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报告70例分析

2010-09-07 07:43徐茂星郭以杭张淑玲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4期
关键词:克林本院霉素

徐茂星,郭以杭,张淑玲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邳州 221300)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报告70例分析

徐茂星,郭以杭,张淑玲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邳州 221300)

目的:分析本院克林霉素不良反应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上报的70例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报告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和ADR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克林霉素引起的ADR发生率为3.28%,其中静脉注射发生率为71.01%,肌内注射发生率为18.84%,口服发生率为8.70%。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和皮肤过敏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教育,增强合理用药的意识,减少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为了正确认识提高临床药物的治疗作用和减少副作用,进而减少ADR的发生对患者的不良影响,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院加强ADR检测工作,在2008年1月~2009年6月共收集使用克林霉素的患者2 136例,发生ADR报告70例,发生率为3.28%,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男39例,女31例;年龄5个月~68岁,平均43.27岁。用于治疗的呼吸系统感染27例,皮肤感染22例,泌尿系感染9例,骨感染7例,盆腔感染5例。患者原并存病:泌尿系统疾病20例,消化系统疾病16例,心血管系统疾病5例,妇科疾病6例,神经系统疾病7例,内分泌系统疾病12例,其他疾病4例。

1.2 方法

对7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和ADR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ADR的发生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见表1。

由表1可见,男性发生38例(54.29%),女性32例(45.71%),发病年龄以51~70岁为多,共32例,占45.71%。

2.2 ADR与给药途径和批次分布

给药途径分3种:静脉注射42例,占71.01%;肌内注射15例,占18.84%;口服给药13例,占8.70%。涉及注射液11个批次,口服药4个批次,3个生产厂家。

表1 70例克林霉素ADR报告与性别、年龄分布的关系

2.3 ADR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情况

70例药物不良反应涉及多个系统,以消化系统、皮肤过敏的各种皮疹最多,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及分类情况

3 讨论

国内报道磷酸克林霉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4%[1],在恶性肿瘤放疗后继发肺部厌氧菌感染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Mazur N等[3]调查:3 896例克林霉素注射者只有14例(0.47%)发生不良反应,而后又发现其中7例是由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因此得出结论:克林霉素的变态反应发生率<1%。本组报道为0.83%,与国内文献报道差距较大,与国外报道接近,可能与给药途径、患者所患疾病及严重程度、调查者的信息来源不同有关。常见的有消化系统和变态反应,肝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偶见心血管系统局部反应。

3.1 克林霉素ADR的临床表现

3.1.1 胃肠道反应 胃肠道反应是克林霉素最常见、发生率最高的反应,口服和肌注均可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伪膜性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PMC)是最严重的反应。腹泻的发生率因诊断不同差异较大,为2%~20%,常见于用药后4~9 h,可能与药物直接刺激和肠道正常菌群紊乱有关。本症状通常短暂,及时停药一般都可自愈。本组发生37例(52.86%),经停药均恢复正常。

PMC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产生的毒素所致,其发生率各地报道不一,为0.01%~10.00%[4],典型的病理往往在给药后4~6 h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大便成黏液脓血样。大便涂片可见红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直肠镜检可见结肠黏膜有白到黄色浊斑,且伴有明显的溃疡,与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相似。本组无PMC病例发生。

3.1.2 皮肤变态反应 克林霉素口服、肌注或外用均可引起皮疹、荨麻疹、瘙痒等变态反应。Mazur N等[3]调查:3 896例克林霉素注射者只有14例(0.47%)发生不良反应,而后又发现其中7例是由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因此得出结论:克林霉素的变态反应发生率<1%。本组发生皮肤变态反应21例(30.00%),比较国内外的报道变态反应的发生率差别较大,可能与给药途径、患者所患疾病及严重程度、调查者的信息来源不同、上述系统发生的临床表现易于被发现和诊断有关。3.1.3肝功能异常 有些患者在应用克林霉素后会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及黄疸,多数为一过性,停药后即可消失。资料表明:转氨酶升高主要与肌内注射时损伤局部肌肉,同时与克林霉素磷酸酯及其代谢产物干扰转氨酶测定时的比色结果有关,并非肝细胞损伤所致[4],但克林霉素主要在肝中代谢,因此严重肝功能不全时应慎用。本组发生6例,多在停药后2周内恢复,没有发生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3.1.4 局部反应 见于注射给vc滴注可能会引起血栓性静脉炎。本组发生4例,经改变注射部位好热敷痊愈。

