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写与触摸的电脑变革 从平板电脑发展史看iPad的诞生

2010-09-09 08:48
微型计算机 2010年10期
关键词:掌上电脑厂商平板

每当苹果公司有重量级产品推出的时候,总是会给业界带来一波新的模仿与创造潮流,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iPod的出现改变了MP3播放器的品味与设计,MacBook Aif的出现引领了超轻薄笔记本电脑的发现新方向,iPhone的出现则彻底搅混了智能手机的设计方向与市场格局。那么,当iPad出现的时候,我们认为平板(电脑)的一次全新的革命也许将因此而展开。

对于iPad的产品定位,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典型的平板电脑——有操作系统,有应用程序,采用触控的操作方式和不算太小的屏幕。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大号的iPhone,除了尺寸和通话功能,其余跟iPhone也没有任何差别,纯粹就是苹果牌的MID。尽管苹果公司也没有对iPad打下平板电脑的官方烙印,而是将其称为互联网终端设备,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从遥远的时代就开始传言的“苹果平板”到了2010年变成现实的时候,不管iPad的准确分类是什么,大多数人看到它总是会说——“瞧,这家伙就是苹果的平板电脑”。因此,我们认为,如果将Tablet PC的概念扩大,不局限于微软给它的限制,那么将iPad称为平板电脑也并无不可。毕竟,在电脑的形态从传统PC进行了细致的分化之后,它就已经是“既不存在,又无所不在”(好难理解啊),电脑已经以多种形态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了,

iPad的出现其实并非偶然,而是苹果公司经过多年的酝酿与改良的结果,也是业界近20年的平板电脑发展曲线所导致的必然。从第一台触控式操作的便携电脑GRiD Pad开始,到触控式操作的便携式电脑PDA,PPC的盛行,再到微软从2000年开始在COMDEX上大力推行Tablel PC的概念,以及后来市场上一直波澜不惊的平板电脑现状和智能手机全面取代PDA、PPC的状况,基于Tablet平板模式和触控式操作的电脑/便携式掌上电脑,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几经沉浮。首先让我们来回顾——基于Tablet方式的电脑腹携式掌上电脑的发展轨迹,也许你会对iPad的定位和特点有更深刻的认识。iPad继承了什么?又放弃了什么?看完之后也许就会找到答案。

平板电脑世界的变迁

1989:雏形与始祖——GRiD Pad

这是第一款触控式屏幕的电脑,也算是平板的雏形,出现于1989年。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其配置的确十分简陋:采用Intel 386SL 20MHz/16MHz处理器搭配80387协处理器(尽管这在当时已经是最好的基于笔记本电脑的处理器),使用了40MB的内存,并可选配最大120MB的硬盘,当然,它采用的是古老的DOS操作系统。

GRiD Pad的出现是具有创新意义容量的,试想一下,在屏幕上书写的a,b,c、d直接就能输入到电脑中,通过屏幕画勾叉就能完成Copy,Del等DOS命令,这种操作的随意感与方便性给用户带来的享受是空前的。据说,这台“TabletPC”当时的售价也超过了3000美金(其价值大约相当于现在的5000美金)。

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作为平板始祖出现的GRiD Pad在尺寸上相对后来出现的PDA等产品并不“迷你”。29.2cm(长)×23.6cm(宽)×3.8cm(厚)的体积也让它在移动使用方面并不太方便。当然,再加上高昂的价格,使得GRiD Pad的诞生虽然具有破冰般的创新意义,却也只能曲高和寡,并未引起太大的市场反应。

在两年之后的1991年,GRiD Pad的总设计师Jeff Hawkins(杰夫·霍金斯)离开了GRiD System公司,并带着自己的梦想于1992年1月创建了一个对后来的平板电脑,PDA以及智能手机市场都有着深远影响的公司——Palm Computing。

1992年~1996年平板电脑新定义:便携式掌上电脑发芽

从1992年到1996年这段时间,众多的厂商,包括Palm Computing,Microsoft以及Go、AT&T;等当时的大牌厂商都在为基于触控屏的便携式电脑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而正是这些不断创新的技术,才会导致了1996年以后的PDA/PPC热潮。

Penpoint OS,昙花一现

1992年前后,GO公司正式发布了Penpoint OS操作系统,这是一种特地为便携式掌上电脑打造的操作系统。在现在看来,这种操作方式有些类似于笔记本便签式功能的集合,目的当然是为了消费者的操作方便,提升掌上电脑的易用性。GO在推出Penpoint OS之后,就将其推广给了许多当时便携式掌上电脑的大牌厂商,其中就包括GRiD?DAT&To;

