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评委点评会纪要

2010-10-09 03:22黄凡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年6期
关键词:陶艺陶瓷设计

黄凡

湖南省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醴陵412200

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评委点评会纪要

黄凡

湖南省轻工高级技工学校 醴陵412200

2010年12 月16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展活动在广东佛山华夏陶瓷博览城胜利召开。通过两天的封闭式评审,18日下午,在佛山华夏陶瓷城一号报告厅内,评委对此次参评作品进行了点评。出席本次点评会的领导和评委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何天雄理事长,还有本次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展的16位评委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资深陶瓷专家张守智教授、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的陶艺家罗小平教授、河北的范有祥大师、河南的郭爱和大师、何岩大师、周益军教授、何炳钦教授、陈衡、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宁钢、 周武、南京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四川成都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曹亚麟大师、福建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大会由王建中教授主持,会场座无虚席。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陶瓷艺术家们不但拿出自己的精品进行参评,更想通过这次评比活动了解各地的陶瓷发展现状和创新点,为今后的创作发展方向更好地把脉。首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对此次评比活动进行总体介绍,谈了三点看法:

第一,评比活动的性质和意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已历经三十多年,每四年一次一直坚持下来,原因是活动对中国陶瓷艺术,设计领域以及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陶瓷行业发展的需要,是陶瓷艺术发展的需要。得到全国各地陶瓷艺术家、大专院校师生、社会各界从事陶瓷艺术精英的支持和呼应,才使活动坚 持了三十多年。本次陶瓷创新评比活动参评作品多达2475件套;与往届相比,是作品数量最多、涵盖面最广的一次评比活动。

第二,本次活动虽然是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但是也得到了具体帮助承办这次活动的佛山市南庄镇和社会各界的帮助,提供了这样良好的承办平台,在此我代表中陶协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这次评比有来自全国十一个省市的陶瓷界顶尖级的专家教授、艺术大师,他们在繁忙工作之余来到佛山参与评比。2475件作品数量非常之多,展览厅十六七行的长条桌,每行将近一百米,所有桌子长度总和约一千六七百米,折合三里多的路,展示了当代中国陶瓷艺术的魅力。

十五号开幕那天,天气寒冷,老天爷让所有参加活动的人上上下下都历练了一番,但也经受了考验。更值得欣慰的是十六位评委,有的年近八旬,有的正当壮年,但不论年老、年青,都在非常认真的、负责地评审。现在评审结果出来了,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接下来是评委会成员对此次展览作品进行一一点评。

张守智:各位产区和院校的同行们,大家下午好。我是第三次参加全国陶瓷创新设计评比,每次参加这样的活动,都能从大家的作品中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这次,感觉学到的东西更多,而且我非常兴奋。因为新中国建立60年,我1954年从央美毕业即从事陶瓷设计教育工作,五十多年来我经历了中国陶瓷发展的历程。我感觉这次设计作品非常丰富,因为陶瓷是为了我们当代的生活质量提高,为我们社会的人服务的。在这次评比中,我参加的是日用陶瓷和工艺陶瓷组的评委,主要想从这方面对参加评比工作中,我收获到的和所看到的作品与大家交换意见。

第一,第一次是在龙泉参加第七届的陶瓷评比,四年前在江苏宜兴参加评比,这次在中国陶瓷生产第一大省的广东省进行评比。感觉这一次评比中,从日用瓷参展数量来看,比在宜兴时候翻了一倍。过去日用瓷参展数量比艺术瓷、陶艺类要少,这组的评比总是最快结束的。作为陶瓷生产大国,不管是从事产业的工人,还是陶瓷产量、品种,都是最多的。中国生产的生活陶瓷产品承担着全世界75%以上的人口使用量,此次陶瓷产品能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琳琅满目,非常丰富,而且陶瓷设计基础离不开好的材质、原料和做工。生活陶瓷讲究实用、合理,设计上的文化价值高,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简单说一点,这次参展的生活陶瓷,餐茶具中软质瓷高于硬质瓷,这是世界的潮流,而且软质瓷也上来了,还有对软质瓷的两次烧成和硬质瓷的两次烧成感到非常兴奋。新中国的陶瓷历史上是一次烧成。近一百年来,欧洲、日本在茶具、餐具的生产上采用两次烧成的硬质瓷工艺从二战后即已开始,而我国以景德镇为首的硬质瓷一次烧成将近搞了四十多年。改革开放后今天,看到我国南方、北方不仅软质瓷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骨质瓷、石英质瓷、镁质瓷、强化瓷等软质瓷都是二次烧成。高温素烧已经不吸水了,可以进行强制架烧,抛光后低温釉再次烧成,产品的规格好了,质量好了。软质瓷透明、柔和、材质细腻,是世界生活陶瓷发展的潮流,本次展会中软质瓷在餐茶具中是主流。我国在这方面的设计做到了,比八年前在龙泉评比时有很大的变化。

