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实施“中国水城”建设攻坚战

2010-09-06 03:05周家斌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竹排水城内河

●周家斌

全力实施“中国水城”建设攻坚战

●周家斌

根据《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南宁市的城市发展方向为“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城市发展总目标:建设具有秀丽岭南风光、浓郁民族风情、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宜居生态园林城市。

“中国水城”城市规划南宁市

南宁市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地形特点为东南沿海山地平原过渡带,四周群山环绕,中部构成“南宁盆地”,气候特点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温暖干燥,终年太阳辐射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达1304.2毫米。根据《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南宁市的城市发展方向为“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城市发展总目标:建设具有秀丽岭南风光、浓郁民族风情、鲜明时代风貌的现代化宜居生态园林城市。

一、南宁市天然水系的特点和现状

(一)总体情况

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最大支流郁江干流——“邕江”,贯穿南宁市城区,将市区划分为江南江北片。邕江与其众多支流及周边水库、池塘构成了以邕江为主干的庞大水系网络。

城区内支流发达,主要有18条内河,其中:江北片有石灵河、石埠河、西明江、可利江、心圩江、二坑溪、朝阳溪、竹排冲、那平江、四塘江等10条内河,江南片有马巢河、凤凰江、亭子冲、良凤江(水塘江)、楞塘江(良庆下)、良庆冲、八尺江、大岸冲等8条内河,均属邕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南宁盆地周边的低山丘陵区,由南、北两侧汇入邕江。

主要水库有86座,基本分布于城市周边山丘,集雨总面积约2175.4平方公里,总库容约16.26亿立方米,水面面积约101平方公里。

南宁市多年地表水资源量12.4亿立方,邕江过境水资源量418亿立方,邕江市区河段(老口~邕宁梯级)66米水位的水域面积3374公顷。枯水期内,规划建成区内总水域面积约40.9平方公里,仅占南宁市中心城区面积(764平方公里)的5.35%,其中邕江水域面积比例如下图:

(二)城市内河现状和存在问题

1.现状。

(1)邕江河段处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中上游,水质基本不受污染,在进入南宁市市区前(老口水库枢纽坝址处)水质达到Ⅱ~Ⅲ类水质。

(2)邕江及其支流为山区河流,河道水流暴涨暴落,水量、水位及水面在枯、汛期之间相差极大。如邕江枯水期与洪水期水量相差15~20倍,水位落差达18~20m,水面宽度相差2~3倍。

(3)18条内河在城区内河床切割较深,与两岸地面高差为6~12m不等。

(4)城市水系分布广而不连,各内河集雨面积大却又相互独立,各内河在城区外上游基本均建有水库,但除大王滩、屯六和凤亭河水库为大型外,其余均为中小型水库。

(5)城区内河流、湖泊、池塘水面面积过小。

2.存在问题。

(1)已实施的水系整治缺乏系统考虑,各内河单独整治,缺乏水质保护、水源补水、生态、旅游及水系互通等方面的系统规划。

(2)南宁市水资源时程分布不均匀,水多水少问题突出,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汛期水多形成洪涝灾害,而枯水期水少,河道来水少,极大影响河道本身可持续发展和城市景观。

(3)防洪排涝能力不足,洪涝灾害严重。各支流河道内河管理监控的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管理,沿内河两岸的违规乱搭建建筑物比较多,挤占河道;生活垃圾及工程弃渣直接倒入河道,占用河道和抬高河床,严重影响行洪。

(4)流域范围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水系脏、乱、差现象严重,大部分水质类型为劣Ⅳ~V类,而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二、南宁建设“中国水城”的背景和意义

南宁市位于邕江河谷,“青山环抱、邕江穿绕、河网密布”是我市最基本的地理特征。根据我市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我市提出了打造“中国绿城”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中国绿城”已成为了我市一张亮丽的名片和重要的城市品牌。在此基础上,为充分利用我市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城市内河水系,以及独有的水源条件——上游水利枢纽引水补水,我市提出了打造“中国水城”的城市建设目标,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改善城市人均环境,促进首府南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2002年南宁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实施的《南宁市城市水系规划》,“以邕江为主干、以纵向放射状支流为分支的鱼骨状水系骨架基础,适当增加横向联系的人工运河,同时与星罗棋布的湖塘水体相配合,共同形成南宁市环城水网体系”、“在改造利用天然水体的基础上,规划考虑适当增加人工运河……一级人工运河联系重要的内河支流运河,平均宽度为50米,二级人工水渠联系重要的湖塘水面或较小支流,水渠宽度15~30米”。

