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0-08-15 00:55王桂兰
时代农机 2010年11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化信息化

王桂兰,罗 平

(通化市农机工程研究设计院,吉林 通化 13400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相统一,确保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保持环境的自净化能力、土壤的持续生产能力、作物的高质高产能力,这就要求有科学的耕作栽培制度和土地保护培养制度。这中间的关键因素是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的提升,对于中国现阶段而言主要就是农业机械现代化。目前中国农机化已经从初级阶段迈进了中级阶段,中国农业已前进在自然农业经济状态向工业化农业经济状态转化的路途中,如何在工业化农业经济状态建立新型的中国农业文明,形成现代科技、生态环保、信息等相关机制体制深层次变革,实现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经济形态是中国三农建设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农业机械现代化是中国农业转型的根本出路。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时期,将封闭的、低效的、劳动密集的手工操作逐步转变为开放的、高效的、技术与资金密集的机械化作业,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经验和我国农业机械化走过的历程表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解放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正处于二元社会向一元社会过渡时期,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附加值的作用,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动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增加值的显著增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呈现出新的变化,一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鼓励和支持农民、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购买使用农业机械,初步形成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竞争并存的发展格局;二是适应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面向农业和农村市场,在主要农牧业产区和关键生产环节上,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初步形成了各级政府示范引导、市场需求主导的发展模式;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新机具、新装备、新技术,提高了农机利用率,初步形成了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中,机械化与信息化相结合,良种与良法相配套,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的生产方式。这些发展变化,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市场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 农业机械化与农村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化进一步追求高效、低耗、精确,由强化土地耕作转变为保护性耕作,通过精密施肥、施药减轻对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保护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代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明确提出了清洁生产概念,制订了全球清洁生产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推行清洁生产项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21世纪将把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的位置,对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能耗、排放、噪声以及化肥农药施用方式等将会做出更严格的规定,合理利用、保护和改善水、土等自然资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显得更加重要。

(1)保护型资源的合理利用,例如免少耕覆盖、深松土壤、旱作农业等保护性耕整地机械作业项目等;二是节约型资源的合理利用,重点发展节水、节药、节肥和节能的技术装备和技术体系,朝着按作物所需定量供给的方向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三是节约型资源的合理利用,如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和粉碎还田项目,秸秆能源化项目、秸秆饲料化项目。

(2)合理利用资源需要兼顾环境保护。目前我国的化肥利用率为30%~40%、农药利用率为30%,排灌机械效率为35%~40%,而国外均达到了60%以上。因此,应大力发展高效新型植保机械,推广化肥深施机械,解决化肥农药过量施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因此,发展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机械化项目和技术装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提出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必须是可控的,合理地、适度地使用农业机械,用环境友好的农业机械化新技术,使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自然相和谐,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维持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农业发展应以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标,促进农村实用科技推广应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实现农村经济的综合化、生态化与高效化。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3 机械化与信息化结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全面地应用,不但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保证农业科学技术快速武装到农业各个领域的必然途径。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它比单纯的机械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更加有效,更加彻底。

我国是一个后发展的国家,近年来信息化发展速度很快,在新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不能再走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老路,完全可以在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以信息化带动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机械化过程中促进农业信息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农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机制造业、流通业,全面提升农产品和农机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新型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要以农业信息化、技术进步和创新为动力,依靠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投入,促进知识积累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相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利用方便的信息化网络实现所有农业信息的共享,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农业专家决策系统、GPS、RS、GIS(3S系统),对农业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处理得到最优方案,进行决策,得到既合理又方便的措施。我国农业机械产业的主要差距在于信息技术的集成度较低,这也是我国农业机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精准农业生产的机会点;我国农业机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点是集成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机械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网络工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遥感技术和同位素跟踪技术等在农业装备产品中的应用,并依托信息技术建立技术服务网络,其中开发精准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机械发展的方向。

4 结语

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解放了农业生产劳动力,支持了工业化、城市化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业机械化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相当长时期内,我国面临土地、淡水、能源等农业资源的严重短缺,不断增长的庞大的人口负担和日益恶化的农业环境的巨大压力,依靠农业科学技术,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靠天吃饭发展农业的路子,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21世纪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的农业生产力的代表,不仅是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手段现代化的标志,而且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农业新技术革命得以实现的载体和手段。农业机械化必须与人口、资源、环境和整个经济社会相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产生良好的农业机械化效益,促进农村可持续、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机械化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大棚有了机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