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创新:毛泽东实践论思想与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改革

2010-08-15 00: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支教顶岗

李 玲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长沙 410205)

传承与创新:毛泽东实践论思想与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改革

李 玲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务处,长沙 410205)

以实践为导向是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顶岗实习支教能较好地解决传统师范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毛泽东实践论思想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在高等师范教育改革过程中,顶岗实习支教作为一种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既有它的创新和突破之处,也存在诸多现实困惑与亟待解决的难题。

高等师范教育;实践;顶岗实习支教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现实的需要催生出了顶岗实习支教这种能切实提高师范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师范教育模式。2007年 7月 5日,教育部下发了教师[2007]4号文《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实践教学是师范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并将实习支教作为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的主要模式,要求高师院校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

一、当代师范教育呼唤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性培养模式改革

传统师范教育的一个明显缺陷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这似乎是一个国际化问题。英国皇家督学团在 1982年指出,约有 1/4的新教师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没有为其即将从事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缺乏实际工作,如课堂管理或控制等方面的技能。近年来,我国高师院校教学实践环节被严重弱化,师范生专业技能水平低,由此师范教育曾受到公众的猛烈抨击。

高等师范院校试图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习解决此问题,但是短时间的象征性的教育实习似乎是隔靴搔痒,很少向学生提供进入真实情景进行实践工作的机会,因而师范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面对着极其复杂的教学场景,常常会发现自己似乎置身于一片“沼泽似的低地”中,以至于受到强烈的“现实的震撼”。正是这一教育缺陷导致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之初,需要花费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进行角色转换。而组织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支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顶岗实习支教一般是指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组织教师教育专业高年级学生在学完骨干课程,经过系统培训后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全职”教师岗位锻炼,经考核鉴定成绩合格者计入学分。同时,采取适当的形式,利用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对实习学校原有教师组织开展校本研修和脱产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培训,将入职前的“跟岗提升”与在职教师的“置换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二、毛泽东实践论思想是顶岗实习支教的重要理论基础

顶岗实习支教是师范生在学期间最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毛泽东的《实践论》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1]毛泽东本人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曾“立大志”:要改造中国与世界;“蓄大能”:认真学习知识,践行徐特立先生提出的“不动笔墨不看书”,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与志同道合者主持学友会、主办工人夜学、进行社会调查、成立新民学会、开展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斗争。他坚持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以实践为导向是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顶岗实习支教的出发点之一是解决师范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实习支教让师范生在更多的时间里投身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习得教学所必需的技能,形成恰当的工作方法、信念和价值观,从而使之有可能在理论的概括性与实践的具体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借此培养能真正尽快地适应教学工作的更符合实践需要的教师。

三、顶岗实习支教的创新与突破

在高等师范教育改革过程中,以实践论为基础的顶岗实习支教正逐步得到认可,许多高师院校对其进行了探索。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该校传承百年师范传统,“以造就小学教员为目的”。早在中师阶段,在教育实践方面强调“学贵力行”、“知行互发”,创设了丰富的社会实践内容,配备教育实习主任,实行小学教授、管理实习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要求的高素质小学教师,该校在汲取其他院校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行“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了实习支教形式。学校规定参加顶岗实习支教的学生成绩合格将计入学分,顶岗实习支教总成绩计15学分,形成的有关资料装入学生档案。高校主导、政府支持、多部门联动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顶岗实习支教的显著特点。

“顶岗实习支教”作为师范生的一种实践性培养模式的创新形式,它的创新和突破集中体现在:

