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矿精细大作为

2010-10-13 00:22丁亚洲沙文洁
中国石油石化 2010年15期
关键词:班组精细化节点

■文/丁亚洲 沙文洁

小矿精细大作为

■文/丁亚洲 沙文洁

胜利采油厂采油四矿将精细化切实融入生产实践、经营管理与队伍建设中,不仅连续3年产量实现稳中有升,而且成为胜利油田开发系统唯一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的采油矿。

成立于2002年、辖区面积仅有15.8平方千米、剩余可采储量240.8万吨、综合含水高达96.15%……在胜利采油厂,“工龄”最短、地盘最小、家底最薄的胜采四矿与其他兄弟大矿相比毫无优势可言。它所管辖的12个断块,其中10个就像活跃在“边区”周围的游击队一样,大的1平方千米左右,小的仅有0.4平方千米,基本上都被扣上了“老少边穷”的帽子。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袖珍”油矿,却在近年的发展进程中脱颖而出:连续3年产量实现稳升,最早成为胜利采油厂荣获局级劳动关系和谐模范单位,是胜利油田开发系统唯一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的采油矿,旗下的采油九队更是中石化系统唯一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的采油队。秘诀是什么?答案是巧练“精细化管理”绝活。

精雕细刻提产量

在看待“大与小”的问题上,胜采四矿矿长尹文军有这样一番精辟的见解:“含水高不代表没潜力,区域小不代表无作为。只要坚定地立足于‘小’,着眼于‘细’,运用‘微雕技艺’做深、做透精细化文章,‘拇指盖’上照样‘描龙绣凤’,小米粒上也可精雕万里长城。”

正是在这种精细化理念的指引下,四矿人开始摸索有自身特色的“微雕技艺管理模式”,将存在地下的“金珠子,银豆子”变成实实在在的产量。虽然,含油面积不足全厂的十分之一,挖潜增效任重道远,可胜采四矿人偏偏不信邪,屡屡在“弹丸之地”上演“牙签剔肉”的精彩好戏。

坨21及坨28断块是胜采四矿实现夺油稳产的两大主力阵地,尽管综合含水已高达96.5%以上,接近油田开发的经济极限,但其主力层系内含有55个小层,厚度从0.5米到30米不等,差异较大的小层特征为精细油藏挖潜提供了广阔空间。从主力层水淹严重角度看,两区块无疑是地地道道的老区,但从其非主力层未得到充分动用角度看,它们又不失为新区,其他8个断块尽管都很零散,且属于开发难度较大的“三低”区块,但储量动用程度普遍较低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提高采收率,除坚守好主力阵地外,攻克韵律小层、提高非主力层动用储量,自然是该矿地质开发的重心。

“层间找层、层内找层、层外找层和注水流线调整……”,近几年四矿人在认识油藏的过程中想出了不少精细挖潜的妙招。通过这些方法,他们相继找到潜力小层221井次367层,找到潜力韵律层167井次212个层,重新描述小砂体27个、增加可采储量47万吨,主力层潜力井区79个、恢复失控储量170多万吨。为最大限度地把找到的油拿出来,在强化注采调整的基础上,他们还逐渐明确了以“非主力层合采、主力层与非主力层合采、潜力区有效提液、卡封高含水层和深部堵水调剖”为主要内容的五种开采模式,累计增油14.19万吨,提高储量控制程度2.3%,提高采收率1.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地质大观园”中,高压低渗、出砂偏磨、综合含水上升等状况不断,“威胁”着四矿辖区内的油井“健康”,“罢工停产”事件时有发生,高峰时疑难复杂长停产井曾多达50余口,不仅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运行,而且造成了产量的被动和储量的严重流失。

◎“含水高不代表没潜力,区域小不代表无作为。”胜采四矿矿长尹文军(中)这番精辟的见解让油矿走上了一条精细之路。供图/丁亚洲

2010年,这个矿针对长停油井启动了治理工程。31006井位于坨28断块,因油稠、能量差已患病多年,近些年由于含水上升又开始出现偏磨加剧的症状,平均每3个月就要作业一次,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技术作战室”的成员反复研究推敲,最终为该井开出一张“中西结合、标本兼治”的处方,先应用先进的内衬管配连续杆,再辅之以日常定期井口药剂降黏管理,双管齐下一举攻克了困扰该井多年的“沉疴”,使昔日的“短命井”成功向“长寿井”转型。