可惜的是,Penpoint最终在掌上平板系统的竞争中败阵下来,这一方面是由于微软也在1992年有针对性地发布了“Windows For Pen”操作系统,另一方面,基于Penpoint OS的掌上电脑硬件产品价格都相当昂贵,根本不是一般的消费者所能承受,无论是GRiDPad的后续产品,还是AT&T;推出的风靡一时的EO系列个人通信器,都因为价格距离消费者太远而迅速消逝。GO公司也连同Penpoint OS一起在一年多之后如同昙花一现般黯然离开。

Windows For Pen,WinXPTablet Edition的悲情铺路者

1992年,作为一直想在触控式掌上电脑领域有所作为的微软推出了Windows For Pen操作系统。这是一种基于Windows 3.11系统的附加操作系统,一如Windows XP与Windows XP TabletEdition的关系。微软的用意本是要以其对抗GO公司的PenpointOS,可惜的是,由于缺乏硬件厂商的广泛支持和不如Penpoint OS的开放式授权,导致宅最后虽然成功干捧了Penpoint OS,自己却也落下了一身残疾而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在1995年,随着Windows 95的发布,Windows For Pen进行了从1.0到2.0的更新,而在此之后,就再无音讯,直到2001年Windows XP Tablet Edition的发布。其实,从微软对其3年更新一次的做法来看,也注定了Windows For Pen的悲情收场。但显然微软并非从中没有收获,正是有了这些有益的尝试,才有后世Tabier PC概念的正式提出。

AT&TE0440;,带电话的平板电脑

印440是AT&T公司和EO公司共同在1993年推出的便携式掌上电脑一呃,放到今日来看其实也不是那么便携。

这款产品采用了在当时相当不错的配置——20MHz主频的AT&T; Hobbit处理器以及4MB RAM,运行的操作系统是基于GO公司的Penpoint OS。这款

产品可以算作是便携式掌上电脑的另类开创者之一——它不但具备电子邮件、日历、地址薄以及文档处理等功能,而且还在产品上集成了电话和传真功能!这种新颖的应用方式也让很多消费者当时眼前为之一亮。

不过,EO 440的价格在当时来说实在太贵,几乎是类似产品AppleNewton Message Pad和Zoomer ZPDA的两倍以上,因此这款产品最终也只能以悲情结局收场。

2002~2009,Tablet PC,死水微澜的平板市场

2002年是对平板电脑有着最深远影响的一年,正是在这一年比尔·盖茨正式提出了Tablet PC这一概念,其底气正是来自Windows XP Tablet Edition。

按照微软的设想,Tablet Pc是介于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一种产品,它可以轻松移动,外观与功能和笔记本电脑相似,但是又与笔记本电脑不同。首先,其显示器是可以随机转动与折叠的,其次,屏幕必须是触摸屏,可以使用感应笔代替键鼠进行文字输入和各种日常应用的操作,当然最重要的是要使用Windows XP Tablet Edition操作系统。

如果说在2002年之前,我们能够将那些基于触摸屏和手写操作的电脑/类电脑产品归为广义的平板电脑范围内的话,那么真正意义上的Tablet随到2001年才算是刚刚成型,平板电脑这一名词也正式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知与接受。

不过,虽然Tablet PC号称集移动办公、移动通信和移动娱乐于一体,盖茨的目标更是希望平板电脑成为每个电脑用户的案头之物,但后来的发展态势显然远低于微软的期望。事实上,除了在2002年为了给微软造势而有一批Tablet PC面世之后,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内,除个别厂商外,各大笔记本电脑厂商纷纷对Tablet PC保持了冷静旁观的态度。—直到2009年都鲜有新品推出,即使操作系统已经从Windows XP升级到了Windows 7,市场上的Tablet PC新品仍寥寥可数。

富士通可谓是平板电脑的忠实拥护者。从微软最初提出Tablet PC概念开始,平板电脑就始终是富士通一条非常重要的产品线,并不遗余力对其进行推广从T2010,T1010到TS010,从U1010到U2010,在大大小小的各个尺寸产品线上,富士通先后推出过数十款平板电脑。可惜,由于过高的价格和消费者对平板电脑的接受度不高,最终这些产品只能成为形象工程而未能占据主流市场一角。