第二问题,在设计上,在多种复合陶瓷方面有了发展。在二次大战以后,世界陶瓷的名牌企业是餐具生产厂,而非陶瓷生产厂。社会发展需求是餐桌到厨房,不管是酒店业还是家庭用瓷,生活瓷器依然是消费主流,是整体设计和配套设计的。而前段时间我们的设计陶瓷厂家只生产陶瓷。多种材料组成的整体设计很少,以材料划分行业,是农耕时代的产品。此次陶瓷设计评比中,作品制作的跨行业性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不管得没得奖,不管奖项是高是低,看到了很多餐具是复合材料的,如有的餐具设计上采用瓷器与金属相结合,刀叉上画面风格和瓷器是一致的,虽然是少量的,但也是发展的一个方向。还有从潮州送来的玻璃餐具,原料经过事先处理,成型中不收缩。玻璃陶瓷现在非常流行,而且拿到了大量的国外订单。新中国陶瓷发展到今天,也不断在发展,不断出现新的成果。

另外,看到了在餐具的设计上,有炻瓷、硬质瓷、软质瓷等多种材质,尤其青瓷艺术瓷的发展得快。在改革开放后的青瓷也变了,首先在艺术瓷上取得很大成就,手工拉坯成型,就地取材,完全用原矿来恢复传统。青瓷在过去国有企业年代和20年中做餐具的难度还是很大,釉色不厚,达不到玉的质感。在这两年之内,龙泉政府和青瓷人,把青瓷量产化、产业化,走向家庭,走向餐桌。在这一点上,特别是在今年龙泉青瓷节和此次展览上,龙泉青瓷的餐具有很多,做得很不错,很规则很薄,这是新的成果。听说国务院的同志在今年的青瓷节上也选中了龙泉青瓷。这是我在本次评比会上所看到的,所学习到的,谢谢大家。

何炳钦:各位同行,下午好。作为这次创新设计大赛的评委,和张老师一起在日用陶瓷组,也是第三次参加日用陶瓷评比。第七届开始,一直在这个组。所从事的专业也是陶瓷艺术设计,从事这行业有三十多年,在陶瓷设计方面掌握了一定信息,积累了一定经验和技术、技巧。从三届比较而言,此次有很多新的亮点。这些设计应该跟生活紧密联系,以生活为源泉。现代陶瓷设计体现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从业人员继续在这个领域加快自己的建设步伐。前些年,沿海城市经济发展快,很多厂不注重自身的建设。如知识产权方面、产品独立自主研发能力等,造成设计师的边缘化。景德镇也同样出现这种问题。景德镇从事陶瓷行业的人在全国最多,但设计上慢慢削弱了。如何做好日用陶瓷创新设计,关键是要以生活为源泉。此次展品中也看到许多餐具、茶具在造型、装饰画面等方面还停留在传统上。现代有的设计作品表现比较好,茶具小型化。比如现代家庭的结构变了,日用瓷在配套形式和画面设计上有了大的变化,56头、108头等餐具已经逐渐淡出我们视线,还有一些餐具在设计上与生活有一定距离。因为现代生活更注重营养、健康、卫生、疾病防预等,如中餐西式的方式和注重安全的方式的观念,在设计师方面还要进一步强化。设计要符合时代要求,时代感强才更能接近社会。