第一,明确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突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解决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与职后教育、基础教育脱节的问题。通过调整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加大教师职业技能、教育实践类课程的比重,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用本科四年的三年半(专科三年的两年半)时间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半年的时间参加顶岗实习支教,探索一种教师教育的全新模式。有效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为工作任务繁重的农村中小学老师提供业务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同时发挥学生特长,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第二,统筹兼顾,灵活安排。在大部分师范生参加顶岗实习支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兼顾传统,融合教育实习。比如,在实习前一学期,完成专业方向分流的工作,对于选择教师教育专业其他方向的学生 (如考研等),安排短期教育实习,从而强化学生职业意识,使他们学习方向更明确。另外,根据中小学需求对各专业采取不同实习方式,对需求量大的专业采用系统的顶岗实习,对需求量小的专业结合实际采取灵活方式。

第三,合理安排,适应农村基层中小学教学规律。实习时间安排为半年,使其整体教学安排不受干扰,保障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多专业混合编队,弥补农村基层中小学师资总体缺口大、各科平均问题,使其能更多接受实习生,也使实习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工作,能“真刀真枪地上岗”。同时,在混合编队中,文理融合,互相渗透,使实习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实习生既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也参与班级管理等工作,还进行教育调研等工作,开展与本专业相关联的科研活动,以及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较长时间的“全职”教师岗位实习锻炼。从而满足学生实践提高的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第四,通过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对国情、省情和民情的认识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每县或每队派驻一名驻点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点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时选派专业教师划区域进行大规模巡回指导,把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指导结合起来。通过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多重角色转换,为他们提供一个融入社会、迅速提升的新平台,从而使学生实习前后思想面貌焕然一新,由“新新人类”之无聊、郁闷的 80后,转变成充满青春活力、教书育人、蓬勃向上的教师。一位参加实习支教的师范生在他的工作日志中写道:“农村教育的现实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我,认识到自己以前种种想法的不切实际。我总认为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是一种幸福,现在我才发现,奉献是远比这些更充实、更真实的幸福。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看到老乡们真诚的感谢,看到中学校长因紧张的师资得到缓解而舒展的眉头,我体会到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幸福。此刻,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2]

理论和实践表明,将顶岗实习支教纳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把教育实习与顶岗实习、知识培养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顶岗实习支教是以强化师范生从教技能为主题,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材为核心,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责任而推行的一种新型教师教育模式。

四、顶岗实习支教的现实困惑与思考对策

自 20世纪 80年代末信阳师范学院等高师院校推行顶岗实习支教以来,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由于国家相关教育战略的不明确和各地教育状况的差异,顶岗实习支教仍然在摸索中前行,不仅缺乏系统的有效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难题需要解决。

1.对顶岗实习支教缺乏系统的有效研究

一方面,推行顶岗实习支教的高师院校较少,而且多限定在本省地域内,而各省经济、文化、教育状况差距很大,所以一直没有可以放大到全国推行的成功经验,相应的关于顶岗实习支教的有效研究也就十分缺乏。另一方面,由于目前顶岗实习支教现有形式不尽相同,所依靠的资源和政策也不一样,这种资源与政策的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持续性使得实习支教一直没有一条清晰有效的实现路径。这也造成对顶岗实习支教难以进行有效研究。第三,顶岗实习支教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参与实践的师范大学生,而师范大学生作为鲜活的个体,他的行为、思想、心理、品质、能力及相关的变化等受多种因素影响,同时个体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所以难以用准确的数据进行考量和评价,这就造成以师范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为主要评价标准的顶岗实习支教的效能研究缺少信度和有效性。

2.实习支教实践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顶岗实习支教是由学生管理制度、导师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制度、教学制度等组成,在实践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难题。

其一,顶岗实习支教的管理。一方面作为实习支教最重要的两方,实习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实习学校、高等师范院校互相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尤其是具体执行人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无直接的利益相关,因此双方的行为缺少有效的制约。所以一个地方实习支教工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双方的领导及他们对实习支教的认识,这使许多地方的实习支教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实习支教缺少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主要是指驻点指导教师队伍。在实习过程中,驻点指导教师对于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往往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实习支教效果的好坏一般都与驻点指导教师的素质、示范导向和有效管理直接相关。但在当今高师院校资源紧张、减人增效、定岗定编的大背景下,要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实习支教管理队伍几乎难以实现。

