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城区商业街改造设计的文化传承

2010-08-15 00:52吴莹莹王家民孙浩章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4期
关键词:古城区商业街文脉

吴莹莹,王家民,孙浩章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中国文化研究】

西安古城区商业街改造设计的文化传承

吴莹莹1,王家民2,孙浩章3

(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文章针对西安古城区更新与传统文化相交融的问题,在对不同区域改造设计问题的梳理基础上,根据商业街改造成功的实例,突出古城历史文化传承的主题,对西安古城区改造设计的进一步研究和对城市文脉的传承提出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作用。这些传承文化的商业街改造设计研究已成为古城区改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安古城区;商业街;文化;延续

引言

西安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古城区即为明代城墙范围以内的老城区,集中体现着西安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风貌,其鲜明的文化内涵与皇城的气势早已被世人所熟知。古城内的商业街构成了古城特色的基本要素,成为城市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经济发展的标志。在绝大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中,商业街特殊的时代需求与城市的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矛盾,造成一些文化记忆的逐步消失。因此商业街发展对城市文化脉络的延续有着重要意义,其改造成为西安古城区改造的重要组成部分[1]。对此问题和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让古城区商业街的建设与城市传统有机的融合,同时解决“千城一面”,缺乏个性、缺乏文化特色的问题,使西安古城区在现代城市演变的过程中继续发扬并保持其特有的历史风貌,商业街的建设在城市总体设计的理念下呈现出完整的古城风貌。

1.西安古城区商业街改造现状

建筑大师张锦秋有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历史文化名城比作一个人,历史地段是人的肌肤;传统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则是这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情趣。[2]”但是在目前很多城市的中心,其中包括旧商业区几乎是彻底拆毁重建。不少城市在这样的建设速度下,并没有多少时间去深思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的遗憾。西安古城区作为“唐皇城复兴计划”中的核心城市,在实施中也面临着城市发展与历史文脉延续的问题。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完善和改造现有的商业街区,在尊重历史文化,继承历史文脉,保护古城风貌的基础上,通过传统格局的突显、商业空间的整合、文化环境的营造来延续城市特色,将历史文化和现代商业文明有机结合起来[3]。

如今,西安整个古城区被列为保护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发展以商业、旅游为主,并保留一定的居住功能。古城内以钟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的中心商业区,以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为主,形成了四条通视走廊。西大街的综合整治改造工程在整体上保留了原有形态,街道宽度30m,同时增辟了城市广场,恢复了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前牌坊,大大增强了古城的历史特色,延续了传统历史文脉[4]。近两年人气较旺的骡马市商业街,部分景观采用了传统的元素,但是较现代的建筑形式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与古城区历史风貌相互兼容。书院门是西安保留比较好的一条传统街道,被列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新建的仿古建筑与众多的传统民居共同形成了传统风貌浓郁的风格。追溯至唐代,北院门就是西安回民聚居地区。由于回民自古有善于经商的传统,北院门一带也以商业活动为主。北院门作为传统街区的现代商业改造,以恢复西安地区古城风貌为主要目的,沿街老建筑大约有45%保留,35%进行了改造,20%的拆除,改善完善了基础设施,同时促进了旅游事业的发展。南北大街作为城市的中轴线,近两年改造的幅度相对较小,整体风格缺乏统一,文化特征不够突出。东大街以及解放路商业街也在相继改造中,大拆大建现象突出。

2.西安古城区商业街环境特征与文化有机融合

现代商业街与城市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商业街的成功和发展有赖于对城市文化背景的准确体现,对城市文化要素的有效吸纳。其次,具有城市文化背景的商业街建设在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文化困境方面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西安古城区从古至今所担当的社会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如今的老城改造中,具有隋唐历史、关中民俗特征的城市文化与商业街的建设应相互融合,城市文脉将历史真实记录并传承至今,也向未来传达着如今的城市文明,而历史文化浓厚的商业街就是一个重要的传承方式。

国内外的成功经验表明,在历史商业地段进行商业街的建设往往事半功倍,对历史地段的文化认同感成为无形的广告宣传[5]。如今,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地域风情不应该在商业街改造中被吞食,而是使之焕发出新的活力。国内很多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在开发保护中只注重外在形式的修缮而忽略了文化内涵的挖掘。

2.1 商业街的空间形态文化表现。

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沉淀的城市,一个将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生活充分结合起来的城市,其商业的发展也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商业街的改造必须建立在保护和延续古城传统空间格局的大前提下:即城市的平面形状、方位轴线、均衡对称的路网格局。在街道的形态和尺度上应考虑与文化要素相契合,体现出对古城区城市肌理的尊重与延续。宜人尺度的空间形态即是宜人的街道空间尺度,其重要衡量量度是高宽比H/D值(D为空间宽度,H为旁边建筑物高度)。当H/D比为1:1时,空间保持平衡状态[6]。西安市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城市四条主干道采用平直的线型,宽度较大。因此地域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会造成传统街区尺度的极大不同。