第二方面,设计师要在新的时代理念上加强自身的设计创新。景德镇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不可逾越的高峰,当代人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改变观念和方法,才能把当代陶瓷做好。不仅在观念上创新,还要在材料和工艺上创新。新的观念上看,“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确实是景德镇陶瓷的特色,但也是致命的地方。新工艺如何在具体设计中的运用,现代陶艺设计上的许多新方法也可以借鉴。无论在学校也好,在工厂也好,都要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方面,中陶协的宗旨要发展陶瓷,发展日用陶瓷,这次日用陶瓷类所占比例是35%,比陶艺和传统陶瓷多了些,同时要看到,怎样发展这一块。这次评比展中的法兰瓷里面有很多新的工艺,采用多孔塑胶施压成型,景德镇的玲珑瓷改变了原来的玲珑瓷的效果,完全改变了原来的工艺技术。设计师不应该仅仅注意到造型方面,还要关注材料、工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等。罗小平:从94年参加第四届陶展,作为评委参加过两次,非常感谢中陶协在中国陶瓷发展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和为中国陶瓷产业、行业发展所做的贡献。从94年第一次参加第四届陶艺展,那时候才三十出头,与评委认识也不多,还得了奖。从那以后,与陶协有了不解之缘,只要有可能,就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想告诉各位,陶艺家的成长与陶协有血缘关系,大家来参加评比是想得到专家的认同,想拿奖,相信拿奖对大家至关重要,我们也收到许多信息,但不是人人可能拿奖,奖毕竟是少数的,我自己是这样过来的,十年前我去美国也与陶协有关系。在此先介绍一下陶艺的意义,从事陶瓷行业的,不管是设计,还是艺术,陶艺是最艰难的。他的探索性、不为人知性、实验性,决定了他存在的一切。许多陶艺界同仁能不顾生活所迫和他人的认同,坚持从事陶艺创作,相信跟钱没关系,主要是来自内心的与生俱来的想突破,想探索新的东西。有的新东西可能转换为社会价值,有的可能转换为金钱,大多数劳动不被承认,但许多陶艺家仍在执着追求,这是牺牲精神。给其他人带来了有益的东西,使更多人知道陶艺是美丽的东西。传统的陶瓷是一种美,颠覆一些传统的艺术观念、艺术规律也是一种美。现代陶艺对传统陶瓷和日用陶瓷发展有许多借鉴之处,对从事现代陶艺的人来说是意义重大的,我在此对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在今天的和谐社会中,无论日用瓷、传统陶瓷还是现代陶艺,都能容忍对方的存在。 第二,介绍一下评比的方式,有些人对评比的方式还不太了解。送三件,送五件,送几样。一般来说,评委会从中选出最优秀的一件作品;个人建议,不便在同一类别中放几个同一组作品。还有的同一类作品摆在一起,有的一般,有的可以。还有的没考虑好风格,很传统的东西放在现代陶艺类里。现代陶艺里更多的是探索性、实验性的作品,送作品时考虑不周会影响评奖效果。

最后,请各位相信每个评比小组的专家,每一位专家的眼光不会错过优秀的作品。尤其今天宽容与和谐的社会氛围中,几乎专家对每件艺术作品都能够接纳。只要是优秀的作品,无论是在哪一类作品中,可以以人品担保,优秀作品绝不会埋没。如果没有获奖,期望将来获奖,请想一下为什么没获奖,检查一下自己,而不是社会,问自己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