究其原因,价格是最大的障碍,刚发布的时候,Tablet Pc的价格低于1万元的产品几乎是没有,即使到现在,传统平板电脑的价格也多在8000元以上,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它的普及。事实上,除了一些行业批次采购之外,TabletPc在零售端的表现的确乏善可陈。平板电脑的发展陷入了一个要么高价,要么低能的死循环。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变革,一次板电脑的应用大变革。

2007~2009,MID,平板的另一块战场

Intel在2007年提出了MID的概念,这一产品可以看作是平板电脑的一个分支进化。事实上,MID与iPad恰恰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同样采用触控式操作、采用轻型快速系统,具有时尚的外观设计,是面向终端消费者的多媒体娱乐和移动互联设备。毫无疑问,MID是平板电脑产品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

事实上,Intel提出MID的产品概念其用意是为同年发布的Atom处理器造势,并且规定MID应该采用x86架构的处理器和Ljnux操作系统,并使用4-6英寸大小的屏幕。但后来的市场发展也显然是InteI所始料不及的,在市面上不但出现了大量的ARM架构平台的产品,而且在操作系统上也是五花八门,包括Windows、Windows CE.Linux、Android等都有所应用。

最重要的是,Intel为MID而打造的Atom处理器最后被大量应用于8~10英寸屏幕的超便携电脑(上网本)和UMPC,反而用于MID上的寥寥可数。在以华硕EeePC作为领头羊的超便携电脑自2007年以来进入爆发期之后,MID逐渐为更多人所遗忘——花同样的钱,买一个功能更强的“笔记本电脑”,我为何还要买MID7或许Intel看到这种状况,也只能痛并快乐着吧!

而在MID市场上,自2007年以来也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状况,虽然不少厂商都有相关产品,但始终未能在市场上有所作为,反倒成就了歪打正着的Atom处理器和超便携电脑市场。

iPad的诞生 Apple的平板野心与传言

如果收集—下有关苹果要推出平板电脑的传言,你会发现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事实上,在将这些。江湖传言”和既有事实归纳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认为——哦,iPad就应该这时候出现啊!为此,我们也特地收集了一些关于苹果平板电脑由来已久的一些趣言和事实,就当作是苹果平板电脑的“发展史”吧。

2004,神秘的掌上电脑

2004年,某国外科技网站报道,在当年8月,苹果有可能推出一款全新的平板电脑,并且称该电脑已经于2004年5N在欧洲申请了“掌上电脑”的设计专利权。更让人半信半疑的是,随文章还配了一副乔布斯和苹果某神秘设计团队的合影,同时,还有国外网站报道,广达(我国台湾省的知名OEM/ODM制造商)透露,苹果在广达定制了“无线显示器”。一时间,苹果平板似乎呼之欲出。当然,后来这事儿的销声匿迹也说明,至少在当时,这还是非常不可靠的情报。

2007,iPhone,iPad的基础2007年,苹果在触控技术上取得新的进展,多手势识别和多点触控技术促使了iPhone的诞生,也为iPad铺好了道路。

2009,无风不起浪,谣言四起的苹果平板

4月底,(商业周刊)报道称苹果正在为Vedzon开发两款设备的原型机,其中一款为媒体平板(Media Pad),用户可以玩游戏,听音乐,观赏高清视频并通过Wi-Fi打电话。

8N,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乔布斯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一款新产品上,这款产品将会是苹果的平板电脑。不过面对《华尔街日报》,乔布斯称其中大部分报道不属实,注意,是大部分,

9月份,消息再次传出,苹果的9.7英寸上网本将在10月发布。

同月,有媒体再次爆料,称苹果的平板电脑将在2010年2月份发布,使用的是9,7英寸支持多点触控的屏幕,价格大约在799美元到999美元之间。这算是2009年最接近真实的传言。

12月9日,知名网站瘾科技主编乔舒华·托普斯基《Joshua Topolsky》援引投资研究机构Oppenheimer分析师雅尔·瑞纳(Yair Reiner)的消息称,苹果

平板电脑大小为10.1英寸,将于2010年3月或4月正式发布,售价为1000美元左右。并称,苹果推出平板电脑将对出版界和电子阅读器先驱亚马逊产生深远的影响。事实上,这差不多已经无限接近iPad的真相。

2010年,iPad亮相

2010年,jPad在无数猜想和臆测中亮相了。当乔布斯拿出这个有着传统超便携电脑(上网本)的屏幕大小(9.7英寸,传统超便携电脑多为10英寸),却又不同于传统TaNet PC的产品亮相时,带给全场的哗然——似乎iPad的真相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iPad的出现,消散了所有针对iPad的传言。

iPad:平板新的发展方向?

