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纯全: 抗美援朝后勤创奇迹

2010-11-13 01:20
中华魂 2010年10期
关键词:洪学智后勤工作军区

小 卫

周纯全: 抗美援朝后勤创奇迹

文 小 卫

周纯全,1905年10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 (今红安)八里湾雷家田村一个贫寒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曾任红军师、军政治委员,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抗大第一分校校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志愿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总后勤部第一副部长兼副政治委员,武装力量监察部第一副部长等职。参与创建鄂豫皖、川陕苏区,率部参加反“围剿”、反“围攻”和长征,在晋东南和山东坚持敌后办学,参与领导解放东北、平津战役、进军中南诸战役和抗美援朝的后勤保障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5年7月2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1950年年底,根据上级安排,时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委的周纯全到朝鲜前线了解后勤保障情况并慰问志愿军。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两个月来,首次出国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气势汹汹的美国侵略者及其雇佣军,毫无畏惧,已进行两次战役,打得非常顽强。一路上,周纯全从丹东过鸭绿江,发现这里已成为抗美援朝的总补给站,堆积如山的各种物资,人来车往的洪流,一看见这熟悉的场面,周纯全又仿佛置身于辽沈战役的补给线上。

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的指挥部设在一个矿洞里。当周纯全出现在彭德怀面前时,彭德怀的眼睛突然一亮,脱口而出道:“噢,你不要走了,留下来参加抗美援朝,管管后勤!”

周纯全没一点思想准备:“这……”

彭德怀问道:“怎么,有啥想法?”

“好!等我回去交代完工作,马上就来!”周纯全坚决地表示。

“不!”彭德怀挥挥手:“你从现在就开始上任,其他事你不要管了,由我向中央军委说。”

说到这里,彭德怀一笑:“你不要感到我强迫了你!其实我们都是被战争强迫的,我,还有洪学智副司令员都是这样!”

周纯全被留下以后,彭德怀立即给中共中央军委发了电报,第二天就得到军委的批准。彭德怀告诉周纯全:“先抓工作,后下命令。”

其实,自从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根据中共中央军委、中南军区部署,时任中南军区后勤部政委的周纯全和部长杨至成组织后勤部,从人力物力上就全力以赴支援志愿军的后勤工作。先后为志愿军抽组各种保障机构50余个,除后勤分部外,有后勤大站3个、担架团3个、辎重团4个、汽车团7个、人力运输及装卸团3个、骡马连19个、医院6个、手术大队1个、勤务团1个,以及各种仓库、兵站等。同时上调医务人员近6000名,汽车司机和助手8900名,其他后勤人员3.6万余名。

除干部和人力支援外,对各种物资的支援更是竭尽全力。杨至成、周纯全等后勤部领导的原则是:前方需要什么,就支援什么,需要多少,就前送多少;没有的就筹措,筹措不到的,就自己组织生产;宁肯后方挨饿受冻,也要尽量满足前方作战的需要。他们把组织筹备的物资,从军需给养到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志愿军入朝作战以来,一直没有成立后勤部,志愿军后勤工作由东北军区后勤部负责。设在沈阳的东北军区后勤部离前线很远,派在前线抓具体工作的是由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张明远和东北人民政府农林部部长杜者蘅带领的由十几人组成的指挥所,加上几个后勤分部,力量单薄,不能适应现代化大规模战争的需要。在志愿军后勤部尚未成立的情况下,调周纯全抓这项工作,是为了加强对志愿军后勤工作的领导。

周纯全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抗美援朝的后勤工作之中。1951年1月5日,他与彭德怀、志愿军副司令员洪学智联名向中共中央军委和东北军区提出关于改善志愿军后勤供应的几项建议。1月11日,周纯全向中央军委汇报了志愿军在作战中遇到的困难和后勤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强调了需要加强前线的交通运输工作。

1月22日至30日,周纯全在沈阳参加志愿军第一届后勤工作会议。会议由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李富春主持,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出席。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炮兵司令员陈锡联、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部司令员吕正操等领导,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会议。东北军区后勤部、志愿军各军后勤部及各后勤分部、东北人民政府有关领导参加会议。

