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俊何以从“金哨”变“黑哨”

2010-09-06 09:25李翊
共产党员(辽宁) 2010年11期
关键词:中国足协裁判员裁判

陆俊何以从“金哨”变“黑哨”

曾经获得过一个又一个金哨奖项的足球裁判陆俊,3月15日被公安机关拘捕。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足坛的“金哨”为何成了“黑哨”?

陆俊的成长

1959年3月19日,陆俊出生在北京一个普通教师家庭,读小学和中学时就热爱足球运动,1978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后,专攻足球专业,导师正是国际级裁判员曹镜鉴。

据知情者说,在时任中国足协主席年维泗和中国足协秘书长孙宝荣签名担保后,1991年陆俊成为国际级裁判员。就在取得国际级裁判胸徽的当年,首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在中国广东举行,陆俊成为东道主足协推荐的唯一主裁判。但他当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国际足联裁委会认定属于误判,陆俊不被国际足联认可。一直到1999年,因为1991年当时在任的裁委会主席已卸任,陆俊才受到重用。

2005年初, 陆俊“ 挂哨”。 事实上早在2000年左右,陆俊已经开始涉足商界。据知情者的透露,陆俊做的是钢铁生意,第一年就赚了1000多万元。但是对于钱的具体来源,知情者认为并不只是做生意这么简单。

从三级裁判到二级裁判到一级裁判,又到国家级裁判再到国际级裁判,这是全世界通行的裁判员成长的五个等级。成长路径中,从三级裁判做到一级裁判相对容易,但再往上,每进一步都很艰难。

而陆俊有先天的人脉优势。曹镜鉴70大寿时,曾告诉媒体,陆俊是他力排众议一手培养的。曹镜鉴是中国足协裁判委员会副主任,蔚少辉曾是陆俊在北体大的同窗好友,他毕业后进国家体委足球处任职,后来成为中国足协裁委会秘书长。陆俊顺理成章就成为了重点培养对象。而陆俊被派出去执法的几场,也确实没出过问题,他由此进入亚足联的视线。

后经年维泗和蔚少辉的推荐,陆俊进而成为在册国际裁判。虽然1991年犯下大错,陆俊还是被推荐主哨了 4次大型国际比赛,这样,陆俊顺利完成了从一名在册国际裁判到国际知名裁判的转型。

2001年的反黑风暴前,陆俊已被亚足联推荐给国际足联执法世界杯,时任中国足协主席袁伟民和专职副主席阎世铎为陆俊的无犯罪记录和足球裁判业务能力签名担保,但他在世界杯上执法墨西哥对克罗地亚队比赛的有关判罚引起争议。

但在国内赛场上,陆俊顺风顺水。到2004年12月,陆俊共主哨甲A158场,中超12场,加上1991年和1992年的甲A场数,全运会足球锦标赛、中国足协杯赛,陆俊在中国足球顶级赛事中担任主裁判的场次肯定超过200场。这是除现任中国金哨孙葆洁之外,所有中国内地足球裁判望尘莫及的。

2004年,陆俊荣膺该年度亚洲最佳足球裁判称号,2006年卡塔尔人哈曼当选亚足联主席后,提名陆俊为亚洲足联裁判委员会委员。裁委会包括主席和副主席一共7名委员,陆俊成了第五委员。

陆俊当红与“黑哨时期”

或许是巧合,陆俊最红的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而裁判出问题最严重的时期正集中在1994年到2001年。按照一位老足球记者的说法,这是黑哨时期,2001年之后是赌球时期。

1994年足球职业化开始,“有了联赛,就有升降级,一两场比赛能关系到一个俱乐部的命运”。

“清水衙门”的裁委会于是摇身一变,成为中国足协旗下“油水”最足的分支机构之一。张健强1995年接任秘书长后, 首创了“ 派遣费”,这一名目下,裁判在各地执法的开销被摊派到各地方足协身上。

由于作用突出,裁判“开销”的行情见涨。至1995赛季,裁判收俱乐部红包成为普遍现象,一名足协中层曾利用私交先后向6家俱乐部打听,答案是6个城市共11个主场,全部比赛都需要向裁判上贡,红包少则5000元,高则上万元。

“1995赛季那点钱算少的,到了1998、1999赛季,碰到关键场次的比赛,一场球就得给裁判送几十万元!”知情者称,业余裁判们开始意识到兼职的高回报,为了得到这一受贿且无人监管的机会,他们开始向地方足协和中国足协的裁委会要员行贿,以获取执法职业联赛和国际赛事的资格。

除了受到裁判员的追捧,裁委会也是俱乐部重要的行贿对象。“派遣费”最初是 1000多元,通常由中间人或裁判员转交裁委会,俱乐部适量地放大数目后,就能起到“信息费”的作用,以换取裁委会选派哪名裁判执法自己比赛的信息。

从派遣费到红包,裁判的待遇越来越好,没过两年,几乎所有俱乐部都会在联赛开始前就锁定目标,一次性付一个大数目给裁判,联赛进行期间的单场红包也照给。1998赛季起,裁判费用成为俱乐部季前预算的组成部分,那一年的“裁判招待费”一场5万元,一个赛季就是55万元。

俱乐部向裁判员上贡、裁判员给裁判委员会上贡,裁判一边应付上面意图一边与下面勾兑,裁判真正的意义和比赛的公平就这样被慢慢消解。在这条利益链上,裁委会集决策、执行、监督的权力于一身,更可怕的是,他们由此攫取了比赛胜负的决定权,并在中国各级足球联赛中反复滥用。陆俊身在此江湖中, 自然不能“ 免俗”。

(文 / 李 翊 据《三联生活周刊》)

book=391,ebook=391

猜你喜欢
中国足协裁判员裁判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裁判中存在“唯一正解”吗*——对《司法裁判中的道德判断》的批判性研读
短道速滑裁判员的临场执裁能力及其培养路径
法官如此裁判
法官如此裁判
我国高水平女足裁判员培训现状调查
中国足协:德称U20项目取消,不实
乡村篮球裁判员现状与发展对策
——以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大安镇为例
足球比赛中裁判员信号配合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