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里下河水乡城镇的旅游策划

2010-08-15 00:51黄石磊
山西建筑 2010年28期
关键词:湖镇里下河射阳

黄石磊 陈 华

1 现状概况

1.1 里下河地区概况

里下河地区位于江苏省中部,它西至里运河,东到通榆河,北至苏北灌溉总渠,南到新通扬运河。里下河地处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和北亚热带北缘,自古以来饱受洪、涝、旱、渍、风、雹、潮、卤之灾,百姓苦不堪言。新中国成立之后,进行水利枢纽工程和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使里下河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1.2 射阳湖镇概况

射阳湖镇位于宝应县县域东部,坐落在射阳湖畔,镇域西与望直港镇相接,北与西安丰镇接壤,南与鲁垛镇、广洋湖镇隔河相望,东与盐城市建湖县、盐都区毗邻,是里下河地区水路交通要冲。

1.3 旅游资源现状

射阳湖镇自然旅游资源以湖荡、荷园为主,具有里下河地区特有的水乡风光。目前有国家2A级旅游风景区——荷园。

射阳湖镇域农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河藕种植和特色水产养殖为主导的特色农业,据此可与自然风光相结合开发农业旅游。

射阳湖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遗址较多,最有名的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另有始建于唐代的龙竿寺,明朝的牧马场——走马坊、马厂、饮马池等遗迹尚存。汉广陵射阳人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范仲淹曾为射阳湖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射阳湖镇也是苏北革命根据地之一,红色文化氛围浓厚。

1.4 旅游市场现状

宝应县的旅游业还处在初创阶段,到目前还没有形成旅游业市场。2009年宝应县国内旅游人数87.64万人,增幅19.3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72亿元,增幅28.88%,两项指标增幅均高于江苏省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宝应县旅游工作推进速度加快,景点数量增加及档次进一步提升,加之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吸引了大批游客。2009年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与2005年相比上升了近3倍。

宝应县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长率说明其旅游市场正处在发育成长前期,是有待开发的旅游市场。从市场发育趋势看,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古文化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主线。

射阳湖镇的旅游市场目前处于待开发阶段,缺乏系统的旅游经济指标统计数据库。景点建设也处于待起步阶段,目前水泗荷园已经是2A级旅游景点,正在积极引导钱沟温泉与荷园结合开发。

2 旅游发展定位和策略

2.1 发展定位

作为扬州旅游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托里下河地区湖荡风光特色,发展成以生态度假休闲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古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水乡旅游名镇。

2.2 发展策略

1)突显旅游特色,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射阳湖镇的旅游业发展面临着周边地区旅游业强有力的竞争,而射阳湖镇的湖荡风光和特色农业尚未广为人知,旅游建设尚未起步。彰显特色,突出“生态度假休闲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古文化旅游”三大旅游主题是射阳湖旅游发展的契机。

应当加强自身旅游资源的挖掘,采用“引进来”战略,增强自身的旅游吸引力。具体可以“荷仙故里”为品牌,打造里下河水乡地区特色风光,同时避免旅游产品仅停留在观光的单一层面,而要突出射阳湖特色农业的优势,深度开发农业旅游产品,以资源和科技为核心,开展具有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的旅游活动。

2)区域协调,融入扬州市域旅游体系。射阳湖镇的旅游业应纳入扬州市域旅游体系,与宝应县旅游发展相衔接,与周边市、镇的相关旅游协作发展。协调的重点主要包括旅游线路的安排组织、旅游设施的共建共享以及旅游主题的统筹安排。

扬州旅游功能分区中,射阳湖镇属里下河湿地景观旅游区,射阳湖湖泊滩荡密布,生态环境优越,水乡风情浓郁,可开发成为水乡风情旅游区。

3)合理布局,协调农业生产与旅游的关系。农业生产与农业旅游两者之间既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又存在一定矛盾,主要表现在对资源的占用。旅游空间布局、旅游线路安排的不合理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人为污染、破坏。因此,要充分协调旅游活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旅游项目分布、设施建设、景观绿化既要考虑方便游客、满足景观功能、接待容量、人性化服务、游兴调动,又要保障农业生产、示范的高效性和实用性,尽可能的避免两者产生冲突,使农业旅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 旅游产品策划

