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偶像剧的创新与发展

2010-11-16 04:16徐明明
声屏世界 2010年9期
关键词:偶像剧韩剧大陆

□徐明明

偶像剧又称青春偶像剧、青春剧,是指集数不多(30集以内)、大量启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以细腻爱情戏为主的剧种。一般认为其发源于日本,起源于漫画。目前最受欢迎的偶像剧来自韩国和台湾。

20世纪90年代,纯美的爱情、真挚的友情极大满足了人们的情感诉求,美国、日本、菲律宾、印度等国都相继拍摄此类剧集。亚洲成为偶像剧的高产地区,同时也开启了偶像剧的造星时代。而善于挖掘多层人性的日剧、浪漫唯美不失幽默的韩剧、像糖果一般酸酸甜甜的台湾剧,都对我国内地偶像剧的内容和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笔者将对我国内地偶像剧的发展路径、发展趋向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发展路径

1990年,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上海电视台联合拍摄的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在全国播出,可以说这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一部校园青春剧。该剧因为真实地反映了中学生活,准确地把握了青少年心理而深受中学生的喜爱,被称为大陆偶像剧的雏形。大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偶像剧当属1998年播出的 《将爱情进行到底》,该剧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上世纪九十年代都市青年爱情、励志的长卷。剧中有爱情、有梦想、有流行、有浪漫,而同时也有现实中的无奈与困惑,反映出真实的人生。《将爱情进行到底》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明星制造机,制造出了很多优秀的演员、导演、音乐人。李亚鹏在《将爱情进行到底》里浪漫的表白方式,被当时无数年轻人效仿。这些早期的纯爱偶像剧,虽然“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批判上少有作为,但它却有意无意地契合了现代社会许多年轻人,包括一些中年人的情感体验,也一定程度反映了现代人变幻莫测、复杂多变的情感生活,因而就某种情感审美而言,它也能引起一部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①

此后几年,在日剧对大陆偶像剧迷的影响日渐式微之后,韩剧以强劲的势头进军大陆偶像剧市场,培养了大批的韩剧迷;而台湾偶像剧在此时也凭借《流星花园》在大陆取得了极好的收视效果。在韩剧和台湾剧的双重夹击下,除了《真情告白》《都是天使惹的祸》有不错的收视效果之外,大陆偶像剧举步维艰。在此情形下,纯粹模仿《流星花园》的“山寨版”偶像剧《夏日里的春天》《红苹果乐园》,不仅制作粗劣,还摒弃了早期大陆自制偶像剧的特色,终究不能给进入寒冬的大陆偶像剧带来一丝温暖。进入冰冻期的大陆偶像剧亟需获得新的营养。

“反青春”的偶像剧。“反青春”剧启用时下当红的、极有号召力的青春明星,但是故事内容却摒弃了传统偶像剧的浪漫、梦幻和不着边际,用冷静、真实的镜头剖析出那个年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状况。剧中主人公没有浪漫的示爱表演,没有唯美感人的画面,展现的是一群年轻人对爱情的困顿、实现理想的挣扎和对现实的无奈。2007年火爆荧屏的《奋斗》和2009年的《我的青春谁做主》正是在大陆偶像剧跟风模仿韩剧和台湾剧的情形下,推出的“反青春”剧集。如果说传统的细腻动人、不食人间烟火的青春偶像剧带给人以纯粹真、善、美的享受,暂时躲避真实世界的纷扰的话,那么“反青春”的偶像剧,则是以一个冷静角度让人明白:没有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有无奈和悲伤、理想和信念的青春,是一个更加真实的青春。对于长期接受韩式、台湾式的纯爱偶像剧而审美疲劳的观众而言,“反青春”偶像剧的纪实手法,为大陆自制偶像剧开辟了一条新路。

毁誉参半的自制偶像剧。在湖南卫视自制偶像剧 《丑女无敌》火爆荧屏后,一股自制偶像剧的风潮开始席卷内地偶像剧市场。《微笑在我心》邀请台湾当红偶像明星与大陆偶像新人联袂演出,该剧融合了众多偶像剧中的经典桥段,多部优秀内地、港台以及韩国偶像剧中动人心肠的曲折情节被编剧巧妙地借鉴,播出后收视一直稳居全国卫星频道同时段之首。在这样的鼓励下,湖南台再接再厉,推出《一起来看流星雨》。上海台和安徽台也不甘其后,分别在2009年推出《加油!优雅》《网球王子2》。2009年的大陆偶像剧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些偶像剧虽在编剧上始终逃不出模仿的影子,但无论从演员、服装、道具的选择上来看,都符合一部自制偶像剧的构成要件。

发展趋向

从1998年第一部纯正的大陆本土偶像剧诞生到2008年自制偶像剧的热映,无论是从内容、形式还是制作上,大陆本土偶像剧都有了极大的突破和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导致大陆偶像剧一经播出便出现“观众的口水与收视率比翼齐飞”的局面。

