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衔接连贯理论的完形填空解读

2010-08-15 00: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连贯题型语篇

戴 花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基于衔接连贯理论的完形填空解读

戴 花

(淮阴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 223300)

在英语考试中,完形填空题是学生失分较多的一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树立准确的语篇意识,没有掌握基本的语篇知识。因此,英语教育者有必要为学生输入语篇知识,教授其用衔接连贯的理论分析完形填空,这一做法必将为广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语篇分析;衔接连贯;完形填空

衔接与连贯理论是语篇分析的基本原理,也是语篇研究的核心。衔接指的是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以语法关系和词汇关系来表现的。而连贯是读者或听者现有的共识或共同的社会背景知识和情景语境。连贯是读者或听者在语篇中能“感觉到”的意义联系。语篇中的各个部分是衔接连贯的,而不是彼此无关的。

完形填空是英语考试中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测试题型,能比较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语言能力。笔者在对自己所教授的两个班级共计 192名学生进行调查时发现约有83.4%的学生认为完形填空是英语测试中最难的题型,而这其中大部分学生不了解甚至完全没听过语篇理论。由此可见,给学生输入语篇知识让他们从总体上了解语篇的组织和结构已经刻不容缓了。

一、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是测试英语教学的重要试题之一,也是能比较客观反映学生英语习得效果的项目之一。其试题设计用途广泛、命题容易且教师在评分的过程中也容易把握公平公正的原则。

完形填空题型的设计具有完备的理论基础。(1)心理学理论基础是格式塔心理学。在心理学家的眼中阅读过程也是完型的,如果文章或句子中有缺失,人们会无意识地将其填补。(2)冗余信息理论。它认为在语篇中有很多信息是多余但又必不可少的,因为这些冗余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文章主题的精准性。(3)预期语法说,即在交流过程中听者或读者能预测下文的现象。

完形填空的题型随着时间推移发生过多次调整,出现四大类型题型。定距删词完形填空即在固定的词数间隔内删掉一个词。其优点是命题简单,但是考题本身的难易程度却会无法控制。合理删词完形填空是指有目的地删除文章中的一些冗余信息词汇。但其因为违反随机性原则而被归为非真正意义上的完形填空。完词式完形填空即文章首尾句不删词,之后每隔一个或几个词删一个词但保留其首字母。这样利于客观评分但是题目效度不够。选择式完形填空即给每个空格提供只包含一个正确答案的几个选择项[1]。此题型是我国目前为测试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而使用的最为广泛的完形填空题型之一。

二、试题中衔接手段的解读

韩礼德和哈桑在《衔接》一书中明确了衔接是一种语义关系,分为句内衔接和句外衔接两种。它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对其进行解释的其他成分之间的关系[2]。衔接的手段可以分为语法层和词汇层两种。语法层的体现形式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词汇层体现为重述和搭配。下面将以2009年 12月份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中的完形填空题为例来阐述衔接连贯理论在完形填空题型中的应用。

语法层的衔接手段包括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照应是指语篇中的某一成分被当做另一成分参照点的现象。替代指的是语篇中用一个成分去取代另一个成分的现象。省略指的是语篇中某些已经出现过的成分为了经济原则而被省去的现象,但被省略的成分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连接指的是使用一定的连接词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合并成一个有连贯的语义单位。所有这四种衔接手段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语篇或对话的上下文为参照。由于题目选择的随机性,它只体现了照应。下面以该完形填空中的第 70题进行举例说明:

The(70)include the fact that most people can expect to spend a third of their lives in retirement,that there are now more people over 59 than under 16 and that 11.3 million people are over state pension age.70.A)regulationsB)obstacles C)challengesD)guidelines

前文中提到“现在的教育方法倾向于年轻人和技能性训练,难以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占人口总数 1/3的老年人只占有 1%的教育预算”这一内容。而其后面的内容均涉及老龄人口及退休人员的现状。结合前后文的信息复现可以发现只有 D选项“challenges”才能够与前文中“人口结构变化”进行照应,才是真正能使文章之间衔接紧凑和连贯的冗余信息。

