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医疗入境旅游的机会、问题与对策

2010-09-20 02:31胡卫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对外经贸实务 2010年9期
关键词:旅游者医疗旅游

胡卫华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21世纪是以健康为中心的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医疗旅游在全球迅速发展。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医疗旅游是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

国际医疗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保健方式,它寓休闲于治病,寓治病于休闲。医院接收的病人既是接受检查或手术的患者,也是旅游者。“患者”入住的“病房”类似于度假村或饭店,他们能享受到十分便利的医疗照顾以及适合旅客病情的健康美食、保健按摩、水疗等康乐消遣服务。将医疗、美容、健身、娱乐、休闲度假融合为一个整体,是国际医疗旅游最显著的特点。

一、国际医疗旅游日益兴起

现代医疗旅游业的真正崛起不过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因为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旅游者发现,在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看病的费用仅为欧洲或美国的 1/5~1/10。此后,就有不少西方患者以旅游者的身份陆续到东南亚国家治疗。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以外,医疗旅游者还有望获得本国无法提供的医疗服务,或尚未被本国批准或许可的治疗手段、药物和仪器,如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和替代疗法等。医疗业和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与差异是促使医疗旅游产生的内部动因,现代交通方式的便捷、网络信息技术的发达、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是促使其产生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此外还有其它因素,如人口老龄化、国家政策和个人隐私观念变化等。

一些国家的政府将“医疗旅游”列为医疗业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如新加坡政府正推广“国际医疗计划”,计划到2012年,每年吸引100万的国际患者到新加坡就诊;对建设医疗与酒店二合一的设施提供优惠政策;对医疗旅游者实行适度宽松的签证政策,如马来西亚移民局在主要入境口为医疗旅游者设立了绿色通道,可快速通关。随行亲友可以在患者就医期间,到马来西亚观光游览。韩国政府 2009年通过法令批准实施医疗观光,还修改了移民入境法,允许来看病的外国人和家属获得长期医疗签证。韩国文化观光部和观光公社加大宣传韩国医学,向外国人散发中、英、日等国文字的宣传材料,保健福祉部则与民间医院组成“吸引海外患者政府民间协会”,推销体检、整容等服务。外籍患者超过全部患者的20%。韩国政府还规定,如果有资料证明是韩国裔的外国人,还可以加入韩国国家医疗保险。瑞士开通了中国公民赴瑞士医疗旅游的绿色通道,只要符合一定条件,中国病人就能收到指定医院的邀请函,赴瑞士接受整形、运动康复、心血管手术等世界领先的医疗服务。

发达国家患者到发展中国家进行治疗和手术的“医疗旅游”人数不断上升。以美国为例,2007年有75万人到国外进行医疗旅游,据德洛埃特咨询公司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600万人,2012年将增至1000万人,届时将夺走美国医疗产业1620亿美元生意中的大部分。2005年,世界医疗旅游业的总产值达到了200亿美元,而2010年国际医疗旅游行业的年营业额将上升到400亿美元。目前世界最有名的医疗旅游目的地有泰国、巴西、马来西亚、哥斯达尼加、印度和巴拿马等。这当中,亚太地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2007年,亚洲的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五国的医疗旅游产业年收入合计高达34亿美元,大约有290万外国人到这五个国家进行观光旅游兼治疗。