当然,关于iPad的详细功能与参数,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了解,我们也在前两期的文章中进行了相关报道,在此就不赘述。

我们认为iPad的出现倒真的为平板电脑开辟了新的发展趋势,一个以应用为导向,注重体验与实用的平板时代或许将在2010年形成。

对于传统平板电脑而言,正如前文所述,居高不下的价格和与笔记本电脑几乎完全重合的应用模式使其只占据了极少量的市场空间,Tablet PC的瓶颈效应非常突出,必须在应用模式与产品设计上都有所突破方能有所发展。

对于MID设备这类另类的平板电脑而言,之前在应用形式,功能和软件的支持程度上都比不上超便携电脑,因此,尽管它在便携性上要稍胜一筹,但在超便携电脑的无尽低价攻势下也只能碌碌无为而已。

话题再转回iPad,作为一种新形态的平板电脑,从发布之初到正式发售,用“万众瞩目”来形容它也并不算过分。其实仔细想想,jPad与MID之间还真的有着九成的特质雷同。那么在MID市场毫无太大反响的时候,iPad的出现能否带动起一波新的“平板风”呢?iPad可能会成功的理由又是什么?我们认为,iPad是一款特殊的产品,是一款平板电脑的进化产品,在它身上,有着各种迈向成功的特质。

特质一:苹果制造

你不得不承认,这是独特的苹果魅力。如果要拿苹果与其它的哪个厂商相比,我们觉得暴雪(Bllizard)与苹果类似。。暴雪出品,必属精品”在游戏界早已是公认的金科玉律,而对于众多的“果粉”而言,乔布斯的每一个小玩意儿也都能让他们如痴如醉。设计研发实力和对新颖时尚应用的把握,苹果在这点上做得无人可出其右。

特质二:体验优先

有了iPhone的舒适操控感作为基础,脱胎于其上,同样具备多点触控和手势识别功能的iPad在易用性上做得十分到位。这种便携式的平板电脑(姑且让我们将iPad归为平板类),让你不需要触控笔即可做到随心的操作,一如iPhone。呃,好吧,它在文本输入上还有那么一点点麻烦。不过,iPad带来的游戏体验是iPhone的小屏幕所不能比拟的。另外,iPhone OS超级快速的开关机带来的愉悦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特质三:巨量的应用程序

由于和iPhone采用了几乎相同的平台,因此iPhone平台的应用程序几乎全部可以照搬到iPad上,App Store里数量庞大的各种应用程序为消费者的使用提供了最广袤的选择空间。相比传统M1D产品仅提供电子书,视频播放和有限的简单几个游戏而言,iPad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

正因如此,iPad才会在发布之后就受到了众多人的关注,甚至在产品发布会之后,许多厂商就已经思考按照iPad的模式对平板电脑进行一次改革。一时间各种平板产品已经或即将面世的消息也是此起彼伏,xPad甚至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词汇,这其中赫然包括了华硕,戴尔、宏碁惠普等国际巨头,iPad的影响力由此也,司。见一斑。

类iPad产品预估

可以预期的是,犹如EeePC带领的超便携电脑风潮一般,由iPad带来的平板革命将在2010年开始显露,后续必然会有更多的厂商加入,不妨大胆预估一下,在2010年下半年,或许就会有大量的类iPad平板产品出现在市场上,比如华硕的EeePad、惠普Slate,DELL Streak5/7以及ARCHOS,汉王等厂商的新产品,给消费者提供更广袤的选择空间。而这些xPad产品,所采用的硬件配置与操作系统也将是五花八门。就目前而言,《微型计算机》预测大致有以下几类典型的搭配:

1基于Intel Moorestown或Tunnel Creek平台,使用MoeGo操作系统

相对而言,我们对这套很Intal的搭配比较看好,Atom处理器能保证性能不俗,而Intel计划中的AppUPt也正在效仿App Store的模式,采用开放式的授权使得开发者能轻易编写基于MeeGo系统的应用程序,为最基础的应用层奠定了基数。不过,这种搭配的缺陷也有两个:相对偏高的功耗和平台成本。

2使用Atom N或z系处理器。搭配Windows XP或Wlndows 7简装版操作系统

这种搭配出现的类iPad产品就是UMPC的一个变种而已——去掉键盘,做得更薄。一旦有这样搭配的平台的出现,我们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值得付费去购买一个简化版的超便携电脑,我们对这种平台搭配的产品前景并不太看好。

