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对城市就业的影响

2010-08-15 00:50□文/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3期
关键词:世博会上海人才

□文/柳 杨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即将举办,世博会的到来无疑会带来新一轮的经济刺激,而在全球经济萧条的状况下,世博会对就业等各方面经济的推进作用更成为了热门话题。本文以各种调查数据为论据,进行推理和分析,以更深一步的视角探讨这个问题。

一、世博会与城市就业关系历史分析

我们首先从国际化的层面分析世博会与城市就业关系。放眼历史,不同的申办城市,就业形势可能因地区及大背景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尽相同的结果。

(一)大阪世博会与城市就业的关系。首先,我们以两届世博会的主办地大阪为例。我们假设就业人数增长和人口增长呈1∶1的正相关,在 1965~1970年间,大阪第一次世博会的建设期内,其城市人口数量并没有因为世博会的到来而有所增长。反之,由于老龄化,以及城市拥挤等问题,大阪人口锐减了5.57%。同样情况并没有因为1990年的第二次世博会的到来而有所改观。当然,这样的结果与日本本国高水平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二)芝加哥世博会与城市就业的关系。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崩溃,一场席卷美国和欧洲的经济危机随之爆发。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就在这样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了。为了抵御危机的冲击,这届世博会做了许多创新,如发行债券、建立会员制、设立企业馆等,尤其是在第二年同期将这届世博会再次举办。这场跨越两年的世博会共吸引了将近4,900万人次,仅在第一年就直接或间接地向社会提供了近10万个就业机会,并且给举办城市带来近4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芝加哥世博会给城市就业所带来的实惠是一个典型列子。

综上看来,不能单纯片面地论断世博会的举办对城市就业到底起到了推动还是阻碍作用。

二、上海世博会对我国城市就业利弊分析

我国既不同于昔时经济高水平发展,城市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日本,也区别于经济高度资本化发展的往时芝加哥。下面我们结合实际,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结合上海目前城市经济转型期和全球经济环境,分析一下上海世博会与我国城市就业问题。

(一)上海世博会对城市就业的有利之处

1、世博会的开展促进了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数量的增长。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世博会给了世界了解上海的窗口。虽然,在国际化的进程上,世博会不能给上海直接的实惠。但是,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上海,更广泛的认知意味着给了上海经济的推动提供了更多更大的可能。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贸易枢纽,上海需要世界更多地认同与信任;作为一个金融中心,上海需要更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一个中国旅游城市的名片,上海需要更具国际化商业大都市的底气和韵味以及更广阔的客源。而这一切,都会以一届成功的世博会而得到提升。这种提升,将会推动上海劳动力市场布局的巨大转变,高附加值的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将逐渐取代传统工业,这既是我们所期待的同时也是必然。这一切的改变,都将掀起一次人口内外迁移的潮流,随着工厂的迁移,传统工业从业者也将随之迁移,而新兴工业为高技术人才、年轻人才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我们纵观历史,不难发现这种变迁的结果是非常正面的。以美国为例,20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产业调整,帮助美国经济摆脱了低增长、高失业率的双重烦恼,当然,这种调整的本质在于科技的进步。所以,这种产业的调整实际上就是人才的战略发展。而从根本出发,一个结构合理的劳动力市场是这种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世博会恰恰可以作为一个劳动力市场调整的契机,再配合老工业区的改造,更合理地调整城市产业结构,世博会会使上海收益良多。总体上来说,我国第三产业创造的产值虽有所增长,但增长还不够快,比重提高的幅度还不够大,从而影响了对劳动力的需求。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上海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强大就业吸纳力,促进城市人员就业。

2、上海世博会的开展带动了整个珠三角的城市就业。有调查显示,到2010年4月底,上海住宿资源可用于世博会的床位约38万个。而世博会7,000万人次游客中有住宿需求的大约在4,200万人,假如每天约有23万游客,平均每位游客在上海停留1.9天,这就意味着在世博会期间上海平时的住宿缺口每天在6万张床位左右,极端高峰日缺口则达到40万个床位。而这显然可以借助上海周边的城市住宿资源来加以解决。对世博这一全球性大规模盛会,无论是有形资源还是无形资源的提供,都需要上海周边乃至全国各地区的支持与配合。近几年,以国务院发布的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意见为标志,长三角地区的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的战略层面。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长三角地区各城市抓住机遇,配合上海共办世博,必将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城市就业,而就业人员也会因为竞争和国际化的交流,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