陈衡:这次我们看到的作品在釉的应用方面,还是做了很多工作。过去釉只是做为器皿表现的装饰,实际现在很多釉料都当材料用了。各个产区、各单位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艺术格调采用不同的方法,釉应用得非常好。我主要是在这方面多说一下。这次,放在展览馆最后边的有个来自山西的三彩釉瓷板画,烧出了很多放射性的水墨效果釉彩,像韩美林的画的国画,如同动物的毛,釉应用得很好,大家很肯定,评为金奖。景德镇在这方面也做得好,有和绘画结合的,有和雕塑结合的,也有和釉上、釉下结合的,也有与许多结晶釉、古代名釉结合的,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品相当精彩。广东省在釉的应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不同的产区在釉的应用方面也不一样,保留了每个产区不同的釉的应用方式,保留了产区的不同特点。广东参加评比的有几个产区,其中佛山的艺术陶瓷在过去,釉的应用比较朴实单一,但现在在雕塑上用釉加彩料,增加了很多花纹。改革开放后,广东佛山在陶塑方面的装饰变化很大,有的跟釉上彩结合,有的跟釉下彩结合,甚至跟现代陶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都是利用釉的变化产生了许多很好的效果。潮州产区在釉的应用方面是另外一个方式,有的在古代釉的基础上发展,作为一种新的釉出现,比较有时代感;有的尽管还是用过去传统的方法作为釉来使用,但釉的使用已有新的感觉;有一种是结晶釉跟釉下彩结合,除传统的结晶釉外,从国外引进新的结晶釉,还不能满足大家的要求,后来发展到定位结晶。这几年的定位结晶釉,发展到排列有一定的控制,有很多文章可做,有的当成泥纹来作装饰。大的做为花朵装饰,有的作为海水、水景,根据不同的结晶变化,不同的大小,通过跟彩绘结合,出现了新的效果。广东做的最好的应是佛山,雕塑家比较多。有的产区用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方式,虽然釉不是新釉,但做为新的办法来进行装饰,在评比的时候就有不少这样的产品。釉的应用在这次评比中是比较突出的,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还会出现很多新的变化,新的装饰方式。还有很多省在釉的应用方面做得很好,就不多说了。

范有祥:各位同行,下午好。我是日用瓷评委,我在早年也是从事日用瓷设计,现在从事艺术瓷有四十多年了。通过这次评比,再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对艺术陶瓷设计方面的一点体会。既然是创新评比大会,我想先谈谈创新的方向问题。创新,我认为一是传统创新,一个是现代创新。传统创新是在原来传统基础上拔高求新,精益求精,达到新的状态。现代创新是不择任何手段进行横向的取揽,包容性强。从日用陶瓷创新来看,是在解放后出口陶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很大程度上是外来因素比较多,有很长时间是在仿制、贴牌,找人家的作品设计进行生产出口。传统的纵向上的创新,在这次设计的东西里头,我们看到有很多这样的作品是不错的。比如说“盛世华章”作品设计,是在原来出口的陶瓷设计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新,尽管本身元素是传统设计,却考虑到自己的因素。这次创新中也有宋瓷品种,把我国的传统元素加进去,尽管不够完美,但已经有创新,有了自己的东西。比如说这次青瓷设计在以往多是艺术瓷的,但这次在日用瓷中的应用中是比较好的,很青翠的颜色,此次青瓷的评比效果很好。

第二,就艺术瓷的风格问题谈点个人认识。过去人们往往容易把工艺特点看作是我们的创作风格,我认为风格应当是个人的艺术风格,不是工艺特点。我认为无论哪一类作品,那一种创新,都要有时代特点,质量好,是我们的时代特点,当代陶瓷不能是过去的名窑作品的重复,现代陶瓷的辉煌应该由我们当代人来创造。当代陶瓷的时代特点,我认为一是多元需求,另外是高科技,还有信息的发达,材料的发达。人文的东西才能够久远,陶瓷创作也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才能发展久远。从日用陶瓷来讲,就是要追求完美,做到越完整,越完美,越规则,应该是我们的时代特点。

宁钢:荣幸受邀参加此次评审活动。我主要围绕创新发展谈谈自己的看法。看到这么多好的作品,看都看不过来。很多产瓷区,特别是龙泉、景德镇、德化、河南几大名瓷,非常有感觉。陶瓷行业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已不仅是过去的师傅带徒弟形式,已经包括了画家参与。包括教育这块,陶瓷工业协会。我觉得中陶协非常忙,为国家陶瓷工业的发展贡献很大。第九届创新评比不但有日用、传统、现代类作品评比,还有论文评比等多种形式,体现了时代创新、艺术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很多作品还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和现代烧成工艺。

