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基于四川省部分城市居民社区的调查

2010-08-29 10:22郭新艳徐玖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城镇居民信度量表

郭新艳,徐玖平

(1.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2.成都体育学院经管系,四川 成都 610041)

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量表的编制与检验
——基于四川省部分城市居民社区的调查

郭新艳1,2,徐玖平1

(1.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2.成都体育学院经管系,四川 成都 610041)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的相关方法,运用阶段变化理论,对四川省部分城市居民进行了“阶段变化量表”的测量,研究量表在城镇居民锻炼行为上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量表进行了检验与编制。结果显示,调整后的量表结构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城镇居民;锻炼行为;阶段变化量表;信度;效度

1 问题的提出

缺乏运动是一种公共健康问题。在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项目的实践和研究中发现体育锻炼“参与容易,坚持难”。在英国,只有 39%的成年男性和 29%的成年女性在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每周至少 3至 5天,每次至少 30分钟),而且参加的比例受年龄、工作、家庭等因素影响有所下降[1]。国内的一些研究也发现,很多居民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体育意识和自觉锻炼的习惯,对其身体素质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特征和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

国外相关学者根据锻炼心理学不同的学科理论基础发表了相关解释、说明和预测锻炼行为的理论[2,3],国内也有相关的文献对这些理论进行介绍和应用性的研究[4,5]。这些理论包括:健康信念模型 (Health Belief Model,HBM),合理行为理论 (The Theory of Reasoned Behavior,TRB),计划行为理论 (The Theory of Plan Behavior,TPB),自我效能理论 (self-Efficacy Theory, SET),保护动机理论 (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 PMT)等。这些理论对锻炼行为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在进行锻炼行为研究时,没有将其看作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而是将锻炼行为二分化:锻炼或不锻炼,进而使用统一的干预措施对体育锻炼行为进行干预,忽视了个体在不同锻炼阶段转变的可能性。在锻炼心理学领域的诸多理论中,Prochaska和 DiClemente(1983)提出的阶段变化理论(Stage of Change Theory,SOC)不同于其他理论,它不是将锻炼行为简单地二分化 (锻炼/不锻炼),而是将锻炼行为视为动态变化的过程,通过影响各个阶段的心理因素,对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进行解释、说明和预测[6]。国内外学者对于阶段变化理论在锻炼领域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证明了该理论及相应测量工具《阶段变化问卷》的可靠性及有效性[7]。但目前国内采用阶段变化模型对居民锻炼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很多研究在使用该理论研究时,缺乏对锻炼行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缺乏科学性。鉴于此,本文结合体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体育锻炼阶段变化理论量表进行检验和修正,并将其与我国城镇居民锻炼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运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调查地点选取四川省成都市、泸州市、什邡市的若干大型社区,并从中抽取了28个居民社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随机抽取300名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个别变量缺失值借助 SPSS 16.0进行了处理,最终获得有效样本 279个,占总样本的 93%,其中男性126名,女性153名。年龄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拟定量表的理论依据

阶段变化理论将锻炼行为划分为五个变化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为阶段和维持阶段,一般以六个月为划分阶段的时间标准。前意向阶段是在未来的六个月里没有意图去参加体育锻炼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不知道或者还没有意识到锻炼的作用,包括在锻炼上没有意识和在锻炼上有意识两个层次。意向阶段是人们知道锻炼的必要性,并且在接下来的六个月计划去参加体育锻炼,但没有采取行动。准备阶段是思考和行为动作连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有进行体育锻炼,但没有规律性。行动阶段是个体改变自己的习惯、以往的经验或者环境,去进行锻炼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个体进行了有规律性的锻炼,但时间还没有到六个月。维持阶段是个体努力去防止回到原来的状态,并对在行动阶段获得的成果进行巩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有规律性的锻炼已经持续六个月以上[8]。五个变化阶段理论己经在多个行为问题领域(如戒烟、低脂肪摄入、酗酒、控制体重等)上得到了验证。

2.2.2 问卷项目的计分方法

研究所用预试量表引用 CPRC(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研究机构编制的英文版《改变阶段分量表》[9],包括 6个维度,每个维度 4个项目,共 24个项目。经翻译矫正,预试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计分方法:“非常不同意”计 1分,“不同意”计 2分,“不确定”计 3分,“同意”计 4分,“非常同意”计 5分。