3、上海世博会的开展使得高素质专业型人才聚集上海。世博园区建设及世博会的举办需要大量的各类专业人才,从而使这些人才中的一部人为上海日后的发展建设而驻足。世博会的“展示”性内容很丰富,许多国家和城市的世博理念都是通过会内展览来实现,因此需要大量的会展人才;世博会对语言人才的需求也很旺盛,世博园区、场馆内、游客服务以及世博期间相关各种活动和会议都需要大量的翻译人员;世博会的高科技、现代化、信息化,使得上海需要更多IT界技术型人才。规划设计人才、项目管理人才、高级公共关系人才、精通国际商务的专门人才、法律人才、超大型项目组织人才等六大类人才更是世博会最紧缺的人才。届时,上海将成为各类人才就业的首选之地。

4、上海世博会的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就业。上海世博会为上海留下了巨额的文化遗产,除了世博会的象征性建筑外,E-pro这个词本身就体现了难以计数的人文价值。世博会象征着世界发展的全新动力,它那前瞻性的理念,使得经历过世博的城市,都变得充满活力乃至新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世博将给上海带来可观的旅游收益,这也使得认识上海的人开始了解上海,进而,这种了解将转变为投资,为上海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力量。世博期间,由于竞争,服务业者的自身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也将大大增加上海市第三产业的价值以及效益,为上海的经济转型、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同时,世博会也将成为上海认识世界的窗口,接受新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可以提高上海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技能水平,为新的产业发展提供契机,进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5、上海世博会带动了全国的城市就业。上海世博会对城市就业的带动,绝不仅仅是上海的问题,小至全国,大至全世界。当经济处于大转折期,世博会对于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整体效应,远远大于某个行业或城市的局部效应。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王战表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催生国内三大旅游线,为中国旅游业创造新的发展增长点,进一步拉动旅游消费。而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强大吸纳力,必将使得旅游业这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城市就业带来更多的曙光。

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上海世博会,我们不难发现,世博会给上海的发展、城市就业带来巨大促进作用。然而,巨大益处面前,在承建世博期间也出现了一系列弊端。

(二)上海世博会对城市就业的不利之处。世博会的举办,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便是园区及配套设施的建设。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中,污染严重的企业和待改造的危棚区,将被国际交流、旅游、文化、教育等新兴产业所取代,被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型社区所取代。这样的方案,在城市未来规划上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经济不同于规划,从资本积累的效应上看,通过改造的方式来建设世博园区,其对短期的经济拉动作用非常有限,由于资本的扩张被老工业区资本的折损所抵消,资本投资陷入了一个低效率的时期,这种低效,尤为突出地表现在2004年、2005年,当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开始启动之际,大量的资本被虚耗,没有发挥实际的经济效益。

由于经济的链性关系,员工平均拥有资本效益的降低,直接导致了一些企业的裁员,进而使得内部需求减弱,从而更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进而又进一步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压力。与此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大批农民工必然如潮水般涌入上海,从而使得资本分配趋向于进一步的低效率,而更进一步,工程完工后农民工的滞留也使得上海的就业形势面临严峻考验。同时,由于资本的低回报率,使得企业也趋向于降低工资水平。虽然某种程度上,这有利于维持低的通货膨胀,但从长远看,由于预期收入的降低,使得一些真正具备技能的人才舍弃上海,选择其他新兴城市,上海的生产力将遭受一定程度的打击。

然而,上述分析所得出的结理论只是在承建世博会园区的一段时间,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这样的资本不合理分配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只是短期的,在2006~2007年上海单位投资的经济效益有了本质的提高。

三、结论

作为一个转型期的经济体,上海的发展承接着长三角的整体战略。而面对世博会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转折点,如何有效、合理地分配资源,使得经济可以有效平稳地过渡,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特别是在就业问题上,一个转型期的经济体面临着诸多就业上的矛盾,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往往存在着顾此失彼的尴尬。正因为如此,传统工业的迁移就必须有效且实际的得到解决。其中,提高福利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交通运输成本都是势在必行的解决手段。这样,不仅有利于在老城区资本折损期掀起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动力,也有利于区域的平衡发展。更重要的是,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新的规模经济、专业分工的经济模式将会在更大规模上带动全局的经济发展,增加城市就业。此外,政府也必须重视教育问题,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使得经济真正受惠于全球化进程。

[1]何正斌编.经济学三百年[M].湖南科技出版社,2009.

[2]田明编.中国就业结构转变与城市化[M].科技出版社,2008.

[3]孙钱章编.知识经济概论[M].警官教育出版社,2009.

[4]黄向等.会展管理:原理、案例[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世博会上海人才
上海电力大学
为申办2030世博会,釜山将全力以赴
人才云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晚清世博会参展棉纺织品的分析
喜游世博会
世博会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