3.1 生态度假休闲旅游

1)生态观光。射阳湖镇拥有湖荡、河流、稻田、水田、杨树林等众多的观光旅游资源,可以开展湖荡观光、河流观光、农田观光、林地观光,同时依托地方特色种植作物和养殖品种,开展瓜果、花卉、禽畜观赏等旅游活动,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自然生机和田园风光。2)农业设施参观。农业设施参观是一项寓教于乐的旅游产品。通过组织游客参观各类高效农业基地、生产设施设备、种植栽培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工艺及设备等,向游客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增长教益。3)农事体验。可以结合射阳湖的农业资源开展瓜果蔬菜采摘、水产品捕捞、农作物收割等农业生产活动。4)村落参观。让游客切身体验农民的居住环境,营造游客能深入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了解乡村建筑文化。可以开展水圩聚落、民居建筑、巷道院落的观光游览。5)特色农产品展销。射阳湖镇一些土特产品已经极具特色并具有相当知名度,如莲藕、茨菰、肉鸭、河蟹等,其江淮地方名菜亦颇具特色,对其进一步挖掘,培育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并进行包装,申请注册商标,将土特产品商品化,不仅增加旅游经济收入,还可以扩大射阳湖镇的知名度。6)“农家乐”旅游。可开展农家风情体验、农家特色餐饮、民间工艺展示、果园采摘、水产品捕捞等多种农家乐产品,丰富旅游产品层次。7)度假住宿。可开展小镇度假、农庄度假、野外露营等住宿服务。可选择湖荡地区较有特色的村庄建设度假村,在临湖地区搭建水上楼阁,在植被良好的林间搭建小木屋。度假住宿服务要注重突出自然和乡土特色,住宿建筑风格要与乡村的整体环境和谐统一,避免“建筑污染”。8)休闲体育。根据扬州市休闲度假的旅游传统和周边城市的客源需求,可开辟一些集中的休闲体育中心,开展水上乐园、湖滨浴场、划船、滑水、垂钓、野营、自行车等休闲体育项目。要注重体现亲水的特色,同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水域开展此类活动,防止造成水体污染。

3.2 红色文化旅游

1)革命伟迹缅怀旅游。射阳湖镇是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光荣集镇,已有40多年的红色光辉历程。可依托射阳湖的历史文化,结合射阳湖芦苇荡自然风光开展红色旅游,依托其教育意义开拓银发市场和青少年旅游市场。2)名人故里参观。射阳湖曾是苏中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革命伟人在此留下踪迹以及名言佳话。可结合革命历史遗迹,开辟红色旅游专线,并改造成伟人故居博物馆等,可将博物馆建设成为红色教育基地等,重点开发青少年红色教育专题。

3.3 古文化旅游

1)历史遗迹参观。射阳湖镇历史渊源久远,文化积淀深厚,可设计一条古文化游览路线,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至现代社会结束,开辟青少年以及老年旅游市场,并起到古文化普及和教育的作用。2)历朝历代品味旅游。射阳湖镇文化底蕴深厚,名人辈出。针对朝代变迁,人世沧桑变化,可设置一个古文化陈列博物馆,将各朝代历史遗存保留下来,给后人以启发和警示的作用,同时也是中国古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奇葩。3)古建筑观赏。射阳湖镇尚保存一些精美的古建筑,可结合历史遗存旅游开辟旅游专线,同时亦可推出时尚游、精品游,开发旅游观光周边品牌。4)民间宗教旅游。射阳湖镇域境内有龙竿寺、护国寺、天宫寺和同善庵等多处宗教设施,为开发宗教旅游提供了良好的依托,可以围绕“隐、闲、禅”,做好特色文化旅游。

3.4 民俗文化旅游

1)节庆旅游。可结合每年的端午、中秋、国庆长假,以湖荡资源为基础,积极开发水产资源,创新湖鲜美食。可开展荷藕画舫节(湖荡泛舟、荷田赏月、张灯奏乐)、湖鲜美食节(游湖引宴、品茗观景、听琴尝酒)等多种节庆旅游产品。通过与周边文化旅游地共同举办文化旅游节,塑造城镇旅游形象,促进商务活动的开展,扩大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2)民俗体验。民俗体验类的项目大体可分为民俗节目表演与欣赏、民间手工艺品制作与销售和农耕文化体验三类,使游客体验乡村民俗风情,了解民俗文化并实现精神交流。民俗节目表演与欣赏要结合当地的民俗和民间文化,设计出灵活多样的节目表演形式,让游客参与其中,自娱自乐;民间手工艺品制作与销售可以复兴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让游客亲身体验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农耕文化体验要注重挖掘农业文化的内涵,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游客参与其中。

可开发一家展示射阳湖地方民俗风情的民俗博物馆作为民俗体验旅游的载体。民俗博物馆以各类民俗物品的陈列、演示为主,收藏较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物品。其选址可优先考虑有一定规模和历史的民居、会馆、祠堂、庙宇,也可新建。

4 结语

江北的里下河地区河道纵横、湖荡连绵、杨柳如烟、荷花映日、藕壮菱饱,稻香蟹肥,是名副其实的水乡。笔者相信,通过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配套设施建设、旅游宣传策划,里下河地区水乡古镇旅游将走入越来越多的百姓生活,里下河地区优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将深入人心。

[1]中共宝应县委党史办公室.荷乡宝应红色名片[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2]卢良志.旅游策划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3]杨振之.旅游项目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王秀头.重庆市石柱县旅游走廊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9,35(14):6-7.

猜你喜欢
湖镇里下河射阳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射阳:以侨为桥汇聚侨心侨力
扬州里下河蜂业科技有限公司
射阳:“一带一路”上演绎别样精彩
“玫瑰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难忘女山湖
向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