3采用ARM架构处理器,搭配定制版Unix内核系统

ARM处理器在嵌入式领域可谓一枝独秀,而多年累积下来的OEM/ODM资源也使得ARM从来不缺乏支持,无论是在手机,电子书,PMP或者GPS市场上都如此。当xPad成为潮流之后,可以预见的是将会有相当大数量的厂商选择使用功耗低且性能不错的ARM处理器,然后采用开源的Unix系统,以保证兼容性和应用软件的丰富性。尤其是对那些中小型制造商而言,这将会是最省成本的做法。

4ARM架构或Intel Atom处理器搭配Android系统

Android的野心绝不仅仅限于智能手机,ARM+Android被证明在智能手机市场算得上绝配,但它们同样可以证明:在xPad市场上也能做得风生水起。既然iPad可以复制iPhone的众多成功之处,xPad为何不能复制Android机型的特色亮点呢7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之后,基于Android系统的应用程序也逐渐丰富了起来,虽说不能马上将iPad拉下马,但给它制造一点麻烦的实力还是有的!

究竟他们鹿死谁手,或者在iPad面前能抢占多少的市场,现在都还是未知数,请跟随《微型计算机》一起关注。

xPad,如何打拼?

早在苹果发布iPad时,就有不少嗅觉灵敏的国内厂商开始着手准备推出类似产品,跟风似乎已经成了不可避

免的局面。不过,即使是如我们所预估一样,iPad带来了平板电脑市场的革新与重新火爆,也不意味着所有厂商推出的类似产品都能得到市场认可。因此,我们认为,要跟好这场风,有些因素值得厂商仔细思考。

续航时间要长

便携式掌上产品对于电池续航能力的要求特别突出,谁也不希望自己的手机每天都充电吧?

配置要过硬

要流畅运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建议1GHz主频或以上的处理器是必要的。试想一下,假如在平板电脑上开启浏览器跟用普通手机一样缓慢,你会对它有好感么?

功能要丰富

xPad其实是作为笔记本电脑之外的补充产品,基本上应该将除了必须电脑才能完成的互联网终端应用功能都囊括进来。当然,有之前的MTK手机先例,我们对国内厂商在功能丰富上的创新性还是非常认可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细节设计,以免“画虎不成反类犬”。

重量要轻

便携性是掌上设备在续航能力之外的又一重要性能参数。对于以iPad为E代表的新型平板电脑而言,在保证10英寸左右屏幕大小的情况下,如何去削减重量将成为产品设计的关键性因素。

配套应用程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款再好的产品没有相应的应用支持也会显得干瘪无力——正如许多MID产品的单调一样。iPhone为消费者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AppStore世界,而基于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在应用程序上也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而可能会出现在xPad上的MeeGo也有Intel AppUP的支持,问题应该都不太大。

写在最后

不管你打心底是否愿意承认iPad是新型的平板电脑,由它所带来的一场风暴已经慢慢形成,业界也逐渐兴起了一股新型平板电脑风。如果要算上概念性的产品,平板电脑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DOS时代的触摸屏电脑,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盛行的以商务应用为基础的PDA/PPC掌上电脑,以及后面微软力推却市场反应冷淡的Tablet PC以及Intel主导的MID,平板电脑期间经历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变化,其中也不乏有业界大腕的鼎力支持,但其发展始终不如人意。

iPad恰好出现在平板电脑的低谷时期,而其新颖的设计理念与应用模式也着实找准了消费者的需求。在平板电脑整体处于低谷甚至渐渐显示出消亡的局势下,iPad的出现虽然不能说是为平板电脑送来了一根救命稻草,但至少我们可以说是为平板电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其他的厂商显然也是看准了市场对于这类产品的需求和类似产品所能给消费者带来的实际应用体验,因此才会有广泛的“跟风”之作。

现在有了iPad,可以预见的是很快会有很多的xPad出现。你有iPhone OS,我有Android和MeeGo;你有Apple A4处理器,我还有Intel Atom和ARM……这一切与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智能手机市场何其相似。那么,在接下来的市场上,会形成如今智能手机市场上三英战吕布的局面呢?还是会如超便携电脑市场一般呈现百家争鸣的形式呢?现在断言也许为时过早,但确实让人值得期待!

Come on,一起来平板吧!

猜你喜欢
掌上电脑厂商平板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掌上电脑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护理工作的应用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The Apple of Temptation
“掌上”电脑
带瑞士军刀的掌上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