐比赛对歌,结果失败而归。在“仁坏”的压力下,哥哥守睡在门口阻止刘三姐外出对歌,刘三姐溜出去对歌,哥哥让刘三姐煎软石头否则就跟他回家,刘三姐煎软了石头。“仁坏”派人砍断葡萄藤来杀死刘三姐,刘三姐用神力把“仁坏”压在岩石下,最后刘三姐在柳州鲤鱼岩成仙。这个版本加入了刘三姐与李示田恋爱、刘三姐与“仁坏”斗争的情节。它认为刘三姐出生在中枧村,第一个版本中的砍柴比赛、挖地比赛、插秧比赛都没有提及,刘三姐与三个秀才对歌的情节变成了刘三姐与三个水客对歌,砍断葡萄藤的人由哥哥变成了“仁坏”指派的人。第四个版本传说与前面的三个版本不同的是,前者中故事发生在宜州,这个版本中既有在罗城发生的事也有在宜州发生的事,故事是这样叙述的:刘三姐生在罗城,善于唱歌,哥哥总是阻止她唱歌,试图以砍柴比赛、挖地比赛、插秧比赛来阻拦她唱歌,都没有成功。刘三姐拒绝了胡员外大儿子的求婚,并且以唱歌气死胡员外的大儿子,刘三姐逃难到宜州中枧村。三个秀才前来与刘三姐对歌,失败后,两人气得跳河。桃姓秀才与刘三姐产生恋情,桃秀才变成鲤鱼进鲤鱼岩,刘三姐也进了鲤鱼岩然后成了仙。故事中少了让刘三姐挑水、煎石的情节。这个版本中刘三姐与秀才对歌的故事由刘三姐与三个秀才对歌和刘三姐与情人对歌后成仙的故事融合而成。这种结合本身就是变异的结果。第五个版本的传说:刘三姐是宜州下涧村人,善于唱歌。她哥哥阻止她唱歌,她哥砍断葡萄藤,刘三姐落水,尸体漂到梧州,梧州人捞起刘三姐、视她为龙母。这个版本中与前面几个版本的最大不同有两点:一是除了砍藤情节外并无明确的故事情节;二是结局的不同,刘三姐漂到了梧州,而不是柳江或柳州。

在扶绥地区和宜州流传的刘三姐传说在情节上大致一样。情节包括插秧比赛、挑水、砍柴、用脚当做木柴煮饭、与秀才对歌、煎软石头、拒媒、被哥哥或官僚财主砍断葡萄藤,最后流亡他乡或死亡。在扶绥流传的刘三姐传说可按有没有财主官僚求婚分成两类。在扶绥流传的传说中故事发生地点变成了扶绥新安村附近,而且还多了一个用脚当木柴煮饭的事件。刘三姐与秀才对歌的事件也略有不同,一类说与三个秀才对歌,一类说与四个秀才对歌。关于四个秀才的姓也有多种说法:一说是与竹姓、石姓、桃姓、李姓四个秀才对歌;一说是与陶姓、李姓、罗姓、石姓四个秀才对歌;一说是与桃、李、罗、石四个秀才对歌。在与三个秀才对歌的事件中,三个秀才的姓各是什么,也有各种说法:一说是石姓、李姓、桃姓;一说三个歌手的姓氏不清楚。

在贵港附近流传的刘三姐传说主要是刘三姐和张伟望对歌化石成仙的传说和刘三姐与三个秀才对歌的传说。刘三姐与张传望对歌的传说说刘三姐生于贵港石卡乡西山村,十二岁时就精通经典和音律,同时还是一个劳动能手,种田、打沙打线样样在行。刘三姐打败了撑着载满歌书的船前来对歌的张伟望秀才和李姓秀才,他们的船翻为石山。张伟望与刘三姐又到附近的山上继续对歌,引来无数人前来观看。有人想制止刘张对歌,却发现只有两个石人在对歌,人们用狗血和马尿才制止。这个传说变异为三个版本。在第一个版本中刘三姐是一个通识经典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劳动能手,张伟望与刘三姐对歌引来人们观看后,有一天形成了两个石头后对歌结束了,故事也结束了,没有制止石人对歌的情节了。在第二个版本中,刘三姐只是劳动能手和杰出歌手,不再是一个精通经典的人。这个版本多了一个刘三姐捡到月姑记录天才麻姑唱词的歌本的事件和官僚财主制止对歌的事件。官僚或财主派人去制止刘三姐和张伟望对歌,却发现是两个石人在对歌,它们用尿和女人的月经洒在石人上才制止了石人的对歌。第三个版本的传说分裂成几个单独的故事群:张伟望和刘三姐对歌的传说演变为唱歌山来历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刘三姐和张伟望化成了石笋,制止对歌的是一群妇女,她们用狗血和马尿洒在石笋上;刘三姐对歌的情节演变为伏船山来历的故事,故事中与刘三姐对歌不是张伟望和李姓秀才,而是一群风流才子,他们的船翻为石山;刘三姐脚踩出石印的情节也演变为一个单独的小故事。

