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口尾导评论语探析

2010-08-24 06:35宁祥和
活力 2010年6期
关键词:民生新闻

宁祥和

[关键词]民生新闻;口导;尾导;评论

何谓新闻:新闻是指正在发生的事情。新闻需要评论吗?当然。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无论是现场的目击者、当事的采访者还是看电视读报纸的受众者,对新闻事件本身肯定有自己的相应的看法。观后感、读后感,这些都可以看做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发生后所引发的评论。如果一条新闻播发后,受众没有任何的看法想法,毫无疑问,这肯定不会是一条新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的接受信息的来源多样丰富。对任何一个新闻事件,人们都会自然不自然地产生与自己身份、道德、思想相符合的观点、议论。这些都构成了新闻传播之后的社会反应部分,属于受众对这一新闻事件的评论的范畴。

长期以来,我们对我们国家的新闻,直白的理解那就是新华社的通稿,人民日报的头版或者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每一条新闻的后面,要么是什么都没有,要么就是经典的新华社用语,感觉与人相隔十万八千里。所谓评论也是内容义正言辞,语气拒人千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新闻作为一个新的新闻状态,开始在各地方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无论是主持人的播报方式还是新闻本身的语言、编排再到内容的平实亲切,都一改往日《新闻联播》式生硬的印象。

随后,在大行其道的社会新闻中,关注民生方面的社会新闻又被学者们冠以“民生新闻”的概念,“民生新闻”不仅从形式上,更确切地讲是从内容上以关注反映民生方面的动态事件为核心内容。新闻展示的角度,倡导的理念也是以关怀民生为主旨。这样的新闻一经播出,很快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反响,大众感觉找到了反映自己的生存疾苦、能够帮自己代言的新媒体。

这样的新闻毫无疑问,无法继续绷着脸说教,它顺应着大众的需求,放下身段,以平视的角度来讲述百姓身边的故事。

在每天播出的大量民生新聞面前,受众可能是击掌叫好,也可能是扼腕叹息,也可能是粗口骂娘,那么我们记者主持人在处理这样的新闻稿件时,还会无动于衷吗?如果真的无动于衷,只能说明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不食人间烟火。所以要感动受众,首先要感动我们自己,反映老百姓酸甜苦辣生活的民生新闻,就要把酸甜苦辣的味做足。该说的话,该发表的观点更是要痛快些。

哈尔滨电视台《都市零距离》作为一档地方电视台主打的民生新闻栏目,每周七天播出,每天长达57分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特别是在每条新闻的口导上和尾导上,有意识地加入加重评论部分。

一、新闻前的口导

口导作为新闻前的导语是主持人与受众沟通、介绍即将推出的新闻主体的用语。主要的功能一是本体新闻的内容大概介绍,二是提炼出本条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大要素。在这之外,我们又根据实际情况将我们编导的思想倾向渗入到口导当中。明确的展示出我们对这些事件的观点看法。这样的尝试突破了日常新闻口导的单一串联介绍功能,加强了对新闻的预热。

二、新闻的尾导

一条新闻播出后,针对这一新闻我们的编导通过主持人语立即对这一新闻的主体事件发表相应的观点看法。这一部分是我们的主打。这一部分是附在新闻主体后面用来强化深化新闻本身,更进一步体现编导意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或许就是在这个地方,有的人会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新闻不需要评论,我们作为媒体的责任就是客观把事实真相告诉大家。受众如何理解在新闻事件中体现,而无须主持人站出来说三道四。

也许就从新闻的一般概念理解,这样做符合学院的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日常工作中,我们是一档民生性质的社会新闻栏目,1/3的内容是曝光性质,1/3内容是社会新事趣闻,1/3是反映百姓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新闻报道服务性质。对于这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内容,主持人播报完毕,生硬地不做任何评论。显然与我们的做民生新闻的理念不符,同样面对这样的新闻,电视机前的百姓看后也会直接的骂娘或叫好。我们生硬地忽视这一点,这与新闻传播的事实不符。

所以,我们作为媒体人,就要实事求是的站出来,在每一条可以叫好,可以骂娘的新闻后边我们也叫好,我们也发牢骚。我们让电视荧屏前后的作者和观者,在这一时刻形成共鸣,形成呼应,拉近与广大受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传播新闻。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将新闻尾导的功能要点分为几个方面:

(一)评论型

一条反映问题的新闻播出后,针对事件本身的内容我们采取一清二白的评论方式,直接告诉大家,违规的一方、违法的一方,错在哪里,受害的一方拥有什么样的权力,直接将可能产生争论的结果告诉大家,深化节目力度。

(二)赞叹型

一条新闻播出后,面对催人泪下感人的结局,说好赞美我们同样不吝言辞,主持人在一条新闻之后这样的言语反应会叫观众很自然的接受,在接受的过程中强化了我们对此新闻主体事件的认知和传播。这不仅是评论,而且是最直白的评论。

(三)丰富型

一条新闻编辑成片,实际可能只使用电视采访素材的1/5~1/10,具体的事件曲折内容和背后的细节往往更多的忽略掉。特别是由于编导业务水平的高下差别在这一点上问题会更多。怎样弥补,我们充分利用片后的尾导语,以主持人的口语告诉受众这一新闻背后的一些细节,甚至在直播前,这一新闻事件最新的发展动态以主持人语补充告之。这样使尾导成为节目有机组成的一个主要部分。

(四)连续型

用一条新闻来反映一个新闻事件的全程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关后续关注报道不仅是新闻事件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观众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的需要。所以,许多民生新闻需要有相应的新闻链接,如连续跟踪报道。这样,在处理尾导语的过程中将后续发生的各种可能由主持人串联起来,本身就又形成了新闻评论的一种形态。

总之,把正在发生事情的全程或更多内容告知大众的过程中,传播者本身也把自己的倾向观点感受一并带给了观众。这一部分是真实的,而且是必要的,这几乎成了民生新闻采制播出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展示作者思想倾向。呼应受众接受新闻舆论引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民生新闻的评论部分也可能会成为媒体竞争的一个新领域。□(编辑/永安)

猜你喜欢
民生新闻
以民生新闻为视角的城市电视台媒介生态研究
社会新闻报道与民生新闻报道的异同
从“民生新闻”向“民生服务”迈进
民生新闻播音中的人文取向
电视媒体交通事故报道的现状与创新
探究新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的发展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