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灵之一
——龟

2010-11-03 08:07撰文陈万青
海洋世界 2010年2期
关键词:神龟玄武

撰文/陈万青

四灵之一
——龟

撰文/陈万青

龟,身体平扁,有明显的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体披函状甲,由背甲和腹甲组成,是坚硬的骨质板。水栖者四肢成鳍状。

龟,虫也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龟”的解释是:“龟,旧也。外骨内肉者也。从它,龟头与它头同。”按同书解:“它,虫也。”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文》云:‘龟头与蛇同,故字上从它,其下象甲足尾之形。’它,即古蛇字也。”龟的繁体字、特别是龟的象形文字的上部像蛇头,下部像龟的四肢和尾巴。宋代陆佃的《埤雅》是解释名物的训诂书,书中说:“龟,旧也。外骨内肉,肠属于首。广肩无雄,与蛇为匹,故龟与蛇合谓之玄武类。”所谓“玄武类”是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其塑像为龟或龟与蛇合体,同青龙、白虎、朱雀合称四方四神。《礼记·曲礼》:“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孔颖达疏:“玄武,龟也。”玄武一称也频频出现于许多古代诗赋中,如汉代张衡所写《思玄赋》:“玄武缩于壳中兮,腾蛇婉而自纠。”《后汉书·冯衍传下》:“神雀翔于鸿崖兮,玄武潜于婴冥。”

四灵之一

《礼记》中说:“麟、凤、龙、龟,谓之四灵。”实际上前三者现实并不存在,只是人们想象中的生物。把龟和龙相提并论,足见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说苑》中说:“灵龟文五色,似玉似金,背阴而负阳,上隆象天,下平法地,盘衍象山,四趾转运应四时,文着象二十八宿,蛇头龙颈,左睛象日,右睛象月,千岁之化,下气上通,能知存亡吉凶之变。”《管子》认为龟是万物之先,“知天之道,明于上古”,“先知利害,察于祸福”。《龟赋》中写道:“伊神龟之效质,实瑶光之散精,负河图之八卦,标礼经至四灵……名有时群之美,文成列宿之象。”战国时期,大将旗号以龟为饰,是“前列先知”之意。晋代郭璞赞曰:“天生神物,十朋之龟。”国家大事也要用龟来占卜。《宋史·天文志》:“龟,五星在尾南主卜,以占吉凶。星明,君臣和;不明,则上下乖;荧惑犯为旱;守为火;客星入为水;流星出,色赤黄为兵;青黑为水。”《搜神记》:“千岁之龟能与人语。”在古代神话中,女娲补天是“断龟足以立四极”。夏禹治水之法,也受启于龟背文。《洛阳记》写道:“神龟于洛水,负文列于背,而授禹。文,即治水文也。”

汉代时,皇太子、列侯、丞相、大将军等所用官印的印钮,都是用黄金铸成龟形。曹植《王仲宣诔》:“金龟紫绶,以彰勋则。”谢灵运的《初去郡》一诗云:“牵丝及元兴,解龟在景平。”李善注:“牵丝,初仕(即初任官);解龟,去官也。”唐代官员的官服都有一种佩带作为装饰品,武则天就用龟袋作为区分官员品级的服饰,三品以上用金作,四品为银,五品为铜。

神屋藏六

先秦时代,人们把龟甲看作是无比珍贵的神奇之物,将其称作“神屋”、“先知君”,当作占卜吉凶的灵物。灼龟甲,视其裂变情况以占吉凶,称为“龟卜”。《物原》中说:“伏羲始造龟卜。”宋代程大昌的《演繁露》中记载:“卜人令龟已遂,预取吉兆墨画其上,然后灼之,灼文适顺其画,是为食墨者,吉其兆;不应墨则云不食,不食则龟不从也”。《述异记》:“陶唐之世,越裳国献千岁神龟,方三尺余,背上有文,皆蝌蚪书,记开辟以来,帝命录之,谓之龟历。”据《周礼·春官》记载,周朝专设一种官职叫“龟人”,其职责就是“掌六龟之属……若有祭祀,则奉龟以往。”六龟是“天龟曰灵属,地龟曰绎属,东龟曰果属,西龟曰雷属,南龟曰猎属,北龟曰若属,各以其方之色与体辨之。”

