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秆栽培双孢蘑菇技术的研究

2010-10-26 11:08吴艳韩晓芳郭亮徐全飞孟俊龙常明昌
关键词:棉秆双孢麦秸

吴艳,韩晓芳,郭亮,徐全飞,孟俊龙,常明昌

(1.山西农业大学 园艺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谷030801)

双孢蘑菇(Agaricusbis porus(Lange)Sing.)隶属于伞菌目蘑菇科蘑菇属,是世界栽培规模最大,栽培范围最广的食用菌。它是一种食用兼药用真菌,其味道鲜美,肉质肥嫩,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食品。目前我国栽培双孢蘑菇的原料在北方地区以麦秸为主,但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机械水平的提高,小麦以机械收割代替了人力收割,而且造纸业也大量用麦秸做为原料,从而使得麦秸被用于食用菌业的数量在逐年递减。此外,麦秸还被用于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因此做为双孢蘑菇栽培原料的麦秸就更加缺乏了[1~4]。山西﹑河北﹑河南﹑山东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是我国黄河中下游的主要产棉区,年产棉秆的数量很大,但棉秆无法还田,所以大多数只能被堆弃燃掉。在食用菌的栽培上很少利用,既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和环境污染,又使资源无法得到很好的再利用[5~7]。为此,本试验用棉秆为栽培原料进行了多次双孢蘑菇的培育试验,发现棉秆是一种优质的栽培料,并在山西省永济市等地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推广示范,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系统的利用棉秆人工栽培双孢蘑菇的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种

白色双孢蘑菇As2796的母种由福建漳州紫山公司提供,将原种和栽培种均制备为麦粒菌种。

1.1.2 试验材料

棉秆﹑麦秸﹑牛粪﹑鸡粪﹑尿素﹑菜籽饼﹑石灰﹑石膏﹑磷肥﹑菇房。

1.2 供试配方

试验设8个处理6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各处理培养料配方见表1。

表1 不同原料配方/kg,干重Table 1 Formulae of different stuff/kg,dry weight

1.3 试验方法

将棉秆﹑麦秆﹑牛粪﹑鸡粪分别晒干,每个处理5000 kg原料,选新鲜﹑无霉的棉秆和麦秆经粉碎机粉碎,在2%的石灰水中浸泡,于 8月16日开始分层进行堆料。干粪在堆料前预堆8天。干粪先用清水或粪尿拌湿,含水量掌握在50﹪左右,4天翻堆一次,堆温一般在55℃左右。堆料时,先在地上铺一层约2.5 m宽﹑20 cm左右厚的料,料上再铺一层约9 cm厚的粪,如此重复,直到堆成一个高1.5 m左右,宽2.1米,长度 7.5 m的发酵堆为止。建堆的同时要一边堆一边浇水,底层不浇水,中层少浇水,上层多浇水,一直到料边有水溢出为止,建好的堆用草席覆盖。建堆5天开始翻第一次堆,以后分隔5 d﹑4 d﹑4 d﹑3 d﹑3 d翻一次堆,共计翻堆6次左右,每翻一次堆,堆宽可缩小15 cm左右。第一次翻堆重点是要浇足水分,翻堆过程中均匀撒入石膏粉。第二次翻堆的关键是调节水分,此次翻堆时,粪料要充分混合并均匀撒入磷肥。第三次翻堆时加入石灰粉,以后的翻堆主要就是调节水分和调整生熟度,改善料堆的通气状况。最后一次翻堆时,培养料的含水量掌握在65%左右,前发酵结束后移入菇房的床架上进行后发酵。采用撒播法进行播种。采用菜田土进行覆土,方式为常规的双孢蘑菇覆土法。分粗细两种土粒,先覆粗土,厚度约2 cm,后覆细土,厚度约1 cm。覆土后,经常喷水保持上面湿润,形成菇蕾后,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0%~90%,温度控制在15~22℃,每天开窗通风,菌盖充分长大而未开伞时及时采摘并记录100组菇盖直径和菇体单粒重,每组10个。采收两季,即秋菇和春菇,在此期间做好秋菇﹑春菇的采收和越冬管理并记录采菇量。采收后及时把残留在覆土层的菇柄清除干净,以防引起污染[2,6,8]。

1.4 试验地点

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鼎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服务中心,山西省永济市等地。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配方对二次发酵和菌丝生长的影响(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8个配方中,菌丝长势无太大的差别,对照CK和配方G的二次发酵质量和菌丝生长速度较其它6个配方差,配方E和配方F的二次发酵质量和菌丝生长速度最好,在其它4个配方中,栽培料中棉秆比例大的菌丝生长速度基本上较优于以麦秸为主的配方。这是因为麦秸的表面含有较厚的蜡质层而且通气性不如棉秆,所以棉秆比麦秸更容易发酵,因此以棉秆为主的栽培料比以麦秸为主的腐熟度要好,这样使得菌丝在棉秆栽培料上更易定植生长,使得发菌快而齐。

