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保护与有机更新

2010-08-15 00:51姜海玉
山西建筑 2010年24期
关键词:旧城四合院风貌

姜海玉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北京旧城区更新与延续中存在的诸如旧城历史风貌保护与居住环境改善,社区社会经济与房地产利益之间的矛盾与延续中,应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做到既保护好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又给后人留下“历史年轮”不断前进的文化印记。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根据北京旧城的保护和更新实践的经验,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既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又达到有机更新之目的。祈年大街路西危改工程就是在“有机更新”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的规划改造和更新。

1 祈年大街路西现状分析及重要遗存的分布肌理

本项目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南起天坛北门,北至西打磨厂街,西侧为祈年大街,东临前门历史风貌保护区。

珠市口大街从用地中穿过,将用地分为南北两大块,北侧地块内还有一条东西走向的东兴隆街。由于用地周围没有停车场,车在胡同内穿行十分艰难,用地内四合院建筑目前普遍面临房屋破旧、人口过密、居住拥挤、市政设施落后、火灾隐患突出、环境恶化等问题。用地内现有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3处,有价值建筑和文物普查单位的四合院建筑18处,20世纪90年代后建造的多层建筑若干,其中有保留价值的四合院多已破败。

2 保护规划原则——维护遗存,疏导新建,有机发展,兼顾效益

1)充分考虑所处老城区的城市空间和肌理,既传承街区历史文脉,又有所创新。规划布局尽量保留用地原有的道路系统,建筑布置也延续原有肌理,特别在靠近老城区的南部用地,将可迁移的四合院重新组合,保留原有的城市空间,形成内街。在北侧地块因接近新城,建筑尺度适度加大,以满足办公及商业需求。2)建筑形象应和周围环境统一和谐,同时应有时代特点,塑造完整商业街的建筑形象。建筑形式接近周边建筑,以现代建筑形象为主。3)尊重城市、尊重区域。历史是发展和流动的,正如过去对现在是历史,现在对于将来也是历史,尽管有不如意的地方,但既然存在了,就应该尊重其形成的城市空间氛围,体现城市“有机发展”的状况。4)由于项目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规划要在满足城市风貌要求的前提下,还能满足开发的经济需求。

3 点线面逐层推进的规划布局

点:将保留建筑作为每个区域的出发点和空间节点。

考虑与发展中的城市的衔接,在规划肌理上保持延承与和谐。

线:珠市口大街——将来和过去的分界线。由于珠市口大街已经形成,其现代的建筑风格和宽广的道路尺度与老城的风貌截然不同,加之北侧用地的三边均被多层和高层的现代建筑所包围,规划因势将南北用地分为文物保护控制区和地产开发区两大块,以满足不同的需求,整体上平衡古都风貌的保护和开发的矛盾。面:区域间形成空间的延续感和延伸感。所有建筑组合基于“合院”这样的基本形态。

4 文物保护区建筑高度的控制

此区域为商业用地,建筑功能定位为百工坊,可为传统手工工艺提供一个生存和发展的载体。靠近天坛处建筑高度为9 m,较远处建筑高度为12 m。建筑风格以四合院民居为主。由于地块内有较多的有价值的四合院,正好集中迁建于此区,通过改变功能,可更好地保护利用。同时根据原有胡同的走向和肌理,重新排布迁建的四合院和新建建筑作为百工坊。同时新建建筑保持原有四合院的尺度,根据商业建筑的要求将原有的胡同尺度稍微放大和增加开放空间。原汁原味地复制四合院建筑作为百工坊的载体,既在形象上保持老北京的风貌,更体现在建筑群共同构成的城市形态和“胡同”所产生的文化上。

强调“内敛”的街道空间,烘托天坛作为皇家祭天场所的肃穆感。

由于百工坊不同于其他业态的商业建筑,属于较静的传统商业文化,为强调内敛的街道空间,将底层商业的外墙封闭,形似“城墙”和高台,而商业入口即为围城的入口,上部的四合院建筑就如建筑在高台上——是对永定门城墙和天坛坛墙的一种呼应。上层平台又提供了一种对城市的观赏功能。

由于街道空间比用地高1.5 m~1.8 m,将首层地面下降1.6 m,使上下台阶均可进入百工坊。

地产开发区:1)根据功能分为公建区域和居住区域,沿祈年大街为公共建筑区域,底部为商业,上部设置办公和公寓;西侧部分为居住区域。区域间以一组保留的四合院建筑和中心绿地作为视觉中心,这组保留建筑除一处文物作为区文联下的创作室外,其余可为综合用途的公共建筑。同时,在两区域间设置服务于居住小区的以日用百货小商品为业态的商业内街作为过渡。2)商业内街上部设置连廊连接两侧商业,下部设下沉式庭院,以丰富商业内街的街道空间。同时,可以激活地下商业。3)公共建筑呈条形布置,通过上下开口的方式,寻求一种变化的节奏。立面处理尽量简洁大气。4)居住建筑呈围合的态势,可使院内空间相对安静。作为前门历史风貌保护区与现代化的城市风貌间的过渡,要求处理的立面尽量简洁,起到一个背景和过渡的作用,采用坡屋顶形式,使绿树掩映下的坡顶隐约露出城市居住景象。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色,在旧城保护中,我们必须保留其特色有机更新,否则盲目创新,只会使历史文化名称宝贵信息荡然无存,今天的北京,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古城风貌的日益萎缩,作为建筑师,应很好的解决传统与现代,保留与开发的矛盾,从而在保留城市特色的情况下,满足新时代的新需求,创造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和谐城市。

[1] 吴良镛.吴良镛城市规划作品集1946~1996[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 方 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赵全儒.旧城更新中城市文化再生方法分析[J].山西建筑,2009,35(8):53-54.

猜你喜欢
旧城四合院风貌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包裹的一切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四合院下的宝藏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
库车城市风貌
基于CiteSpace的旧城改造研究热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