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艺术品陈设设计

2010-11-05 05:55
山西建筑 2010年12期
关键词:接待室陈设使馆

王 淼

在众多使馆设计项目中,艺术品陈设设计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尤其是此次中国驻美大使馆,设计团队更加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此次中国驻美大使馆的设计,除了建筑本身与艺术品的完美契合,如何将泱泱大国的传统文化、悠久历史、民族特色展示在这一方文化窗口中,也是设计研究的重中之重。年届91岁高龄的贝老带领合作设计团队亲历亲为,使我们突出的体会了这一工作的艰辛与成果实现后满载的欣慰。

1 多重的设计原则

首先,从建筑使用功能考虑,作为国家对外文化展示的重要窗口,艺术品的题材需要具备展现国家骄傲、民族自豪的功能,要体现本民族的特色。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如何从这一长河中萃取代表性的片段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另外,作为国家对外政府机构,使馆建筑不同于一般博物馆或私人机构,各个厅室都有不同的要求,如会议室、大使接待等重要外交场所需要庄重得体,内容雅致,而且作品内容将成为高层领导对外会客寒暄的话题。宴会厅、多功能厅等场所既要表现民族文化特色,又要轻松舒缓,并富含文化底蕴。其次,与建筑风格相统一同样是设计的重要原则。根据建筑基本方案,新使馆形体简洁,空间恢弘,于现代感中富含东方韵味。重要位置的艺术品陈设同样应遵循这一原则,含蓄婉转的现代表达方式,基调庄重、典雅,体现东方文化特色,又不失现代气质,富于生命力。再次,作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纽带,这些艺术品还代表了我国文化艺术的厚实根基与当前艺术领域发展的蓬勃状态。

2 严谨的设计过程

首先向业主方收集了原驻美使馆的馆藏展品详细清单,以尽可能利用原有作品为原则,尽量替业主减少成本节约开支。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原使馆馆藏展品内容丰富,不乏大家之作,但就题材和画幅来讲,很难满足新馆的现代风格及大尺度的空间需求。由此,结合业主意见决定,从馆藏展品中精挑一部分继续使用,更多的陈设将邀约恰当的艺术家在特定的空间重新定制。

随后,设计团队进行了数轮的艺术品陈设提案探讨。

如何诠释中国的文化,还是中国人自己的理解更为深刻。因此,在艺术家的选择范围上,都毫不犹豫的锁定为中国本土的艺术家。贝氏在现代建筑诠释东方韵味的感觉上一向是清远飘逸的,富于诗人气质。在艺术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把握上,更倾向于婉转、抽象的表达。如MIHO美术馆、香山饭店、中国银行等经典代表作。在重要艺术品的题材上,同样选择了这一表达方式,它们可以更好的将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文明璀璨加以浓缩提炼,集中、隐喻的表现如此久远的文明、众多的特色,从更深的层次体现中国文化哲学的理念,并且这与建筑本身的设计概念、简练大方的现代气质完全吻合。在驻美使馆重要的公共对外空间中,更将这些现代的抽象的艺术形式视为主要的手段。

艺术创作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相互启发,相互影响,并配以结构、设备等专业加以紧密配合,逐步完成技术与艺术的统一。艺术构思从建筑方案初期便已经开始介入。艺术品的陈设可以分为立体与平面作品,方案很早便为重要艺术品在各功能空间进行了位置和概念的考虑。如正厅外侧屋顶花园上,将由一组山石景观作为正厅窗口的借景;西厅旋转楼梯与天窗之间将设置一组雕塑,成为此处的视觉焦点;东厅八角形的墙面上将预留平面作品位置;而各厅室也分别预留了主题作品空间。根据空间感觉和要求,艺术家们的初步概念很快形成,各自提供了构思、材料、制作时间、费用和简要草图。几经研究与筛选,并多次申报外交部审核,最终敲定了作品人选和主题。