二、中国发展医疗入境旅游的优势

1.中医疗法在全球久负盛名 中医疗法博大精深,注重于人体调节,以预防、修养、保健为主要目的,着眼于长久的调理以求得身心健康,非常符合当前旅游发展趋势中的休闲理念,吸引了众多外国人慕名而来。据德国卫生部门统计,德国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次接受中医药治疗,许多人甚至不远万里来中国求医。随着中医在世界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许多外国旅游者把“中医”列入中国之行重要一站。美国也悄然兴起“出境寻医问药游”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不只是游山玩水,他们来中国喜欢去西藏、新疆、四川等盛产中草药的省市,学习那里的康复和治疗技术,感受制药时的那种古老、神秘的文化。目前,国内一些中医院还专门为国外游客开设医疗保健中心。例如,大连市开设中医理疗的医院目前有十多家,每年仅接待俄罗斯游客就达10万人,他们除了游览、购物、洗海澡外,行程中90%都安排了中医理疗。位于桂林市的解放军181医院在2005年投巨资新建了一座旅游医疗综合楼,正式挂牌后的两个月内,就接待了来自台湾、香港的数百位以医疗保健为目的的旅游者。海南省结合“国际旅游岛”建设也在大力发展“中医疗养游”。目前,已先后有奥地利、瑞典等国家的医学生来参加中医针灸、推拿及传统医药知识的培训,并与俄罗斯、瑞典、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签订了中医疗养及带教合同,与俄罗斯两个大型医疗所签订了中医疗养协议。哈萨克斯坦甚至包了8架专机到三亚中医院作“中医疗养游”。

2.医疗服务价格相对低廉。就医疗服务价格而言,中国内地是很有优势的。美国医疗价格增长一向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现有4500万人未上保险,还有大批人保险额严重不足。美国人到国外自费手术要比在国内享受减价优惠或单位资助还要便宜得多,尤其是一般病症,在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治疗费用仅为美国的15%。如果在美国做烤瓷牙,要是没有牙科保险,就得1000美元做一颗牙。但在中国一般只需要500元人民币,加上往返机票、住宿费用也比在美国看牙便宜。据估计,“医疗旅游”每年可为美国人节约700~750亿美元,这成为美国不成文鼓励外出医疗旅游的理由。数据显示,美国医疗保险公司也正积极鼓励这种医疗旅游,以节省保险支出,而美国医疗旅游人群的合理分流,将给中国医疗旅游的发展提供机会。近年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种医疗中心就诊的港澳台同胞人数呈增长趋势,其中港人占逾90%,特别以做手术更为突出。如安装一个心脏起搏器,内地和香港的价差在几万港元以上。有一些不愿等排期,又不想去私人医院花太多医药费的香港人,宁可赴内地看病。

3.中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奇山异水不胜枚举,华夏文明源远流长,56个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截至目前,中国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达38处,排名全球第三。此外,中国还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8处、森林公园2277处。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旅游竞争力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的“旅游资源”优势仍然十分突出,居于全球排名第 12/133。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的旅游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截至2008年末,中国共有星级酒店14099家,各类旅行社20110家,接待入境游客2032.88万人次。世界旅游组织预测,中国到2015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4.中国被公认为世界最安全旅游目的地之一。 安全问题是国际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首要因素。长期以来,中国被公认为世界最安全旅游目的地之一,消除了入境旅游者的后顾之忧。

三、中国发展医疗入境旅游存在的问题

医疗入境旅游在中国才初露端倪,因此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开展入境医疗旅游会使原本有限的国内医疗资源变得更加紧张。长期以来,中国医疗行业形成了“看病难”和“看病贵”两大难题,“看病难”背后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就是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卫生部数据显示,现在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仅占17%左右,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是40%。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卫生投入占GDP比例在5%以上,德国、英国都是10%,美国是15%,而我国则不到 5%。国内医疗资源本身已不能满足国民的需要,若开展医疗旅游可能会使这种状况变得更加紧张。

2.国内医院缺乏发展医疗旅游的经验,被国际权威医疗机构认证的医院很少。目前,国内的医疗机构尚未与旅游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机制,缺乏运作经验。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国际医疗卫生组织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评审标准》(简称 JCI认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评估系列》等认证是医疗机构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通行证”。只有取得这些国际医疗认证,我国医疗机构才能顺利的进入国际医疗市场,才能为医疗旅游者所信任。从商业的角度来看,JCI认证可以使医院有资格更容易地获得外国保险公司的承保。目前在华的外籍人士,其医疗费用多由国际医疗保险支付。外国人一旦生病常常是转道去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看病,主要是因为外籍人士在境内营利性医院无法享受医保。而我国目前仅有广州祈福医院、杭州邵逸夫医院、北京和睦家医院等几家医院获得了JCI认证,这是发展入境医疗旅游的最大门槛。