郭爱和:感谢中陶协给予机会,这是第一次当评委,评委的辛苦大家不能感受到。王建中老师几次拒绝宴请,吃盒饭,中陶协的工作人员更加辛苦,搞通宵,一有消息打电话,非常感动和振奋。我是做洛阳三彩的,提起三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唐三彩。唐三彩是三彩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是第一个高峰区,明三彩是第二个高峰区,由器物转向了建筑构件,还有清三彩。目前在英国、加拿大都有我国的三彩作品。我认为陶瓷艺术家是弱势群体,昨天的艺术品是今天的文物,我们要给后代留下传世之作。在设计中,要把功能放在第一位,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美观。这次作品中有几个是平面壁画,效果非常不错,但大家研究来研究去,没搞清楚是陶瓷还是玻璃,因为表面用玻璃罩上了。创新不断需要材料的交融,也是需要观念的包容与互相借鉴,同时要注意窑变的气氛来打造。比如我设计的世博会河南馆的三彩壁画中就融入了钧瓷、汝瓷及玉文化。另外,三彩的颜色不止三种,是多种的意思,希望大家以后能达成共识。

韩添任:非常感谢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给这次机会。我是边缘人物,新的面孔。我本人不是搞陶瓷专业毕业。早年在日本留学,选修的是材料艺术,后来又学习现代雕塑语言,后来由于接触材料的关系,开始学习陶艺。本次展会数量之多,我觉得非常有感觉。想说几点。我个人搞当代艺术的,在九十年代初期,主要进行国内陶瓷研究和材料属性研发,任何材料都可能具有创作的空间,大家可能在成型工艺上受到局限,可以尝试在材料的自然属性上多做些探讨。

何岩:每四年一次的陶瓷评比,推动了艺术陶瓷的发展,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陶艺家,推动了陶艺产业的发展。我也随着每一次的展评活动,逐渐成长起来。简短地说,这次参加评比,从日用瓷来看有了非常大的发展。数量、质量和艺术形式比任何一届都要好。数量多,质量高了,是非常高兴的一件事。作为在一线从事日用陶瓷设计,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个问题。在实践当中,一个好的日用瓷的设计,设计者本身应该通晓日用瓷的生产工序,才能完整地表达设计思想。装饰和材料的结合如果都很完美的话,装饰有时就有画蛇添足的感觉。作为一线设计工作者,设计应该有沟通,设计工作者和艺术大师们要经常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共同学习。

陆斌:感谢中陶协邀请我做评委,说些感受。客观地说,这次整个现代陶艺类作品约700件,总体水平比06年有所提高,但不明显。也没有看到一两件特别出众的作品。真正出色的作品是不会错过这个得奖机会的,有时评委作对一件作品的好坏争议最多,那很正常,因为每个评委对每件作品的评价不一样,有不同的个人见解。另外,因为展览时间只有几天,所以有很多优秀的作者考虑到作品的运输安全、路途遥远、包装损害等因素而没有送展品, 造成相对精品较少。第八届来说没有那么好(纯属个人观点)。

我认为此次展览趋势,在校生作品占主体。前几年有一个有乡土气息的人物作品,传达作者对生活的感悟,有感染力。有的作品技术上不讲究,粗制滥造,为了简单的模仿,会造成作品低价的情况。本来陶艺是反传统,但有局限,所以在工艺上反传统,角色上可以传承延续,这也是个课题,希望年轻一代注重如何考虑自身并把握这个问题。展品中有一件很薄的瓷片作品,在材料、技术、风格上都非常吸引人。现在陶艺发展快,但要能真正把陶艺和教学联系在一起,并融入本土文化的比较优秀的特征,通过这个来学会把陶艺本土化,区分品位。

周益军:各位同行,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中陶协关爱,我是第二次当评委。这次感受很多,特别是参赛人员这么多。值得欣慰的是,此次作品数量比第八届多了很多。湖南在作品数量、人数上也比往届多了很多,特别是涌现出许多年轻人。原来的釉下五彩尽管很优秀,但有一段时间处于萧条状态。近年发展迅速,不论从材质还是工艺上来说都发展快,走文化产业之路。还有一个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需要陶瓷艺术品的数量增加,这是很好的事情。而且中国陶协围绕这些产业做了很多工作,和其他协会比较,做了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自己收获最大的是这次参展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比以前更成熟,内容更丰富。包括题材的挖掘,技术的结合、艺术的创新上很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年轻作者多,在继承传统、如何创新和作品材质方面缺乏深刻的了解,在某些方面有画蛇添足的事。另外,在作品的艺术风格上,无论是青瓷还是釉下五彩瓷,希望通过这次评比,能做得更精彩一些。