表2 不同配方对二次发酵和菌丝生长的影响Table 2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ormulae for secondary fermentation and mycelial growth

2.2 不同配方对产量的影响(表3)

表3 不同配方下对双孢蘑菇出菇期和产量的影响Table 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ormulae for the time of the first harvesting and the yield of Agaricus Bisporus

从表3中可看出,在第2项指标中,8个配方无太大的差别。在第1﹑3﹑4这三项指标中,8个配方中最优的是配方F,较次之的是配方E,其次是配方D﹑C,配方B﹑A,再次是配方G,对照CK最差。这是因为棉秆的通气性优于麦秸,因为麦秸的C/N为28∶1,棉秆的C/N 为26∶1,氮的含量高,所以棉秆比例大的配方出菇早,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麦秸的提前,出菇期更集中。第3和第4这两项指标中数值的变化也进一步体现出棉秆因其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使其栽培料的后劲较麦秸的充足。从表3中还可反映出,当棉秆或麦秸含量一定时,牛粪和鸡粪同时施用的要比只施用牛粪的各项指标值要好,原因在于牛粪属于寒性粪类,速效性差,而鸡粪性热,速效性好,且含氮量高,所以有助于提高产量,如:配方F和E,配方G和对照CK。

2.3 不同配方对双孢蘑菇质量的影响(表4)

表4 不同配方对菇体质量影响方差分析Table 4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quality of Agaricus bisporus in different treatments

由表4的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对于菇盖的平均直径指标,配方F极显著大于配方B﹑A﹑C﹑CK,显著大于配方C,配方E极显著大于配方A﹑G﹑CK,显著大于配方B,配方D显著大于配方G﹑CK,配方C﹑B﹑A﹑G﹑CK之间无太明显的差别。对于平均单粒重指标,配方F﹑E显著重于配方G﹑CK,配方F和E之间无明显的差别,配方D﹑C﹑B﹑A﹑G﹑CK之间无明显的差别。由此再次验证了,由于棉秆所含的营养物质比麦秸的丰富,所以能有助于提高双孢蘑菇的产量。

2.4 菇房的类型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图1)

图1 两种菇房类型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Fig.1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mushroom houses for the yield of Agaricusbisporus

由图1可以看出,在8个配方中,简易菇房中双孢蘑菇的平均总产量均低于各自砖房中的产量。这是因为双孢蘑菇在出菇的整个过程中,温度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则其有助于产量的提高,而砖房的保温﹑保湿能力均强于简易菇房,能够克服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特点,所以产量较简易菇房中的高。

3 结论与讨论

(1)适合双孢蘑菇栽培的棉秆原料配方为:棉秆50%,牛粪40%,鸡粪 10%,添加尿素0.1%,菜籽饼10%和石膏、石灰、磷肥各1%。砖砌房中双孢蘑菇的产量高于简易菇房。

(2)在8个培养料配方中,配方F是最为理想的原料配方,因为利用棉秆栽培双孢蘑菇,其菌丝生长速度快于麦秸培养料的,子实体生长的高峰期比麦秸培养料的提前,出菇期较麦秸的更集中,产量高,品质优。究其原因在于,棉秆与麦秸相比,棉秆的茎秆较软,蜡质较少,易吸收水分,易腐熟,而且棉秆培养料比麦秸培养料疏松,通气性好,所以棉秆的二次发酵质量较麦秸的好,从而使得它的营养成分易被菌丝吸收,所以棉秆培养料上的菌丝一开始就能获得充足的养料而生长的快而旺盛,从而使得其能早结菇,结好菇,更适合在自然气候下栽培时间短的北方地区栽培。又由于砖房的保温能力明显强于简易菇房,有利于双孢蘑菇恒温下出菇,能有助于其产量的提高。

[1]常明昌.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62-163,167-181.

[2]覃培升,黎金锋,黄福常.双孢蘑菇生产中常见问题及生产改进[J].中国食用菌,2007,26(3):27-28.

[3]刘君昂,李琳,周国英.双孢蘑菇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湖南地区的发展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46-1347,1350.

[4]张建武,宋祥军,韩克亚.双孢蘑菇稻田栽培技术(5)[J].湖南农业,2006,22(10):12-13.

[5]黄毅.食用菌栽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0-131,136-151.

[6]侯攻科.双孢蘑菇越冬后的春菇管理[J].食用菌,2007,29(6):8.

[7]司海燕,张华,杜建中.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讲座(五)[J].农业知识,2006,18(14):15-16.

[8]管小冬.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浅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6,28(S1):21-22.

猜你喜欢
棉秆双孢麦秸
黄河流域棉秆机械化收获装备的研究与分析
拨轮式膜秆分离机的设计
不同棉秆形态对棉秆-EPS砌块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踩麦秸
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检验规程探讨
麦秸垛里藏温情
麦秸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
西藏野生双孢蘑菇栽培种营养成分研究
温暖的麦秸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