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表演中的人物刻画
——学习传承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有感

2010-11-16 13:29孙立
剧影月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弹词小白菜书目

■孙立

评弹表演中的人物刻画
——学习传承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有感

■孙立

优秀传统书目对人物有着细腻的刻画,这也是其经久流传的重要原因。通过学习经典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使我感到通过对优秀传统书目的传承,揣摩和学习其人物刻画,是青年演员艺术素养再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

我出身于评弹世家,1996年评弹学校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学习长篇弹词《沉香扇》,之后又跟潘祖强、陆月娥老师学习近代书目《芙蓉锦记图》。虽然有了十年的实践,演出有一定的舞台经验,但是评弹经典的传统书目的学习对于我来说还是一块空白。2009年初,我与堂妹孙可有幸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邢晏春,邢晏芝两位老师学习传承经典长篇弹词《杨乃武与小白菜》,让我感到十分兴奋。但是看到脚本,一个熟悉而普通的故事情节,没有插科打诨的噱头,以及典雅冗长的唱词,让我犯了嘀咕。这些,现在的观众还能接受吗?但在随后的排练和演出中,证明了我的这些想法的肤浅和片面。首先在排练中,二位老师的教授就让我感到了经典的震撼力。《杨乃武与小白菜》故事情节曲折,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腻复杂的人物内心刻画,所以特别讲究表演技巧和演唱技巧,特别讲究手、眼、身、法,对一个演员的基本功要求非常高。在排练《廊会进室》一折时,邢老师就要求我把握好杨乃武这个人物当时的心态,对小白菜,同样的嬉笑怒骂,同样的虚情假意,但要有分寸感、层次感,举手投足之间,既要体现出杨乃武急于洗雪冤情的激愤无奈的心情,又要表现出他儒雅倜傥、正直、磊落的本性。所以老师在教授时,对人物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眼神,甚至一个停顿都要做分析,设计出当时的潜台词,让我在表演时有了支撑点。至于书中另一个人物小白菜,她就有更为复杂的内心活动。这部书原来由已故评弹大师严雪亭单档弹唱,现在由邢双档改编后,小白菜由女声演唱,就更有感染力。特别是邢晏芝老师独创的晏芝调,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柔弱无知、虚荣又良知未泯的女性音乐形象。同样以《廊会》为例,一段脍炙人口的《恩是恩来情是情》,唱出了小白菜当时由处处提防到放松戒备,由回忆到自责的心理过程。接下来进室一段唱有几个“行一步,停一停”,邢老师要求每一段要有不同的情绪来表现,要把小白菜的惊恐,疑虑的心情准确的表达出来。随着书情的发展,当小白菜面对杨乃武既往不咎,宽宏大量,而陈述几年来无故受冤痛哭流涕时,小白菜悔恨、自责、痛苦的心情,一泻千里,一曲“生生世世报君恩”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此时人物的内心活动。邢老师的晏芝调强调“音随情回”,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为刻画人物起到了极好的烘托作用。整个一回书,虽没有大起大落的跌宕情节,但却那么精彩纷呈,使人欲罢不能。我们在第四届中国评弹艺术节上就以《密室相会》一折获得了表演奖,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认可。在以后的对外公演中,同样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得到了不错的票房,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细腻的人物刻画不仅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一书中得到体现,在其他传统书目中也同样如此,如《珍珠塔》、《玉蜻蜓》、评话《三国》、《水浒》等等,可以说,每一部能够流传民间的优秀传统书目,都是以人物刻画见长,描述事物入木三分的经典,这也就是评弹这一曲种为何能流传四百多年后还能生生不息的拥有广大听众的原因。假如评弹一旦缺少了这种表演手法,那就缺少了评弹特有的神韵,评弹艺术将会变得苍白无力而枯竭。然而,随着时代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听众欣赏习惯也在慢慢发生变化,欢迎快餐文化、猎奇猎新,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新编的长篇书目,其中不乏有一定深度和艺术水准的优秀书目。但也有一些是经不起推敲,粗制滥造的“故事”,情节离奇,无厘头的笑料。一个作品一旦缺失了对人物刻画的深度,就失去了评弹艺术的一切神韵,要知道,流传至今的传统书目是通过几代人的努力而留下的精品,而快餐文化的盛行,其结果是难有雅俗共赏的传世之作的出现。所以我认为,评弹作为一门艺术,首先是要讲究表演,如果一味迎合一部分观众猎奇的心理,久而久之,评弹艺术将会变成“讲故事”之类的“四不像”,最后终将失去自己的听众,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目的所在。

猜你喜欢
弹词小白菜书目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我的小白菜
简论江南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学做小白菜炒油面筋
民国时期弹词的电台传播
小白菜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
中央文献出版社等提供869种可供书目