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八类从业者体育投入与体育参与及参与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

2010-11-09 08:03周君华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水平体育

周君华,刘 卫

(1.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2.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

我国八类从业者体育投入与体育参与及参与的可持续性问题研究

周君华1,刘 卫2

(1.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山东烟台 264025;2.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山东淄博 255049)

运用社会学调查、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 8类 3275名不同从业者的体育投入水平进行测度并分组,探讨了不同从业者、不同的体育投入水平与体育参与及其可持续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体育投入水平组 (n=821)、中体育投入水平组 (n=1321)和低体育投入水平组(n=1133)的体育投入水平与其体育活动参与态度、体育参与方式与动机、主体定期坚持参加有组织的体育活动情况、参加持续体育锻炼的行为倾向等成正比关系,各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从业者之间由于体育投入的不同,上述方面也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1或 P<0.05)。研究结果同时证实了日本学者金琦良三制定的体育投入指标在我国不同从业者中测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影响体育投入形成的因素探讨证实,以前的运动经历是参与者持续参与体育活动的最重要因素。

从业者;体育投入;体育参与

目前,全球正处于一个终身体育观念盛行的时代。终身体育观念也就是指所有的人根据身体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兴趣目标和生活方式等,终生坚持体育活动或锻炼的行为。随着人们的终身体育观念不断加强,持续体育参与的研究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体育投入的形成限定着一个人体育参与的可持续性。美国学者贝克 (Becker H.S.)曾试图通过“体育投入”这一概念来揭示人类体育参与的一惯行为[1];思尼德·斯波利泽 (Sp reitzer E.A.)和斯特文森 (steveson C.L.)证明了“体育投入”对解释个人在体育方面及其他类似活动中的稳定性是有帮助的[2]。日本著名的学者金崎良三和桥本公雄认为:“体育投入意味着对体育的依恋或依附。它也可以定义为个人把自己投入到运动行为中去或把自己投入到体育团体中去”[2]。在对体育投入的调查研究中,他们采用了时间、金钱、情感三个指标。我国对体育投入与体育参与及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是以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为研究对象[3],而对社会成员中不同从业者体育投入与体育参与问题的研究尚罕见报道。

研究从业者的体育投入水平,探讨不同从业者的体育投入与体育参与之间、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对策提供理论依据,另一方面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抽样设计

2007年 7月—2008年 8月,在北京、上海、西安、郑州、成都、徐州、济南、沈阳、长沙、广州、福州 11个城市,按职业、地点、单位等进行随机抽样,发放问卷 366份。问卷填答方式采用邮寄、电子邮件等方式。

1.2 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各城市委托专人发放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 275份,其中男性问卷1 876份,女性问卷 1 399份;纸质问卷2 435份,电子问卷 840份。问卷发放对象的年龄在 20~50岁之间。被调查的不同从业者的人数分布见表 1。

表1 被调查的不同从业者的人数分布一览表

1.3 问卷的主要内容及信度与效度

问卷主要了解被调查者以下内容: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过去的体育经历,体育参与的程度,目前的体育活动,通过体育参与的人际交往,体育意识,继续从事体育的打算,家庭体育活动,体育参与的重要性,体育参与的目的,体育参与的欣快感,体育投入等共计 36题。问卷初稿经社会学家、心理学家、体育专家 2轮评议、修改,进行了归类排列与增删,使该问卷具有满意的结构效度。在正式调查前对西安和济南两城市进行初测,2周后进行了复测,由两次所得数据求得信度系数 r=0.89,P<0.01。

1.4 体育投入水平的测量

采用日本学者金崎良三建立的体育投入指标,对不同从业者的体育投入水平进行测度。该指标依据在体育中投入的时间、金钱和精力的趋向而确立,可信度系数为 0.850。被调查对象的体育投入水平以他们所给答案的总分来衡量。根据每题答案顺序,第①~④分别得分为 4~1分。根据所得总分,研究对象的体育投入水平被分成三组:11~16分是高水平组,9~10分为中间水平组,4~8分为低水平组。

1.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SPSS11.5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包括方差分析、χ2检验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从业者的体育投入水平

