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哲学

2010-09-16 03:41
新理财·公司理财 2010年6期
关键词:高盛金钱政治

缥 缈

近期高盛又遭遇一连串的麻烦,到5月10日,其股价已经跌至140美元一线,直线降低了40美元。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中,美国确实走了背运。五大投资银行,悉数遭遇灭顶之灾:最早是贝尔斯登;此后是雷曼;接下来是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所收购;高盛与摩根士丹利若不是及时转为商业银行,得到了美国特别财政援助法案的注资与庇护,恐怕也难支撑得过那年的秋天。

危机的“祭品”

当灾难过去,总得算算账,找出一个“坏蛋”出来(这家伙必须是2008年那次坏了美国人民大事的“主谋”,而且他一直就是这么干的)。作为危机的“祭品”—美国人民一定要抓住他,并把他们告到法院,当众审判,处以“极刑”。

听起来不错,是个好想法,不过有一点:现在被抓到的“坏蛋”,很不凑巧,正好是高盛。

4月27日,在美国参议院对高盛在相关交易中存在欺诈嫌疑等问题举行的听证会上,高盛董事长兼CEO劳埃德•布兰克费恩显得很不耐烦,并对所有相关指控全部予以否认。

在国会山,律师出身的布兰克费恩“只强调”了三个意思:

其一,作为做市商,高盛尽量满足客户交易要求对于整个市场非常重要;

其二,客户在住房按揭贷款市场上的损失并非高盛的产品设计和信息披露存在缺陷,而是整个市场反转的结果;

其三,高盛的风险管理决定并不能提供对于未来市场走势的明确判定。

上帝的骰子

我个人认为,高盛的理由是成立的,尽管这个理由,在政治上是“不正确”的(“伟大的美国精神”体现不够)。其实高盛从来在政治上,都未必是正确的。但高盛会让政治跟随高盛,尽可能地不涉及政治与法律之间的复杂的游戏。高盛的历史可以证明这点。高盛奉行赤裸裸的金钱拜物教—在金钱的面前,比在政治面前,更显真诚与纯粹。

说起来就这么个事—高盛的强大,就在于它对于政治有影响力,而非相反。

政治可以“今是昨非”,政党可以轮流“坐”庄,但是人类社会(至少是高盛自已)的金钱信仰,永远都会存在。对政治的容纳,而非被容纳,是一种企业文化。对此,高盛从不吝惜花钱,也不吝惜自省。

在高盛看来,任何权利,都是可以用钱买得到的,都是有价的。只要能买得到的东西,那么,就在财产的范畴之内—从逻辑关系上说,政治权利,是可以用贷币进行量化的特殊财产。

高盛自诩为“上帝的一只骰子”,对其所作所为,当今美国社会,是没有办法去审判的。很多人更看好高盛的地方,也在于此。

其实,美国政府现在所需要的,不是对高盛有否违规、违法,或者政治方面的检讨,而是一种审美上的、哲学上的全面“检讨”。

高盛本身,代表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最金钱、最物质、最技术化的“光荣与梦想”;高盛的一切,皆拜金钱所赐;高盛如饥似渴地寻找的,是金钱的物质之美、智慧之美、性灵之美。

对于这样一个金融帝国来说,世间根本就没有上帝,金钱就是上帝;没有法律,金钱就是法律;没有政治,金钱就是政治;没有民意,金钱就是民意。

如果我们也达到了高盛对于市场与财富的这种“信仰”的高度,是否也能理解高盛的所做所为,并且理解高盛的“纯粹”呢?这是一个现实的疑问。

无罪可言

当今世界,在没有新的社会哲学产生之前,高盛确实无懈可击,无罪可言。

也许,美国真有某种替代方案,最终也能将高盛送上历史的清算舞台;但更多的可能是美国没有,也不可能有,那么,还是留下高盛的小命吧!

因为高盛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可替代的“神器”,是不可替代的真实,是不可替代的节奏,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不可替代的力量的源泉。

所幸者,自SEC于4月16日宣布已将高盛送上法庭之后,近日还是传来了一些有关高盛的“好消息”。

5月7日,在高盛年度股东大会上,现在的领导班子成功过了股东这一关。

据报道,在此会上,高盛董事会获得股东们的强力支持。对此,现任高盛CEO的布兰克费恩说,高盛将“成立一个行业标准委员会,审查集团向投资者提供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向管理高层报告这些交易的透明度和标准化程度”。“(高盛)必须认识到,我们处在一个会让人们产生这种疑虑的位置上—我们不但要处理这种疑虑,还不得不分析我们的所作所为的结果,这导致我们落到了今天这个(令人人都恨得咬牙切齿的)地步。”

大盗不在绿林

1869年,德国移民马科斯•高曼 (Marcus Goldman)带着老婆和5个孩子,从费城来到纽约,他在一个紧临煤矿的底层商铺租了间办公室,办了一家与自己同名的公司,经营借据买卖的“拉皮条”业务。公司开张之初只雇了一名文书和半个会计。13年后的1882年,马科斯邀请小女婿萨恩•萨克斯加入公司,结成生意合伙人,公司更名为M.Goldman and Sachs。后来的12年中,大老板的儿子亨利•高曼和另一个女婿路德维格•杰福斯以及二老板的兄弟哈瑞•萨克斯相继加入;公司更名Goldman Sachs & Co.;也就是今天的高盛公司(GS)。这样的公司,在19世纪的美国遍地都是,不过,只有极少数(大约千万分之一的比例),走到了今天。

无疑,高盛始终是企业(特别是投资银行)界的佼佼者—可惜的是,“万人迷,必有万人恨”;正如《华尔街日报》的一位作家问过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人人都恨高盛?”

这真是个好问题,大家想想看,为什么“人人都恨高盛”?

其实非常简单,世间的利益总是有限的,虽说你不出手我出手,谁得都是得,但也要知道一点:大盗不在绿林—“天地物产,只有此数;一人华服,必有数人受其寒者;一人鼎食,因有数人受其饥者;一人作淫巧,因有数人倾其产者。”(《曾国藩家书》)

只是,对于2008年秋天的华尔街,所发生过的那次金融危机,如果最终不了了之,连个说法都没有,甚至问都没人过问,这又成何体统。

(本文观点不代表编辑部立场)

猜你喜欢
高盛金钱政治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办公室政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语丝画痕
二则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高盛权力帮
政治法律
金钱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