会议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建设巩固的运输线,搞好前线的供应。会议认为:从朝鲜战争几个月的情况看,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大家围绕运输这个中心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等领导作了重要讲话;杨立三、周纯全在会上作了发言,就如何加强组织领导和后勤力量,千方百计搞好后勤供应工作提出了建议,得到与会人员的肯定。

就这样,周纯全在被彭德怀 “扣留”后,在还没有正式任命、正式职务的情况下,就投入到了抗美援朝后勤保障工作之中。

周纯全根据朝鲜战场后勤工作情况,先抓了这么几项工作:一是加强领导力量与机构。把原来十几个人的前方指挥所扩编为80多人的指挥部,自己亲任总指挥,张明远和杜者蘅参加领导。二是增加后勤分部和兵站。由华东军区组成的第六分部和由西北军区组成的第七分部先后入朝。同时,给原来已在朝鲜境内的5个后勤分部各增加两个大站,使每个分部达到5个大站。三是加强汽车部队和其他运输力量。1月底到3月底,新组建的6个汽车团和10个人力运输团先后入朝参战,辎重团也增加到17个。四是协调加强道路抢修及装备维修力量。2月,铁道兵第三、第二师先后入朝,主要担负铁路抢修任务。入朝的工兵也增加到7个团,负责主要公路和桥梁的抢修任务。与此同时,周纯全还组织加强了车辆及武器装备的维修力量,使车辆和武器能随坏随修,延长使用寿命。五是加强医疗救护力量。经过各方面的努力,进入朝鲜境内的医院达到39个。另外作为后方的东北地区还有医院91所。2月,东北地区组建的11个担架团、计3.3万人进入朝鲜,每个师可分配担架130副。

2月3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发出组织志愿援朝医疗队的通知,全国各地纷纷组织起各种医疗队、手术队达80多个,有9个医疗大队、36个手术队到了朝鲜前线。

2月22日,中共中央军委正式下达命令,任命周纯全为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同时将东北军区前方指挥所改为东北军区前方指挥部,由周纯全、张明远、杜者蘅负责指挥。

抗美援朝期间,部队的物资并不缺,缺的是运输能力,所以建设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是当务之急。周纯全上任抓志愿军后勤供应工作后,正赶上第四、第五次战役,这期间是志愿军后勤工作最困难、最艰苦、最复杂的阶段。

首先,参战部队剧增,人数达到近百万,供应任务加重。据2月28日统计,每月需前运物资4.7486万吨 (尚不算特种兵物资),汽车需5600余台,而这时仅有1800余台,尚缺三分之二。其次,战场南移,供应线由原来 100余公里延长至 500公里外,部队作战地区在 “三八线”与 “三七线”之间,属 “三百里无粮区”,无法就地筹措。第三,美军用1700架飞机的70%轰炸志愿军的后方运输线,并大量使用定时弹、照明弹、凝固汽油弹、四爪钉、蝴蝶弹等,从“梳篦式”轰炸到重点轰击,连一台车、一个人、一缕炊烟都不放过。不少铁路、公路桥梁都是炸了修,修了炸,反复无数次。志愿军的汽车平均每天损失30辆。4月8日,美军向志愿军三登库区投下大量燃烧弹,一次就烧毁82节火车皮的物资,其中粮食140余万公斤,豆油16万余公斤,单衣、衬衣近41万套,胶鞋19万双。一般后方供应的物资,只有60%至70%能运到前线。

这些情况,都要求志愿军必须建设起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才能保证前线的供应需要。怎样才能使后勤运输线打不断、炸不烂呢?经洪学智、周纯全、张明远等带领大家不断摸索总结,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

转入夜间行车。夜色,对美军飞机来说是很大的障碍,但对志愿军来说则是天然的伪装网和保护色。为防美军飞机的轰炸,志愿军的车队基本上都是白天隐蔽休息,夜晚开车行动。刚开始不习惯,每夜只能行驶三四十公里,后来都能达到100公里左右。