表2显示了对我国 8类 3275名不同从业者进行体育投入水平测度,并按体育投入高水平、中水平和低水平分组情况及不同从业者的体育投入均值和标准差。体育投入高水平组总人数为 821名,中水平组为 1 321人,低水平组为 1 133人,分别占总人数的 25.01%,40.36%和 34.62%;各水平组体育投入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P<0.01)。8类从业者的体育投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性 (P<0.05)。表 2多重均数比较的结果显示,8类从业者中,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医务人员、公司职员的体育投入水平分别与工人和服务业人员,与农民工之间差异显著 (P<0.05)。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医务人员、公司职员的体育投入水平相对较高,个体经营者、服务业从业者、工人次之,农民工最低。

表2 不同从业者的体育投入水平分组情况一览衰

表3 不同从业者体育投入水平的多重均值比较结果

2.2 体育投入水平与体育参与态度的关系

我们把体育锻炼频度、体育的重要性和体育重要的顺序作为评价体育参与态度的依据。表 4显示了体育投入水平越高,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就越高,认为体育对自己的生活越重要,体育在学术、伙伴、体育、音乐、浪漫生活方式、阅读6种事物中的排列顺序就越靠前。体育参与的程度、体育的重要性、体育重要的顺序在体育投入的三个不同水平组中,经方差分析,均有显著差异 (P<0.01)。

表5显示了 8类从业者在上述三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在体育锻炼频度和体育重要的顺序方面,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 (P<0.01),在体育的重要性方面,差异不具有高度显著性 (P<0.05)。说明不同从业者在对体育的认识上有趋同现象,但一具体到付诸行动,在日常生活中选择去参加锻炼,就由于种种原因表现出很大差异。

表4 体育投入水平与体育参与态度的关系

2.3 体育投入水平与体育参与方式与动机的关系

表6和表 7表明,不同从业者的体育投入水平与主体定期参与体育活动成正比,且不同从业者之间在体育参与的方式与动机上均存在明显差异 (P<0.01)。对体育参与方式与动机的研究就是研究从业者体育参与的数量与质量。调查显示,不同从业者体育参与方式及动机有 5种基本形式:一是参与体育训练:参加体育实践,定期并持续参加体育实践或提高运动成绩;二是为健康进行运动:定期并持续进行体育活动,不是为了单纯运动和提高成绩,而是为了身体的健康发展或其他;三是为娱乐而进行运动:在闲暇时间里偶然为娱乐而卷人体育参与;四是偶尔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体育属于偶然事件,一年中也不过几次;五是不参与体育活动:在一年中几乎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很显然,被调查者中,农民工“从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的频数达到了 82.7%,是最高的,其次是服务业从业者。这都与其工作性质有很大关系。

表5 不同从业者体育参与态度的差异

表6 体育投入水平与体育参与方式与动机(%)

表7 不同从业者体育投入水平与体育参与方式动机(%)

2.4 体育投入水平与参与主体参加有组织的体育活动的关系

表8 体育投入水平与参与某体育团体或俱乐部的比率(%)

表8结果显示,从业者的体育投入水平越高,参加体育团体或体育俱乐部的比例就越大。高水平组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是某体育团体或体育俱乐部的成员,而低水平组中非体育团体或体育俱乐部成员却占到调查对象的 90%以上。同样的,经χ2检验表明,不同从业者参加体育团体或俱乐部的比率及没有参加体育团体或俱乐部的比率,均有显著差异性(P <0.01)(表 9)。2.5 体育投入水平与体育参与的欣快感

表9 不同从业者体育投入水平与参与某体育团体或俱乐部的比率(%)

表10表明,体育投入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关于体育参与的兴趣有很大的不同。几乎所有高水平组中的调查对象在体育参与中能感到兴奋和愉快,相反的,几乎所有低水平组中的调查对象都感到不兴奋、不愉快。说明体育投入水平和体育参与的欣快感之间关系密切。表 11显示,不同从业者体育投入水平与体育参与欣快感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0 体育投入水平与参加体育的欣快感(%)

表11 不同从业者体育投入水平与体育参与欣快感的关系(%)

2.6 体育投入水平与持续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关系

表12的结果表明,体育投入水平和被调查者参加持续体育锻炼的行为倾向成正比关系;各水平组各型“倾向”的比率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性 (P<0.01)。在高水平组中,只有0.6%的调查对象没有继续体育参与的打算,而其比率在体育投入的低水平组中却明显提高。这意味着,体育投入的水平越高,有继续参加体育活动打算的从业者就越多。同样,各型“倾向”在不同从业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 13)。

