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华养蜂业发展历史、现状与对策——论蜂业企业联合发展之路

2010-09-10 13:39张大隆
中国蜂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蜂业蜂产品养蜂

周 斌 张大隆

(1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 225009;2江苏蜂业协会,南京 221000)

一、悠久的中华蜜蜂文化

说起中华蜜蜂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的发现。贾湖遗址是距今9000年前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坊。由中科大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04年12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贾湖遗址联合考古报告证明,贾湖先民已经开始酿酒,其成分主要是蜂蜜、稻米、山楂、葡萄等,古人已经掌握添加蜂蜜自然发酵酿酒的工艺,也开创了华夏文明的蜜酒文化之源。

河南舞阳贾湖为代表的文化遗址和郑州、洛阳、三门峡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就是伏羲、女娲以及黄帝族的文化遗存。华夏人类文明的源头就与华夏蜜蜂文化的源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女娲部落从事蜜蜂产品的采集,而伏羲部落从事蜜蜂产品的加工,9000年前就已经酿造出世界上最古老的蜜酒。

二、我国蜂业发展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养蜂大国,拥有丰富的蜜粉资源和700多万群蜂,蜂产品年产量及出口量均位居世界首位,我国蜂王浆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蜂蜜、蜂花粉、蜂胶及其制品年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由于落后和传统的饲养管理方法及其他诸多方面原因,目前我国养蜂基本上还处于一家一户的小群专业化生产。

1、我国有关蜂业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20世纪初,我国引进了西方蜂种、活框养蜂新技术,开创了我国的现代养蜂业。为此,国家出台了蜂产品生产规范和标准,但实施情况不太令人满意;有些相关管理部门也未能及时了解和掌握蜂蜜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导致市场问题严重。为了深入了解养蜂生产发展现状,剖析影响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养蜂业管理的法制建设,农业部继2009年2月12日召开“全国蜂业座谈会”之后,又于4月8日向各省畜牧兽医厅(局、委、办)发出通知,并于4月中下旬,由农业部牵头组成联合调研组,汇集全国多部门的专家和业务骨干赴全国养蜂主产省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了解各地养蜂生产的基本状况及蜂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蜂种改良、资源保护与利用、蜂药安全、蜂病防治及规范用药、蜜蜂检疫消毒、蜂产品质量安全及质量溯源情况、蜜蜂为农作物授粉情况、养蜂生产培训与技术指导以及发挥养蜂学会协会作用等。这是继1985年中央领导作出关于养蜂生产及蜂蜜质量的批示23年之后,国家养蜂生产主管部门进行的又一次高规格、大范围、多层次养蜂业生产专题的调研活动,将对我国养蜂业立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蜂产品加工企业提高门槛

我国为了更有效地科学规划、指导和监管蜂产品生产,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简称QS认证),从生产源头严把质量关,国家质检总局决定自2006年9月1日起,对蜂产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并印发了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

实施QS认证后,对于那些不具备生产条件或产品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将被强制整改,或不允许其产品上市,或予以取缔,从而规范市场,促进蜂产品产业健康发展。从硬件看,QS认证对企业的生产条件、环境、检测能力和产品质量均有系统的要求。这势必要求生产条件较差的企业主动整改。自身无力整改的,可由数家或数十家较小的蜂产品生产企业整合成较大的企业联合进行整改。在软件方面,由于我国多数蜂产品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人员少,高级管理人员缺乏,综合管理能力弱,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的技术含量不高,严重影响了蜂产品行业自身的发展。通过QS认证,蜂产品企业的综合实力将得到根本提高,市场的开发力度将有更大提升。

3、蜂产品销售从传统方式向现代营销方式转变

我国是蜂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但蜂产品消费却是小国。国内人均消费蜂蜜每年不到60克,年人均消费蜂王浆不到0.8克。所以蜂产品的营销要在稳定国际市场的同时,立足国内市场,加大开拓国内市场力度。许多蜂业企业做了有益的尝试,改变了以产品为中心、销售为手段的传统营销模式,积极推行科学现代的营销体系。

三、企业联合、资源重新配置,组建蜂业集团的可行性

蜂业企业集团是在新形势下广大中小蜂业企业的联盟,融生产、加工、研究和市场开发于一体,它与企业加蜂农的模式有本质的区别,它在蜂业产业化运营中处于重要地位,产、学、研、市场于一体。按职能可以将集团分为原料生产部、产品开发和加工部、市场运营部等部门,通过企业联盟重新规划和配置资源后可做到以下几方面:

1、原料生产集约化

蜂业集团将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蜂农组织起来进行原料生产,从粗放养蜂向集约化生产转变。蜜蜂不再是一家一户的私有财产,而是原料生产部可以重复和流动使用的生产资料;蜂农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蜂农,而是企业的职工,享受企业员工的待遇;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可全年放蜂,养蜂人员也不再是进行季节性生产,实现养蜂向“高效产业”的转化。这样,不但能实现蜂业规模化经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优质优价,稳定养蜂人收入,而且更能提高蜂场的市场适应能力,增加蜂产品的附加值,增强蜂场的赢利能力,使养蜂业真正成为能够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优势产业,使养蜂真正做到集约化生产。

2、产品加工开发优质化

目前,蜂产品质量问题是困扰我国蜂业界的难题,蜂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决定市场营销的一个主要因素。蜂业企业要提高蜂产品质量一方面必须从源头抓起,实行优质优价的原则,另一方面要提高企业的硬件水平和科研实力,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好产品。蜂业企业要适时对企业职工进行蜂产品质量安全、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和标准的宣贯工作,蜂业生产按农业部的相关规定和国家质检总局对化合物污染监控的要求进行,确保蜂产品的质量安全。

3、市场销售网络化

蜂业联盟成立以后,各省由2~3家企业牵头,联合企业或个人建立营销网络。全国以蜂产品加工基地企业为龙头,以各省领头企业为载体,以全国上千家专业营销网点为节点,以标准化蜂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形成“超市+加工企业+专业营销网点+生产宣传基地”的网络营销模式。在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驻外办事机构,开通国际互联网,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进行蜂产品交易。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休闲、娱乐、宣传和销售直供点,真正实现体验式销售。

4、产品宣传人性化,建立蜂业企业集团

开拓市场,关键要敢于对消费者做出承诺。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开始对质量做出承诺,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方面确实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充分利用现代人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注重健康和喜欢参加户外活动的心理,使企业宣传更赋于人性化,组织消费者参加企业的户外宣传活动,使品牌深入人心。

建立蜂业企业集团就是把蜂业生产的众多环节连接起来,实行科技开发、食品加工、产品贸易、农业生产一体化,将养蜂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经营,将资源重新合理优化配置,这是改变我国目前蜂业经济落后局面的有效途径。

蜂业界的同仁们要群策群力,为我国蜂业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高的新型产业化路子,实现我国蜂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转变,使我国由养蜂生产大国向蜂业强国方向发展,开创蜂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蜂业蜂产品养蜂
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增强蜂产品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性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蜂产品科普比蜂产品销售更重要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养蜂女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