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贵自然 平淡才是真
——大连陶艺家张驷老师的陶道世界

2010-10-09 03:22赵丽莉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年6期
关键词:陶艺家苏武张老师

赵丽莉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株洲 412007

道法贵自然 平淡才是真
——大连陶艺家张驷老师的陶道世界

赵丽莉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株洲 412007

夕阳西下,有一束光照到张老师的身上,仿佛舞台上的射灯照亮着演员。温柔的橘色光线轻轻落在他的脸上,勾勒出北方汉子特有的坚毅线条。身后是长长的投影,如同张老师用自制的陶埙所吹奏出的悠长埙乐。夕阳都舍不得走,停留在这一刻。一曲《苏武牧羊》,把一个中华民族英雄苏武不畏严寒,在冰天雪地、寒风凛凛之中,坚守民族气节,不坠青云之志的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听过张老师的埙乐让我想起陶渊明的一句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那种从埙孔和指缝间传出的声音,唤起我们心中最深层的感受。张老师说幸福是一种心灵得到释放,自由自在的感觉,那么,我想这种感受就是幸福了。

谈到陶埙的制作经历,张老师说:“我并不是一个埙乐演奏家,我只是埙器的制作者。因为每一个我亲手制作的埙都是饱含着我的感情,所以我吹出来的曲子,你们也觉得好听。”这样谦逊,让我们这些音乐的门外汉更是无地自容。

陶艺家张驷在大会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主题发言

与张驷老师的相识得益于不久前刚结束的“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大赛活动。因为这次大赛,我有幸与各方面有成就的陶艺家坐在一起,品茶论艺,这其中更是跨越了几个年龄层。我是后辈,与每一位前辈的接触都是抱着敬畏的心情,而张老师却那么平易近人,与我们这些后辈们促膝长谈,更有幸领略到来自远古人类的神圣乐器——埙的风采。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中提出的是顺应天地,遵循自然规律的观点。陶艺亦如此。张老师认为陶艺有三个境界,分别为:器、艺、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所谓“器”指的是单纯的形制,它仅仅表现基本的技能和基本材料的使用;比“器”高一层次,那就进入到“艺”的范畴。这其中就多了情感与理念的投入,当然这种“艺”的层次同样需要相关的熟练技术作为前提;而比“艺”更高一层次的就是“道”的境界。“道”的境界形成则需要顿悟。顿悟是一种环境的凝缩。除了顿悟外,还需要修炼,甚至需要作者长期的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以及对整体文化的把握,加上个人的艺术天分,甚至还包括天意造化。例如,在作品形成过程中选料、制作、烧造等每一个过程都需要相关的天机。“器”、“艺”、“道”这三个层次也是创作者对陶瓷进行了解、掌握以及表现的过程体现。

“器”、“艺”、“道”三者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的。这三者之间的联系正是我们当代陶瓷艺术的创作与发展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陶艺的创新与发展简单地讲,就是我们对得起每一把泥土,也让每一把泥土对得起我们为之付出的努力与心血,做出不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那么,我们既要做一些实用的“器”,还要做一些高层次的“艺”,更要做一些进入到境界,进入到修炼、顿悟、通达到更高层次的“道”。

作者(右)与张驷老师(左二)、《陶瓷科学与艺术》杂志总编邹明林(右二)、湖南工业大学老师郝建英在一起

陶艺家张驷的部分陶埙艺术作品

张老师用拌菜、炒菜和炖菜来形象地比喻“器”、“艺”、“道”的关系。他说:“器”就像拌菜,把原料和作料放在一起拌好,可以吃就行;“艺”则是炒菜,需要厨师认真的搭配原料,掌握火候等;而“道”则是炖菜,广东人叫做煲汤,不仅需要原料的搭配,火候的掌握,还需要发挥各种配料的作用。有的料还需要提前进行配制、发料,甚至几种相应的配料还要找到相应的原产地,相应的季节,之后再用很长的时间去煲,这其中就不仅仅是单纯一个菜的形成,还投入了厨师本人的技艺和感情,甚至是一种精神的祈求。

对于音乐而言,只是听着好听的音乐那就是“器”;能进一步打动人的感情,使人有一种怀想、畅想的那就是“艺”;如果能真正使你的神经系统,使你的内心世界得到一种震动,这种震动甚至使你眼前出现相关的画面,这就进入到“道”的境界。

一曲《苏武牧羊》埙乐演奏,我理解了张老师所说“道”的境界。品读张老师的埙艺,何尝不是一种“道”的境界。张老师制作的埙不仅是能吹得响曲子的民族乐器,这其中更包含着他对音乐,对陶土,甚至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再看张老师的经历。从童年时代受父母影响而学艺做陶,中学毕业后到农村插队5 年,之后大学4 年专攻电子工程,大学毕业后做过自动化工程、企业管理、新闻、营销策划、经济文化研究等项工作。千回百转之后,终于在陶艺道路上找到了自我,这是内在情感的归宿,冥冥之中本性的自然回归。经过生活的历练,情感的升华后的作品怎能不说是一种“道”的境界呢……

离别之前,张老师教导我:“不要计较暂时的得失。自己只和自己比,超越自己就行。所有小事做到精致就是大成功。当一种状态成为一种潮流后,即使你不能成为浪头,但你仍然是浪头上的尖花。年轻,经历的少,总会因为没有得到的奖项而遗憾,还没有办法把一切看做浮云……”

做陶如此,做人更如此,陶艺界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们,不都是以陶为友,在平淡从容中真诚地对待人生。和谐、自然、包容、仁爱、自信,也许这就是前辈们留给我们的一份人生考卷,在此聊表感言,与跟我一样年轻的同辈们共勉。

猜你喜欢
陶艺家苏武张老师
苏武庙
张老师喝茶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NO.2)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苏武传》说课稿
陶元浴素——中国当代陶艺家黑白影像(十一)
中外现代陶艺家作品
中国当代陶艺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