表12 体育投入水平与持续坚持参加体育话动的关系

表13 体育投入水平与持续坚持参加体育活动的关系

3 讨论

3.1 关于影响国民体育投入形成的因素问题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投入”有三层意思:投到某种环境里去;聚精会神做某事;投放资金[4]。在经济活动中,把“投入”理解为人们为从事生产活动而提供的一切条件,即广义投入。其中一类投入具有物质形态称作硬投入;另一类不具有物质形态称作软投入[5]。我们这里研究的投入水平是指个人从事体育活动所投入的时间、金钱、精力和情感等方面,属软投入。金琦良三和桥本公雄探讨了青少年体育投入的影响因素,证明青少年体育投入的形成主要受个人过去的运动经历、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带动、父母的运动意识和运动经历、体育项目推荐人的权威性、体育设施条件等影响。我国不同从业者的体育投入也是受许多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①个人过去的运动经历。个人有过对某一运动或某几项运动的深刻体验,他会在精力、金钱和时间上进行自觉投入,形成一定的体育投入水平。个人过去的运动经历时间越长,水平越高,则体育投入水平就越高。8类从业者中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公司职员、医务工作者的体育锻炼频度和参加各类体育组织的人数比例排在前四位,体育投入水平也较高,表明了体育投入与个人运动的经历与时间成正相关关系。而其他 4类从业者,特别是农民工和服务业从业者的锻炼机会最少,很少参加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体育投入水平也最低。②个人收入。目前很多资料表明收入水平与社会成员个体的体育参与及休闲生活关系密切[6]。日本经济学者正也治雄的研究认为,体育休闲市场发育水平及市场结构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水平成正相关关系。王德平等认为,参与体育消费是大众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消费之后,追求发展和享受等方面需求的个人消费行为,其前提是人们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这只有在人们的收入水平足以支付生存消费,并且有一定剩余后才变成的现实[7]。从目前我国人群的收人情况看,8类从业者中收入水平较高的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公司职员、医务工作者的体育投入水平也较高。③家庭成员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意识。家庭成员的运动习惯可以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使家庭成员的运动意识趋同,集体参与某项运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④参与体育获得的乐趣。只有在体育参与中获得欣快感才能使得体育活动得以持续。研究表明了体育投入与在体育中获得的欣快感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在体育中获得的欣快感人数比例最高,其体育投入水平也处在各类从业者的前列。⑤通过体育获得的人际交往。调查表明,体育参与中的人际关系与体育参与的坚持性和依赖感有密切的关系。公务员、公司职员、医务工作者具有较为固定的休息时间,为他们开展有规律的锻炼提供了基本条件,经常的体育锻炼使他们具有众多的运动伙伴,人际交往的不断深人成为影响他们坚持参加运动的重要因素。

3.2 关于持续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问题

实际上,贝克 (BecketH.S.)、思尼德·斯波利泽 (Spreitzer E.A.)和斯特文森 (Steveson C.L.)提出“体育投入”这一概念的主要原因是要解释群众体育参与的持续性。通过以上对不同从业者体育投入与体育参与关系的分析,8类从业者中,由于其职业背景、文化程度、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收入水平等不同,造成了体育参与频率、方式、动机、欣快感、参与的持续性等诸多方面的显著性差异。从各种职业看,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医务人员体育投入水平最高,具有坚持持续体育锻炼的“非常高的倾向”和“较高的倾向”的人数比例较其他从业者高得多,对体育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倾向,有继续参与体育的行为意向,预示着体育投入的形成 (伸展、扩大、延长)会影响被调查对象的体育参与的继续行为,也预示着在今后一段时间体育投入水平高的从业者可能继续参加体育活动。而工人、服务业从业者、农民工则表现出较低的体育参与活动倾向,表明行为的倾向性是影响个人持续体育参与的重要原因。

简言之,体育投入的形成是受过去体育参与制约的,也就是说,过去的体育经历会导致后来的更高水平的体育投入。而且,一个体育投入的人具有持续体育锻炼的意愿,从而影响其体育投入的形成和继续体育锻炼的行为倾向。

但是,无论是影响体育投入形成的因素还是影响持续体育参与的因素,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的社会意识和主观能动性的提高,继续探讨可发现很多新因素。

