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施工管理

2010-08-15 00:51黄宜华
山西建筑 2010年4期
关键词:墙件手板立杆

黄宜华

脚手架是为施工作业而搭设的临时工程,其必须要满足施工需要,确保使用安全。由于建筑工程的工期紧且和其他工序作业交叉,施工安全问题上往往会产生麻痹思想,其中脚手架管理更容易被忽视,致使涉及脚手架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施工工期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脚手架的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安全控制的重要内容。

1 脚手架事故的类型

1)脚手架整体失稳,造成整个脚手架坍塌。2)不按规定和标准搭设,造成脚手架整体向外或向内倾斜,甚至局部坍塌。3)施工组织不当,造成高空落物。4)由各种突发因素引发的突发事故。5)遭受雷击和触电。

2 发生脚手架事故的原因

2.1 直接原因

1)材料不合格。2)脚手架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3)管理不当。4)操作不当。

2.2 间接原因

引发事故的间接原因主要有:1)安全管理不到位,尤其是脚手架的平行检验和最终验收至关重要,杜绝脚手架带病作业;2)工人的安全防护意识差;3)对于新招工人的培训及公司安全责任制不能及时落实,安全措施不到位。虽说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但却是导致直接原因的重要因素。

3 安全管理措施

1)脚手架必须在施工组织中有专项设计,并以此作为指导性文件。高支撑方案还需专家认证。

2)脚手架所用材料的自身质量和加工质量必须符合规定,不得使用不合格品。为了防止钢管锈蚀而引起的惯性矩减小,要及时涂刷防锈漆。

3)对脚手架的基础、构架、结构和连接件等必须进行专门设计,复核验算其承载力,制定完整的脚手架搭设、使用和拆除方案,并严格执行。以下几点应引起重视:a.脚手架搭设前必须先对地面进行检测与验收,必要时先做土工试验或检测,确保地基承载力。b.脚手架搭设或拆除作业必须由经《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考核合格,并持有《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架子工进行。c.脚手架作业前必须进行交底,对方案进行评估。d.脚手架搭设作业应按形成基本构架单元的要求逐排逐跨进行搭设,矩形围边脚手架应从其中的一个角开始向两个方向延伸搭设。搭设完毕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合格后方能使用。e.每搭设一段,每一层必须检验与检查并铺好固定好脚手板。f.操作人员应穿防滑鞋,佩戴安全带和安全帽。脚手架上的材料应设安全维护或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对将要完成或已失去稳定结构的脚手架部位要加设临时支撑或拉结,无可靠的安全带和挂物时应设安全网。g.脚手架应高出楼面或屋面2 m以上。h.脚手架在高低跨交叉作业时下层作业人员应暂时撤离。i.脚手架的拆除应按自上而下,逐层向下的顺序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j.所有固定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固定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

4)脚手架各杆件节点相交位置要符合点构造的规定,竖向立杆尽量采用对接扣件连接,连接节点的安装形式和固力应符合要求。通常扣件螺栓的拧紧扭矩应力为40 N◦m~50 N◦m。

5)脚手架的基础应平整夯实,使基础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抗沉降变形。脚手架搭设范围内的地基表面应平整,以保证排水畅通。如表层土质松软,应铺150 mm厚的碎石或钢渣并夯实。各立杆下应设置底座和垫板,并将其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若脚手架设于基坑(槽)边时,立杆距离坑(槽)边沿须小于1 m,且边坡坡度不得小于土的自然摩擦角,否则要做边坡保护和加固处理。

6)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搭设安全网,以保证架上和架子周围工作人员的安全。a.防止人和物从高处坠落的措施:除了在作业面正确铺设脚手板及安装防护栏杆、挡脚板外,还必须在脚手架外侧挂设密目式安全网。b.避免高处坠落物品砸伤地面活动人物的主要措施是设置安全的人行通道或运输通道。通道的顶盖应满铺脚手板或其他可承接落物的板篷材料。篷顶临街的一侧还应设高于篷顶1 m以上的挡墙,以免落物反弹出去。c.脚手架无法采用全封闭立网时,为防止人员从高处坠落,应当设置安全平网,在发生意外时能保证高处坠落人员安全软着陆。对于高层建筑,则应设置多道防线。

7)当脚手架的搭设高度高于邻近建筑物或脚手架处于空旷地带时,就采取防雷击措施。

8)靠近电源搭设脚手架时,必须切断电源或将电线迁移。脚手架上如需架设临时线路,应由电工操作,并能保证绝缘,电线或电缆有一定的延性。脚手架与高压线应相距6 m以上,距离不足时应采取隔离保护设施,隔离保护设施可以采用干燥绝缘毛竹搭设满堂脚手架,上面铺设密目盖板。

9)要建立和加强脚手架检查监督制度。在脚手架搭设、使用等过程中应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脚手架应在下列节点进行检查:地基竣工后、操作层施工加荷载之前、每架设10 m高度时、达到设计高度时、遇到6级大风或大雨后、停工重新使用前。在脚手架使用中,每周的定期检查应大于1次。

10)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4 脚手架管理措施

1)脚手架作业层防护要求。脚手板:脚手架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离开墙面120 mm~150 mm;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150 m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脚手板一般应至少设2层,上层为作业层,下层为防护层。只设一层脚手板时,脚手板下应设随层兜网。自顶层作业层的脚手板向下宜每隔12 m满铺一层脚手板。

防护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内侧;上栏杆上皮高度应为1.2 m;挡脚板高度为180 mm;中栏杆应居中设置。

密目网与兜网:脚手架外排立杆内侧,要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密目网必须用符合要求的系绳,将网周边每隔45 cm系牢在脚手管上。建筑物首层要设置兜网,向上每隔3层设置一道,作业层下设随层网。兜网要采用符合质量的平网,并用系绳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密目网和兜网破损严重时,不得使用。

2)连墙件的设置要求。连墙件的布置间距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不大于最大间距;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距离不大于300 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栏开始设置,否则应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开口形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 m;高度24 m以下的单、双排架,宜采用刚性连接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拉筋的柔性连墙件,高度24 m以上的双排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3)剪刀撑设置要求。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根~7根;高度在24 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由底部到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高度在24 m以上的双排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横向水平杆进行连接;剪刀撑杆的接长均采用搭设。

4)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使用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5)扫地杆大横向杆必须放在小横杆上。

6)脚手架拆除要求。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由工程施工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拆除时应做到:应由专人指挥,在地面做好围护,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脚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体和横向撑加固,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7)加强脚手架构配件材质的检查,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施工企业必须从进货的关口把住产品质量关,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产品必须是安全有效的合格产品,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达不到安全防护要求的用具及构配件不得继续使用。

5 结语

我国正在进入建筑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对建筑施工脚手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以严格和科学的设计与技术措施来确保技术可靠和安全使用,不断提高和完善安全技术标准的规范管理,努力做到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使脚手架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侯志峰.现浇钢筋混凝土倒锥壳水塔无脚手架施工[J].山西建筑,2008,34(16):154-155.

猜你喜欢
墙件手板立杆
满堂碗扣支架间排距快速确定问题探讨
盘扣式钢管独立支撑塔架承载力研究
低层框架结构建筑落地式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连墙件的设置研究
新型外脚手架连墙件的对比分析与计算应用研究
免焊接脚手板市场应用分析
高大模板支架模型试验受力分析
可拆卸工具式外架连墙件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超载下高支模碗扣式架体单元组装方式分析
脚手架连墙件设置的探究
可调节式托手板的研制及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