2.2.3 问卷的检验方法

首先,按照受试者在问卷初稿得分的总和进行高低排列,得分前 27%者为高分组,得分后 27%者为低分组,以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两组在每个项目上的差异性,将 t检验结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准(P>0.05)的项目进行修改。同时,对于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采用Cronbachα系数和积差相关法检验量表的信度。

3 研究结果

3.1 项目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预试问卷的 24个条目能鉴别不同阶段的锻炼行为(P<0.01)(见表 2所示),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表 2 变化阶段量表各项目区分度检验

3.2 效度检验

问卷的项目首先经反复研究讨论进行了翻译和校对,再请一些专家、学者进行评审,修正词语模糊、表述不清的项目,对某些可能引起歧义或者误解的用词进行修改,最后确定所有项目都能准确表达所要求的内容。以此保证调查问卷具有一定的表面效度。

研究首先对 24个项目是否适合因素分析进行了检验,变量间的偏相关性统计量 K MO值为 0.874,符合统计学原理相关要求,原有项目适合作因子分析。然后,在不限定因素抽取数目的情况下,以主成份分析法并配合最大方差旋转分析,删除特征值小于 1的因素,结果共抽取五个因子,解释 60.03%的变异(见表3所示)。

表3 总方差分解

评价模型适合性的一个方面是看观测变量在潜变量上的因素负荷。如果因素负荷都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水平,就可以说明模型在参数估计上达到了基本拟合标准。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负荷值均在 0.50以上,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值,研究提取了五个公因子,除了将原问卷中的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进行了合并,其他因子和所属项目和原有的理论吻合,均未发生改变。但是,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居民反映量表的项目设置有诸多重复,尤其在前意向阶段(锻炼上有意识)和前意向阶段(锻炼上无意识部)部分,考虑到实际操作性和研究的需要,参考各因子中所包含的项目,研究进行了重新的因子命名,新的结构包括前意向阶段(包括在锻炼上有意识和在锻炼上无意识两个分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锻炼阶段、锻炼阶段四个因子。

3.3 信度检验

根据统计学相关原理信度检测标准克伦巴赫系数在 0.7左右是可接受的信度值[10]。结果显示,该总量表及各个因子的克伦巴赫系数在 0.75-0.92之间。同时,研究对于成都市的部分社区的调查对象 (居民30人)进行了重复测试,时间间隔为 4周,量表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 0.81,P<0.01。研究结果表明,问卷有较好信度。

4 应用与展望

4.1 问卷的实证检验效果

调整后的锻炼行为阶段变化问卷的效度、信度都达到了较理想的水平,为该问卷及阶段变化理论在研究中国城镇居民的锻炼行为上的适用性提供了支持。为了结合居民的现实锻炼状况对量表进行论证,研究对被试者的锻炼行为阶段分布进行了分析,情况见图 l所示。被试分布在锻炼行为改变的四个阶段上。处于前意向阶段的被试为 45人,占总人数的 16.13%;处于意向阶段的被试为 57人,占总人数的 20.43%;处于准备锻炼阶段的被试为 98人,占总人数的35.12%;而处于锻炼阶段的被试为 79人,占总人数的 28. 32%。调查显示,大多数城市居民处于不锻炼的状况(包括前意向、意向和准备锻炼阶段),共有 200人,占总人数的 71.68%。

图1 城镇居民锻炼行为阶段分布

调查访谈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的城镇居民都知晓体育锻炼带来的身心效益,但是他们却未必参与到了健身中去,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居民虽然对于体育健身的认可持积极的态度,但由于对自身体质状况以及相关的权威研究论证了解有限,对于不参加健身和积极参加健身的对比效应还没有清晰的主观感受。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电脑、游戏机等在居民家庭中随处可见,使得人们不爱运动、坐多动少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加强;第二,体育场地设施缺乏,不够完善。虽然目前很多生活社区中都设有一些体育设施和器材,但数量相对较少和单一,很难满足不同体育运动爱好者的需求;第三,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资源缺乏,当前城镇居民掌握的锻炼项目相对较少且运动技能水平偏低,而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少,还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人们的锻炼习惯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第四,社会支持不充分,力度不够。目前,城镇居民的锻炼形式主要以个人锻炼为主,配偶或家庭、朋友、同事以及基层的社区管理机构等的支持作用还不明显,居民的体育锻炼行为随意性较强,坚持性不足,缺乏合理的引导。这些影响因素与阶段变化理论的观点基本相符,根据行为转变理论,在行为的阶段性改变过程中,行为改变的前提包括行为条件的提供、刺激控制、突发事件的管理、自我认同、外界支持。其中,行为条件的提供是指用健康行为替代个体的不健康行为;刺激控制包括引发不健康行为的情境控制和直接原因控制;突发事件管理是对那些控制和维持不健康行为的事件进行管理的能力;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行为选择和行为改变的认同,并且确信行为的可变性;外界支持是指个体在行为改变期间得到他人的支持程度。这与调查结果反映一致。