3.3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为我国体育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它将促进我国国民体育参与和体育认知度的提高。资料表明,墨尔本 1976年的第 21届奥运会推动了加拿大体育和健身的发展,在 1976—1981年间参与体育的人数增加了 41%[8]。我国在筹办和组织奥运会期间,组织了各种活动来提升国民和谐发展身体、心理和意志的意识,加强人们对体育在建设世界和平、国家地位和社区团结等方面的功能的认识。同时,2008年奥运会留下大量崭新的比赛场馆和以奥林匹克公园为代表的体育文化中心,这些场馆赛后将成为市民开展体育运动和休闲娱乐的场所,将进一步促进民众运动意识和健康意识的形成。因此,从长远角度看,北京奥运会将对我国从业者在体育的精力投入、时间投入、金钱投入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无疑也会推动国民体育参与的发展及我国体育人口的不断提高,使全民健身运动更为普及和深入人心。

北京奥运会是如何影响我国从业者体育投入水平的形成的,奥运会与国民体育参与之间,以及与国民持续体育参与之间是怎样的关系,是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从各种职业看,公务员、教育工作者、医务人员体育投入水平最高,对体育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倾向;而工人、服务业从业者、农民工体育投入水平较低,表现出较低的体育参与活动倾向。

2)体育投入水平与从业者定期并持续体育参与活动成正比,与持续体育锻炼的行为倾向成正比。

3)不同从业者由于其职业背景、文化程度、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收入水平等不同,造成了体育参与频率、方式、动机、欣快感、参与的持续性等诸多方面的显著性差异。

4)金崎良三建立的体育投入指标是通过国民在体育上花费时间、金钱、精力和态度等级趋向而制定的。在我国不同从业者的研究中这个指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

5)影响体育投入形成的因素已被探明,过去的运动经历和收入水平是导致后来更高水平体育投入的主要因素。

4.2 建议

1)和谐社会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而本研究证实,不同从业者之间体育投入水平差距较大,因此,政府应积极关注从业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问题,采取有效政策措施保障从业者的劳动收入和应有的休闲时间。各城市社区、各从业者所在单位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体育的精力、金钱和情感投入,以不断缩小不同从业者的体育投入水平差距,使不同从业者体育参与的机会更加均等。作为从业者个体在主观上要充分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处理好工作、生活与体育参与的关系,保证合理的体育投入,为保质保量地为国家健康工作五十年奠定坚实的基础。

2)体育投入与体育依附、体育认同、体育参与动机、体育参与意愿、体育投资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需要人们进一步去探讨。

3)北京奥运会对我国国民体育投入及体育参与可持续性的影响机制需作进一步探讨。

[1]金琦良三,曹娣译,刘德佩校.关于日本国民体育投入与体育参与的研究结论及存在问题[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0,19(3):88-92.

[2]金琦良三,桥本公雄.关于日本青少年体育投入的测量及其参与体育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7(1):59-64.

[3]王 莉,田浏阳.高校高级知识分子体育投入与健康状况的研究综述[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9):102-104.

[4]中国杜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1272.

[5]李国章.软投入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J].开发研究,1995(5):11-14.

[6]于振峰,王庆伟,许高航,等.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1):9-10.

[7]王德平.福建省群众体育消费需求调查及对体育市场发展的若干思考[J].体育科学,2002,22(6):20-23.

[8]董进霞.北京奥运会遗产展望:不同洲际奥运会举办国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7):3-12.

Sustainability of Professionals’Expenditure and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in China

ZHOU Junhua1,LIU Wei2
(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Ludong University,Yan tai264025,Shandong,China;
2.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Zibo 255049,Shandong,China)

Wit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s,literature re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the data about the devotion level of 3275 professionals in 8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China are measured and grouped.The relation between devotion level and participation,as well as sustainability in sports is discussed.The high level devotion(n=821)is positive related with participation attitude,ways and motivation,the regular and formal sports,action preference of sustainable sports,and so on,the same to the middle(n=1321)and the low level devotion(n=1133).An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s among the different levels(P<0.01)and the different professionals.The devotion indexes established by Kanzaki,a Japan scholar,are suitable to different professionals in China.And the sports experience is p roved as an important facto r to shape the sustainable sports participation.

professional;sports devotion;sports participation

G811.4

A

1004-0560(2010)02-0038-05

2009-07-02;

2009-08-16

周君华 (1969-),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责任编辑:刘红霞

◂冰雪运动

猜你喜欢
水平体育
张水平作品
近年来体育认知研究进展
作家葛水平
深化精神文明创建 提升人大工作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水平有限
2016年最佳体育照片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