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分析

2010-09-15 09:52杨荣东张明娟魏建蓉李桂兰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628000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23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神经病传导

杨荣东 张明娟 魏建蓉 李桂兰 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628000)

2型糖尿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临床分析

杨荣东 张明娟 魏建蓉 李桂兰 四川省广元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628000)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应用肌电图仪检测126例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并设为观察组;将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非糖尿病患者)97例的MCV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MCV数据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比较MCV与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症状者差异更显著(P<0.01)。年龄越大、病程越长,MCV的减慢越明显。下肢MCV减慢较上肢更为明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CV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依据;糖尿病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可以出现MCV改变;下肢MCV的减慢较上肢明显;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延长,MCV减慢越明显。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126例患者为我院2006年4月至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住院病人,全部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经过临床和(或)电生理检查均被确诊为周围神经病,合并其他原因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不纳入。其中男76例(60.3%),女50例(39.7%),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时年龄为33~76岁;糖尿病病程15d至24年,其中大于5年60例,小于5年66例;有临床症状者77例(61.1%),无症状者49例(38.9%)。对照组为排除周围神经病的97例非糖尿病受检者,其中男58例(59.8%),女39例(40.2%)。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时年龄为31~68岁。年龄资料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应用日本光电公司MEB-9200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均与汤晓芙[1]正常值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神经是否受损以及损伤的程度。

1.3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组定义为组1,对照组定义为组2。计数资料年龄、病程计数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资料方差齐性;等级资料疗效、计数资料性别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资料的方差奇性和疗效差异,检验水准α=0.0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I15.0统计软件包。

2 结果

数据见表2~6。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数据比较

表3 观察组不同年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数据比较

表4 观察组不同病程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数据比较

表5 观察组有临床症状和无症状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数据比较

表6 观察组上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数据比较

3 讨论

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长期慢性并发症中最常见者之一,也可表现为急性疼痛性神经病[2,3]。目前国际上较为认同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定义是:在详细的神经系统查体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伴或不伴周围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症状和(或)体征,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2]。在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临床症状的缺失并不等同于神经病变的缺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可造成全身各处神经受损,DPN几乎影响50%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部分病人伴有及其严重的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如疼痛、刺痛、麻木、感觉缺失,可发生在手部、上肢、下肢、足部等部位。神经损伤还可影响到全身各器官和系统,包括消化道、心脏和性器官。然而部分病人症状轻微甚至完全无症状[4]。糖尿病人在任何时候都可显露出周围神经损伤的情况,但是风险是随着年龄和病程的增长而增加的。患病2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DPN的比例最高。DPN更常见于血糖控制不佳、合并高血压和超重的糖尿病患者。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①代谢因素:比如高血糖状态、长期的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低血浆胰岛素水平等;②神经血管因素:导致周围神经滋养血管损伤,局部供血明显下降;③自身免疫因素:造成周围神经炎症反应;④机械损伤:如腕管综合征;⑤遗传因素:增加了罹患周围神经疾病的可能性;⑥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4]。DPN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是一个隐匿、渐进的过程,症状一旦出现则治疗极为困难。因此DPN在多数情况下是一个临床诊断。自从有了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段和神经活检技术后,DPN的早期确诊越来越普遍,使得很多病人在疾病早期就可以开始预防和治疗,减少了肢体残疾的发生率。有资料显示,在所有的糖尿病足患者中,超过一半以上的病例可以通过早期诊断、健康教育和正确的处理降低截肢的危险[2]。早期的诊断手段中,创伤性相对较小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日益受到重视。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测定是一种定量的检测周围神经功能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精确性、抗干扰性和易操作性,最常用于DPN诊断,DPN检测阳性率可以达到96.6%[5]。DPN患者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峰值左移,各级速度纤维传导均减慢。各级纤维

非均匀损害,快传导速度纤维优先受累最常见。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检测比常规运动传导测定更敏感、稳定,可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和发现亚临床病变[6]。刘明生等总结7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表现均以感觉神经受损为主[7],但在实际操作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对地线安装要求较高,且波形易受环境因素干扰,因此其灵敏度明显不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本文观察组和对照组MCV数据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MCV在诊断DPN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Louis Kuritzky等的观察表明,DPN在糖尿病5年病程时发病率逐渐增高[8],因此我们将病程5年作为观察点。观察组不同病程患者之间MCV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MCV可用于判断患者罹患DPN的时间长短。Louis Kuritzky等报道,45岁以上患者发生DPN的比例明显提高[8],因此我们将45岁作为年龄观察点。观察组中年龄大于45岁较年龄小于45岁的MCV减慢数据差异显著,表明45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周围神经损害进行性加剧。观察组上下肢MCV对比,下肢运动神经损害重于上肢。以上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9-13]。观察组中有临床症状患者的MCV减慢较无症状患者差异显著,表明MCV的检测有助于判断临床症状的轻重。MCV检测目前在很多医疗机构均能够开展,而且其操作容易掌握,患者的接受度较高。因此,MCV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依据;糖尿病患者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可以出现MCV改变;下肢MCV的减慢较上肢明显;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延长,MCV减慢越明显。

[1] 汤晓芙.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下)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87.

[2] Andrew J.M. Boulton.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M]. Clinical Diabetes. 2005, 23,(1): 9-15.

[3] Archer AG, Watkins PJ, Thomas PK, Sharma AK, Payan J.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cute painful neuropathy is diabetes[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83,48: 491-499.

[4] Laura Hieronymus,James Border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J]. DIABETIC COMPLICATIONS,2009,2:113-118.

[5] 胡新云,毕会民.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18,(3):45-46.

[6] 栾松,崔丽英, 汤晓芙,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布[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7):156-158.

[7] 刘明生,胡蓓蕾,崔丽英,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700例临床与神经电生理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3):173-176.

[8] Louis Kuritzky,George P.Samraj,Charles E.Argoff.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ain[J]. Pain Medicine News,2009,9:12-24.

[9] 曾玉宇,唐正荣.糖尿病患者下肢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分析[M].现代诊断与治疗,2003,14,(5):24-26.

[10] 梁钻勤,钟翠微.192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分析[J].广东医学,2002,23,(12):96-97.

[11] 赵林海, 刘续鑫, 赵林星,等.分析214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电传导速度[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6):33-34.

[12] 陈阳美,林丽萍.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4,13,(2):67-69.

[13] 黄友卫.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与临床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06,3:159-160.

10.3969/j.issn.1672-2779.2010.23.162

1672-2779(2010)-23-0195-02

2010-09-08)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神经病传导
老年人防跌倒要当心周围神经病
《神经病学》课程教、学、评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神奇的骨传导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越测越开心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