3.对境外来华医疗旅游者的签证限制。目前,境外来华医疗旅游者只能使用“旅游签证”,并须提供县级以上医院诊断证明。这种签证时间较短,不易延长签证办理。此限制将一些需在中国较长时间疗养的境外游客拒之门外。

4.医疗服务人员外语沟通能力不足。据卫生部 2010年初公布的数据,我国护士队伍已经从以中专层次为主体转向为中专、大专、本科多层次学历结构,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护士达到51%。尽管我国医护人员总体学历水平呈走高趋势,但其中双语人才仍相对匮乏。现在国内只有极少数医院和医生能够用英语和外籍人士进行交流,医患之间的语言不通严重影响了治疗的效率和准确度,甚至还可能耽误病人治疗时机。

四、加快发展中国医疗入境旅游的对策

1.政策支持,公私分离。政府应多采取鼓励措施,为医疗入境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并积极出台有关优惠政策,拓宽对社会资金的利用,支持和促进医疗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内外资引进与开发建设。中国发展医疗入境旅游还要与当前正在推进的医改政策相结合。据《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数据,我国现有公立医院 14086个,占全国医院总数19822个的71%。最近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第一条便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鉴于此,笔者认为,公立医院目前应少涉足医疗旅游领域,而让民营医疗机构和中外合作医疗机构来承担起高层次医疗服务,从而与公立医疗机构形成分工,满足包括医疗旅游在内的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要。以马来西亚为例,目前该国获准为外国人提供医疗服务机构也是以35家私立医院为主。此外,在具体实践方面,应先开展试点工作。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有条件的城市的卫生局和大型医疗机构,可将医疗旅游作为工作的创新点,开展试点,特别是在医疗旅游机构评级、医疗效果评定等方面可以在试点的基础上加以推广。

2.找准卖点,加强宣传。 在狭义的以招徕以手术等为目的国际旅游者方面,中国并没有太多的优势。而中国医疗旅游的强项是发展保健旅游,特别是以中医、中草药为主题的保健旅游。在北京,中医医疗咨询点早已成了旅游“特产”之一。每到旅游旺季,北京各医疗咨询点内游客如潮。尤其是欧美游客,更是对中医中药情有独钟。因此,北京的一些定点旅游商店纷纷抓住了这个“商机”,在店内设立旅游医疗咨询点,请来医师坐堂问诊。还拥有一些特色疗法,如针灸、推拿、指压、气功、武术、按摩等。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中医则善于利用食疗,减少对药物的引用。中西医结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中国是开展中西医结合最早的国家,当古老而神奇的中医结合了精确量化的西医,所产生出来的技术优势是吸引境外游客到中国就医的重要因素。要创新医疗旅游宣传促销方式,把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与中医药文化交流相结合,促进旅游与中医药文化的紧密融合。相关机构可通过参加国际旅游博览会和策划包装一批医疗旅游节庆活动,提升中医药旅游的影响力。

3.医旅联合,实现双赢。由于我国医疗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不足,政府还没有制定相关的发展计划和方案,未能将医疗资源和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难以发挥两个领域结合的最大效能。因此,各地旅行社应与医疗单位合作,针对旅游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组织相应类别的旅游团体,并为他们安排科学的治疗方案。并鼓励医疗机构与旅行社、酒店、景区建立良好的互助协调、互惠互利的长远合作关系,以便为游客提供医疗旅游一条龙配套服务,使游客医得放心,游得开心,住得舒心,从而取得良好的医疗效果,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要改变我国目前医疗保健品牌少、机构少的现状,统筹规划,积极推出以中医中药为依托,中药材基地、中医院、中医药博物馆、疗养度假胜地等为基础的医疗保健旅游基地,将医疗保健旅游和常规旅游结合起来。如北戴河风景名胜区就开辟了以服务海外人士和外国驻华人员及家属为主的“国际气功康复旅游”,教授各种气功功法,实施多种传统医疗措施。庐山推出了各种康复理疗、中医之旅(包括气功、针灸按摩、医疗保健操、太极拳、中药、矿温泉浴、药膳等)。

