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城市形象与书法景观建设

2010-08-15 00:54赵德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7期
关键词:襄樊城市形象襄阳

赵德

(襄樊学院 美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襄樊城市形象与书法景观建设

赵德

(襄樊学院 美术学院,湖北 襄樊 441053)

襄樊市拥有丰厚的书法艺术文化,书法影响着襄樊城市形象塑造。书法作为景观组成元素对塑造襄樊城市整体形象、打造襄樊城市标识、开发设计襄樊城市旅游、营造襄樊古城商业营销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书法景观建设是弘扬和设计襄樊城市形象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与内容。

城市形象;书法景观;襄樊

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举世公认的人类珍贵文化遗产。书法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典型,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是中国艺术审美的表征。书法文化作为景观组成元素对城市文化景观特质形成的作用决定了其在城市形象设计和景观建设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景观,可以理解为“景”与“观”的统一体,它是客观景色和人们视觉欣赏的统一。“景”是指在环境中存在的事物,如:景物,景色,风景。而“观”是指人对于“景”的各种主观感受,如:常说的观察、观赏、观光。中国的悠久历史和长期的文化积淀使书法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书法的研究与探讨并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在传统文化及历史文明的基础上,更好地将城市景观设计与书法相结合,使景观设计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书法景观就是在特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集体展现一定数量的书法作品或类似书法作品,从而形成具有特殊视觉特征和独特地方感的地球表面文化现象复合体。书法景观不仅反映了人类活动的物质文化特征,也反映了其非物质文化特征。书法景观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和发展,它是一个区域内众多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如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自然等因素,都能对书法景观产生深刻的影响。[1]

城市形象,简而言之,是一个城市的形状相貌,即“样子”,还包括人们对它的感觉,甚至是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城市形象包括外形和内涵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城市外形具有直观性,就是它的外部形貌。如街道、建筑物、商业区的形貌状态及秩序,城市的交通运输状况和环境、卫生建设状况等等都是城市的外形,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城市形象更应该注重对城市个性及魅力的研究、挖掘和评价,使城市特有的“形象基因”得到充分地体现和发挥,并通过直觉和可感知的形象展现其特定的氛围和风韵。[2]

一、襄樊与“中国书法名城”

襄樊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建城已达2800多年,人杰地灵,文化积淀深厚。改革开放以来,襄樊的书法创作、理论研究、教育培训、书法组织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王树人等一批高水平书法创作和书学理论人才在全国均有较大影响。老书法家笔写春秋、艺开新境;中年书法家耕耘磨励,渐入佳境;青年书法家频频获奖、脱颖而出。襄樊书法艺术事业已经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可以说,襄樊创建中国书法名城已经具备较为厚实的基础条件,全市上下已形成了良好的创建氛围。襄樊市委、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于2008年8月份正式向书法家协会申报“中国书法名城”,并成为湖北省第一个入围的城市。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中国书法名城”,就是要以创建活动为抓手,把书法事业打造成襄樊特色的文化品牌,全面提升襄樊城市品位,全面增强襄樊发展软实力,推动“两型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书法与襄樊城市形象塑造

城市形象与文化景观有着本质的联系,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如襄樊就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与文化意境的城市,正如2004年度中国魅力城市评委会对襄樊的评价:它是“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正因为如此,襄樊可以被称作是汲取自然山水与人文山水精华的典型的诗意之城[3]。

首先,襄樊拥有优良的自然山水资源,是城市形象与书法景观建设的环境基础。襄阳城本身就是由汉江和荆山山脉围合而成的自然山水系统,这一自然山水系统可称作“襄阳山水”[3],书法景观可以围绕“襄阳山水”开展诗文创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襄樊书法艺术的发展,提升襄樊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

其次,襄樊蕴含有丰厚的文化资源,是城市形象与书法景观建设的文化基础。这里诞生过汉光武帝刘秀,隐居过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养育过楚国文学家宋玉、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等;这里曾发生过卞和献玉、龙飞白水、马跃檀溪、司马荐贤、三顾茅庐、隆中对策、水淹七军、岳飞抗金、昭明苦读等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雕龙碑远古农耕文化遗址、楚文化遗址、三国文化遗址、广德寺与承恩寺等宗教文化遗址;这里至今仍保留着始建于汉代的襄阳古城墙和“华夏第一城池”——襄阳护城河、诸葛亮躬耕隐居之地——古隆中、中国现存的四大龙壁中独具特色的石质照壁——绿影壁、融中印文化于一体的千古奇塔——多宝佛塔、唐代大诗人孟浩然的归隐地——鹿门寺、纪念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祠宇——米公祠等多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每一种文化、每一个历史典故都为书法景观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再次,襄樊具有独特的城市文化环境区域,是推进书法景观与城市形象互动互进的重要基础。根据雷礼锡对襄樊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思路,襄阳城空间环境体系可以划分成若干重要的环境单元,如“隆中文化走廊”、“岘山文化走廊”、“万山文化走廊”,并分别对应为“三国之路”、“唐诗之路”、“女神之路”。[3]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城市形象的旅游文化导向原则[4],建设和完善襄樊的城市书法景观体系。

