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长单525的选育

2010-09-19 09:04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宋艳芳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11期
关键词:自交系单产区域试验

李齐霞,李中青,孙万荣,宋艳芳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山西长治046011)

1 选育背景和经过

1.1 选育背景和目的

近年来,我国玉米消费量迅速增加,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16亿,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性产品的需求会不断增加。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在我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1]。2008—2020年,我国玉米单产年均递增188.7 kg/hm2才能保证玉米消费需求[2]。而随着世界上主要玉米出口国美国和巴西能源替代战略的逐步实施,玉米作为能源替代品的消耗在逐年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出口量减少和出现世界范围内玉米供应紧张的局面。为此,基于有限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玉米复种指数,成为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举措。

玉米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二、山西第一大粮食作物。山西省2008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37.86 万 hm2,比 2007 年增长 8.51%[3]。玉米不但是山西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而且更是山西省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单产不高不稳、总产不足是山西省玉米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重视和加快早熟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种植高产、高效的早熟高产玉米,提高玉米复种指数,对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单525(原名科早玉3号)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以早熟、高产和优质为育种目标进行聚合选择培育而成,2010年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长单525。它适宜在山西省北部高寒区、中南部复播区以及太行太岳高海拔山区种植。该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耐低温等方面有较大突破,其综合性能居国内外先进水平。

1.2 选育经过

长单525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2003年以外引自交系KY9903为母本,以自选自交系KY414-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早熟玉米新品种。母本KY9903是2001年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引入的一个抗低温灌浆的优良早熟玉米自交系。KY9903是用早熟系合344作母本,高配合力自交系承18作父本杂交F1种子,浸种6 h后,用超低温(-198℃)处理15 min,对其中一株优良变异经过连续自交测试选育而成。父本KY414-6是1999年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用沿414与黄野四杂交后经过6代自交选育而成。沿414与黄野四均为早熟黄改系。长单525及其亲本自交系的来源系谱如图1所示。

图1 长单525系谱

2 产量表现

2.1 品种比较试验

2005—2009年在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进行了品比试验。2005年长单525平均单产为7 380.0 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单产6 519.4 kg/hm2)增产13.2%;2006年,长单525平均单产7 590.0 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单产6 790.7 kg/hm2)增产11.8%;2007年,长单525平均单产9 300.0 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单产7 935.1 kg/hm2)增产17.2%;2008年,长单525平均单产9 603.0 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单产8 745.9 kg/hm2)增产9.8%;2009年,长单525平均单产为5 550.0 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单产为5 334.0 kg/hm2)增产4.0%。5年平均单产7 884.6 kg/hm2,平均比对照增产11.6%(表1)。

表1 2005—2009年品比试验产量结果

2.2 山西省区域试验

2008年参加山西省玉米区域试验,长单525平均单产9 510.0 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增产17.1%。参试的4点中,点点表现增产,增产幅度为12.2%~30.3%,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09年参加山西省玉米区域试验,长单525平均单产9 241.5 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增产15.5%。参试的4点中,点点表现增产,增产幅度为6.4%~22.9%,居16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2年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长单525平均单产为9 375.8 kg/hm2,平均比对照极早单2号增产16.3%(表2)。

表2 2008—2009年山西省玉米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2.3 山西省生产试验

2009年参加山西省特早熟玉米生产试验,长单525平均单产9 819.0 kg/hm2,比对照极早单2号增产12.6%。

3 品种特征特性

3.1 植株性状

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绿色,第1片叶尖端卵圆,苗期长势强。植株平展偏紧凑,全株叶片数17片,平均株高182.4 cm,穗位高56.2 cm,抗倒伏、不早衰,活秆成熟。雄花分枝较少,雄穗一级分枝5~7枝,花粉黄色,花丝青白色,雌雄花期协调。

3.2 经济性状

果穗长筒型,穗大穗粗,平均穗长16.9 cm,穗粗5.0 cm,穗行数17.6行,行粒数32.3粒,千粒质量303 g,出籽率85.4%,籽粒亮黄、半硬质,穗轴白色。

