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和摇滚乐

2010-11-05 04:32吴虹飞
市场周刊 2010年9期
关键词:巴蒂新周刊格瓦拉

吴虹飞

当你见到白岩松,你就会知道国字脸是个什么意思。他表面上虽然是一个电视主持人。但其实他是一个摇滚爱好者,据他说,早年他崇拜大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崇拜球星巴蒂以及格瓦拉。喜欢喝酒,足球,摇滚乐,给过摇滚乐队写歌词,还写过大量的流行音乐评论。几年前,我们在一次朋友的小聚会中,他回忆起他过去在一本完全不成样子的摇滚杂志上看过我写的乱七八糟的专栏,也就几篇,也难为他记得。

去年在“新闻一加一”节目中,白岩松曾向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进言,扶持摇滚乐。为摇滚乐和所有北漂的艺术家提供更大的空间。作为2000年被《新周刊》曾经报道过的“飘一代”,以及一名不知名的摇滚音乐人,我听了心里还是暖了一下的。而似乎作为佐证,他去年出现在了幸福大街10周年的演唱会上。当时“星光现场”来了老崔的录音师老哥,经纪人黄燎原,二手玫瑰主唱,废墟主唱周云山,布衣主唱吴宁越,以及马条,就连艾未未在德国也一边做着展览一边忙不迭地做穿颅手术一边发来“贺电”。媒体这方面,只有白岩松到场了,他穿着白衣服,怕人认出来,是不戴眼镜来的,躲在二楼硬是看了三个小时的琳琅满目的演出:摇滚,侗族大歌,超女。他说这票实在是太值了。然后他还特别高兴地发表讲话,自己听了许多的中国原创摇滚音乐,他认为,“这是中国特别干净的一群人,做一件特别干净的事。”说得哥几个心头都暖洋洋。

他的同事张巍说,“他喜欢喝酒,喝多了就和你谈心,拍着你的大腿,说很肺腑的话,让你觉得,有这样的一个朋友,挺知足。”

他必然要面对来自公众的质疑和猜想:在这样的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央视体制下,他究竟有无痛苦和分裂感?他的一名同事说,“作为既得利益者,这些必然会妨碍他的表达。”

我采访他时,也认为自己其实不懂新闻,磕磕巴巴的,他却很认真,时不时鼓励你:嗯,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本来就没觉得自己问出什么好问题,这下可好,就更窘了。

我记得我问过他,你是否善于沟通?白岩松回答:“我不一定善于沟通,但我善于和不需要沟通的人沟通。”

几年过去,我依然为这句话微微感动着。对我们这类略微有些社会不适应症的摇滚音乐人,他大约是知道怎么和这些人沟通的。这已经比很多不真正关心音乐的人好很多了,反正我们也不会得到更好的理解。

猜你喜欢
巴蒂新周刊格瓦拉
巴蒂 第二次离别
“小老外”巴蒂
对称雪花
“把他放心里”:古巴人的切·格瓦拉
重走“格瓦拉之路”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新周刊》的编辑特色与问题浅析
寻找正宗的“不列颠”咖喱
《新周刊》的封面专题特点研究
《新周刊》、新浪网万人大调查爱越来越少,怕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