三、襄樊书法景观的艺术与文化构成

为充分展示襄樊城市形象与文化底蕴,可以从书法艺术与文化角度设计“隆中书法景观带”、“老龙堤书法景观带”、“鹿门山书法景观带”、“岘山书法景观带”等城市景观内容。

1.隆中书法景观带

古隆中位于襄阳城以西15km处。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在这个山峦叠翠、草树茂盛的幽静山林之中,一代名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抱膝高吟、躬耕陇亩长达10年之久。脍炙人口的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和著名的兴汉蓝图“隆中对策”都发生在这里。现在的古隆中是一个以诸葛亮故居为主体的文物风景区,总面积12km2,景区内群山环抱、松柏参天,有隆中山、乐山、大旗山、小旗山,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景色颇为优美。历史上有许多政府要员和文人墨客来这里怀古凭吊,在这块立体画卷上挥毫点缀,为后人留下了古隆中牌坊、隆中书院、武侯祠、三顾堂、抱膝亭、草庐亭、古柏亭、卧龙深处、荷花池、石碑古碣等珍贵的文化遗产。

“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这是三国时魏国的大书法家钟繇的著名论断。对此,宗白华先生作了这样的解释:“笔蘸墨画在纸帛上,留下了笔迹,突破了空白,创始了形象……从这一画之笔迹,流出万象之美,也就是人心内之美”。所谓心内之美,包括人的品质、学识、才力、理想、情感等等。用书法视觉审视三国文化,也善于用三国文化视觉审视书法,充分利用这些瑰丽的书法资源,经过三国时代那种凝神、浪漫、欢娱、神异的原始之美的浸润,整合出一种艺术趣味与人文色彩兼备的书法景观。襄隆景观大道是通往隆中、黄家湾等风景区的门户,是外人眼中的“襄樊印象”,可以在这一景观路上利用三国文化创作书法景观来推动襄樊的三国旅游文化。

众所周知,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的政治、文化、经济、招商引资等领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促进襄樊旅游业的发展和魅力襄樊城市的建设,务必加大对本地旅游资源的优化及大力的推广宣传本地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利用特色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人们的关注,拉动人气,让更多的人了解襄樊、来到襄樊,带动本地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2.老龙堤书法景观带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是诗人王维对汉江的赞美。汉江老龙堤位于襄阳西汉水南岸,是古城襄阳最重要而又最古老的堤防工程。历史上襄阳水患严重,护城堤屡毁屡修,老龙堤自万山脚下至襄阳城阊门止,全长5km,平均高度8m,堤坝宽6~10m。迎水面砌条石驳岸,堤外侧筑有许多三角形石矶以减煞水势。堤上现存有计里碑7块,记事碑2块;万山东二里堤上保存有明代的老龙庙;老龙庙东6号计里碑处埋有一条卧铁牛;大北门外堤上有一根明弘治年间竖立的为枯水季节贯铁索架济汉桥用的大铁柱。老龙堤始建年代无确考,但南朝时期的《襄阳东歌》中已有《堤上行》诗咏赞,唐以后的记载更多。刘禹锡之作《大堤曲》中有“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的诗句,大堤当时的气势与繁华可见一斑。

诗歌是高度概括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利用书法景观塑造诗歌形象,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触觉等感官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可以从历代题咏老龙堤诗歌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制作成石刻书法景观,美化老龙堤,彰显和提升老龙堤的文化魅力。

3.鹿门山书法景观带

鹿门山原名苏岭山,濒临汉江,与文化名山岘山隔江相望。鹿门山是一座秀美的山,天生丽质,风情万种;它又是一座诗化了的山,孟浩然用诗的神笔,将它描绘得清美如画。“不踏苏岭石,虚作襄阳行”。正如工艺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唐代的书法和诗歌也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性质。诗者,表其心,如闻其声;画者,显其形,如谋其面;书者,彰其韵,如临其境。可以在鹿门山利用书法景观打造一条唐诗之路的人文景观长廊,以诗、书、画的完美结合,带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使他们从中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艺术享受。