新一轮的《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08)》的“中心城绿地系统与水系规划”、“水系整治和城市蓝线”等章节中,对南宁市的水系整治、引水补水目标和原则均提出了要求,“中国水城”的建设,实质上是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通过水环境的改善和滨水绿化景观的打造,使之成为展示我市地方文脉和社会进步的新型城市空间,从而构建充满活力的城市滨水区域和优美的山水城市景观,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水城”、“文化水城”、“活力水城”和“魅力水城”。

三、“中国水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突出“生态优先、规划先行、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理念和思路,在巩固和发展“中国绿城”的城建基础上,加快江、河、湖、塘环境的综合整治,加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充分结合,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绿在城中、城在绿中”的“中国水城、中国绿城”(“半水半绿”)交相辉映的独特城市形象和品牌。实现“水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规划目标,努力将城市内河水系及沿线区域建设成为畅通的行洪道、水清岸绿的滨水生态住区、风景秀丽的景观带、经济繁荣的产业带、内涵丰富的文化带、人水和谐的休憩园,实现人与水、自然与文化的和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提升,为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通过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合理配置滨水用地功能,强化滨水绿化景观建设,遵守开放式建设的原则,力求达到多方面利益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充满活力的城市滨水区域和优美的山水城市景观,展示地方文脉和社会进步的新型城市空间。

——生态水城:生态治河,水系与绿地相依的网络绿色空间;

——文化水城:独具特色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展示平台;

——活力水城:生机与活力激扬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

——魅力水城:作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形象与内涵交融的城市特色标志空间。

四、战略阶段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分期实施计划

(一)工作目标

按照“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近期以南湖—竹排冲、心圩江、可利江三大河湖主题公园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构建城市核心水系“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景观效果,实现“中国水城”建设的新突破。

(二)任务

1.完成《南宁“中国水城”建设规划》的编制,尽快纳入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

2.继续贯彻执行中央、自治区、市领导关于南宁建设“中国水城”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南湖—竹排冲“核心环”的规划审批和推进项目进展工作;在确定邕宁梯级水利工程及邕江常水位高程后,将根据水位情况将已调整完善的各条内河河道控制范围对已发放的设计红线进行更新,配合河道整治项目的业主开展下阶段的设计工作。

3.根据《广西南宁市“中国水城”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关于水城规划建设的建设时序安排,近期(2010年)南宁市将投入约19.9亿资金,改造连通城市核心区域的城市水系,基本完成南湖—竹排冲水系、可利江、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可利江—心圩江连通运河的建设,同步开展竹排冲上游、二坑溪、朝阳溪上游和凤凰江、石埠河、良庆河、楞塘冲等内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征地拆迁和建设工作,五象新区五象湖及其余未改造的内河前期工作亦逐步展开。

(三)分期实施

2010年,“中国水城”建设项目共36项。其中建设项目23项,总投资132.4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3.34亿元;前期工作项目13项,总投资104.71亿元,计划完成投资5000万元。近期(2010年)将改造连通城市核心区域的内河水系,包括完成南湖—竹排冲连通水系、民歌湖、可利江、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及可利江—心圩江连通运河的建设,同步开展竹排冲上游、二坑溪、朝阳溪上游和凤凰江、石埠河、良庆河、楞塘冲等。

1.继续完成水城建设一期工程项目的推进和实施。

南湖—竹排冲水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北起长罡路延长线,南至邕江出河口,项目全长约10公里。其中竹排冲河道长度约9.19公里,南湖—竹排冲连通明渠752米,规划用地面积约2.01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9.8亿元。一期工程建设时间2009—2010年,总投资10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3.2亿元,含6个子项的建设:南湖—竹排冲水系沿岸景观改善工程(建筑休闲、娱乐景点、园林景观绿化、小品、游船码头)、民歌广场综合改造工程(土方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停车场、水工、护岸、景观工程、酒吧街建筑等)、竹排冲河道改造及泵站工程(河道改造及七一雨污合建泵站、拦水坝)、南湖—竹排冲连通明渠工程(连通明渠河道及船闸、景观工程等)、跨越连通渠的四座跨渠桥梁工程、南湖—竹排冲排水管改造工程(竹排冲沿线雨污截流)。