广东的刘三姐传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歌的传说,主要是刘三姐与张伟望以及刘三姐与秀才对歌的传说;第二类是很多与刘三姐有关的自然风物来源的传说。在广东流传着大量这两类传说的变异版本。

三、刘三姐传说的衰落

各地都或多或少地流传着具有一定完整性的刘三姐传说,同时还流传着大量的不完整的传说。可见由于有关刘三姐的故事、歌谣在人们集体记忆中经历了遗失、变形,刘三姐的传说也经历了一个逐渐遗失、变形的过程。其表现为很多关于刘三姐的传说要么一个完整的传说中很多情节遗失了,只剩下几个不同的情节;要么由一个完整的故事裂变为几个小故事;要么情节残缺不全,某些情节被单独提出来,然后演化成一个只含单一情节的传说,其他成分则被遗了。有时极端到了没有行动只有事件的结果。完整性程度较高的刘三姐传说流传地是罗城、宜州、扶绥、贵港等地,其他各地流传的刘三姐传说则显得支离破碎,只是刘三姐传说的片羽吉光。

(一)刘三姐传说衰落的逻辑根据

当我们根据相互补充、彼此互文的原则,从零零散散的刘三姐传说中还原出一个较完整的理想化刘三姐传说,就会发现刘三姐传说经历了遗失的过程。当我们拿还原出的较完整的刘三姐传说与现存的几首较为完整的叙事长诗,或者与非叙事长诗形式的刘三姐传说进行比较,就会发现相对于理想的抽象的刘三姐传说而言,现存的较完整的刘三姐叙事长诗或非叙事长诗形式的刘三姐传说就不够完整。因此,就现存的刘三姐传说而言,完整的刘三姐传说只是一种现存刘三姐传说总体上的逻辑效应。这也表明了刘三姐传说的衰落。

刘三姐传说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某一个主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说中重复出现。虽然它们之间会有一些差异,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把它们还原为一个共同的主题。在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资料中[2],有 23则传说涉及到了对歌,有 3则涉及到把绿豆芝麻分开的情节,有 6则涉及到煎石 (或瓦片)的情节,有 2则涉及到拔秧情节,有 7则涉及到插秧情节,有 1则涉及耘田,有 17则涉及刘三姐的出身,有 3则涉及到砍柴的情节,有 1则涉及到抢婚的情节,有 2则涉及到刘三姐以手脚当柴煮饭,有 17则涉及到刘三姐成仙,有 3则涉及到刘三姐被推下悬崖的情节,有 9则涉及到被砍藤,有 4则涉及到传歌情节,有 3则涉及到对歌招亲的情节,有 9则涉及到刘三姐以歌拒亲的情节,有 2则涉及到刘三姐洗衣情节,有 2则涉及到挑水情节。纵观刘三姐传说,我们会发现刘三姐的传说在不断地演绎着几个主题性的情节,在叙述时有时表现为行动的事件,有时表现为事件的产物,如化石、自然风物。在叙述中这些情节涵盖了从刘三姐的出身、劳作、对歌、传歌到死亡或成仙的过程,包括出身、砍柴、煎石、挑水、溜出去唱歌、对歌、成仙或死亡、化石、拒媒、坟、用脚当柴、织网等。与此对照,现存的刘三姐传说,没有一个传说是完全地包含所有这些因素的。当然,我们从中拼贴出理想的刘三姐传说模型,并不意味着原初的刘三姐传说本来是这样,也不意味着只有一个刘三姐的传说,而仅仅意味着我们经过对现存的刘三姐传说分析对比,可以推测刘三姐传说经历了一个衰变的过程。因为,首先,按照故事结构的标准看,人物的故事应该包括系列的事件,现存的刘三姐传说中人物的事件分布不均,有时事件多寡的差别很大;其次,相对于这个被拼贴出来的理想传说,保持相对完整的刘三姐传说也发生了衰变,理由是在这些相对完整的刘三姐传说中语焉不详的情节或没有得到展开的情节,在另一些片段性的刘三姐传说中却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表现;最后,相对于保持相对完整的刘三姐传说而言,那些只含有一个或几个事件或情节的传说明显发生了衰变,理由是后者往往也可以在前者中找到。