设置防空哨。这是为提高夜间汽车行驶效率采取的一种空情报知勤务,就是在运输干线上设置专门对空监视美军飞机的哨位,听到美军飞机声就鸣枪报警,汽车即闭灯行驶或就近隐蔽,美军飞机过后,哨兵发出解警信号,汽车继续行驶。此法1951年3月最早在后勤第一、第三分部采用,周纯全经过考察,认为效果不错,由于司机有了 “耳目”,解除了顾虑,运输效率显著提高,行车事故大为减少,于是很快在各单位推广开来。并规定每个哨位由5人左右组成,哨位间距2公里左右,桥梁、渡口及枢纽地带可适当加强。很快,防空哨发展成为对敌斗争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最多时,仅由志愿军后勤负责设置防空哨的运输线就达2800余公里,设哨位 1568个,使用兵力达11个团,成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观。

防空哨在发展中,任务也渐渐得到了 “扩充”,由开始时的专司对空监视美军飞机,发展成为监视美机,打击低飞之美机及指挥交通、维修道路、救护车辆、清剿匪特和接待过往人员等多种勤务。毛泽东对此予以高度评价,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抗美援朝 “战争的头一个月,我们的汽车损失很大。怎么办呢?除了领导想办法外,主要是靠群众想办法。在汽车路两旁用一万多人站岗,飞机来了就打信号枪,司机听到就躲着走,或者找个地方把汽车藏起来……这样,汽车的损失就由开始时的百分之四十,减少到百分之零点几。”

构筑防护工程。为了使汽车在行车途中遇轰炸时有地方隐蔽,志愿军后勤投入力量,在主要运输线两侧构筑了许多汽车掩体,最多时达到8969个。还在库区和装卸点构筑了许多汽车掩蔽部,对保护安全行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还本着疏散、隐蔽、便于汽车出入和物资装卸的原则,构筑了许多半地下式的仓库,遇到危险时,车辆物资都能及时转入地下或掩体内。

加强防空力量。后勤部队普遍建立了对空射击小组,以步枪、轻机枪组成火力网,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打击低飞美机的活动。汽车司机赵宝印和防空哨兵庞林,用步枪各击落一架美机,大大鼓舞了群众的战斗积极性。

建设兵站运输网。第一届志愿军后勤会议以后,后勤建立起了东、中、西三条运输线。这三条运输干线为保障供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洪学智、周纯全的建议下,1951年和翌年夏,志愿军全军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路,共用394万个工日,使后方形成了前后贯通、纵横交错的交通道路网,这就更增加了 “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的韧劲。

另外,运输组织方式的改革,如推行 “分段包运制”等,也都促进了运输效率的提高。在建设运输线的同时,洪学智、周纯全还组织志愿军后勤部门在沿线接近前沿的地区开设供应站。供应站一般距军后勤的距离为30至50公里,各军缺什么物资可随时到供应站领取或由分部组织下送。这样,既保证了志愿军后勤 (战役后勤)与军后勤 (战术后勤)的衔接,也较好地解决了运力不足的矛盾。

1951年5月19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负责管理在朝鲜境内之一切后勤组织与设施。根据这个决定,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于6月成立,洪学智兼任司令员,周纯全任政治委员,张明远任副司令员,杜者蘅任副政治委员。随后,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相继组建了后勤本部、政治部、卫生部、军械部、运输部、供给部和干部管理部等机关,使后勤领导机关有了一套比较健全的组织、指挥和业务机构。

为了总结经验,开创后勤工作新局面,洪学智、周纯全指示各后勤业务部门召开工作会议,对新的战斗保障任务作出部署和安排。

6月25日至7月1日,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召开首届兵站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加强兵站建设问题。周纯全在会上作了总结报告,明确指出兵站工作总的任务是:接收、保管、分配与运输物资,收治、转运伤病人员,保证交通顺畅,维持后方秩序和治安,肃清军事间谍和特务。他要求把兵站办成志愿军温暖的家,后勤一定要把这个家管理好。