词汇层或词汇手段包括重述和搭配两种形式。重述是指某个关键词汇在语篇中多次重复出现,括同义 /反义,上义与下义/整体与局部词汇重复。搭配就是词汇在意义上的联系,即某些单词因为意义上的衔接而出现在同一个语义条件下,这些词意义上相关联的词汇就可以构成围绕某一主题存在的词汇链。这也是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也称搭配为固定搭配。同样由于题目选择的随机性,所选题目只体现了词汇层的搭配形式,下面就以该完形填空中的第 79题为例:

When people are changing their jobs,homes,partners and lifestylesmore often than(79),they need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t every age for example,some people are starting new careers in their 50s and later.79.A)ago B)ever C)previously D)for2 merly

Ago、ever、previously和 formerly的词义都包含有“之前 ”的意思,所以想仅仅从此题词面上辨析出这四个选项哪个是正确的比较困难。但是当与 than进行搭配时,应固定地使用 ever这样才能组成表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这个主题的词汇链,ever和 than为了意义上的衔接而共同出现在“比以前任何时候都……”的同一个语义下,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 B。

三、试题中语篇连贯的分析

语篇是否具有整体性是否具有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连贯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可以说连贯性是一篇完整语篇的最基本的标志之一。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语言学家的研究归纳出连贯具有两种性质:社会性和心理性[3]。也就是当某些语篇的冗余信息不全或被有意识的删减而造成连贯不明显时,读者或听者就必须基于作者或说话者所提供的语境来推导出语篇中所隐含的非显性的连贯关系。例如该完形填空的第 67题和第 68题:The current people approach which(67)on younger people and on skills for employment is not(68)tomeet the challengesof demographic change,it says.

67.A)operatesB)focuses C)countsD)depends

68.A)superiorB)regular C)essentialD)adequate

通读该完形填空的全文可以看出第一段和本段没有任何所谓形式上的衔接。但是在分析第一段文字的语义时,就可以看出其中的非显性的连贯关系。第 67题中,由于第一段提出老年人学习的重要性,而本句中“on younger people and on skills for employment”中是指出该项方法的侧重点是什么。而第 67题的选项中 focus on有“集中、针对”的意思。答案应该为B选项。而第 68题的答案是需要找到与前文内容相呼应的地方才能选对。通过与第一段内容进行比对可以看出,本句侧重的是年轻人的职业技能。这说明教育方法面临挑战,因此通过上文已经定下的基调可以推断出其观点是该教育方法是不充分的。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此层面上确定第一和第二段之间的连贯,从而找到正确的选项D。

结语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具体案例分析相印证结合的方法。其结果表明,在平时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语篇知识,教会学生从利用衔接和连贯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完形填空这种语篇类型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当然,由于个人对理论研究水平的不足以及在具体案例寻找和实际分析时的种种局限,本类型的研究还有待今后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1]郑亚娟.完形填空的设计与效度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4).

[2]Halliday M A 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3]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Abstract:In English examinations,cloze test isone of theweak points forChinese students.This ismainly because those students have not set up the awareness of discourse and master the knowledge of discourse.So English educators should help students to input the basic knowledge of discourse and teach them to analyze the cloze test under the theory of cohesion and coherence.Thiswill be help2 ful towards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both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teaching.

Key words:discourse analysis;cohesion and coherence;cloze test

(责任编辑:刘东旭)

Cohesion and Coherence——Researches on Cloze Test

DA IHua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aiyin NormalUniversity,Huaiπan 223300,China)

H319.3

A

1001-7836(2010)12-0167-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12.065

2010-07-10

戴花 (1981-),女,江苏淮安人,助教,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从事批评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连贯题型语篇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主述位理论对英语写作连贯的启示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