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回忆与美丽有关

2010-09-08 07:22蓝水澈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10年8期
关键词:电子琴玩偶同桌

编辑手记:做杂志六年了,读者们或热情或可爱或有才气,有些读者成了“军师”,有些读者成了作者,有些读者又成了朋友,蓝水澈就是从一个读者成为作者,再成为朋友的。我刚刚到《花刊》做编辑的时候,蓝水澈已经从读者转为了作者,虽然好多年过去了,开心的事却总是难忘的。可以说,《花刊》是蓝水澈梦想开始的地方。一发不可收的写作欲望给了她丰富的灵感体现,从初中一路写到上大学,美丽诗意的青春故事在她的笔下潇洒演绎。当她无意中停下笔,才发现青春岁月掩藏的不仅只有奋斗和满足,还有那些幸福的美丽的回忆。

这些年,我习惯了往前走,选择不同的路口和行程,以至于渐渐忘记了最初的坚持。无意回头的时候,才发现那些被岁月埋藏得锈迹斑斑的往事一直都是承载了幸福的。或许青春真的是脆弱到无法挽回的东西,而幸运的是,我们潇洒走过的同时也留下了那些属于我们的回忆。只是一些小东西,却是有满满的回忆。

那些悠扬明快的声音

2009年的夏季因为要搬新家,几乎把旧家里的每个角落都翻了个底朝天。让我意外的是,竟在布满尘埃的仓库里看到了旧时的电子琴,突然就怀念起那些琴声飞扬的日子。

我不是从小被父母逼迫着学琴的孩子,印象中自己也不是个音乐细胞发达的女生。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原因迷上那些清脆的琴声。那个时候每每放学总会去邻居家里小待一会儿,不过是因为住在那里的小女孩会教我弹琴。后来奶奶看我如此喜欢音乐,在我生日的时候竟买了这台电子琴送我。

之后的很长一段周末我都奔走在家和少年宫之间。当手指在琴键上跳舞的时候,内心的激动和满足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仿佛世间最美好的瞬间就是琴音飞扬的时刻。

小孩子总是贪玩的,当我在屋里练琴而其他人在屋外嬉闹的时候,内心自然是疲惫的。有几次我管不住自己贪玩的心偷偷跑出去和他们玩耍,但是每次当那些孩子笑着对我说:“你今天怎么没弹琴了,我们都习惯伴着你的琴声玩呢”的时候,我便又乖乖坐回琴前。后来,我用电子琴学会了许多名曲,《月关》《圆舞曲》《安娜波尔卡》······再后来我带着我的电子琴陆陆续续参加过许多比赛。尽管是一台小小的琴,但是承载了我的梦想。

从小学到了大学,电子琴也早在多年前换成了钢琴。然而当我再次看到它的时候,那些过往的时间便都倒回到眼前,美好的像一幅画。我想大概每个女孩子的心里都是有一个音乐梦的,然而实现一个梦想的过程远比拥有一个梦想来得艰辛。可它若是自己心中所爱的,这个过程便不是艰辛,而是生命里最美好的时光了。就像这台琴,黑白琴键上的磨损便是我这段时光柔软的刻印。

我们的童话世界

是不是女生总是抵挡不了玩偶的诱惑?我就是。我想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大多都会对这些充满时尚气息的玩偶情有独衷。从初中到现在,凡是逛街只要一看到小玩偶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要把他们统统带走的冲动。以至于我的外号几乎就没变过——“玩偶控”。

搬新家的时候,妈妈特地在我的房间空了一个位置弄了个小橱窗摆设我的那些宝贝。当我把他们一个个一字排开的时候,才发现数目之惊人。每次寒暑假我总迫不及待地赶回去,踏进房门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玩偶,旅途的疲惫便荡然无存。每个到过我家的朋友,看到这些玩偶总会提起自己的小时候,脸上是如孩童般甜甜的笑容。童年是放在每个人心里的蜜糖,因为那时候的我们是玩着“超级玛丽”、“魂斗罗”和“冒险岛”的游戏,生活在《机器猫》和《怪博士与机器娃娃》的童话世界里。

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小时候和弟弟搬着小板凳挤在电视机前看电视的情景。我和弟弟差了六岁,所以我的整个童年几乎都在陪他看动画片。从早期国产片《西游记》《葫芦娃》到后来的《花仙子》《美少女战士》,再到后来的《宠物小精灵》《数码宝贝》······看过的动画片数不胜数,深深印在脑海里太多了。大概是从那时候开始,我便喜欢上那些动画中的小人,喜欢上这些小巧精致的玩偶。