3.1.5 其他不良反应 ①血液系统:口服或肌注均可引起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减少,血小板缺乏,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般较轻微,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本组发生7例,停药后1周恢复。②心血管系统:大剂量静脉滴注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电图变化等心血管系统异常,宜稀释后缓滴。本组发生8例,均为年老体弱患者,经稀释减慢滴注速度或停药恢复。潘洁等[5]报告大剂量使用克林霉素可引起肾功能损害,本组没有发现,但对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严密观察,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3.2 ADR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

从本院发生的70例ADR可以看出,男性略高于女性,占54.29%。在年龄分布上,51~70岁的老年人比例较高(45.71%),这可能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导致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降低;血浆中清蛋白浓度降低,使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蛋白结合下降,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从而导致ADR的发生。因此,在临床用药上应考虑患者年龄因素的影响,注意调整用药剂量和时间。

3.3 ADR与剂型和给药途径的关系

从本院70例ADR报告来看,通过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发生率最高,有52例(74.29%)。在口服、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等给药方式中,前两者是被医学界公认最安全、最益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方式,而静脉滴注是WHO推荐的最后一种给药方式。只是多数患者不清楚其可能带来的ADR,习惯于并主动要求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用药,大大增加了ADR发生的概率。所以,要加强相关临床用药知识的宣传,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完善相关的医疗制度。

3.4 ADR与联合用药的关系

在所有使用克林霉素的患者中,22.86%(19/70)仅使用克林霉素,52.86%(37/70)患者使用2种或2种以上抗菌药物,20.00%(14/70)的患者使用3种或3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远大于文献报道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抗菌药物40%的使用率[6]。ADR的发生率也随着抗感染药物品种多而上升,分别为1.23%、5.42%和9.43%。因此,临床上应尽量减少抗感染药物的品种,以减少ADR的发生。ADR的发生与用药起点高有关[7]。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感染进行过系统、全面的了解,在使用抗感染药物时,不重视病原学检查,盲目地大剂量使用广谱抗感染药物或几种抗感染药物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ADR发生率居高不下[8]。因此,应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及联合用药指征,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处方量,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减少ADR的发生。

综上所述,患者的肌体状况、药物的用法、用量以及药物的相互作用,都对ADR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应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素质,规范医疗行为,坚持合理用药,积极开展ADR监测与上报工作,有效减少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1]高磊,侯杰,陈亦芳,等.国产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感染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0,2(3):40.

[2]顾宗元,胡宏,刘欣艳,等.克林霉素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83例疗效[J].医师进修杂志,2000,23(4):19.

[3]Mazur N,Greenberger PA,Regalado J.Clindamycin hypersensility appears to berare[J].Ann Allergy Aathma Immunol,2002,82(5):443.

[4]吴永乐,张永信.克林霉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抗生素分册,1995,16(2):104.

[5]潘洁,吴仁辉.大剂量克林霉素注射液致血尿1例[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7):1500.

[6]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我国178所医院住院患者横断面抗菌药物使用率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882.

[7]彭晓燕,姚冰,潘洁,等.本院2004-2006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07,19,(17):1344.

[8]李秀荣,王鲁平,杨辉.本院88例ADR报告分析[J].中国药事,2007,22(5):438.

R969.3

B

1674-4721(2010)12(a)-076-02

2010-09-21)

猜你喜欢
克林本院霉素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桑叶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抗病毒作用研究进展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烫不死的细菌
老鼠克林求学记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不倒的陀螺
克林霉素用药不良反应的特点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