2.继续完成水城建设二期工程项目的推进和实施。

(1)可利江—心圩江连通运河工程。该项目起于可利江左岸八桂田园上游,沿八桂田园北侧穿高新区凤岭路后,占用高新区创新路直至创新路滨江路口的心圩江湖,由连通运河河道、市政道路和桥梁改造、雨污水管改造和生态景观工程四部分组成。总投资约3.3亿元。建设时间2007—2011年,总投资8.44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主体工程完工,开展管网、泵站等配套工程建设。可利江环境综合整治景观工程(二期):建设时间2008—2011年,总投资8.26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1亿元。主要建设内容:一、四区主体工程建设。

目前,河道整治工程主体部分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生态恢复建设,污水工程除过江压力管、污水、补水泵站和部分管网工程未开展建设外,其余正在实施中,今年累计完成投资6.09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河道整治主体工程全部建设,开展管网、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投资1亿元,2011年完成全部项目建设。景观工程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前期设计和征地拆迁等工作,计划年内开工。2010年计划完成生态(湿地水源)保护区和(相思湖)综合休闲公园区园路、景观桥梁、铺装、小品、绿化等内容的建设,并开工建设农业科普展示区和民族文化博览区,投资约1亿元。

跨可利江的可利大道桥已建成通车,相思湖北路桥已完成前期工作,计划2010年与道路同步开工,大学路桥正开展前期工作,计划2010年开工建设。

(2)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内,总面积2.83平方公里,湖面面积约1.87平方公里,包括一期和二期工程。

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含两岸观光路之间的河道整治、生态恢复、雨水出口及截污管道工程等,总投资约8.84亿元;二期建设内容为两岸观光路与心圩江两岸城市规划道路之间的生态恢复、铺装和绿化、照明等工程,总投资约3.4亿元。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期)建设时间2007—2010年,总投资8.84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2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完成河道整治、污水管道工程,基本完成生态恢复及景观工程。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二期)建设时间2008—2011年,总投资3.41亿元,2010年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完成征地拆迁及大部分景观工程。

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大部分河道整治,雨水出口及截污管道和生态恢复工程正在实施中,今年累计可完成投资约5.6亿元。计划2010年完成河道整治和雨水出口及截污管道建设,基本完成生态恢复和景观工程,投资约2亿元;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2010年计划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并完成部分景观工程建设,投资约1.5亿元。

科德路跨心圩江的科德桥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大学路桥改造项目2010年计划开展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

(3)五象湖工程。计划2010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并配合自治区行政中心的建设开展征地拆迁和土方工程建设。

五、将要实现的效果

1.结合南宁市实际情况,规划到2020年,按照中心城区规划控制区范围约360平方公里计算,通过水城建设目标要求,水面率将达到约12.5%(包含邕江城区段,若不含邕江则约为6%)。

2.通过老口水库、邕宁梯级的建设,使邕江水位抬高,邕江水面增大、水位和岸线稳定,内河通过全面截污,以及两渠的建设得以补充清洁水源,形成水系连通,城市水环境质量得以极大改善,实现南宁市水系的“水畅、水清、岸绿、景美”。

3.充分利用邕江、内河稳定的岸线、滩涂,进行景观环境设计,打造亲水性,使广大市民生活更便于贴近水,开展亲水活动。

4.水城的打造可为城市经营带来巨大的收益,通过水环境系统的开发,使其具备的增值潜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六、实施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1.建立和完善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包括领导机构、市区分级的责权利等机制)。

2.完善相关规划和项目设计,加强项目前期研究和项目储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3.紧抓项目,以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加快实施进度。

4.统筹兼顾,联动和协调发展(“水城”建设与“绿城”建设、“水城”建设与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等应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5.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为规划实施和工程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包括投融资政策、建立管理常态机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确保“中国水城”建设和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6.加强舆论宣传,扩大影响,营造良好的氛围,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积极参与。

责任编辑:谭本基

责任校对:罗恩东

book=1,ebook=27

C912.81

A

1009-4245(2010)03-0001-04

作者:周家斌,南宁市委常委、南宁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邮编:53002 8

猜你喜欢
竹排水城内河
水城扬州
童年“悔”事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3版参考答案《竹排嫂》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未及终点
水城绍兴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