4.国际接轨,提升信誉。开展医疗旅游还必须积极加入国际医疗市场。泰国之所以成为东南亚乃至亚洲的“旅游医疗”产业新中心,与这点是密不可分的。至2005年末,泰国共有400家医院通过了ISO90010验收并顺利成为能接待西方病人的“国际级定点医院”。2006年,西方病人到泰国进行观光和治疗的总人数多达140万人次,预计2010年将突破200万人次。

与国际接轨,首先必须加强对医疗技术水平的监管和认证。我国应促进更多的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技术和水平,通过JCI等国际认证,取得国际医疗市场的“入场券”。其次是与国际医疗保险机构的沟通合作。仅有 50张床位的北京和睦家医院由于通过国际JCI认证,得到了世界上几十个医疗保险公司的认可,单人病房每天床位费竟然高达1500美金,全部由医疗保险公司承担报销。医疗机构必须诚信经营,维护信誉。医疗机构与中介机构、各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合作进行宣传时,要如实宣传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水平,不能为获得经济利益夸大宣传,欺骗游客,影响游客医治及身体康复。对医疗游客要明确医疗旅游流程,进行“透明医疗”,不额外增加医疗项目及收费。相关主管部门还要严防一些名不副实的医疗机构在医疗旅游大潮中混水摸鱼,从中作祟。

5.重视人才,改进服务。医疗旅游,人才先行。如泰国一些医院聘请的职员,有讲流利英语的,也有能翻译阿拉伯语、孟加拉语、汉语、日语甚至西班牙语的。印度成功开展医疗旅游的三大优势(世界一流的医疗水平、非常低廉的医疗价格、会讲英语的医护人员)之一便是语言,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使得印度的医护人员有能力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疗消费者无障碍沟通和交流。与一般的旅游方式不同,医疗旅游更讲究服务的质量。如印度政府为促进医疗旅游,决定对医院实行星级标准管理。该标准将由印度旅游部和卫生部联合制定,以其硬件设施和医护人员的医疗及护理水平为基础,分为三星、四星和五星三个级别。与此同时,印度的高档私立医院也开始为海外病人推出诸如机场接送、配备能够上网的单独病房、提供印度美食、安排旅游等各式套餐服务。一些医院推出的疗程配合还与瑜珈或其他形式的印度传统医疗,颇受外国患者欢迎。这些贴心细致、富有特色的做法,值得国内借鉴。国内开展医疗旅游的机构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要加强医疗技术人才和高水准护理人员的培养。

医疗入境旅游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尽管目前还存在发展无序、法律缺位、管理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但只要正确引导,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医疗旅游必将迎来光明的前景,成为对外经贸和服务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1]张文菊,杨晓霞.国际医疗旅游探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8(5):736~740.

[2]江华.医疗旅游,是倒履相迎还是拒之门外 [N].南方都市报,2009-06-18(GC12).

[3]刘景峰.医疗保健旅游:谁的“蓝海”[N].医药经济报,2009-03-30(2).

[4]刘燕玲.健康岛的“中医疗养游”[J].环球中医药,2008,1(4):56~57.

[5]徐菲.迅速发展的印度医疗旅游[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60~62.

[6]李相浚.中医医疗旅游产业亟待开发[N].环球时报,2009-12-23(15).

猜你喜欢
旅游者医疗旅游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什么是医疗告知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