4.岘山书法景观带

襄阳城外的岘山俗称“三岘”,包括岘首山(下岘)、望楚山(中岘)、万山(上岘),它背靠巍巍大荆山,环抱“铁打的襄阳”,遥控“纸糊的樊城”,峰岩直插滔滔汉水,雄据一方。岘山到处是名胜,遍身皆古迹,完全可以利用摩崖石刻书法景观打造岘山名山、名水、名人、名石。设计者们可以运用广义和狭义上的摩崖石刻,也就是说,一方面人们可以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所有内容,包括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像,甚至岩画也可归入进来。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进行专门的文字石刻工作,即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记事。摩崖石刻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或为名家手笔,会为秀美的岘山自然风景增加深厚的人文内涵。

四、襄樊书法景观建设的经济与文化效益

首先,书法景观可以创造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书法景观作为文化的标志,是城市形象感知的重要元素,是一种多重信息景观元素,对人类感知景观场所、行为模式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城市景观元素中地物标志,作为城市空间组成重要元素,作为象征城市空间组成的标志,作为城市形象及地方感的标志和象征。[4]城市的魅力在于特色,而特色的基础又在于文化。所谓特色,就是个性。城市特色,是指一座城市的内涵和外在表现明显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个性特征。城市的危机在于趋同化从而失去个性。襄樊书法景观就是襄樊城市的个性,是襄樊的文化品格,是襄樊在形成发展中所具有的自然风貌、文化格调、历史底蕴、景观形象、功能特征的总和,是襄樊文化、历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襄樊形象的客观展示与城市的魅力所在。襄樊书法景观带可以提升襄樊城市魅力,引领襄樊的城市形象。

其次,书法景观可以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改善城市旅游与经济发展环境。一个没有主题文化的城市就像一艘没有舵手的船,永远找不到自己航行的方向。反观那些在历史中形成了主题文化的城市,却在风浪中走到今天,而且越来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利用书法景观塑造城市整体形象以延展文脉、增加城市空间的透明性、营造多种城市空间、利用书法景观营造城市休闲空间等。利用书法标志功能树立商家企业形象、利用书法景观的场所功能开辟适宜的商品营业空间和休闲空间。[5]书法景观带可以传播城市文化,使襄樊的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唐宋文化得以广泛的传播。

再次,书法景观也可以直接创造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双重社会效益。1993年为迎接第一届诸葛亮文化节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会议的召开,襄樊市委、市政府对北街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将其建设成为一条与襄阳古城墙、昭明台等古建筑相匹配,并兼具明清建筑风格特点的商业文化步行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襄樊的一张“名片”,北街是襄阳古城的一个重要“符号”,成为襄阳城内的繁华街道。为保持北街的风格,市规划部门制定了《襄城北街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将北街范围内所有与规划不相符合的广告、匾额、招牌、临街墙体立面装修及装饰物、悬挂物全部拆除,力争做到改造后的北街书法景观尽量与古城、古街文化风貌保持吻合。这是书法景观促进城市经济与文化效益互动发展的一种必要措施。

我们应当紧扣襄樊“城市意境”主题,充分重视襄樊地方文脉的艺术化、景观化。书法作为景观组成元素,对襄樊城市文化景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是弘扬和设计襄樊城市形象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与内容。

[1] 张 捷,张 静.书法景观与城市景观——南京书法景观及书法旅游产品概念规划案例[J].城市文化,2004(3):42-44.

[2] 陈望衡.城市——我们的家[N].光明日报,2008-12-11.

[3] 雷礼锡.城市环境设计的诗意追求[J].襄樊学院学报,2010(1):23-29.

[4] 夏学英.论城市形象的旅游导向性[J].经济地理,2002,22(5):620-623.

[5] 郑利权.书法环境的缺失与重建——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4):72-75.

Xiangfan City Image and Calligraph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ZHAO De
(The College of Fine Arts,Xiangfan University,Xiangfan 441053,China)

Xiangfan abundant calligraphy art and culture,which is affecting the Xiangfan city image mold.we can make the“Xiangfan characteristic of the cultural”through positive foundation“Chinese calligraphy famous city”.look from Xiangfan calligraphy landscape's art and the cultural constitution as well as the calligraphy landscape construction's social economy and the cultural benefit,Calligraphy as a landscape composition element,it portrays the Xiangfan city overall image using the calligraphy landscape,and ha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improve the urban image,and also improve the commercial marketing environment.

City image;Calligraphy landscape;Xiangfan

TU984.1

A

1009-2854(2010)07-0037-04

2010-06-01

赵 德(1977—),男,湖北枣阳人,襄樊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刘应竹)

猜你喜欢
襄樊城市形象襄阳
襄阳销售打响春耕攻坚战
襄阳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圆满结束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襄樊”更名“襄阳”,助力历史名城建设
形形色色的美食服务车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坚持改革创新 强化履职尽责——襄阳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