模仿痕迹过重。这是大陆偶像剧创作首先面临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偶像剧多数以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剧情难免会雷同。同样是盛产偶像剧的地区,台湾和韩国偶像剧却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在观众的印象中都有非常明显的标识。即便同样是富家公子爱上灰姑娘的恋情,在这两种偶像剧的表达中却能给人带来不同感觉的享受。为了取得良好的收视效果,在台湾版《流星花园》红遍亚洲后,内地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翻版《流星花园》——《红苹果乐园》和《一起来看流星雨》。毋庸置疑,《一起来看流星雨》无论是从剧情、服饰、造型和演员的选择上都超越了《红苹果乐园》,但令人遗憾的是剧中女主角的台式长直发、男主角的韩式卷发、演员们的日式校服,与大陆本土化的腔调搭配在一起,成了不伦不类、不中不洋的“蹩脚戏”,“雷”倒了一大批观众。

刚出生的婴儿,“模仿”是他对社会认知的第一步。然而经历了十年风雨的大陆偶像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若还沉浸在“模仿”带来的短暂和虚幻的效应中,将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广告植入过多。偶像剧通过对青春的美好、浪漫的展现,加之时尚、现代的元素,满足了人们对真、善、美的需求,剧中出现部分商品原本不足为奇。然而大陆某些偶像剧为了增加收入、降低成本,在剧中直接而又高频率地植入广告。通过人们对剧情的喜爱强制性向观众推销商品,是大陆偶像剧的新问题。湖南电视台的自制偶像剧作为大陆新生偶像剧的代表,首开了国内偶像剧植入广告的先河,《丑女无敌》第一季几乎成了多芬、清扬和立顿的超长广告片。这一举动招来了观众的反感和批评。

细节处理过粗。“细节决定成败”,一部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更需要对细节的精雕细琢。韩剧和台湾本土偶像剧在处理细节时的做法值得借鉴。首先,注意主题与表现主体的呼应。台湾偶像剧《甜蜜再恋》中,无论是女主人公清新甜美的装扮、周围场景的粉色调,还是精心设计的幽默对白,都体现了“甜蜜”二字,让观众将恋爱想象为甜蜜的糖果一般回味无穷。其次,在演员所戴配饰的选择上,一部精美的偶像剧都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在内地某些偶像剧中,富甲一方的男主角佩戴的钻石变成了地摊货,娇媚可人的女二号自始至终都是廉价发箍和波希米亚长裙等等。虽然有重量级的偶像明星客串,但整体看起来都太过寒酸。

解决之道

发展就要创新。若要借近两年内地偶像剧火热发展的势头,摆脱日韩剧、台湾剧长久以来的影响,走出一条新路,抢占偶像剧市场,就要积极创新。

关注现实生活,扩大收视群体。扩大收视群体,抢占市场,就必须告别偶像剧的“纯爱”时代。要关注现实生活,关注单亲、女权、性侵害等这些时下敏感又现实的话题。此外,幽默和励志元素也必不可少。当下年轻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从偶像剧中索取片刻的安慰是许多人的选择。巧妙而不做作的幽默,主人公奋力而执着的拼搏,在笑声中有精神的传达,无疑会增加年轻人对偶像剧的关注度。《丑女无敌》和《奋斗》借用偶像剧的外壳,讲述新一代年轻人为爱情和理想而努力的故事,新颖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得以成为收视先锋。

积极寻求合作,扩大市场影响。面对国产偶像剧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趋势,以及来自市场和受众的压力,积极寻求合作已经成为内地偶像剧制作的不二选择。“由于台湾、香港的偶像剧产业发展得已经较为成熟,在这种大背景下,内地的偶像剧制作开始了合作的全新尝试——双方共同选本子、投资金、出演员,共同制作和发行。”两岸合作的首部刷新华语电视剧在亚洲收视记录的《还珠格格》便是合作拍片的成功范例。此后,由台湾剧作家编剧、内地电视台拍摄、两岸共同投入资金和演员的偶像剧层出不穷,通过整合最优质的影视制作资源,不仅使内地偶像剧在两岸占有一席之地,也扩大了华语偶像剧在亚洲的影响力。

发掘自身特点,创作要有中国风。内地偶像剧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利用中华文化在亚洲影响力的优势,打造内地偶像剧的品牌特色。日韩偶像剧在亚洲市场驰骋近十年,不仅在于他们有缠绵悱恻、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更在于他们在剧情中融入了本民族的礼仪风俗,韩式的泡菜、日式的寿司、日韩的各种礼节在其偶像剧中屡见不鲜,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熟悉日韩文化。中国的饮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各个地方又有各自的特色,在剧情中加入中国元素,比起一味模仿日韩,更能引起国内观众的共鸣;而对于将偶像剧打入亚洲市场,也是一个极大的优势。

大陆偶像剧成功地从单纯模仿到自制,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许多优秀偶像剧作品的相继诞生,让人们对大陆偶像剧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摸索,再加上热爱,我们相信,大陆本土偶像剧主宰中国市场,甚至冲击亚洲市场将不会遥远。

栏目责编:曾 鸣

注释:①金丹元:《电视与审美——电视审美文化新论》,学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249页。

猜你喜欢
偶像剧韩剧大陆
美甲店女孩
埃及迷妹 为中国偶像剧痴狂
韩剧的那些美丽“套路”
IQ大陆
北方大陆向
冰之大陆
感不感动
讨喜心型脸 像韩剧女主一样美!
中韩泰的偶像剧对比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