(二)刘三姐传说衰落的具体表现

1.完整叙事长诗的衰落

叙事长诗是刘三姐传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多的刘三姐传说是以叙事长诗的形式来讲述的。各地都有不同形式的叙事长诗在讲述着刘三姐的传说。从整个刘三姐文化圈的范围来看,刘三姐的叙事长诗发生了遗失现象,因为即使是保存最完整的叙事长诗也没能完整地叙述刘三姐传说的所有情节。各地的刘三姐叙事长诗的完整性程度差别太大,有些地方还有较完整的叙事长诗,如罗城、宜州、扶绥、贵港、桂平、玉林等地,其它各地流传的大多只是一些诗歌残片或由一首小诗或几首小诗组成。

以《刘三姐纵横》收集的刘三姐传说为例,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刘三姐的叙事长诗脱落、遗失了。其中,保存最完整的叙事长诗由 31首小诗构成,每首小诗作为叙事长诗的一节,宜州和扶绥各流传着一首;保存有由 19首小诗构成的叙事长诗有一首,流传于贵港;保存有由 14首小诗构成的有一首,流传于宜州;保存有由 12首小诗构成的有二首,扶绥和贵港各流传一首;保存有由 10首小诗构成的有一则,流传于桂林;保存有由 9首小诗构成的有一首,流传于扶绥;保存有由 8首小诗构成的有一则,流传于三江;保存有 7首小诗构成的有一则,流传于玉林;保存有由 6首小诗构成的有二则,宜州和鹿寨各流传着一则;保存有由 3首小诗构成的有四则;保存有由 2首小诗构成的有六则;保存有由 1首小诗构成的有十八则;保存不到四句的小诗构成的有七则。考虑到刘三姐传说也以非叙事诗的形式在流传,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叙事成分的多寡与刘三姐传说的多寡正相关,因为这里有两种情况:或者没有影响,它以非诗歌的形式进行了补偿;或者有影响,它没有以任何其它的方式进行补偿。因此,在后者的意义上,关于刘三姐叙事长诗的衰落与刘三姐传说是正相关的。那些只是由几首诗构成的叙事长诗的片段构成的刘三姐传说,在事件的多寡、事件细节,以及事件的完整性上,比其它包含更多首诗的刘三姐传说明显差。那些只包含一二首或半首小诗或一句的刘三姐传说就更加残缺了,叙事性也更差了。有时已没有事件动作及过程,只有简单的结果,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事件了。总而言之,在那些诗歌形式的刘三姐传说中,传说的衰落主要表现为诗歌的失落。在有关刘三姐的叙事长诗保存相对完整的地方,刘三姐传说也保持相对完整。凭借关于刘三姐的诗歌,刘三姐的故事得以展开,使之具有具体的行动或场景。因此,有关刘三姐叙事长诗的遗失、脱落是刘三姐传说衰落的一个方面。

2.非叙事诗形式的刘三姐传说的衰落

在内容上,非叙事诗形式的刘三姐传说与叙事长诗形式的刘三姐传说相比,没有什么差别。在流传的过程中,随时间的流逝刘三姐传说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遗失,较完整的刘三姐传说散落成为一个或几个由较少事件构成的小故事,而有的情节已经完全消失了,没有了故事性。各地遗失的情况各有不同,有些地方遗失少一点,有些地方遗失多一些。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完整的传说分裂为几个小的传说类型;一种是传说散落成仅包含一个或几个事件的刘三姐传说类型;一种则完全没有故事性,只留下一些作为神迹的自然风物的传说类型。

