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县中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调查

2010-08-27 09:29侯晓东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1期
关键词:通榆县男女生均值

侯晓东

吉林省通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通榆 137200

贫血症状是学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症状,大量研究表明,它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对智力、性格、行为和免疫功能均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了解中小学生的贫血情况,对正确评价学生的健康状况和指导学生合理的膳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全县42所中小学7~16岁的23166名学生,汉族学生22827名,其中男生12194名,女生10633名;蒙族学生339名,其中男生173名,女生166名。

1.2 方法 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HB),统一耳垂采血,以753型分光光度计比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标准液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1.3 诊断贫血标准 根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规定的标准,对血红蛋白含量7~13岁<120g/L,14岁以上的男生<120g/L,14岁以下女生<120g/L诊断为贫血。

2 结果

2.1 血红蛋白水平 22827名中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均值为141.97g/L(其中男生均值为141.76 g/L,女生为142.21 g/L);339名蒙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均值为144.87 g/L(其中男生均值为145.73 g/L,女生为143.97 g/L);汉、蒙学生相比差别有高度的显著性 (p<0.01),其中男生之间差别有显著性 (p<0.01),而女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别 (p>0.05)。汉、蒙族学生的血红蛋白含量7~12岁呈现一定的波动性,汉、蒙族的男女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别 (p>0.05);12岁以后开始明显上升,16岁组的女生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此时男生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女生 (p<0.05)。15岁组蒙族男生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14岁组和16岁组,原因待查 (见附表)。

2.2 贫血状况 汉族学生贫血率为13.19%,其中中度贫血12.58%,轻度贫血为87.42%;蒙族学生的贫血率为8.55%,其中中度贫血为9.33%,轻度贫血为91.67%。汉、蒙族学生之间贫血的发生率有显著的差异性 (p<0.05),其中汉、蒙族学生的男女生之间均有差异性 (p<0.05)。随着年龄的增高,贫血的发病率随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而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见附表)。

附表 通榆县中小学汉、蒙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及贫血状况表

3 讨论

3.1 通过对通榆县汉、蒙族中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测定,表明我县汉、蒙族中小学生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141.79 g/L和144.87g/L,属正常水平。汉族学生低于蒙族学生,是由于汉、蒙族饮食习惯不同 (蒙族日常的主要副食为牛羊肉)所致。汉、蒙族7~12岁男女生血红蛋白含量的波动是由于小学期间学生身体迅速生长发育、营养素的需求量较大及儿童的尚未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关。12岁以后,男女生血红蛋白含量明显较12岁以前为高,是由于初中学生已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关。而女生于15~16岁开始,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并与同年龄组男生相比有显著的差异性,这与男生青春发育期体内雄激素比女生多,另外,女生多已来月经,由于经期失血及必要的营养摄入不足所致。

3.2 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本次通过对我县汉、蒙族中小学生血红蛋白含量调查,汉族学生贫血率为13.19%,蒙族学生的贫血率为8.84%。汉族学生高于蒙族学生,这与汉蒙族饮食习惯不同有关。贫血主要发生在7~12岁,这与小学生挑、偏食习惯有关。13岁以后贫血发生率明显减少,而15~16岁组女生的贫血发病率较男生为高,这与女性月经生理性失血有关。

3.3 从本次的调查来看,贫血的发病率与血红蛋白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5岁组的蒙族男生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14~16岁组,贫血发病率显著高于14~16岁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猜你喜欢
通榆县男女生均值
白城市通榆县召开“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表彰暨教育2.0大数据平台启动会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推动通榆县农业经济发展
彝族说唱 男女生三重唱
学校费心防早恋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