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民体育发展的动力、阻力及其路径

2010-08-29 10:22刘梅英田雨普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闲暇工业化农民

刘梅英,田雨普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民体育发展的动力、阻力及其路径

刘梅英,田雨普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7)

工业化推动了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诉求的变革,这种变革缩短了农民的农业劳动时间,延长了农民闲暇时间,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中国快速工业化过程导致的农村传统体育文化断裂与现代体育文化的缺失使农民在闲暇时参与体育活动处于一种不利的境地,各种不健康的活动占据了农民大量的闲暇时间,农民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劳动力身体技能和身体灵活性的要求将会提高。因此,我国农民体育应在政府的推动下,充分利用农民闲暇时间,繁荣农村体育文化,提高农民体育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

工业化;农民体育:动力;阻力;路径

人类发展史证实,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总是伴随着劳动时间的缩短和自由时间的延长,人类可以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过程中获得更多可供人们闲暇娱乐的自由时间。在我国农村,由于农村工业化的推进,农业劳动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化肥和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农民的农业劳动时间,延长了农民闲暇时间,农民从农业劳动中得到了一定的解放,使农民有时间参加闲暇活动,这为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提供了可能。

1 农民体育发展的动力:农业生产工业化

1.1 工业化推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农村生产方式的变革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缩短了农业劳动时间,延长了农民的非农业劳动时间。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生产方式的变革主要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同时还指出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是科学技术。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科技进步及其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上升。

农业机械化是农民实行大规模生产的主要方式,尽管我国农业受制于人多地少的矛盾而难以充分利用工业化的成果,但是通过各种生产组织和农业机械利用方式的创新,工业化还是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的生产方式,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工业产品在农业中大量应用。这大大地缩短了农民从事农业劳动的时间,减少了农民在农业劳动中的体力消耗。如改革开放后,农业机械动力总数在逐渐地提高,近 30年来该指标增长了 6.5倍,进入新的世纪以来,这一增长趋势呈现加速度的走势[1]。

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时间的结构。关于人类生活时间的分类方法很多。马克思将人类生活时间分为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但是我国关于生活时间分配的统计调查实践中经常采用“四分法”,既生产经营时间、生理需要时间、家务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四部分。马克思曾经以自由时间来描述除了生产、生理和家务劳动等必要时间支出之外的时间支出,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当今社会所说的闲暇时间。马克思是这样描述自由时间的,“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这种自由活动不像劳动那样是在必须实现的外在目的的压力决定,而这种外在的目的是实现自然的必然性,或者说社会义务——怎么说都行”,“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天地。”[2]所以,马克思所指的自由时间就是我们当今社会关于生活时间分配统计意义上的闲暇时间。农民生活时间结构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新趋势,农民的农业劳动时间减少,闲暇时间增多。据对河北省农民生活时间支出结构及其比例统计结果显示:如表 1。

表 1 河北省农民的日生活时间支出结构

1.2 工业化推进了农村生活方式的变革

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3]。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农村生活方式是指一定社会意识指导下农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农民的消费方式、人际交往方式、闲暇方式、婚丧嫁娶方式等。[4]当前,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农民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工业化改变了农村生活方式的主体,主要表现在农民从业结构方面。主要职业有农业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私企受雇劳动者、农民知识分子、个体户及合伙经营者、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乡村干部和家务劳动者等。特别是农业劳动者随着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转型而处于下降趋势。[5]

工业化使农村交通设施便利,主要表现在村村通道路建设和家庭交通工具方面。农村基础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多样,在政府推动的“村村通”工程中,农村的公路交通发达。据作者本人对家乡河南省通许县农村进行入村调查发现,农村居民主要交通工具有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比较富裕的家庭有了汽车。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化交通工具广泛适用不仅仅缩短了农村的空间距离,减少了农村的体力支出,改变了农民原有的时空概念,同时也节约了农民大量的交通时间。

工业化改变了农民价值观。农民由纯物质追求转向精神和物质追求兼顾。与传统农业社会相比,农民的婚育观、人际交往观、以及生活态度等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民不再仅仅局限于物质需求的满足,而是向更高的精神需求层次推进。