8月16日至24日,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召开第二届后勤工作会议。周纯全作了工作报告,洪学智作了总结讲话。周纯全要求大家加强团结,牢固树立 “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思想,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伟大的抗美援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正当大家满怀信心地建设钢铁运输线的时候,一场粉碎美军 “绞杀战”的考验又摆在了面前。8月,美帝国主义乘朝鲜北方发生特大洪水之机,在发动夏秋季攻势的同时,对志愿军后方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的 “空中封锁战”——“绞杀战”。美军在横贯朝鲜半岛的 “蜂腰”部划定一个阻滞地带,一次出动数十架甚至上百架飞机,对目标进行长时间的毁灭性轰炸,叫嚣要阻断 “所有的公路交通、铁路交通”,“摧毁各条线路上的每一辆车、每一座桥梁”。 “绞杀战”开始之时,又遇上洪水的高峰时期,给志愿军的后勤供应造成极大的困难。

面对这严峻的局势,周纯全与洪学智团结带领全体后勤指战员,与志愿军空军、铁道兵、铁路运输部队、工程兵、高炮部队密切配合,在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下,采取抢运、抢修、防空三位一体的方针,展开了反 “绞杀战”的斗争。其中 “倒三江”和志愿军“全军修路”是粉碎 “绞杀战”的两项主要举措。

西清川江、东大同江和东沸流江铁路大桥被毁后,由于美机昼夜不停的轰炸,加上这些地方地势险要,一时难以修复,致使许多物资积压在江岸,无法满足前方的急需。洪学智和周纯全及时向后勤人员发出号召,要求后勤人员做到 “铁路不通用人通,桥断路断运输不能断!”他们决定组织后勤人员采取人扛、马驮、汽车拉的办法,把积压在江边的物资倒运出去。

一声令下,4个大站的几千名指战员和5个汽车团的1000多辆汽车集中到了 “三江”边。指战员们夜以继日,倒运走了西清川江桥头的600余个火车皮的物资;倒运走了东大同江边的1100余个火车皮的物资;倒运走了东沸流江岸270余个火车皮的物资。在繁忙的战斗中,周纯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他一会儿扛炒面袋,一会儿扛子弹箱,肩磨破了,衣剐烂了,还和小伙子们比着干。几次昏倒在现场,也不肯休息,直到完成任务。这便是抗美援朝战史上著名的 “倒三江”。

“千条万条,运输第一条”,这是朝鲜前线全军上下形成的共识。为了及时恢复被毁公路,保障前运物资、后送伤员的急需,洪学智和周纯全研究后,向志愿军首长提出了发动全军修公路的建议,得到彭德怀和副司令员陈赓的赞同。彭德怀说: “这是战斗任务,所有部队都要集中力量搞,这有战略意义。”

9月中旬,志愿军抽出二线11个军,加上9个工兵团、3个工程大队共数十万人,由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统一组织,在朝鲜人民的支援下,冒着美军飞机的轰炸和扫射,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抢修公路的热潮。周纯全派出有关业务干部分赴各地进行规划和指导,各单位采取分段包干和劳动竞赛的办法,使工程进度不断加快。只用了25天,就把被毁的道路全部修通,并且加宽了路基,新修若干条左右联结、前后贯通的迂回道路,加强了运输道路的网络化。这样就可以达到此断彼通、彼阻此畅,条条大路通前方。

到1952年6月,美军发动的为期一年的 “绞杀战”被志愿军彻底粉碎。美远东空军在对其“绞杀战”所作的最后分析报告中,不得不承认:由于共军后勤系统的灵活性……绞杀作战未获成效。美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弗里特惊叹: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猜你喜欢
洪学智后勤工作军区
两膺上将洪学智在鄂豫皖时期的革命故事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浅谈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上将洪学智外传
洪学智将军的“八条铁令”
洪学智将军的“八条铁令”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后勤科学发展
浅析微信在高校后勤服务中的应用
关于学校后勤工作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