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公主娶回以后

2010-09-06 14:27周政华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48期
关键词:双龙李书福沃尔沃

周政华

吉利并购沃尔沃,不仅是惊动中国汽车业的一个并购案例,更是中国民营经济的重大胜利。李书福以其特有的草根智慧,游刃于国际资本和地方政府之间,最终实现了鲤鱼跃龙门的关键一跳。吉利,也许并不是中国最先进的汽车制造商,但它撑起了中国民营经济的新高度。

李书福,1963年出生于浙江台州,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他的职业生涯从制造电冰箱开始,后来从事过房地产,1993年进入摩托车制造行业,进而在1997年成立“四川吉利”。吉利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2010年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瑞典汽车企业沃尔沃100%的股权。

合资就像是勾引我们抽鸦片。品牌掌握在谁手里,核心的技术掌握在谁手里,主动权就掌握在谁的手里。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2010年12月4日,当出席某商业论坛的李书福念到这些句子的时候,台下开始交头接耳:他们熟悉的那个浙江老板不见了。

更多人对于李书福的印象,仍然还停留在2002年。当时他40岁,刚拿到汽车生产许可证,意气风发,凭着造摩托车的经验对媒体说:“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日后,李书福曾多次澄清此事。但“汽车疯子”“汽车狂人”的传言早已经四处传播开来。

今年8月初,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最终完成对沃尔沃轿车公司(以下简称沃尔沃)的收购后,作为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各式公开场合,开始言行谨慎起来,谈得最多的还是“我的价值主张”。

“创业首先要学会做人,要学会感恩。”在11月9日的一次论坛上,李书福说,“我要感谢当年帮助我、支持我的乡长、村长、县长、区长、区委书记、县委书记、乡党委书记。”他还与众人分享创业经验:“如果要创业,首先要研究中央精神、国务院文件。如果精神不吃透、文件不搞明白,就不知道怎么创业。”

“农村青年爱上欧洲公主”

今年3月28日,对李书福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

这天,在瑞典的哥德堡市,吉利集团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

李书福形容两家企业的并购时说,“吉利是一个农村青年,爱上了欧洲的公主。”早在2009年,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均瑶集团副董事长王均豪,得知李书福打算收购沃尔沃后,大为诧异。王均豪说,“他总能干出些你意料不到的事情。”

一个以生产低端品牌轿车起家的中国民企,收购了世界知名的豪华车品牌,成为今年中国汽车业的头条新闻。

2009年,吉利集团销售汽车32.5万辆,位列中国第十大汽车厂商。不过,与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四大国有汽车集团比,吉利仍然是个主打低端市场的小厂商;甚至与同为自主品牌的奇瑞集团相比,吉利的民营背景仍显实力单薄。

通过海外并购来提升技术水准,一直是中国本土汽车企业梦寐以求的目标。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汽车产业走上了一条“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道路。30年后,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合资品牌汽车占领了国内70%汽车市场。

2008年,国家发改委发出了“中国汽车企业对外资的依赖度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预警,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以市场换技术,丢了市场,却没得到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沦为跨国公司的附庸。”

对于吉利、奇瑞和比亚迪等国内仅有的少数几家自主品牌厂商来说,起步更为艰难,“模仿——消化”几乎成为当时的唯一出路。自主开发几乎是被逼出来的。当丰田汽车要对吉利豪情车系配置的丰田发动机大幅提价时,吉利被迫自主研发发动机。日后回忆这段经历时,李书福说,“创业的人,都是孙子,这一点必须要明白。”

对于先进的国外汽车公司技术,吉利们从未放弃引进。2002 年宝马宣布出售罗孚品牌时,李书福就已跃跃欲试,“但当时确实因为某种原因被人抢走了”。

下一个机遇要到七年后才降临。2009年初,受金融危机冲击,奉行“一个福特”战略的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决定出售沃尔沃轿车。沃尔沃历来以安全性著称。但自1999年福特收购沃尔沃以来,沃尔沃每年都处于亏损的状态,2008年和2009年亏损额分别达到16亿和9.34亿美元。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看来,“在中国车企中,与上汽、东风、一汽三大集团相比,吉利更需要兼并沃尔沃,因为吉利的品牌知名度和技术来源不如其他,所以吉利是最需要兼并沃尔沃的企业。”