1.3 工业化推进了农民闲暇活动方式的变革

农民闲暇活动内容呈现多样化。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缩短了农民的农业劳动时间,同时也延长了农民的闲暇时间。据对河北省农民主要闲暇活动内容的调查结果显示:看电视、户外交往交谈、无事休息闲坐、搓麻将占据了农民的大量闲暇时间[6]。另外,据本项目研究小组成员分别对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的江苏省丹阳县、甘肃省榆中县和安徽省当凃县3地农民闲暇时间进行实地调查,其结果也显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这些调查结果验证了本研究的基本假设,在农民不参加体育活动和参加体育活动的两类人群中,没有时间不是影响农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表 2 农民闲暇活动时间占用情况(前 6位)

农民闲暇活动方式的健康状况受到挑战。从农民闲暇活动健康状况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农民闲暇活动的安排还存在一些问题,看电视是农民闲暇活动的主要方式,所占用时间最多。农村赌博现象有抬头的趋势,农民无事可做闲坐还依然存在等。农民对闲暇活动结构缺乏自觉的科学的安排,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这无疑为发展农民体育运动提供了契机。

2 农民体育发展的阻力:农村体育文化面临着挑战

中国快速的工业化,打破了农村传统体育文化,而现代体育文化因农村教育水平而受到限制,使得体育参与在农村闲暇活动中处于一种被忽视状态。特别是农村精英群体的流失使农村体育主体进一步缺失,更加恶化了农村体育文化落后局面。

2.1 农村传统体育文化的断裂

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我国农村体育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色明显,对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村人口由于地域、民族、文化和习俗等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里农民生活习俗的地域性。由此,各个地区体育文化都表现出明显地域差异。例如:东北的秧歌、河南的少林拳,山东的风筝等等。另外,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即有大杂居又有小聚居,特别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每个民族都创造了丰富的本民族体育文化。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阶段的工业化速度发展较快,这为农村体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农村传统体育文化提出了挑战。农村传统体育文化由于农村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的变迁而受到冲击出现断裂,原有的村落体育文化存在的经济社会文化根基因此被打破。

2.2 农村现代体育文化的缺失

现代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规则性和技术性。由于现代体育文化的习得主要是通过学校体育的途径,所以在学校体育的推进下,我国现代体育文化得到了较快的传播,而农民因文化教育水平的落后导致农民现代体育文化水平的落后。农村现代体育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在农村体育教育方面。由于城乡教育的非均衡发展,我国农村存在教育水平落后,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匮乏、场地设施不足等诸多问题,导致农民现代体育文化的缺失;其次,在农村人才流动方面。中国特有的户籍制度具有较强的屏蔽作用,招工、考学是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的唯一入口,同时也是人口向城市流动的主要通道,导致受到高等教育的农村人口流入城镇;另外,当今农民工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城市里的农民工大多属于农村精英阶层或者说是精英群体。农村精英的流失直接影响了农村现代体育文化作为主流体育文化的确立和传播,导致农村现代体育文化的缺失,对发展农民体育极为不利。

2.3 农村体育文化的弱势地位

由于农村传统体育文化的断裂和现代体育文化的缺失,农民体育参与在农民闲暇活动中处于弱势地位。根据挤出效应理论,在农民闲暇时间一定或者是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某项闲暇活动时间的延长必然挤出其它闲暇活动时间,某项活动的增加必然挤出其它活动的参与。农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并没有使农民参与体育,而是被看电视、无事闲呆等其它闲暇活动所占用的时间挤出。主要原因是农民体育文化的落后导致农民参加体育参与受限,据相关研究发现:散步、跑步、太极拳和篮球等简便易行的、技术要求不高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大部分农民的选择,而流行的现代体育项目并不多见[7]。这进一步证明了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滞后性影响了农民体育参与。

