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2010-11-06 13:08邱玉英张玉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1期
关键词:肺病二聚体肝素

陈 俊,邱玉英,张玉林

(1.江苏省老年医院,江苏南京,210024;2.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南京,21000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长期缺氧引起红细胞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1]。D-二聚体是胶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检测D-二聚体已成为判断血栓形成危险性直接而实用的方法。本文旨在观察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以评估低分子肝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研究对象全部符合我国2007年COPD诊治指南标准和分级[2]。D-二聚体检测方法采用ELISA法,阳性判断标准>500 μ g/L。选择江苏省老年医院及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医院呼吸科2005年01月~2008年10月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的患者 60例,年龄60~85岁,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73.1±5.1)岁,COPD患病时间(11.5±5.1)年,FEV1(0.79±4.2)L,FEV1/FVC(63.4±8.0);对照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72.5±4.6)岁,COPD患病时间(12.8±3.4)年,FEV1(0.81±0.3)L,FEV1/FVC(61.2±9.6)。2组一般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的治疗包括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经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等,治疗组加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U,2次/d,疗程1周。

2 结 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的改善、D-二聚体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比较

3 讨 论

AECOPD患者由于缺氧,二氧化碳储留引起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另AECOPD的发生被认为是与炎症反应有关,炎性细胞浸润,炎症介质如白三烯B1、白介素6、肿癌坏死因子(TNF)、内皮素(ET)等升高[3],多种炎症因子如TNF和IL-6可激活凝血系统,同时抑制纤维蛋白降解,破坏凝血机制的平衡,且疾病严重度,器官衰竭,死亡率均与这些因子血清水平有关[4],D-二聚体作为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标志物之一[5],有研究表明,在AECOPD的患者中,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且病情越重,D-二聚体水平越高,其可能原因:①AECOPD患者缺氧导致内皮受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分泌增加,纤溶酶生成增加;②AECOPD患者经长时间凝血激活,造成凝血因子慢性消耗如纤维蛋白溶解亢进[6]。

肝素是一种粘多糖的碳酸酶,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对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粘附和释放有抑制作用,还可以保护血管内皮,减少红细胞粘附,防止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低分子肝素平均分子量为4000~6000的硫酸氨基葡聚糖,与普通肝素相比,抗-Xa和抗-Ⅱa活性的比例增强,不易被血小板第Ⅳ因子灭活,很少与血浆蛋白结合,生物利用度高[7],是普通肝素的24倍,且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作用比较少,而且血管通透性减低,轻中度出血事件明显少于普通肝素[8],这些特征使得低分子肝素能每天使用1~2次而无需实验室监测[9]。

本文中对34例AE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并于常规治疗组比较,发现低分子肝素能明显降低患者D-二聚体水平,同时患者症状的改善更明显,提示低分子肝素对AECOPD患者血栓前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利于抗生素、解痉平喘等药物发挥作用,增强临床疗效。

本文34例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均未出现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副作用,故对于AECOPD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D-二聚体水平,改善血栓前状态,且副作用少,使用方便、安全。

[1]朱银喜,申小青,李为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34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2):148.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8.

[3]Cornuz J.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Standards of Care Committee Pulmonary Embolism Guideline Development Group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uspected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Thorax,2003,58:470.

[4]Shorr A f,Thormas S J,Alkins S A,et al.D-dimer Correlates with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levels and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hest,2002,121(4):1262.

[5]Rowbotham B,Whitaker A N,Masic P.D-dimer antibodies powerful reagents for the study of human thrombosis and fibrinolysis[J].chest,1993,7(2):9.

[6]陆志伟,王 伟,许仁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近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1):21.

[7]陈礼谦.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74.

[8]高淑珍,张永江.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1):88.

[9]翁心植,王 辰.北京朝阳区呼吸内科专题讲座[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63.

猜你喜欢
肺病二聚体肝素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脾病候”“肺病候”导引法
二十五味肺病丸质量标准的研究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