吉利所熟悉的中国市场和销售经验,沃尔沃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及品牌,双方的互补性最终促成了这笔交易。并购完成后,李书福终于完成了自己多年的一个心愿:参观沃尔沃在瑞典的试验场,此前在与福特的谈判接触中,他都始终未能获得参观许可。

位于瑞典的沃尔沃实验场,给李书福留下了深刻印象:“几万亩地,非常庞大,几百公里长的道路,好几百人一天到晚地在做各种各样的实验,所以他们要实现零伤亡、零排放完全能做得到。因为他们实实在在随时随刻地在研究,所以这些都令我欣喜。”

并购沃尔沃,吉利付出了18亿美元的成本,包括2亿美元票据和16亿美元股本。李书福此前曾对外透露,大庆和上海市政府为并购分别提供了4.44亿美元和1.48億美元的资金支持。目前,吉利集团计划将在大庆、上海、成都三地建厂。

“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

与并购相比,对李书福来说,更大的挑战则是并购之后的经营。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鲜有成功整合先例。2004年,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磨合的过程不无苦痛;同一年,TCL并购欧洲最大的传统电视汤姆森彩电业务,但随着液晶电视的流行,这一并购价值随之缩水;与吉利同为汽车行业的上汽集团自2004年收购韩国双龙后,一直深陷“窃取双龙技术”争论,劳资双方冲突不断。

在并购沃尔沃不到一百天时,李书福就与沃尔沃的管理层爆发一场争论:为中国市场设计的沃尔沃轿车型应该更小还是更大?

在李书福看来,“中国人喜欢大的车你就造大的,像有些车拉得很长,加长加长再加长。”此前,李书福曾对外表示,在未来三到四年,吉利控股将为沃尔沃增添2到3款更大更豪华的车型。

但是作为低碳、环保和安全的先锋代表,沃尔沃方面则坚持走安全、低调、高品位的道路,未来的车型应该是小型化、环保和节能。

“我们会充分交换想法,在两种方向中寻求平衡。”李书福说,如何提升沃尔沃这个产品在中国的销量,就必须要进一步研究中国用户的消费心理。后来,李书福又建议,“沃尔沃在产品研发上作调整,尽最大可能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开发适应中国消费者的沃尔沃产品”。

产品的精准定位,是李书福接管沃尔沃之后必须解决的问题。沃尔沃2009年在中国一共销售2.4万辆,尚不足同期宝马在华销量的四分之一。在李书福看来,沃尔沃销量不佳,与其定位人群过于狭小有关。在并购前,沃尔沃定位的销售人群主要是教授、律师、会计师、银行家、白领、环保人士、艺术家。李书福称,在中国,“这样的消费群体确实是凤毛麟角。”

更多场合,李书福还是尽量展现吉利和沃尔沃之间的平等关系。“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李书福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这是两个不同的品牌定位,沃尔沃是一个豪华品牌,吉利是个大众化的企业品牌,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投资主体,分别由两个关系层来管理的汽车公司。

但谁又能保证双方永远没有冲突呢?上汽在重组韩国双龙汽车一年后,双龙就爆发了大规模的罢工事件,在位于韩国平泽市的双龙汽车涂装2号车间内,至今仍然保存着当时事件的痕迹。直到12月6日,印度最大SUV和拖拉机制造商马亨德拉公司宣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70%的股份,上汽才从双龙的泥潭中解脱。

吉利和沃尔沃的未来会怎样?在12月4日的某商业论坛上,李书福用这样一句话结束了自己的演讲:“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猜你喜欢
双龙李书福沃尔沃
沃尔沃C40
上海车展怎么见不到李书福?
李书福的汽车“野心”究竟有多大
V90 Cross Country4月上市
沃尔沃收购POLESTAR公司打造高性能车
李书福
上汽折戟韩国5亿美元买教训
对不起,我曾嘲笑过李书福
韩国法院称双龙还有救
上汽向双龙提供20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