3 农民体育未来发展路径

3.1 确立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资金来源和组织管理模式

据 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显示: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大多在自家庭院等非正规场所,农民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大多集中在体育服饰等体育实物消费方面。农民体育健身场所主要集中在非正规化场地说明农民体育场地设施的不足,农民体育消费水平偏低且集中在体育服饰等物质层面说明农民达不到自筹经费去参与体育锻炼的经济发展水平[8]。这种局面存在两种可能发展模式,一种是让农村体育自下而上的处于自我缓慢发展状态,另外一种是通过政府等外部力量支持农民体育的快速发展,增强农民身体素质,以适应工业化过程中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无疑我们会选择后者。因为这牵涉到国民素质和农民自我生产能力。确立农民体育发展的资金来源和组织模式应以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发展模式,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引导农民体育走向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道路。

3.2 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对周边农村的辐射作用

农村学校体育是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核心,对周边农村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据本研究组成员对河南新乡农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生早操和晨练期间,经常发现在学生队伍的后面多了几位本村农民,他们自愿加入学生体育锻炼的队伍中。由此看出,农村学校体育对农村体育的辐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农村学校体育人力资源的辐射作用。农村学校应加强农村学校自身建设,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师资培训,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发挥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在农村体育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对农民参加体育活动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第二,农村学校体育场设施资源的辐射作用,进行学校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在不影响学校教学秩序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周边群众体育锻炼需求,实现了学校周边居民与学生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资源共享。

3.3 发挥农村精英阶层对农村体育的引领作用

1968年 12月 22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下乡知识青年对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全国局势一片混乱,各项事业均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农村体育反而出现了一片新绿[9]。这说明农村精英阶层对农村体育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为了发挥农村精英阶层对农民体育的带动作用,应抓住以下机遇,一是农村智力回流或者精英回流;二是农民工在节假日返乡。无论是农村精英回流或是农民工的短期返乡,会一定程度的带回城市的现代体育文化。在此情况下,应利用农民工返乡期,发挥农村精英阶层的带动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

3.4 注重城市体育对农村体育的示范作用

我国城市规模和结构表现出省会城市、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镇乡的依次递减梯度发展水平,上一级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高于下一级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是城市优于农村。注重城市对农村体育文化的示范作用主要是小城市特别是县级市和乡镇对农村体育文化的示范作用。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们只有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才产生高一级的需求,从目前农民体育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来看,农民体育消费主要在体育服饰类等实物消费层次,体育服务消费对农民来说还属于奢侈消费,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体育参与模式与农民体育参与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对农民的吸引力和示范效应远不如县级市和乡镇来得直接和便捷。所以城乡体育统筹发展,关键和重点是县级市和乡镇对农民体育示范作用。

[1]国家统计局网站,2007.

[2]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2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1-252.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4]陆传照.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55-58.

[5]朱光磊.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4.

[6]田翠翠.农民闲暇[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77;112.

[7]田雨普.农民体育发展战略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0.

[8]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N].中国体育报,2008-12-19.

[9]夏成前.新中国农民体育发展历程 [J].体育科学,2007 (10):32-39.

M otivation,Hindrance andM eans of Peasant Sports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L iu M ei-ying,Tian Yu-pu
(Sports Science School,Nanjing NormalUniversity,Nanjing 210097)

Industrialization gives rise to the reform in the production way,the livingway and the spiritual value for peasants.The reform shortens the working time but increases the spare t ime for peasants,which makes it possible for them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ctivities.However the rupture in rur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the absence ofmodern sports culture brought by the hasty industrialization put peasants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when it comes to their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ies.Various unhealthy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ake up much of peasant spare t ime,so the health status for peasants is not optimistic.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demand for the physical skill and physical flexibility will be raised.Chinese rural sports should be developed under the governmental guidance Peasant physical quality and health level so that the peasant spare time can be fully used and rural sports culture can prosper and the peasant physical skill and health level can be enhanced.

industrialization,rural sports,motivation,hindrance,means

G80-05

A

1001—9154(2010)05—0024—04

book=24,ebook=208

G80-05

A

1001—9154(2010)05—0024—04

刘梅英 (1971—),女,河南开封人,博士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2010—02—25

猜你喜欢
闲暇工业化农民
耕牛和农民
人在何时最清醒
前工业化的市场和市场行为:考古学视角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闲暇:教育蕴藏其中
闲暇时间干点啥?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我国闲暇教育研究综述
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奋斗的青年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