西大街改造后的宽度有所拓宽,其空间尺度更能使人领悟到“坦荡荡乎,大道通天”的气势,再现了唐长安城严整的空间格局,这样即有现代交通的需要,也有历史传统的考虑。书院门商业街的改造设计,除宝庆寺塔周围做了较大改动外,其它地区以保护为主,限制沿街建筑高度,保持了1:1一1:1.2的传统街道空间尺度。而西安这种传统街区的街道比例和尺度是经过长期历史沉淀和积累形成的,因此改造设计必须建立在不破坏空间格局的基础之上。

2.2 商业街的建筑文化形态。

建筑是历史街区里的物质元素,最直接地展现街区的风貌。建筑文化的形成源于建筑形式的集约、历史的积淀和主流社会的传导[7]。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传统风貌浓郁的古城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加之保护意识不强,致使古城区内的新建筑破坏了古朴、宜人的城市空间和古城高大的城墙的轮廓线。在古城区内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建筑随处可见,给建设与保护带来一定难度。具有时代特征的骡马市商业街,以现代建筑为主,在传统文化上体现的不够明显。西大街的商业建筑呈现出以唐风为主的仿古建筑形式,在延续历史文脉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从建筑屋檐造型、建筑色彩等多种角度来诊释历史文化的内涵,沿街建筑立面的协调统一和历史的延续性,沿续了历史文化的脉络。建筑风格要求根据《西安规划》,古城区确定以明清风格为主,建筑的高度应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限高规定。赌石色是汉唐建筑木作色彩的主色,形成建筑庄严、典雅、鲜明的建筑色彩,表达了我们对城市传统的尊重;土黄色是西安人尊崇的颜色。

2.3 商业街的文化景观。

古城区商业街建设能够继承和展现城市的文化传统,具体到在与人们近距离接触的街道景观设施的建设中,并使之成为彰显西安城市魅力与个性的重要途径,从城市细部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味。古城区商业街的景观设施在良好发挥现实功能的同时,又要使历史氛围和现代需求交相晖映。商业街不仅是来购物或消费,同时也是希望在一种宜人舒适空间与环境中,在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重拾过去老城生活的气氛和感觉,极受现代消费群的欢迎。在西大街、骡马市这样的现代商业街中,座椅、垃圾箱、指示牌等设施,铺装更注重的还是易清理、易排水,在功能满足的同时采用瓦当、窗棂等传统元素装饰体现古城文化,但是缺少传统商业街区的历史记忆。在北院门,破旧的石板路反而增加了古城意蕴。

3.西安古城区商业街建设前景及措施

20世纪60-70年代,商业街成为许多欧美城市改造旧城区环境、复兴城市中心的一种重要方式[8]。西安未来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目标,也恰恰需要体现历史和城市文化特征。纵观国内外比较成功的商业街,无一不在体现城市的传统文化底蕴上具有独到之处。而古城区商业街作为西安历史地段最醒目,最有代表性的遗存,改造设计中注重历史文化的要素尤为重要。“唐皇城复兴”计划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古城区商业街的改造在“唐皇城复兴计划”背景下,必须坚持改造和延续的原则。改造原则就是对传统元素的再创造并使之满足现代需求,在商业街内外环境的设计中,将西安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装饰元素通过借鉴性再设计,运用到街道的景观之中。延续原则是指街道设施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使用,传承城市的文化[9]。对于牌坊、鼓楼等历史遗存,通过功能的转化继续发挥其文化价值,将历史记忆得以延续。作为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商业街,它们应该发挥自己特有的文化优势,将在保护历史遗存的同时更促进商业的健康与繁荣。

5.结论

如今,西安古城区的商业街不仅是西安城市经济的核心地带,也是市民日常户外游憩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向世人展示城市特色的一扇窗口,成为重要的城市文化空间。商业街的改造设计中对于文化的传承,可通过空间形态、建筑形式还是景观设施来体现,但保存古城整体历史风貌依然是最为重要的。只要好好挖掘出特色,同样是对文化的一种贡献。运用合理的表现手法,坚持改造和延续的原则,同样能实现其未来文化的传承者。

[1]赵仁冠.城市旧商业街区的改造与更新[J].城市建筑.2005(08):20-23

[2]西安—只有城墙的古城[EB/OL].http://www.landscape.cn/News/heritage/2006/20 06128064.html

[3]杨彦.国务院批复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2年将有“质”的改变[EB/OL].http://www.landscape.cn/News/city/2008/2008635398.html

[4]孙昕,张静,雷亚芳.传统元素在古城西安街景中的应用[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4):176~179

[5]张可欣.基于文化特征的西安旧城步行商业街区规划设计研究[D].2009.04

[6]邹春来,陈岚,樊晓刚.商业步行街设计中关于文化传承的探讨[J].四川建筑.27(5):20-22

[7]罗源.现代城市建筑中传统文脉的传承[J].装饰.2007(01):127

[8]蔡辉,段希莹.我国传统商业街区的形态演进[J].城市问题.2010(8):43

[9]胡武功.西安记忆[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18-120

[责任编辑 张君宽]

TU984.11+4

A

1008-4649(2010)04-0048-03

2010-10-15

1.吴莹莹(1985— ),女,湖北省襄樊市人,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读研究生。 2.王家民(1951— ),陕西省商洛市人,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3.孙浩章(1980— ),陕西省人,西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古城区商业街文脉
苏州古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李晶晶作品
浅析古城区七河镇红心猕猴桃的栽培种植技术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
积极治理丽江市古城区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