其二,顶岗实习支教的指导。实习支教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指导。但是,一方面与实习支教合作的地方多是师资匮乏、水平低,基础教育需要帮扶的地方,当地的指导力量难以满足师范生实践能力提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作为高师院校的专业指导教师随着传统的师范院校体系被打破,学科与教师教育相对分离以后,这些依托于学科开展教师教育活动的人(主要是以课程教学论为学科方向)已不能肯定自己的归属,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难,这支队伍日渐萎缩。加上高师院校普遍开设非师范课程,这部分人大都兼任其他课程,教学任务较重,同时由于原来高师院校的“关门办学”,他们对基础教育的认识和研究已远远脱离实际。而改变这些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那都是高师院校现有条件下无力承担的。

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在顶岗实习支教操作的细节上还有如实习地点的选取、实习支教期间学生的收费等一系列有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归结为当前我国的教育战略、教育政策、教育投入对顶岗实习支教缺乏明确的思路、认同与要求。

3.有效推进顶岗实习支教的对策

虽然顶岗实习支教面临诸多现实困惑与难题,但通过采取以下对策将有效推进实习支教的施行并取得长足发展。

第一,顶岗实习支教的推进应以政府为主导。政府部门的支持是坚强后盾,以科学、规范、高效的制度安排,通过专门的政策和资金,调整实习支教各方利益,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规范他们的操作。一方面,将实习支教的相关内容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一项职能进一步明确和强化,使他们尤其是基层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参与到实习支教的有效管理和指导中。另一方面,通过推进基地化建设,使高师院校确立一批稳定的实习支教基地。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以契约的形式确定和规范实习支教各个项目的顺利展开与运作。

第二,顶岗实习支教的制度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切实结合基础教育的需要。一方面尽量挖掘基础教育优秀教师资源,重点开展对实习支教师范生的教学指导与评介,使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切实提高。另一方面发挥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通过进修培训、跟岗提升、课程报告、校本教研等多种形式,开展对以农村实习学校教师为代表的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切实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水平。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农村基础教育教师和实习师范生进行在线听评课、研讨等远程教学指导与评介,提高培训与实习的效果。从而,使实习支教成为构建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体系的桥梁和纽带。

第三,顶岗实习支教的施行应结合高师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师范性的集中体现与切实培养师范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顶岗实习支教是高师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结果。同时,高师院校应将实习支教纳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实施“通识教育 +专业知识 +实践技能”的师范生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将健康人格养成、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从教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教师的现代教育素质。”[3]同时,稳定驻点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选派机制,量化指导教师的考核及评价体系。另外,还要发挥高师院校人才和科研优势,结合基础教育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加强顶岗实习支教的理论研究。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1]以实践论为基础的顶岗实习支教,作为师范教育改革的一项有益尝试,作为高师院校服务社会的创新模式,虽然目前还缺乏系统的有效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在专业化管理、实习指导等诸多方面存在难题,但由于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切实显著的效果,随着社会认同程度的提高,政策环境的改善,这种实践性高校师范生培养模式必将成为高等师范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1]毛泽东选集:第 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273.

[2]程浩.高校师范生实践性培养模式探析——以实习支教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37.

[3]谭晓曙.论教师教育一体化与课程改革[G]∥教师教育论坛论文集.北京:语文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侯秀梅)

G659.21

A

1001-7836(2010)12-0045-03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2.019

2010-06-17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从中师到本科——小学教师教育的继承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XJK08AJJ001)

李玲 (1980-),女,湖南邵阳人,讲师,教育学硕士,从事高等教育、教师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支教顶岗
海外支教 心静如花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中国近代幼儿师范教育研究文献综述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高专音乐师范教育课程建设刍议
师范教育“初等数论”教学改革探索——以长江师范学院为例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