4.2 研究展望

研究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变化阶段量表》各项目鉴别程度、信度及结构效度均达到了较理想的水平,可用于研究我国城镇居民的锻炼行为。原版量表是基于疾病进行的扩展性探讨,由于样本取以及研究的目的有差异,因此本研究在调查检验的基础上,对量表中的行为变化阶段进行了重新的划分和归类,这符合我国城镇居民实际锻炼情况和阅读习惯,也同时验证了调查中出现的项目模糊不清和重复现象。被试分布在锻炼行为改变的四个阶段上,大部分居民对于体育锻炼还处在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部分了解体育锻炼的各种知识的程度,但还未能养成比较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习惯,仅停留在意向阶段。研究认为,居民是群众体育服务的对象,其参与态度、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群众体育服务供给质量、全民健身普及程度以及群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体育工作者在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时,不能只是仅仅向社区居民宣传体育的健身功能,同时还要告诉居民如何去正确体验锻炼所带来的身心效益,转变其体育锻炼意识,同时,针对不同的居民制定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运动处方,使他们的体育参与行为变得有序、有效。

本研究中的量表是在翻译国外关于锻炼的阶段变化理论量表的基础上加以修订的,由于研究目的在于验证量表在我国区域范围的实用性,属于量表的测试与检验。同时,样本选取数据主要反映了四川省部分城市居民的参与情况,而对于我国居民的广泛使用,还有待于今后更深入的研究。研究也说明了对于国外研究的相关调查量表,必须进行“本土化”的检验和调整,才能达到科学和合理的效果。

[1]Craig.R.J.M.Health Survey for England 2008:physical activity and fitness[R].The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formation Centre,2009:1-22.

[2]Shaw,D.&Gorely,T.,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M].B 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UK.2005:209-212.

[3]Carron.A.V &Estabrooks,P.A.,The psychology of physicalActivity.Mc Crall.Hill.2003:150-158.

[4]毛荣建,刘蓟生等.锻炼行为激发机制的研究进展[J].体

育学刊,2003,10(2):137-139.

[5]赵燕,张永军,纪丽娥.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在社区居民体育健身锻炼行为干预中的运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4,20 (65):54-56.

[6]白文飞.体育锻炼行为阶段改变模式理论的综述[J].首

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46-48.

[7]司琦.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与心理因素研究

[J],体育科学,2005,12:76-83.

[8]尹博.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2007.

[9]Marcus,B.H.,Selby,V.C.&Rossi,J.S.,Self-efficacy and the stages of exercise behavior change[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92,63:60-66.

[10]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41-42.

Making and Testing of the Scale toM easure the Change Stage for the Exercising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Based on a Survey into Some Sichuan Urban Communities

Guo X in-yan,Xu Jiu-p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Management Schoo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theory of stage change,this paper uses the stage change scale to measure some Sichuan urban residents and tests the feasibility of scale in researching the exercising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based on which the scale ismade and tested.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djusted scale has comparatively good credibility and validity.

urban resident,exercising behavior,stage change scale,credibility,validity

G80-32

A

1001—9154(2010)05—0071—04

book=71,ebook=233

G80-32

A

1001—9154(2010)05—0071—04

郭新艳 (1980—),女,河南偃师人,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系统决策。

2010—03—25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信度量表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平衡损失函数下具有两水平共同效应的信度模型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净保费在平衡损失函数下的回归信度估计∗
问卷是否可信
——基于体育核心期刊论文(2010—2018年)的系统分析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