3 成果简述

艺术品配置按陈设位置分为两个部分,重要的对外公共空间和主要的接待厅室。

宾客进入主入口到达正厅,这里延续了建筑外部的形体及外墙的做法,全部以法国石灰石装饰,八边形、穹庐状的几何空间简洁、宏大、宽阔,富于神秘感。北侧对景的三面墙体全部开以5 m高、6 m宽的巨大玻璃滑动门,它们将外部花园景观尽收眼底。在这里,贝氏精心构思了一幅立体的山水美卷《云石》(见图1),并邀请水墨山水见长的国画家刘丹担任创作。太湖石向来是作为中国文化的物质性符号之一,其展现的材质肌理、复杂的空间结构历来被传统文化赋予极高的人文伦理象征和东方美学价值,而用现代技术手段重构这一古老景观,对于展现21世纪的中国形象,具有较大的象征意义和美学意义。而不同于贝氏以往偏爱的太湖石和已完成的苏州博物馆的片石,以水墨见长的刘丹这次采用了另一古典造园素材——石笋,在特别增加了荷载的结构板上进行创作。数十根石笋从国内采集并空运到现场,根据刘丹与贝氏在小比例工作模型中反复推敲定位,它们按形态被逐一挑选、编号,并根据图纸标记进行安置。石笋高低起伏,错落有秩,垂直伫立于黑色卵石形成的“湖水”之中,虚实掩映、静谧安祥,与旁边贝老亲自挑选的两棵黑松相映成趣,好一幅东方情韵的“水墨”山水卷。随着日出日落光线变化,石笋上的夕阳余辉与地上拉长的影又形成了别样的情趣。透过花园背景墙特别设置的菱形窗,场地外保留的古树透出荫荫绿色。站在正厅中,画卷前,不由得令观者心旷神怡。

西厅位置确定由艺术家徐冰创作装置作品《紫气东来》(见图2)。西厅是对外公共空间的重要交通枢纽,是到达多功能厅、宴会厅的必经之路。圆形旋转钢梯上方是八边形的穹顶,正中是一方锥形天窗。由于建筑外墙及内部公共空间墙面均采用法国石灰石装饰,空间完整,硬朗结实,所以贝老希望这里的作品可以柔和飘逸,起到调和的作用。一贯以“命运之感”著称的徐冰抛弃了常用的民族元素,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虚实韵味,采用了“云”“水”“雾”“霓”等象形文字,用有机玻璃制作了大小不一,长度不等的字模300多个,进行沙化,全部用透明的鱼线悬挂起来,通过群鱼游动的排列方式,制造出一种云气自上倾泄而下的飘逸景象。徐冰的“文字”通过误导、混淆和阻碍来起着影响人们思维的作用。在不断地倒错中,混乱而有秩序,挑战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紫气东来”是传颂久远的道教掌故,民间成为吉祥的象征,这一特别的文化含义为驻美使馆带来吉祥的征兆。抽象的艺术形式为空间带来虚化、灵动的感觉。作品在创作和施工中,与各专业工程师紧密配合,反复调试,从吊挂的着力点,重量计算,到下部投射光源的种类、亮度、角度,都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主要会客厅室也遵循了同样的陈设原则,烘托建筑清新典雅的高贵气质。接待室A、接待室G、接待室HJ、大会议室为主要对外接待空间,室内均为六边形,正中为主题墙面,两侧为落地大景窗,窗外树影婆娑,与中间主题墙面构成完整景致,室内装饰简洁大气,色彩清淡,与外部空间浑然一体。这些大空间以中国较为宏大经典的题材作为主题,儒雅中为宾客带出民族的博大精深。接待室A选用了画家詹建俊的油画《雪景长城》,气势豪迈;接待室G选用了苏绣的《竹林》,与窗外竹影相得益彰;接待室HJ选用了国画家冯远的巨幅人物《孔子、孙子、张衡》,体现我国程儒理学的传统文化精髓;大会议室则选用了书法家沈鹏的《沁园春·雪》,显现豪迈与理性。另外,大宴会厅A以悠然的山水长卷环绕四壁,小宴会厅BC则配以书法《行路难》、国画《游园·踏青》,为宾客提供了环境清幽、气氛轻松的用餐与交流场所。大使办公及会议空间以书法《观沧海》《论语·学而篇》为对景墙,以馆藏的青花文人雅集缸作为装饰,并配以整体书架,感觉知性而儒雅。书画作品均根据各自空间的装饰效果采用不同的挂接方式镶嵌于壁龛中。此外各个对外空间还配以小型书画、摄影、器物等艺术形式作为点缀。

4 结语

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从始至终贯彻于中国驻美大使馆工程的方方面面中。对众多艺术作品在各个建筑空间的合理调配和量身创作,使艺术风格在明确主线统领下,主次分明、杂而不乱,完美的烘托了高品位的现代使馆气质,为展现国家的时代风貌做出了满意的答卷。

[1] 周 聪.建筑空间的延展性初探[J].山西建筑,2008,34(25):54-55.

猜你喜欢
接待室陈设使馆
徐和平作品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帮我拿住包
简述罗布林卡格桑颇章陈设幢幡的保护与修复
流光恬语 软装陈设
宝鸡市三检察机关获“全国文明接待室”称号
本案保安的行为如何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