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等

2010-09-06 14:26
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5期
关键词:大案遗言假话

新书推荐

《2010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汝信陆学艺李培林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定价:49元

本报告立足于国家统计数据和社会调查,全面跟踪2009年中国社会发展进程。此外,社科文献出版社还推出了《2010年国际形势黄皮书》《世界经济黄皮书》《民间组织蓝皮书》《经济信息绿皮书》等。

《外国音乐在外国》

陈丹青

广西师大出版社

定价:48元

这是作者9年前音乐笔记的再版。当年,作者躲在纽约寓所陆续给上海《音乐爱好者》双月刊写文章,讲述他在纽约的关于音乐的见闻。

《常识之败:雷量背后的金权角逐》

[美]麦克唐纳罗宾逊著宋鸿兵译

译林出版社

定价:38元

华尔街再不是往日的模样。雷曼使华尔街沦陷,使半个世界沦陷,而这一切本不应该发生。

《好莱坞启示录(第二版)》

周黎明

复旦大学出版社

定价:35元

作者运用大量案例,全面评述好莱坞电影的商业架构、资金营运、制作行销,以及政治立场对其电影产品的影响。

《一个文人的地产江湖》

谢强

东方出版社

定价:45元

作为一名业内资深的职业经理人,作者在书中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脉络,披露了任志强、潘石屹、冯仑、张宝全等业界名人的轶事。

1976的谣言和“追谣”

徐庆全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一份所谓“总理遗言”,以油印、手抄的方式悄然传遍大江南北。谣言流传,自然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于是乎,上下齐心协力承办“追谣”——这是当年通用的一个词。案情不久就真相大白,不过,这结果多少让办案者感到意外:这个被定为大案的“总理遗言”,竟然出自杭州汽轮机厂一个23岁工人李君旭之手。一个23岁的年轻人,竟能惟妙惟肖地生造出老道如周恩来的遗嘱,不免让办案者都难以相信:背后肯定有一只高明的“黑手”。依照这一逻辑,“追谣”向纵深处推进,进入到追“黑手”的阶段,结果在全国引发牵涉大约上千人的政治大案。新近推出的《重返1976》一书,力图勾勒出这一大案的来龙去脉。

作者袁敏的哥哥袁中伟,虽说是“总理遗言案”的核心成员,其实和“总理遗言”没有直接干系。但起草者李君旭的招供和袁中伟的家庭背景——一个符合办案者追幕后“黑手”的高干家庭,使当年专案人员在仔细研究袁中伟和李君旭的各种笔记本后就曾判断:“总理遗言”是“瓜子(袁中伟)的脑子,蛐蛐儿(李君旭)的笔”。由此袁敏的父亲、哥哥、姐姐均被牵连入狱,而她自己也成为这一案件的直接亲历者。

不过,袁敏是作家,作家要担当起历史学家的任务,就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作者的笔墨,围绕着李君旭作了各种探寻,着眼点当然在于真相——对事实的还原;围绕着自己的家庭和亲历者的叙说,重点在于从不同侧面展现被卷入此案者的命运。这都是交代这一案件所需要的。可是,对于读者来说,这样就够了吗?

在袁敏笔下,借用李君旭的前女友的话说,李是一个“从小养成了一个坏习惯,喜欢说假话,说假话常常说得自己都陶醉了”的人。一个人在亲友面前说假话,可看作是品质问题;可若在公众面前说假话,而且公众还信以为真,跟着他一起“陶醉”,最终成为一个社会谣言,就不能单纯地用品质来说明问题了。对于经历过“文革”的人来说,记忆中都有这样深深的烙印:毛泽东逝世前两年是“谣言四起”的年份。不论是伪造“毛主席指示”,还是“中央文件”“中央首长讲话”等被定为“大案”的谣言,还是那些没有引起专案追查的“小道消息”,难道始作俑者都具有李君旭“说假话常常说的自己都陶醉了”的品行?

一般说来,社会谣言不是针对某个在社会上无足轻重的个人私生活或个人事件所产生的谣言,而是关于社会的某个公共事务所产生的谣言。卡普费雷在《谣言》一书中认为,大凡得以不胫而走的谣言,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该信息“并非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递,而是通过某个个人,通过口传媒介的方式进行传递”。二、“这个信息必须是人们在等待之中的,它满足人们或是盼望或是恐惧的心理,或符合人们多多少少已意识到的预感”-三、“这个信息对群体来说又必须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会带来直接重大后果的”。

当年“总理遗言”被制造后,既暗合了公众的“预感”,又煽动着他们盼望或恐惧的心理,完全符合卡普费雷所言的三个条件。这应该是这一惊天大案酿成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大案遗言假话
新中国“反腐第一刀”大案是什么?
日本朱鹮留给人类的“遗言”
遗言
假话种种
电视剧
分答邀请网友录“遗言”:当生命只剩下60秒
江湖大佬的遗言
假话在狂欢
关注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