由于龟的甲板不能活动,它的头、尾和四肢这六个部分都能缩进壳内,所以龟又被称为“藏六”。《杂阿含经》:“如龟善方便,以壳自藏六。比丘习禅思,善摄诸觉醒。其心无所依,他莫能恐怖。是则自隐秘,无能诽谤者。”“有龟被野牛所包,藏六而不出,野牛怒而舍去。”宋代陆游在《自笑》中说:“那知病叶先摧落,却羡寒龟巧宿藏。”苏轼亦有诗曰:“失若龟藏六。”

辎衣大夫

由于龟的体色多为黑色,所以,古代又称其为玄夫、辎衣大夫等。《史记·龟策列传》中说:“(宋元王)乃召博士卫平而问之曰:‘今寡人梦见一大夫,延颈而长头,衣玄绣之衣,而乘辎车……是何物也?’(卫平)乃对元王曰:‘玄服而乘辎车,其名为龟。’”晋代孙惠在《龟赋》中说:“有辎衣之大夫兮,衣玄绣之衣裳,乘轻车之岌岌兮,驾云雾而翱翔。”唐代韩愈有《失子》一诗:“东野夜得梦,有夫玄衣巾……再拜谢玄夫,收悲以观忻。”宋代苏轼《书艾宣画·莲龟》:“半脱莲房露压欹,绿荷深处有游龟。只应翡翠兰苕上,独见玄夫暴日时 。”

由于龟与贵同音,所以龟也被当作富贵的象征。汉代的一种货币就叫“龟贝”。《汉书·食货下》称:“古者货贝宝龟有元龟、公龟、侯龟、子龟。”

龟鹤之寿

龟行动缓慢,代谢速度低,但它适应力强,寿命较长,所以被当作长寿的象征。《说文》中所说的“旧”与“久”同音,即长久、长寿之意。《庄子·秋水》中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曹操在《龟虽寿》中写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史记·龟策传》:“安平静正,动不用力。寿蔽天地,莫知其极。”《述异记·龟寿》:“龟一千年生毛,寿五千年谓之神龟,寿万年曰灵龟。”《孙氏瑞应图》:“龟生三百岁,游于蕖叶之上。三千岁尚在蓍丛之下。”人们喜欢用“龟龄”、“龟鹤之寿”来比喻长寿。鲍照《松柏篇》:“龟龄安可获,岱宗限仪迫。”郭璞《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宁加龟鹤年。”《史记》中记载:“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也。”李群玉《龟》:“静养千年寿,重泉自隐居。不应随跛鳖,宁肯滞凡鱼。”

龟之尊贵

由于人们对龟的崇敬,不少人愿以龟取名,如唐代宗室有李龟年,另有琴师亦名李龟年,诗人陆龟蒙、杨龟山,前蜀重臣李龟祯,宋代干道进士、撰《止堂集》二十卷的彭龟年。陆游晚年的住处称为“龟堂”:“鼻观舌根具得道,悠悠谁识老龟堂。”北魏孝明帝、日本圣武天皇的年号都叫“神龟”。许多山川也以龟为名,称龟山、龟川。全国有24座龟山,平遥、成都等还依龟的形状筑龟城。唐代李商隐的《为有》一诗中,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为金龟婿:“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在古代,用龟制成的帽子是贵重的礼物,倍受欢迎。《古今图示集成》引《笔记》曰:“葛延之尝以亲制龟冠献东坡,赠以诗曰:‘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叶朋从生庆喜。智能周物不周身,未死一钻七十二。谁能用尔作小冠,岣嵝耳孙创其智。今君此去宁复来,欲慰相思时整视。’”

龟鳖小竖

当然龟也有贬义。南北朝的《魏书·太祖记》中写道:“龟鳖小竖,自顾不暇,何能为也?”竖,小子,有轻蔑之意。明代陶宗仪的《辍耕录·废家子孙诗》中写道:“宅眷皆为撑目兔,舍人总作缩头龟。”兔撑目望月而孕,用来比喻妻子有外遇;其夫便成“缩头龟”。《北梦琐言》:“皮日休(唐代诗人)曾谒归融尚书,不见。因撰夹蛇龟赋,讥其不出头也。”皮日休诗云:“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顽皮死后钻须遍,都为平生不出头。”

猜你喜欢
神龟玄武
神龟
玄武
神龟负书
神龟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神龟的选择
驾船游玄武
京西有座山
乌龟“越狱”
B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