精打细算巧管理

在提高产量与效益的同时,采油四矿还在降本上下起了工夫。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实现产量与成本“双赢”,精打细算的四矿人坚信:“所有的成本都可控,成本人人都能控”。胜采四矿在管理中用“巧功”,从源头决策、过程控制、全员参与三方面着手搭建精细经营管理框架。

效益最大化起于决策。为把好合同审核和大额支出决策两大关口,胜采四矿制定了“合同负责人、经营组、分管领导、经营领导、矿长”五级合同把关制度。在大额费用控制方面,他们将核定的77项成本重新细划为固定费用9项、月度签字费用14项和及时签认费用54项。

为实现成本过程控制的细化、量化,胜采四矿效仿纯梁采油厂“节点控制法”制作了《胜采四矿成本节点网络图》,把可控成本指标从矿到基层队再到班组逐级分解为452个节点。其中,一级节点16个、二级节点59个、三级节点107个、四级节点114个、五级节点104个、六级节点52个。这些节点的细分将成本控制落实到各个基层队,保证了人人肩上有任务、时时刻刻控成本。

现在,凡是四矿所辖的基层队都在实行“日目标、日分析、日考核”精细管理模式,将可控成本分解到班组,责任落实到班组,考核兑现到班组;将全年生产经营任务划分为老井产量、生产成本两项责任目标,以及油井免修期、洗井及时率等4项技术目标,并逐一量化分解到各采油班组每一天,建立班组日目标体系;将每天生产数据与确定的日目标对比分析,依据问题原因,科学制定改进措施。考核小组在对各班组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各班组。通过建标、对标、PDCA循环、统筹规划及全员参与实现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胜采四矿为成本控制架起了一道“红色”警戒线。

精益求精建队伍

“‘精’要精在岗位上,‘细’要细在流程上,‘化’要化在行动中。”这是采油23队职工孟冬梅对于精细化管理的理解。一次,她在310135井量油时发现液量缓慢降低而伴随气量增大。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加上测试诊断,她初步认定是气体压缩膨胀导致液体不能完全充满泵筒所致。于是,孟冬梅提出下调防冲距建议。建议实施后该井日增液量5吨,增产原油3吨。

精细化要落实,始于管理者、止于最基层的普通职工。采油四矿深谙这一点,所以队伍建设成为他们加强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环。

看一看胜采四矿的“英雄”名录,对其人才建设就可见一斑:“全国工人先锋号”采油九队,山东省首席技师、油田技能大师冯新永,胜采厂“十大蓝领专家”刘洪田,中石化技术能手、山东省技术能手于培晓,中石化劳模、油田新时期十大标兵赵洪文……这些人都是在胜采四矿精细化管理下雕琢出来的“精品”,也是胜采四矿不懈发展的财富。

为了提高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挖掘后备力量,胜采四矿整合现有人才资源,实施名师带徒工程,开展梯次轮训。他们把技能大师请到“练兵场”,把培训课堂搬到井场,将手把手带徒、面对面授艺、集中专题学习和现场实践得到了有效的融合。除此之外,他们还通过展开职工技能竞赛、油水井技术分析比赛、导师带徒对抗赛、采油班组紧急预案演练对抗赛等一系列技能竞赛活动来检验队伍,查找不足。

今年,胜采四矿把工作重心下沉到班组,把建设“精细管理型、生产安全型、学习技术性、增效节约型、团结和谐型”的“五型”班组作为自己队伍建设“精品化”的发展方向,以“执行标准”为突破口,进一步推广“3+1”班组建设管理模式,即通过理念渗透和文化引领,把以提高岗位综合素质为重点的班组自主培训体系,以提升岗位成本意识为重点的班组预算管理体系和以提高岗位工作质量标准为重点的班组精细管理体系有机融合起来,用一套ABC考核运行机制贯穿始终,切实做好班组指标分解、班组指标统计、班组工作质量评价等工作,用规范的制度来保障和促进班组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岗位增值、管理推进的目的,激活班组这个企业组织结构中最基本的“细胞”。

正是因为将精细贯穿于各个环节,切实做好精从细中来、细在尽责处,管在精细、赢在执行,胜采四矿实现了自己的飞跃和成功。

猜你喜欢
班组精细化节点
班组“5米经理”安全管理模式构建研究
强班组建设 促企业发展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生产班组执行力提升建设
“党员进班组”促进班组建设的探索和实践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