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2010-09-07 07:43陈巧彬廖金玉陈素芬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34期
关键词:肠道病毒利巴韦口病

陈巧彬,廖金玉,陈素芬

(1.福建省安溪县医院,福建安溪 362400;2.福建省安溪县中医院,福建安溪 362400)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陈巧彬1,廖金玉2,陈素芬1

(1.福建省安溪县医院,福建安溪 362400;2.福建省安溪县中医院,福建安溪 362400)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痰热清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患者皮疹消退、体温下降、住院时间。结果:从发热、皮疹消退情况及住院时间观察,统计资料显示,治疗组比对照组退热效果好、皮疹消退时间短、住院天数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具有高效抗病毒、缩短退热及皮疹消退时间的作用,改善症状作用明显增强,有协同作用,效果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于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几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引起局部暴发流行,出现少部分死亡患者。我国已于2008年将其纳入丙类传染病。笔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手足口病患儿符合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1]新版《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排除口蹄疫、风疹、水痘等疾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6岁。所有收住院患儿都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最高39.5℃,最低37.5℃。皮疹发生率为100%,少数患者并发心肌酶改变、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1.2 方法

将6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 0.4~0.5 ml/(kg·d),加入5%葡萄糖100~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利巴韦林 10~15 mg/(kg·d) 加入 5%葡萄糖 100~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辅以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治疗,并根据情况予以退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 mg/(kg·d)加入 5%葡萄糖 100~25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辅以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治疗,并根据情况予以退热、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治疗。如合并感染者两组均给予头孢替胺50 mg/(kg·d)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退热天数、皮疹消失时间及住院天数。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软件处理数据,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所有患儿症状均有消失,治愈出院,无重症及极重症患儿。治疗组比对照组退热效果好、皮疹消退时间短、住院天数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不良反应

经治疗后,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小儿手足口病是由于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肠道病毒以柯萨奇 A组 16型 (CoxA16)、肠道病毒 71(EV71)最多见。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发展为重症患者,表现为脑炎、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炎及肺源性水肿[1]。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表1 两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比较(±s,d)

治疗组对照组t值P值组别 例数(n)30 30--热退时间2.7±1.3 4.2±1.9 2.16<0.05皮疹消失时间 住院天数4.3±1.2 6.6±2.3 2.36<0.05 7.2±2.6 9.6±3.4 2.28<0.05

痰热清注射液为近几年用于临床的国家二类新药,具有广谱抗细菌、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2-4]。其主要成分为黄芪、熊胆粉、金银花、连翘等的提取物。现代医学证实:熊胆粉具有解痉、抑菌、及抗感染作用;含有氨基酸,有免疫调节、退热及镇静作用;金银花含有绿原酸,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肺炎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该药物可诱发机体产生α-干扰素,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及巨嗜细胞吞噬功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能将流感病毒小鼠血浆中Th2细胞分泌IL4的抑制状态获得解除,并促进Th细胞分泌INF-γ。这提示痰热清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抑菌双重功效,并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白细胞吞噬功能。因此,痰热清注射液在临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中可明显加速控制感染的时间,明显地缩短病程。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应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0例,在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及疗效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使用安全,耐受性好,未发生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中国卫生部.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N].健康报,2008-05-05(5).

[2]王树歧,高棚.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6例[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1):23-24.

[3]韩宏锋,路西明.痰热清注射液药理与临床[J].河南科技大学(医学版),2006,24(1):28-79.

[4]高益明,王忠山.对痰热清注射液临床药学的初步评价[J].2004,11(2):44-46.

R725.1

B

1674-4721(2010)12(a)-079-01

2010-10-09)

猜你喜欢
肠道病毒利巴韦口病
羊肠道病毒的流行现状及防控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儿童手足口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三联法治疗手足口病12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