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循环经济课程设置初探

2010-09-14 05:34
关键词:经济发展学生

王 晶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 450011)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循环经济课程设置初探

王 晶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郑州 450011)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了高校开设循环经济课程的意义,明确循环经济课程的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概念解读、理论探讨、层次分析、专题研究、前沿追踪、社会实践等。

循环经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

在生态失调、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社会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探讨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的战略意义。可持续发展是指遵循着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规律,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2009年底,中国政府向全世界郑重承诺的减排目标是: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CO2的排放量比 2005年下降 40%-45%。为确保目标的实现,我国将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指在人类、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从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以及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着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来规划、构建全新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资源配置原则,使经济活动体现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基本特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

二、循环经济教育现状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目前,相对于政府宣传和政策法规的推动而言,我国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知还比较肤浅,总体水平偏低,严重制约了循环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高等院校是培养未来社会的决策者、管理者或建设者的地方,加强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提高其环境素养以及获得防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等专业知识、技术和能力,对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然而,目前在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以尊重环境、尊重资源、培养可持续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为核心的价值观还没有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未能完全做好从事可持续发展事业所需要的知识、思想和能力的准备[1]。据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循环经济推广的意义、应用现状了解甚少,更是缺乏将循环经济理论与专业知识、个人行为方式、生活观念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意识。

三、循环经济课程的教学目标

针对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水平普遍比较薄弱的现状,我们开设了循环经济课程。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地培养大学生有关循环经济专业知识,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资源、环境发展的国情教育,增强其资源环境的忧患意识,激发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促使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掌握适应可持续发展需要的科学知识、技术能力、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为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全面可持续发展做好积极准备,进而向社会推广循环经济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起推动作用。

四、循环经济课程的教学内容

循环经济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概念解读、理论探讨、层次分析、专题研究、前沿追踪、社会实践等专题。具体课时安排和教学任务见表 1。

表 1 循环经济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及教学任务

(一 )概念解读

通过随机抽查了解,学生对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这些名词并不陌生,但是对概念普遍没有全面准确地掌握。60%-70%的学生都是将循环经济理解为废物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对“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之间关系”的总体认识水平不是很高[2]。安排 4个课时对循环经济概念、内涵及意义进行详细的解读。首先介绍循环经济概念提出的背景,通过反思人类社会发展历程,深刻审视现代工业文明,以大量翔实的数据论证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残酷性,激发学生的危机感,使其深刻领悟: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发展循环经济,才能维持和发展人类所创造的文明!采用案例分析法,将“河南天冠集团”实施循环经济前、后两种生产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来详细阐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实践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从技术层次上看,循环经济是一种物质、能源以及信息等闭合流动的新模式,主要包括源头资源的减量化、过程中物质的再循环以及生产末端的废物再利用等多个环节,它与简单的废物利用、减少污染有着本质的区别。从经济层面上看,循环经济的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福利的生产方式,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经济模式。对于生产者要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产品的设计、生产,尽可能地节约资源,减少原料的使用和消耗量,要求采用生态设计,改进技术工艺,提高能源使用强度,延长生产者的责任,认真履行对其产品的回收义务,综合利用废旧资源。对于消费者,要求尽量购买使用高质量、环保型产品,尽可能地延长产品的使用时间,以节约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资源使用量,同时注重妥善处理回收废弃物品,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培养绿色消费理念。

(二 )理论探讨

循环经济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理论背景。从“宇宙飞船经济理论”的提出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到循环经济概念的推广,是人类为改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而提出的更符合自然规律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循环经济的概念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出资源的有限性、人类发展要求的无限性和环境污染的制约性是循环经济产生的根本动因。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外部不经济性,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具有正外部效应,需要政府、公众、企业等多方主体的正确引导、共同参与才能实现。这些理论的阐述,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实施循环经济过程中难以规避的发展障碍,从而形成共识,自觉增强环境意识、自律意识和监督意识,自发地组织、动员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主动承担个人的社会责任。

(三 )层次分析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从不同的等级、层次来逐步落实,最终实现整个经济体系物质能量的闭路循环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有企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区域等不同层次,这些层次是由小到大逐级递进的,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层次不同,逐级进行分析探讨。系统讲解循环型企业、生态园区、生态城市的概念、特征及不同发展模式,运用理论、实例以及大量的统计数字对比分析循环经济模式下其运行模式与传统经济的区别、优势及现实意义,使学生深刻理解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等不同层次的社会活动,需要社会各个部门全面协调才能实现。

(四 )专题研究

循环经济是一个以实际应用为价值体现的全新学科,它与社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应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发展循环经济的动态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循环经济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水利工科院校的学科特点,重点选择电力、钢铁、煤炭、化工、造纸等高污染行业的实例进行分析,详细介绍这些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产生的污染、危害及具体的治理措施。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特征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自觉地思考本专业领域应如何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污染,起到补充完善课本知识在实践领域的空白。如学习电子垃圾这个专题时,向学生介绍全世界年产 5亿多吨的电子垃圾,其中 80%被运到亚洲,而之中就有 90%进入中国。现在中国的多个地区都在用“19世纪的技术来处理 21世纪的废物”,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放映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看到这些令人震惊的画面,教室非常安静,这些内容深深地触动了学生,通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对这个专题提出问题,让大家讨论,以此来促使学生认真反思,明确作为未来的建设者今后的努力方向。通过不同领域、不同专题的学习,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不断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为未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能力、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五 )前沿追踪

教学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寻找解决、应对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追踪实事动态,选择 CDM机制与气候变化为专题,重点介绍 CDM机制的运行、《京都议定书》的具体内容以及气候框架公约制定的实际意义。理解气候框架公约的签订实质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个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对今后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分析气候变化的演进历程,深刻地理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承担气候变化的职责上应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当前,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相继在能源、交通、电力、建筑等温室气体高排放行业推行一系列新能源和绿色技术改造措施,纷纷抢占绿色产业的制高点,以此来激励我们,坚定未来我国经济建设中应坚持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

(六 )社会实践

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现实知识和能力教学目标的统一。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宣传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知识、技能,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如通过学生组建社团、举办各种演讲、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3],重点宣传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理论知识,提倡垃圾分类堆放,收集废电池,校园内废气、废水的合理回收处理,倡导绿色消费,减少塑料制品、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提倡资源节约,提高水资源、能源以及生活和学习用品的利用率,减轻环境压力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生态环境。通过把课堂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促使学生获得直接体验,从而使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低碳消费观念转化为学习者内在的素质,同时营造一个生态环保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集体合作的能力,以及共同遵守环境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和爱护环境的责任心,提升校园整体的环境素质层次。

[1]史根东.可持续发展教育对新时期学校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2010,(5).

[2]韩冰.山东省实施循环经济教育的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7.

[3]谢作普,刘卫星.非环境专业环境教育中大学生环保社团作用的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

Abstract:The meaning of opening the course of Circular Economy is analyzed with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teaching goal of the course is clarified,and on the basis,the teaching contents—interpretation of concept,theoretical discussion,analytical hierarchy,subject study,front tracking,social practice,are analyzed.

Key words:Circular Economy;Teaching goal;Teaching contents

(责任编辑:宋孝忠)

On the Curriculum of C ircular Economy under the Susta inable Development

WANG Jing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W 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electric Power,Zhengzhou450011,China)

G642

A

1008—4444(2010)04—0185—03

2010-07-05

王 晶 (1971—),女,河南郑州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编辑部副教授,博士。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学生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赶不走的学生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学生写话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