那时妈妈总觉得我是瞎花钱,带回的这些玩具又不能吃又不能用。所以小时候做这种事总是偷偷摸摸,生怕被她抓了个现形。然而如今看到房间里那个玩偶橱窗的时候,回顾起那段时光,不禁感叹。

谁说玩偶是没有感情的?当我把他们一个一个收集起来带进我的世界的同时,他们也在以后的日子里常常让我回到过去童真而美好的童话世界。无论是五年、十年,还是五十年,有些东西始终都是鲜活地存在在我们的生命中的。

你是我唱给自己的歌

客厅的壁橱一直都摆着这把子弹壳做的手枪。客人来时总会好奇地把玩,问是哪里买的。我笑着回答:“朋友用弹壳做的。”大多数人都是一脸惊讶,然后回一句:“女孩子做的吧?这手工可真好,还以为哪里买的呢。”其实这把手枪是一个男孩子收集了许多子弹壳做成的。之所以精致,我想他大概是花了很多时间做好的吧。而这些子弹壳,保留了那些属于我们的回忆。

我已经不记得和J刚认识的场景了,甚至有些回忆不起他的样貌。他大了我两届,我们认识的时候他高三,我高一。从初三繁重的学业一下子转换到陌生却期盼的高中,我的心情一直处于一种很激昂的状态。和所有处于花季的女孩子一样,相对轻松的环境让我们没事的时候就凑在一起天南地北胡侃。女孩子的八卦无外乎就是明星花边,服饰时尚或是言情小说电视剧,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且必不可少的话题便是校园里长得很“韩版”的男孩子。J便是其中一个,尽管那时候他已经高三临近毕业。

和所有怀着“少女情怀总是诗”的女生一样,我除了上课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像一花痴一样关注着J。那时高三的教学楼就在我们教学楼的对面,巧的是J的教室和我们教室相对而望。所以一下课我便迫不及待往走廊站,因为那时总能看到在教室里奋笔疾书的J。放学的时候,也常常能看到球场上挥汗如雨的J。高一上学期的那段时间,我就是藏着这样悸动的心情不停地和J在校园里演绎相遇然后擦肩的戏码。这一“演”,便“演”过了一个冬季,而对J的喜欢不减反增。

大概是感情积压了太久,我便拉了同桌当发泄口。结果巧的是,J竟然是同桌的表哥。尽管这巧合像极了电视里狗血的泡沫剧,却让我对同桌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之后在同桌的引荐下我和J自然而然便认识了。那时J已经是高三下学期,我在球场上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有时在食堂遇上J,我们会在一起吃饭。到后来我们干脆约好了时间一起去食堂。高三拖堂是最正常不过的事,同桌总会捂着肚子抱怨道“哎呀哎呀我要饿死了”,我却把那些时间当成了甜蜜地等待。

之前同桌总困惑无比地问我:“为什么不告诉他?现在他毕业了,以后不知道还能不能遇上呢!”其实我也想过告诉他我内心满满的喜欢,或许是因为我的自卑,又或许是因为胆怯,一直到J高考完,我都没能把心底的感觉告诉他。后来J如愿考上了警校。我和同桌也进入了紧张的高二学习。原本对J的想念和喜欢,竟随着学业的加重和空间的远隔渐渐淡了。偶尔我会收到J的信,内容无外乎让我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他也常常提及警校苦中作乐的生活。

再后来我生日的时候收到了他从省外快递回来的礼物,便是这把用子弹壳做的手枪。他龙飞凤舞的信写了极简单的一句话:“我们的友谊会像这些子弹一样无坚不摧,像这些弹壳一样永不褪色。”

那时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在那段不长不短的相处时间里,我早已把对他的喜欢转换成了友谊。也许,我对他的感情,一开始便是欣赏是崇拜。现在想起,我们都有过这样模糊而甜蜜的情愫,也许那不过是我们自己送给自己的甜美梦境,是自己唱歌自己的一首青春的歌。

蓝水澈说: 我一直都不是习惯回头看的人,本以为过去因此而渐渐被时光掩埋,被我遗忘,却因为自己无意的收藏而保留下来。如今,我喜欢上收藏的感觉。那些陈旧的、鲜活的、久远的甚至是残破的点滴,其实就是我们的青春。我收集它们,给自己一个美好的留念。

猜你喜欢
电子琴玩偶同桌
我的新同桌
换同桌
基于AT89C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
杨亚州“玩偶”六十载
动一动,手指玩偶
当当心爱的玩偶不见了
电子琴
羡慕我同桌
可以激发无限想象的创意玩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