3.3 籽粒品质

一是淀粉含量高。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含粗淀粉73.23%,粗脂肪4.59%,粗蛋白9.5%。作为一特早熟玉米,其营养品质达到或超过普通玉米的营养水平,特别是淀粉含量达到了国家二级高淀粉玉米标准。二是商品品质好。该品种抗低温灌浆性能强,灌浆好,成熟好,籽粒亮黄,有光泽,容重高(788 g/L)。

3.4 生育性状

山西长治地区春播生育期92 d左右,山西北部高寒区春播生育期125 d左右。

3.5 抗性品质

植株茎秆粗壮,根系发达,抗病抗倒伏,保绿性好。在自然发病条件下,抗玉米大、小斑病,抗玉米青枯病,抗玉米丝黑穗病。2008年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高抗玉米粗缩病,抗玉米丝黑穗病、大斑病和穗腐病;2009年再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接种鉴定,抗玉米粗缩病,中抗玉米丝黑穗病、大斑病和穗腐病。

4 栽培要点

4.1 选用良种

选用纯度不低于96%,发芽率不低于95%的优质良种。

4.2 严把播种质量,提高玉米整齐度

整齐度是玉米高产的重要质量指标,播种质量高低是决定玉米整齐度的关键环节。因此,播前选晴天晒种1~2 d,选择籽粒大小均匀一致、饱满的种子;同时,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精细整地,在前作物收获后,进行秋深耕,早耙耱,耙细整平,创造一个深、松、肥、细的土壤环境;足墒播种,深浅一致,一播全苗;及时查苗补苗,去病苗、弱苗、小苗,留壮苗、匀苗、齐苗,提高整齐度。

4.3 适期播种,因地制宜合理密植

长单525在山西省北部高寒山区春播,4月25日至5月5日为播种适期,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株/hm2。用于中南部复播时,要及时清田整地,整地要达到“墒、齐、平、松、碎、净”[4],争取在6月25前完成播种,密度要适当增加,一般以6.00万株/hm2为宜。

4.4 科学施肥

土壤肥力是影响玉米高产的关键因素,氮肥是影响春玉米高产的主导因子。结合整地,早施底肥。在施肥技术上,有机肥、磷钾肥全部以及氮肥总量的30%~40%于播前底施,剩余氮肥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2次施入,第1次追肥占追肥总量的60%,第2次追肥占追肥总量的40%。科学的施肥方法能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深施底肥,应施到20~30 cm耕层中,提供玉米生育中后期生长发育所需养分,有利于根系在土壤中向纵深延伸,对延长根系寿命及延缓叶片早衰起重要作用。

4.5 防病治虫

在夏播区生产中,重点要抓好关键期的防虫工作,即在第5叶展开前喷2次内吸性杀虫剂(如甲胺磷),防治蓟马、蚜虫等传毒害虫,达到预防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发生的目的。

4.6 适时收获

复播玉米在不误播冬麦的情况下要适时晚收。成熟时,苞叶发黄、籽粒灌浆线消失、黑层形成后收获,以发挥长单525活秆成熟、叶片功能期长的优点,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使玉米在秋季适宜的条件下尽可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以获得高产[5]。

5 适宜范围

长单525适宜在山西省春播玉米特早熟区、中南部复播区以及适宜承早3号、极早单2号生产种植的区域推广应用。或适宜全生育期活动积温≥2 000℃的相应地区生产种植。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作物学会.2007—2008作物学学科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 戴景瑞,鄂立柱.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1):1-5.

[3] 山西省科学技术厅.2009山西科技年鉴[Z].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厅,2009.

[4] 陈树宾,王友德,王婷,等.早熟高淀粉玉米新品种新玉15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玉米科学,2006,14(3):63-65.

[5] 徐青松,徐劲松,武岩军,等.玉米新品种强盛1号的选育与研究[J].玉米科学,2006,14(3):68-69.

猜你喜欢
自交系单产区域试验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玉米自交系京92遗传改良研究
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穗粒性状的多样性分析与改良
SRAP结合SSR标记分析油菜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2014-2015国家甘薯品种南方区域试验广西试点报告
干旱胁迫对4份玉米自交系生理与光合特性的影响
广西引种台湾桤木区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