曹亚麟:我主要从日用类展品中的紫砂发展方面谈谈看法。紫砂发展到现在,无论是艺术水平,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市场价格,都达到了历史登峰造极的地步。举个例子,同一位大师,在我刚开始从事紫砂业的时候,他的作品价格是五块钱,今年他的作品价格是一千三百多万。能有这样繁荣的情况。实际我感觉有两个因素非常重要。第一是市场的因素。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艺术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紫砂需求也越来越多。很多人都在收藏紫砂,玩紫砂。从事紫砂艺术行业的人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工艺水平,也希望提高自己的价格。第二,全国评比这些因素也是很大的促进因素。从第一届全国展开始,对我鼓舞很大。尤其是杨永善老师对我的鼓励很大,每一届都参加,对艺术创作水平提高是很大因素。我们完美的紫砂作品要求有一个基本的标准。大概就是几个方面。第一,实用性,第二,艺术性。虽然看上去都是壶,但实际上艺术价值相差很大。用来泡茶用的壶,使用功能要求比较高,制作工艺要求精益求精,非常精致。第三,泥料材质的美,通过使用越来越滋润,越来越光润,用到最后象玉。第四,思想感情,第五,文化内涵的作用,这两个条件都是非常重要的。要创作一件完美的紫砂艺术品,要达到这五个方面的要求。通过这次评比以后,我感觉在紫砂创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第一,创意很好,形式很美,但制作工艺不够严谨,不够精致;第二点,制作工艺非常精美,很新颖,完全区别于别人的作品,但看上去程式化,似曾相识,尽管工艺很美,却影响其艺术价值。

张南章:我来自福建德化,是第三次参展,以前是参赛,现在是评委。谈两点感受。第一,对全国陶瓷创新设计大赛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参展是想自己能获什么样的奖。中国是陶瓷大国,但还不是陶瓷强国。从来自欧洲的超市里,很难找到中国的陶瓷身影,原因主要在于设计,尤其是缺少设计创新。设计创新展览不能简单理解为评奖,而是重在参与整个过程并获得充电提高的机会。第二,展品数量相对增加,体现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偶尔有几件耳目一新的作品,但纵观整体,缺少吸引力。

王建中:强调审美艺术的提高,需要加强审美意识,要跟文化连起来的。世上不缺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陶瓷界尤其要特别强调。在这次评比过程中,有些陶瓷创作作品,表面去看似乎还可以,但缺少一种摄人的魅力。在当代,创新意识应该变成文化识别,使人们能够客观冷静地发现文化中的优势、优点,好的东西,精华的东西,将其变成行为和思想的动力,同时,要反省不足的弱点,进行民族的反思。认识到这一点对创作会有所突破。在传统陶瓷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展示新的陶瓷文化,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全新的投入,一定能得到好的结果。审美意识的提高,离不开长期的功课,需要加强创新意识和文化自觉。

此次展览的论文收到八十多篇,精选后分为传统类七篇,现代陶艺类五篇,工艺陶瓷类十几篇。金奖七至八篇,银奖八篇,铜奖十来篇。主要是景德镇,广东,山东,福建,江苏,湖北来得最多。评比以三个方面为主要参照。一是视野广,角度新,见解独特鲜明。二提出问题要中肯,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记载当地产区发展和创作的心得。有史料价值和借鉴作用,多元的观点。评委点评结束后,大会还进行了评委与陶艺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大连陶艺家张驷、景德镇陶瓷学院的何炳钦教授等人就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低碳经济、文化能量、文化资源的使用等内容与评委专家进行了精彩的谈论。

(该文中专家教授的讲话仅代表个人观点,内容有删节)

猜你喜欢
陶艺陶瓷设计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疯狂”的陶艺
设计秀
学陶艺
做陶艺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陶瓷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