有些刘三姐传说散落成几个单独的故事。例如在贵港,在流传着较为完整的刘三姐传说的同时,也流传着由这个故事裂变出的一些单独的小故事,如唱歌山的传说、方竹村茶辣屯的传说、伏船山的传说、脚迹石的传说。

在各地也流传着由一个到几个不等的事件组成的忽略其他事件的传说,如容县流传着一个由四个事件构成的传说,传说保留了“遁形”事件、煎软石头事件、受陷害掉下山的事件。省略了溜出去唱歌前的劳动比赛情节和与秀才对歌情节或与情人对歌的情节等其他事件。在金秀流传的刘三姐传说,把哥哥让刘三姐分开混合在一起的芝麻、绿豆以阻止刘三姐唱歌的事件作为一个故事来讲述。而对于其他成分则只字不提。在广东的阳春县流传着一则由插秧的事件构成的故事,说刘三姐在插秧时节也不急于插种从地主手中租种的田,等别人的秧苗长成后再插种,长势却比别人的要好的故事。省略了所有其它事件,只保留刘三姐与秀才或几个人对歌的传说在扶绥、贵港、横县等地流传。在广东流传的刘三姐传说的遗失现象非常突出,就我们所及的资料而言,已经找不到一个由相对完整的诗歌联缀而成的传说,刘三姐传说中各种独立的事件或情节已经看不到,传说被分裂为片段,这些片段作为一个单独的小故事流传。在广东刘三姐传说衰落大致可以说分为二类:一类是对歌的传说,主要是刘三姐与张伟望对歌的传说,以及刘三姐与秀才对歌的传说,这类故事单纯以对歌为核心。刘三姐与张伟望对歌的故事非常简单,以对歌化石为主要内容,省略了其他的情节要素;刘三姐与秀才对歌的故事也很简单,仅仅是为了附会“河唇刘三妹,借问阿哥哪里来,从古山歌从口 (松口)出,哪有山歌船载来?”[2]87,没有具体展开。第二类是很多与刘三姐有关的诸如岩洞、石碗、石篮子之类自然风物来源的传说。这类传说的故事性变得极低,已经很难看到有什么具体的事件或情节了。

有的传说则由刘三姐“留下”的神迹、刘三姐庙、刘三姐庙的遗址支撑,故事性不强。各地存在大量和刘三姐相关的自然风物,如:刘三姐庙、洗衣石、石书箱、“三妹石”、乳钟石像、石歌书、石机杼、石麻篮、石水碗、石凳子、岩洞、石上坐迹、石上身影、三妹山、刘三妹坡、石上脚印。这类传说的故事性变得极低。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在什么样的事件中产生的,人们无法提供具体事件的动作、场景,从而给出一个完整故事来提供解释。严格地讲,已不能算作传说了,只是一些刘三姐传说的残片。这一类型是刘三姐传说遗失、脱落最为严重的一类。我们可以从传说之间的趋同性、变异、衰变等几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刘三姐传说的特点,逻辑地了解刘三姐传说的形成及流变。

[1]钟敬文.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 (上)[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2]覃桂清.刘三姐纵横[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

The Evolution of L iu Sanjie’sLegends

PU L ie-wen
(Depart 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 iterature,Hechi Un iversity,Y izhou,Guangxi546300,Ch ina)

The circumstance of spreading Liu Sanjie’s legends were very complicated.During the exchange among people,it became to converge.Since the stories and folk songs aboutLiu Sanjie were lost,deformed and faded,Liu Sanjie’s legends accordinglywent through the same evolutionary process.

Liu Sanjie’s legends;converge;deform;fade

I276.3

A

1672-9021(2010)06-0070-06

普列文 (1974-),男 (彝族),云南峨山人,河池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2010-11-18

[责任编辑 阳崇波 ]

猜你喜欢
宜州对歌刘三姐
对歌昆虫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对歌
广西宜州中药街药用植物调查及资源保护探讨
生态长寿地之印象·宜州(风物篇)
生态长寿地之印象·宜州(人文篇)
跳跳龙失踪
寻找刘三姐(外一首)
黄四姐牵手刘三姐 同心共筑旅游梦
浅谈刘三姐文化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